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失落的书香 安元奎 翻过大山,一条青碧的小河便梦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失落的书香

安元奎

翻过大山,一条青碧的小河便梦幻般浮现于脚下。它深藏浅露,首尾都隐没在大山腹部,只低调地现出一湾碧水,温润如玉带。河岸散布着三五处坝子,参差几百户人家,良田美池,竹树丰茂,感觉就是一个现实版的世外桃源。

山和水以缠绕姿势相依在一起,有点悱恻缠绵,有点含情脉脉的缱绻。山色似画,有《富春山居图》的韵味;水流如歌,近于《诗经》中的某些意境。这本是大自然无心插柳的结果,却暗合人类的审美规范。人类的美学,或许本来就是对大自然的模仿。

河名白泥河。仲秋时节的河洲之上,蒹葭苍苍。站在河畔渡口眺望,对岸最近处是一个三面环水的狭长半岛。弯弯的河水潺潺而来,绕过半岛又悠悠而去。那最远处的群峰,是典型的喀斯特峰林,如同天造地设的金字塔,被灰蓝的秋雾染为薄薄的远景,状如飞鸟的巨大羽尾,整个山势形成一只振翅欲飞的凤凰。刹那间我若有所悟,疑似浅浅触到了地名蕴含的深意:鸾塘。

鸾塘是个古寨。南宋时,贵州的第一所书院就诞生在这里。清道光年间编撰的《思南府续志》说:“鸾塘胜院在沿河司,宋绍兴间建,今已废。”寥寥数语,再无多言。鸾塘胜院或称鸾塘书院,据此可知其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废止于清道光以前。绍兴是宋高宗赵构在位时使用的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年号,宋孝宗即位第二年废止,时间为1131年至1162年,道光是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曼宁在位时的年号,时间为1821年至1850年。从南宋至清道光年间,相距700年左右,时间久远,加上资料缺失,府志记述得简略可以理解。但鸾塘书院,一个业已陌生的名词,就这样被永远载入史册。那时贵州尚未建省,鸾塘所在的古思州属于田氏土司的势力范围,乌江两岸还是一片化外之地。是哪位先贤率先来此拓荒启蒙,在偏远之地开贵州书院教育之先河?我的心中,满怀景仰。

据说那时的鸾塘人烟稠密,繁华如街市。寨外围墙深锁,寨内亭台楼阁。遥想书院当年,竹树中传出丝竹之音,山水间荡漾着琅琅书声。峨冠博带的先生,垂髫稚音的童子,唐风宋韵,其乐也陶陶。

鸾塘如今的定居者是黎氏家族。他们认为鸾塘书院遗址就在此处,创办书院的应是他们的祖先。黎氏族谱中记载的先祖是北宋著名经学家黎锌。参照四川广安黎家坝中黎氏祠堂石碑的记载,黎氏是书香巨族,明末天下大乱,黎锌后裔遭难,有的留守四川,更多的远逃贵州等地。如此看来,鸾塘黎氏对其祖先的记载,当属可信。但从其家族字輩看,在鸾塘定居不过七八辈人,时间只有200年左右。鸾塘书院始建于南宋,创办者显然另有其人。

鸾塘对岸有个寨子名官坝,定居的是朱氏家族。两寨隔河相对,却老死不相往来,结怨颇深。古时甚至有这样默守的规矩:两寨人在河里打鱼,只能用网,不准放钓,因为不能越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书院遗址之争。朱姓家族认为鸾塘书院的遗址应在官坝而不是对岸的鸾塘,并将其写进族谱。于是,我们从鸾塘来到官坝。

迎侯我们的有两三人,都是官坝的朱氏村民,其中一位是退休老师。朱老师说,这里叫学堂堡,就是原来的鸾塘书院。从开阔的地势和相沿已久的地名看,这里肯定曾经存在过一个书院。同行的另一位村民捧上他们新修的族谱。其中引用了前些年编撰的《沿河县志》的两处文字:“鸾塘胜院,院址在官坝,前临河畔,即朱可熹、孝廉读书处,今房楹倒塌,旧址犹存。”“朱可熹,进士,清康熙癸酉(1693)科中式十名;朱可颐,岁贡。”

族谱的引据似乎言之凿凿。因为是皇族血统,又有高于本土居民的文化素养,朱氏家族完全具备创办书院的条件和可能。后来朱老师还带我们察看了其祖父从学堂堡搬到寨中的几个石雕磉礅。种种迹象表明,学堂堡的确创办过书院。

但问题是,官坝学堂堡的书院就是鸾塘书院吗?

历史在这里变成了谜语。明明就在曾经的现场,距离谜底的揭开一步之遥,真相却似乎越来越远了。

尽管未能如愿找到遗址,但鸾塘的隐秘让人难以忘怀。这里文脉悠悠,相承千载,一如绕在大山深处的白泥河,宁静、悠远。山水间似乎依然散发着书香,素绕着一种难以言说的古老气息,甚至有点神秘。

伫立在山环水绕的沙洲上,爽风撩人。四围的山水,似乎还有书院读书声的回响。好想让时光停下来,甚至回溯到曾经的岁月,听一回书院的钟声,或者学子的吟唱。

(选自2018年第9期《散文》,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的内容和手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头描写了白泥河美丽的自然风光,为下文写鸾塘书院遗址具有优美的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蓄势,并起映衬作用。

B.文章第三段运用了粗笔勾勒的白描式手法,通过“眺望”“最远处”等呈现立体式远景,描述了鸾塘的优美环境。

C.在写鸾塘的历史时,先引用古籍,后运用说明性文字对引用内容进行详细阐释,意在表达鸾塘的历史悠久。

D.文章结尾再一次引起人们对书香失落的警醒,唤起人们对浓郁书香的喜爱与向往,深化了文章主旨。

2.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鸾塘书院遗址之争各自的理由以及作者的态度。

3.文章意在追寻“失落的书香”,为什么却用大量笔墨来描绘鸾塘?

 

1.B 2.黎氏家族认为鸾塘书院遗址就在鸾塘,创办书院的应是黎氏祖先。理由:鸾塘黎氏对其祖先的记载。 朱氏家族认为鸾塘书院遗址应在他们居住的官坝。理由:①此处有开阔的地势和相沿已久的地名。②有族谱的记载。③有从学堂堡搬到中的几个石雕磉礅。 作者对两家的说法都持怀疑态度。①从鸾塘黎氏家族字辈看,黎氏家族在鸾塘只有200年左右,书院始建于南宋,创办者显然另有其人。②虽然朱姓家族的学堂堡的确创办过书院,但不能确定这个书院就是鸾塘书院。 3.①鸾塘具有厚重的历史积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②鸾塘是开贵州书院教育之先河的地方,令人神往。③鸾塘也是引发书院遗址之争的地方,历史在这里变成了谜语而具有神秘色彩。④增添了寻找“失落的书香”的情趣,丰富了文章内容与主题。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B项,“粗笔勾勒的白描式手法”错,笔法细腻。 故选B。 2.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分析作者态度的能力。做这种题,首先要通读全文,全面提取信息,然后快速筛选出相关的段落或文句,根据题干要求进行梳理和探究,接着做出精准地整合;最后用简洁明了的文字进行归纳和概括。题干要求分析鸾塘书院遗址之争各自的理由以及作者的态度,关于鸾塘书院遗址之争,主要是黎氏家族和朱氏家族,到文中找到两家各自认为鸾塘书院遗址就在他们那的段落,然后进行进行归纳和概括即可。原文有“鸾塘如今的定居者是黎氏家族。他们认为鸾塘书院遗址就在此处,创办书院的应是他们的祖先。黎氏族谱中记载的先祖是北宋著名经学家黎锌。参照四川广安黎家坝中黎氏祠堂石碑的记载,黎氏是书香巨族,明末天下大乱,黎锌后裔遭难,有的留守四川,更多的远逃贵州等地。如此看来,鸾塘黎氏对其祖先的记载,当属可信”,主要依据是有鸾塘黎氏对其祖先的记载。 “朱姓家族认为鸾塘书院的遗址应在官坝而不是对岸的鸾塘,并将其写进族谱。……从开阔的地势和相沿已久的地名看,这里肯定曾经存在过一个书院。同行的另一位村民捧上他们新修的族谱。其中引用了前些年编撰的《沿河县志》的两处文字:‘鸾塘胜院,院址在官坝,前临河畔,即朱可熹、孝廉读书处,今房楹倒塌,旧址犹存。’‘朱可熹,进士,清康熙癸酉(1693)科中式十名;朱可颐,岁贡。’族谱的引据似乎言之凿凿。因为是皇族血统,又有高于本土居民的文化素养,朱氏家族完全具备创办书院的条件和可能。后来朱老师还带我们察看了其祖父从学堂堡搬到寨中的几个石雕磉礅。种种迹象表明,学堂堡的确创办过书院。”主要依据有此处有开阔的地势和相沿已久的地名;有族谱的记载;有从学堂堡搬到中的几个石雕磉礅。 作者的态度,原文有“但从其家族字輩看,在鸾塘定居不过七八辈人,时间只有200年左右。鸾塘书院始建于南宋,创办者显然另有其人”“但问题是,官坝学堂堡的书院就是鸾塘书院吗?”所以作者的态度的是:作者对两家的说法都持怀疑态度。 3.本题考查文章选材与中心的关系,这类题型考查的是选材对中心的表现有什么作用。这里所说的“中心”,既可以指全文的中心,也可以指某一段落层次的中心。答题时需要把握两个方面的要点:一是选材在结构上与中心有什么关系,二是选材在内容上对中心的表现有什么作用。也就是说需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考虑选材与中心的关系。这篇文章的结构是,前三段重点描写了鸾塘优美的自然风光,给作者的感受像“感觉就是一个现实版的世外桃源”。第四五段根据最后一句话“是哪位先贤率先来此拓荒启蒙,在偏远之地开贵州书院教育之先河?我的心中,满怀景仰。”可知,重点介绍鸾塘是开贵州书院教育之先河的地方,令人神往。中间的六到十一段重点介绍鸾塘书院遗址之争和各自的理由。文章的最后两段是作者的感受,也是文章中心和题目含义的所在,文中说“但鸾塘的隐秘让人难以忘怀。这里文脉悠悠,相承千载,一如绕在大山深处的白泥河,宁静、悠远。山水间似乎依然散发着书香,素绕着一种难以言说的古老气息,甚至有点神秘”。题目是“失落的书香”,文中关于鸾塘书院遗址之争最后也没有个结果,鸾塘又是一个散发着书香,具有古老气息的神秘地方,有着用优美的自然风光,又是开贵州书院教育之先河的地方,用“失落的书香”来形容很贴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人生所能有的成就有三:学问、事功、道德。即古人所谓立言、立功、立德。而所以成功的要素亦有三:才、命、力,即天资、命运、努力。学问的成就需要才的成分大,事功的成就需要命运的成分大,道德的成就需要努力的成分大。

②要成大学问家,必须要有天资,即才。俗话说:“酒有别肠,诗有别才。”一个人在身体机构上有了能喝酒的底子,再加上练习,就能成为一个会喝酒的人。如果身体机构上没有喝酒的底子,一喝就吐,怎样练习得会呢?做诗也是一样,有的人未学过做诗,但是他做起诗来,形式上虽然不好,却有几个字很好,或有几句很好,那种人是可以学做诗的,因为他有做诗的才。有的人写起诗来,形式整整齐齐,平仄合韵,可是一读之后,毫无诗味,这种人就不必做诗。一个人的才的分量是一定的,有几分就只有几分,学力不能加以增减。譬如写字,你能有几笔写得好,就只能有几笔写得好。学力只不过将原来不好的稍加润饰,使可陪衬你的好的,它只能增加量不能提高质。不过诸位不要灰心,以为自己没有才,便不努力。你有才没有才,现在还不晓得,到时自能表现出来,所谓“自有仙才自不知”,或许你大器晚成呢!既有天才,再加学力,就能在学问上有成就。

③至于事功的建立,则是“命运”的成分多。历史上最成功的人是历朝的太祖高皇帝,刘邦因为项羽的不行而成功。如果项羽比他更行,他决不会成功。学问是个人之事,成功则与他人有关。康德成为大哲学家,并不因为英国没有大哲学家。而希特勒的能够横行,却是英国的纵容和法国的疏忽所致。历史上有些人实在配称英雄,可是碰到比他更厉害的人,却失败了。有的人原很不行,可是碰着比他更不行的人,反能成功,所谓“世无英雄,遂令竖子成名”,所以事功方面的成就靠命运的成分大。“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我们不应以成败论英雄。

④道德方面的成就则需要努力,和天资命运的关系小,因为完成道德,不必做与众不同的事,只要就其所居之位,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尽伦尽职即可。人伦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个人在社会上必须和别人发生关系,而且必须做事。能尽自己和别人的关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就是道德,和自己的地位高下事业大小都没关系。不论何人,只要尽心竭力,对社会的价值是没有分别的。正如唱戏好的人,和所扮演的角色无关,梅兰芳登台,不一定饰皇后。地位很阔的人不能尽伦尽职,是不道德。村夫野老能尽伦尽职,就是有道德。命运的好坏对于道德的完成也没有关系。文天祥和史可法都兵败身死,可算不幸。但是即使他们能存宋救明,他们在道德方面的成就也不会再增加一些。他们虽然失败,道德的成就也不因之减少一些。做官发财是“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惟有道德是“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做不做的权全在自己。

⑤有的人常常说我立志要做大学问家,或立志要做大政治家,这种人是可以失望的。因为如果才不够,不能成为大学问家,命运欠好,不能成为大政治家。惟立志为圣贤,则只要自己努力,一定可以成功。圣贤是道德的最完成者。普通人以为圣贤需要特别的在事功文学方面的天才,那是错误的。孔子和孟子的成为圣贤,和他们的才干没有关系。王阳明并不因为他能带兵而成贤人。所以学问的成就需要才,事功的成就需要幸运的遭遇,道德的成就更需要努力。

(选自冯友兰《贞元六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学问的成就必须要有天资,这是重要前提,不过我们也不能忽视后天的努力。

B.即使在事功上失败,也不影响道德成就的取得,如文天祥、史可法、王阳明等人。

C.道德成就与天资命运关系不大,因此只要尽心竭力,做自己该做的事,便可完成道德。

D.本文旁征博引,议论透彻,意在鼓励人们战胜命运,并通过努力追求道德的完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连用三个比喻,阐述了如果没有一定的天分,不可能成为大学问家。

B.第③段援引刘邦战胜项羽和希特勒横行的事例,论证了我们不应以成败论英雄。

C.第④段以唱戏为例,论证了一个人的道德成就与他自己的地位高下无关。

D.文章分别从成就学问建立事功和完善道德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层层推进,说理清晰。

3.试判定下面文句应摘自文章第几段?请阐述理由。

不但如此,有的反而要在不幸的遭遇下才能表现,如疾风劲草,乱世忠臣。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终身富贵的人,最多能做到前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歌手朴树在《平凡之路》中唱到:“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蒙。”而在一档访谈节目《我想和世界谈谈》中,主持人马薇薇也说到:“我们要原谅自己平凡的一生,然后在平凡的一生中寻找亮光。”

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和认识?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75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红楼梦》阅读专项检测

(1)下面对《红楼梦》中的内容,表述有误的两项是()()

A.“贾宝玉神游太虚境”中。宝玉看到“正册”中有这样的诗句:“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几句诗暗示了两位女主人公薛宝钗和林黛玉的悲剧命运。黛玉虽有才情却终究无法善终,宝钗也必然遭到冷落孤寒的境遇

B.在“撕扇子作干金一笑”的情节中,贾宝玉为讨晴雯开心,让她撕扇子玩。这不仅表现了晴雯泼辣烂漫的性格。也表现了贾宝玉对丫鬟关心体贴,可以伏低做小的平等心态。

C.“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中,贾政令宝玉为刚刚建好的大观园的各处亭台楼馆题写匾额对联,贾宝玉应对自如、才情横溢,但是贾政对宝玉不是训导就是呵斥,可见他对宝玉的厌僧以及贾政的不学无术。

D.“抄检大观园”是《红楼梦》中的重大事件,既展现了错综复杂的家庭矛盾,也刻画了人物的鲜明性格。惜春义正辞严,王善保家的阴毒奸险,没有眼色;晴雯脾气刚烈等,均给读者留下了鲜明印象。

E.“所惜者幼年罹祸,命运乖蹇,致为侧室。且曾读书,不能与林湘辈并驰于海棠之社耳。”是脂砚斋对香菱的评价。“幼年罹祸”是说她幼年时被拐,“致为侧室”是说她只能委身于呆霸王薛蟠。

(2)《红楼梦》中塑造了众多钟灵毓秀又各具特色的女子形象,如果每位女子都可以用种花来形容,将会有哪些花入选,汇聚在这宅院深深的贾府呢?

请选取《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中的一位女子,用花来设喻,并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四个假想敌

余光中

二女幼珊在港参加侨生联考,以第一志愿分发台大外文系。听到这消息,我松了一口气,从此不必担心四个女儿通通嫁给广东男孩了。

我对广东男孩当然并无偏见,在港六年,我班上也有好些可爱的广东少年,颇讨老师的欢心,但是要我把四个女儿全都让那些“靚仔”、“叻仔”掳掠了去,却舍不得。不过,女儿要嫁谁,说得洒朊些,是她们的自由意志,说得玄妙些呢,是因缘,做父亲的又何必患得患失呢?何况在这件事上,做母亲的往往位居要冲,自然而然成了女儿的亲密顾问,甚至亲密战友,作战的对象不是男友,却是父亲。等到做父亲的惊醒过来,早已腹背受敌,难挽大势了。

在父亲的眼里,女儿最可爱的时候是在十岁以前,因为那时她完全属于自己。在男友的眼里,她最可爱的时候却在十七岁以后,因为这时她正像毕业班的学生,已经一心向外了。父亲和男友,先天上就有矛盾。对父亲来说,世界上没有东西比稚龄的女儿更完美的了,唯一的缺点就是会长大,除非你用急冻术把她久藏,不过这恐怕是违法的,而且她的男友迟早会骑了骏马或摩托车来,把她吻醒我未用太空舱的冻眠术,一任时光催迫,日月轮转,再揉眼时,怎么四个女儿都已依次长大,昔日的童话之门砰地一关,再也回不去了。四个女儿,依次是珊珊、幼珊、佩珊、季珊。简直可以排成一条珊瑚礁。珊珊十二岁的那年,有一次,未满九岁的佩珊忽然对来访的客人说:“喂,告诉你,我姐姐是一个少女了!”在座的大人全笑了起来。

曾几何时,惹笑的佩珊自己,甚至最幼稚的季珊,也都在时光的魔杖下,点化成“少女”了。瞑瞑之中,有四个“少男”正偷偷袭来,虽然蹑手蹑足,屏声止息,我却感到背后有四双眼睛,像所有的坏男孩那样,目光灼灼,心存不軌,只等时机一到,便会站到亮处,装出伪善的笑容,叫我岳父。

我当然不会应他。哪有这么容易的事!我像一棵果树,天长地久在这里立了多年风霜雨露,样样有份,换来果实累累,不胜负荷。而你,偶尔过路的小子,竟然一伸手就来摘果子,活该蟠地的树根绊你一交!

而最可恼的,却是树上的果子,竟有自动落入行人手中的样子。树怪行人不该擅自来摘釆子,行人却说是果子刚好掉下来,给他接着罢了。这种事,总是里应外合才成功的。当初我自己结婚,不也是有一位少女开门辑盗吗?“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说得真是不错。

不过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同一个人,过街时讨厌汽车,开车时却讨厌行人。现在是轮到我来开车。

好多年来,我已经习于和五个女人为伍,浴室里弥漫着香皂和香水气味,沙发上散重皮包和发卷,餐桌上没有人和我争酒,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戏称吾庐为“女生宿含”,也已经很久了。做了“女生宿舍”的舍监,自然不欢迎陌生的男客,尤其是别有用心的一类。但自己辖下的女生,尤其是前面的三位,已有“不稳”的现象,却令我想起叶慈的一句诗:

一切已崩溃,失去重心。

我的四个假想敌,不论是高是矮,是胖是瘦,是学医还是学文,迟早会从我疑惧的迷雾里显出原形,一一走上前来,或迁回曲折,嗫嚅其词,或开门见山,大言不惭,总之要把他的情人,也就是我的女儿,对不起,从此领去。无形的敌人最可怕,何况我在亮处,他在暗里,又有我家的“内奸”接应,真是防不胜防。只怪当初没有把四个女儿及时冷藏,使时间不能拐骗,社会也无由污染。现在她们都已大了,回不了头。我那四个假想敌,那四个鬼鬼崇崇的地下工作者,也都已羽毛丰满,什么力量都阻止不了他们了。先下手为强,这件事,该乘那四个假想敌还在襁褓的时候,就予以解决的。至少美国诗人纳许劝我们如此。

他在一首妙诗《由女婴之父来唱的歌》之中,说他生了女儿吉儿之后,惴惴不安,感到不知什么地方正有个男婴也在长大,现在虽然还浑浑噩噩,口吐白沭,却注定将来会抢走他的吉儿。于是做父亲的每次在公园里看见婴儿车中的男要,都不由神色一变,暗暗想:“会不会是这家伙?”

想着想着,他“杀机陡萌”,便要解开那男婴身上的别针,朝他的爽身粉里撒胡椒粉,把盐搬进他的奶瓶,把沙擻进他的菠菜汁,再扔头优游的鳄鱼到他的婴儿车里陪他游戏,逼他在水深火热之中挣扎而去,去娶别人的女儿。足见诗人以未来的女婿为假想敌,早已有了前例。

不过一切都太迟了。当初没有当机立断,采取非常措施,像纳许诗中所说的那样,真是一大失策。如今的局面,套一句史书上常见的话,已经是“寇入深矣!”女儿的墙上和书桌的玻璃垫下,以前的海报和剪报之类,还是披头、拜丝、大卫·凯西弟的形象,现在纷纷都换上男友了。至少,滩头阵地已经被入侵的军队占领了去,这一仗是必败的了。记得我们小时,这一类的照片仍被列为机密要件,不是藏在枕头套里,贴着梦境,便是央在书堆深处,偶尔翻出来神往一番,哪有这么二十四小时眼前供奉的?

当然,四个女儿也自有不乖的时候,在恼怒的心情下,我就恨不得四个假想敌赶快出现,把地们统统带走。但是那一天真要来到时,我一定又会懊悔不已。我能够想象,人生的两大寂寞,一是退休之日,一是最小的孩子终于也结婚之后。宋淇有一天对我说:“真羨慕你的女儿全在身边!”真的吗?至少目前我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可羡之处。也许真要等到最小的季珊也跟着假想敌度蜜月去了,才会和我存并坐在空空的长沙发上翻阅她们小时相簿,追忆从前,六人一车长途壮游的盛况,或是晚餐来上,热气蒸腾,大家共亭的灿烂灯光。人生有许多事情,正如船后的波紋,总要过后才觉得美的。这么一想,又希望那四个假想敌,那四个生手笨脚的小伙子,还是多吃几口闭门羹,慢一点出现吧。

(有删改)

1.文中下列加点的词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鬼鬼崇崇(suì)   腹背受敌()   迁回曲折(

B.蹑手蹑足(niè)  屏声止息(bǐng) 果实累累(léi

C.不胜负荷()   里应外合(yīng) 暝暝之中(míng

D.啜嘴其词(niè)  开门辑盗()   惴惴不安(zhuì

2.请结合上下文内容,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昔日的童话之门砰地一关,再也回不去了

3.本文以“我的四个假想敌”为题,有什么高妙之处?

4.本文用多种艺术手法写出了一种独特、微妙的父爱心理。请从文中举出两处艺术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根据情境,补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文人笔下的“水”饱含意蕴,它是李煜笔下《虞美人》“___________”的愁情;也是韦庄笔下《菩萨蛮》“____________”的惬意。

(2)面对人生的不如意,李白“开琼筵以坐花,_____,陶渊明“______乐琴书以消忧”,鲍照却只能无奈发出“心非木石岂无感,________”的悲叹。

(3)对音乐的描摹,诗人有着丰富的创意,李贺巧妙的用“________,芙蓉泣露香兰笑”来形容乐音的多重变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