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可怜焦土 ②以地事秦 ③韩魏之经营
④日削月割 ⑤而后人哀之 ⑥骊山北构而西折
A.①②/③/④⑥/⑤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王毕,四海一 毕:完结。
B.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剽:抢劫,掠夺。
C.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互:交互,相继。
D.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速:使……快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73年5月,周总理视察延安,邀请乡亲们吃饭时,看到他们狼吞虎咽的样子,便知道自己离开延安26年后,百姓仍没过上好日子,甚至没解决温饱问题,因而十分自责。他流着眼泪说:“我这个总理没当好啊!”当地干部听后立下军令状,表示一定会让延安改变面貌,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周总理带病喝酒,为他们鼓劲。临走时又一再叮嘱:“不要随便说说,一定要实现啊!”如今,这个盛世如总理所愿,山河锦绣,国泰民安。
要求:请选择一个角度,结合身边的事例,给周总理写一封信,以告慰他的英灵,符合书信格式,不少于800字。
根据以下文字的内容,概括出“黄河文化”的特点。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华夏始祖“三皇五帝”活动在黄河流域,夏商周建都于黄河流域,我国最早的城市、文字、青铜器、礼法制度都出现在黄河流域,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没有黄河,就没有我们这个民族!”
黄河流经青藏高原、河套平原、黄土高原、下游平原,沿途留下了河湟文化、河套文化、秦陇文化、关中文化、三晋文化、河洛文化、齐鲁文化等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宛如一串璀璨珍珠。
黄河流域是民族文化的大熔炉,形成了具有开放、包容气质的中华文明。这使得黄河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根基和标识。
黄河像母亲一般始终哺育着中华儿女,有“德水”之称。但当人们不尊重自然规律,无节制伐林垦荒,造成生态环境恶化时,沿线百姓曾饱受水患之苦。从大禹治水到潘季驯“束水攻沙”,从汉武帝“瓠子堵口”到康煕帝把“河务”“漕运”刻在宫廷的柱子上,再到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发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号召,在同黄河水旱灾害做斗争的进程中,凝结出深厚的黄河治理文化,形成了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贝多芬的音乐里,我们感受到古代希腊______的底蕴。与此同时,时代也赋予他灵感,驱使他向前。他感受到责任的重负,他挺立起来。孤独使他沉思,帮助他在那一片荒凉的寂静中______灵感的宣示。他忘记自己只是一颗悬浮在空中的小小的尘埃。( )他是强大的,他是现世的普罗米修斯。他以自身的苦难,带给我们以启示。他以他的音乐,伸展出他的手,______搀扶我们从泥潭中爬起来,站立起来,再次迈出我们的步伐,走向他。
曾经,我们为自己的命运和卑微而感到惋惜。这难道不正是我们与贝多芬的差异?他的音乐______着我们冷静沉着,勇敢地面对世事的不公。如果有一天,我们能够在经历了命运的磨难之后,抬起眼睛,朝着天空,歌颂生命。这时的我们,将能够放下心灵的羁绊,窥见那闪烁着光明的隧道尽头,甚至了解我们生存于这个世界的意义。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悠远 聆听 企图 激励
B.悠远 倾听 妄图 激励
C.幽远 聆听 企图 鼓励
D.幽远 倾听 妄图 鼓励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相反,他令其他一切人,包括我们每一个人,都感到卑微。
B.相反,我们每一个人,包括其他一切人,都因他而都感到卑微。
C.不过,他令我们每一个人,包括其他一切人,都感到卑微。
D.不过,其他一切人,包括我们每一个人,都因他而都感到卑微。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面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时的我们,将能够放下心灵的羁绊,了解我们生存于这个世界的意义,甚至窥见那闪烁着光明的隧道尽头。
B.这时的我们,将能够放下心灵的负担,窥见那闪烁着光明的隧道尽头,甚至了解我们生存于这个世界的意义。
C.这时的我们,将能够放下心灵的负担,了解我们生存于这个世界的意义,甚至窥见那隧道尽头的闪烁的光明。
D.这时的我们,将能够放下心灵的羁绊,窥见那隧道尽头闪烁的光明,甚至了解我们生存于这个世界的意义。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用“______,______”两句描写邻船寂静、冷月无声,从侧面烘托了音乐带给人们强大的感染力。
(2)《蜀道难》中“______,______”两句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写急流和瀑布在山间发出的巨大声响。
(3)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个道理千古不变,正如《阿房宫赋》中杜牧指出,六国足以抵御秦国而保全自已的途径是“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