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内容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35字。 今年将推广的统编高中语文教材...

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内容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35字。

今年将推广的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已将屠呦呦2011年的获奖感言及同年发表的论文改编成课文《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此次选录该文章,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和尊重科学,从屠呦呦的科研历程中汲取力量。

此外,初中历史教材也在八年级下册,对屠呦呦科研团队事迹进行了专题介绍。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級上册,也对屠呦呦的事迹进行了简述。

教材所选屠呦呦事迹,已成为一种精神符号,其蕴含的高尚品格汇聚成新时代科学家精神,鼓励学生继承优良传统和爱国之心,为祖国的文化传承和科技发展努力学习。

 

屠呦呦事迹被纳入中小学三科教材,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激励青少年。 【解析】 试题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认真阅读所给材料,明确材料分为几段,每段什么内容,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然后筛选重点句子(或词语),归纳主要意思,最后根据字数限制组织语言答题。 本题所给材料有三个自然段,第一段说的是为引导学生了解和尊重科学,从屠呦呦的科研经历中汲取力量,高中语文教材将屠呦呦2011年的获奖感言及论文改编成课文;第二段说的是初中历史教材和小说《道德与法治》教材都介绍了屠呦呦的事迹;第三段说的是将屠呦呦事迹选入教材的原因是用新时代科学家精神鼓励学生继承优良传统和爱国之心,为祖国的文化传承和科技发展努力学习。综合三段内容,可知整则材料主要说的是中小学有三科教材选用了屠呦呦的事迹,目的是用新时代的科学家精神激励青少年。考生依据上述分析可概括出本题答案。注意语言表达通顺流畅,不要超过35个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以下是某学生给老师回信中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恩师七十华诞将至,学生倍感激动,得知恩师在花甲之年仍然执鞭讲台,更是让晚生大受鼓舞。今日收到恩师教育心得初稿一部,拟让学生斧正,感谢恩师垂念,我当鼎力相助,以期顺利出版。同时期待恩师拔冗俯就寒舍,学生将不胜荣幸。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近年来,明星真人秀节目层出不穷。邀请众多明星组成华丽阵容博收視似乎也成了行业共识,节目的制作和内容反而显得             ,如此主次颠倒,博得了一时的热度,但留不住长久的口碑。“如何让明星自然融入一档综艺,在高质量的节目内容里点缀一份星光?(      )。节目第四季中邀请了诺贝尔奖得主莫泽教授,因为他本人就是“蜂巢迷宫”项目所涉及的基础理论的研究者,与挑战内容             。而国际影星章子怡,不仅本身就是《最强大脑》的忠实粉丝,更是凭着日益见长的求知欲,在节目中迅速获得各种技能。当奥斯卡遇见诺贝尔,火花十足,既有“星光”,也恰到好处,因为他们并不是顶着光环             ,而是成为了素人挑战的见证者和助力者。

相较于其他真人秀节目为博人眼球在邀请明星上的投入高达70%甚至以上,《最强大脑》在明星上的投入比例不到五分之一。绝大多数的制作经费都花在了节目制作本身,这也是为什么在第一季到第四季中,节目质感大为提升,更是出现了被观众点赞无数的“最强道具”。在观众们的             挑战项目中,道具零件数量直线突破百万级的“钉子画廊”,再一次刷新了大家的感官。

1.依次填入文章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相形见绌  息息相关  颐指气使  如数家珍

B.捉襟见肘  休威相关  颐指气使  了如指掌

C.相形见绌  休戚相关  居高临下  了如指掌

D.捉襟见肘  息息相关  居高临下  如数家珍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面对这个困住无数综艺的难题,《最强大脑》给出了答案

B.这个困住无数综艺的难题的答案,被《最强大脑》给出了

C.《最强大脑》给出了这个困住无数综艺的难题的答案

D.无数综艺被这个难题困住,《最强大脑》给出了答案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也是为什么在第一季到第四季中,节目质感大为提升,更是出现了被观众点赞无数的“最强道具”的原因。

B.这也是为什么从第一季到第四季,节目质感大为提升,更是出现了被观众点赞无数的“最强道具”。

C.这也是从第一季到第四季,节目质感大为提升,更是出现了被观众点赞无数的“最强道具”的原因。

D.这也是在第一季到第四季中,节目质感大为提升,更是出现了被观众点赞无数的“最强道具”的原因。

 

查看答案

补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在《谏逐客书》中,李斯先后列举泰山高大和河海深邃的例子,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谏逐客书》中,作者开篇即直人主题、表明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泰伯》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士人要担当大任就应当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思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韵几复和答所寄

黄庭坚

海南海北梦不到,会合乃非人力能。

地褊未堪长袖舞,夜寒空对短檠灯。

相看鬓发时窥镜,曾共诗书更曲肱。

作个生涯终未是,故山松长到天藤。

[注]几复:即黄几复,诗人好友。时几复由岭南四会至汴京,作者亦由德州德平调汴京。两年前作者曾写《寄黄几复》一诗。作个:这个。

1.诗的颔联很有意味,请分析其内涵。

2.这首诗作者要表达的感情十分丰富,请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与余生

戴名世

余生足下。前日浮屠犁支自言永历中宦者,为足下道滇黔间事。余闻之,载笔往问焉。余至而犁支已去,因教足下为我书其语来,去年冬乃得读之,稍稍识其大略。而吾乡方学士有《滇黔纪闻》一编,余六七年前尝见之。及是而余购得是书,取犁支所言考之,以证其同异。盖两人之言各有详有略,而亦不无大相悬殊者,传闻之间,必有讹焉。然而学土考据颇为确核,而犁支又得于耳目之所睹记,二者将何取信哉?

昔者宋之亡也,区区海岛一隅,仅如弹丸黑子,不逾时而又已灭亡,而史犹得以备书其事。今以永历之帝西粤、滇黔,地方数千里,揆以春秋之义,岂遽不如帝昺之在崖山?而其事惭以灭没。近日方宽文字之禁,而天下所以避忌讳者万端,其或菰芦泽之间有廑廑志其梗概所谓存什一于千百又无好事者为之掇拾流传不久而已荡为清风化为冷灰。至于老将退卒、故家旧臣、遗民父老,相继澌尽,而文献无征,凋残零落,使一时成败得失与夫孤忠效死、乱贼误国、流离播迁之情状,无以示于后世,岂不可叹也哉!

终明之末三百年无史,金匮石室之藏,恐终沦散放失,而世所流布诸书,缺略不祥,毁誉失实。嗟乎!世无子长、孟坚,不可聊且命笔。鄙人无状,窃有志焉,而书籍无从广购,衣食日不暇给,惧此事终已废弃。是则有明全盛之书且不得见其成,而又何况于夜郎、筇笮、昆明、洱海奔走流亡区区之轶事乎?前日翰林院购遗书于各州郡,书稍稍集,但自神宗晚节事涉边疆者,民间汰去不以上;而史官所指名以购者,其外颇更有潜德幽光,稗官碑志纪载出于史馆之所不及知者,皆不得以上,则亦无以成一代之全史。甚矣其难也!余员昔之志于明史,有深痛焉、辄好问当世事。而身所与士大夫接甚少,士大夫亦无有以此为念者,又足迹未尝至四方,以故见闻颇寡,然而此志未尝不时时存也。足下知犁支所在,能召之来与余面论其事,则不胜幸甚。

(注)①余生:余湛,字石民,戴名世的学生。②永历:朱由榔(1623年—1662年,南明最后一位皇帝。年号永历,史称永历帝。③海岛:即崖山,在广东省新会县南海口。1277年宋亡,次年陆秀夫等拥立帝昺在崖山坚持抗元。1279年,元军陷崖山,陆秀夫负帝昺投海死。④神宗:明神宗朱翊钧,年号万历。1616年(万历四十四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即帝位于关外,国号金,明清之间的战争此后愈演愈烈。⑤潜德幽光:潜德,不为人所知的美德;幽光:世人所不能见的光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其或菰芦山泽之间/有廑廑志/其梗概所谓存什一于千百/又无好事者为之搬拾/流传不久而已/荡为清风/化为冷灰

B. 其或菰芦山泽之间/有廑廑志其梗概/所谓存什一于千百/又无好事者为之掇拾流传/不久而已荡为清风/化为冷灰

C. 其或菰芦山泽之间/有廑廑志/其梗概所谓存什一于千百/又无好事者为之掇拾流传/不久而已荡为清风/化为冷灰

D. 其或菰芦山泽之间/有廑廑志其梗概/所谓存什一于千百/又无好事者为之掇拾/传不久而已/荡为清风/化为冷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足下,称对方的敬辞,意为“您”;古代用以下称谓上或同辈相称,多用于书信。

B. 浮屠亦作浮图,原指佛教创始者“佛陀”,古人有时亦以此来称呼佛教徒或佛塔。

C. 金匮石室即藏书之室,收藏国家史料、档案等,后泛指国家收藏图书档案的地方。

D. 翰林院是古代以文学供奉朝廷的官署,宋设翰林待诏明改称翰林院,清沿袭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阅读了方学士考证详实的《滇黔纪闻》,将其与余生所记犁支的见闻相对照,发现二者之言有相差甚远之外,不知该相信谁。

B. 宋朝为元所灭,明朝亡于满清,作者认为二者具有相似性,故要趁许多旧臣遗老还健在的时候访求查证,以著成信史,昭示后人。

C. 翰林院曾经从各地搜购遗书,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很多有价值的书难以搜购齐全,现有的又难以反映历史的全貌,作者深以为憾。

D. 结尾明确表达了作者希望通过余生来实现与犁支面对面地核实相关史实的愿望,表现了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强烈的历史责任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以永历之帝西粤、滇黔,地方数千里,揆以春秋之义,岂遽不如帝昺之在崖山?而其事惭以灭没。

(2)鄙人无状,窃有志焉,而书籍无从广购,衣食日不暇给,惧此事终已废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