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出下列加点的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 )
A.以其无礼于晋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其无礼于晋 以:连词,因为
B.臣之壮也 之:结构助词,的
C.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焉:语气词,表陈述,啊
D.吾其还也 其:表示祈使,相当于“当”或“可”
下列句中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公从之。辞曰 辞:推辞
B. 许之 许:答应
C.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赐:赏赐
D. 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B.夜缒而出,见秦伯
C.秦伯说,与郑人盟 D.失其所与,不知
《论语》中曾多次论及君子的修养,如:君子不忧不惧;君子不器;君子坦荡荡;君子不重则不威……这其中,你最看重哪一种品质?请结合《论语》相关语句,谈谈你的理解。(200字左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田常欲作乱于齐,惮高、国、鲍、晏①,故移其兵欲以伐鲁。孔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夫鲁,坟寡所处,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路请出,孔子止之,子张、子石请行,孔子弗许。子贡请行,孔子许之。
遂行,至齐,说田常曰:“君之伐鲁过矣,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②,其池狭以浅,其君恶而不仁,大臣伤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战。君不如伐吴。夫吴,城高以厚,池广以深,甲坚以新,士选以饱,重器精兵尽在其中,又使明大夫守之,此易伐也。”田常忿然作色曰:“子之所难,人之所易;子之所易,人之所难。而以教常,何也?”子贡曰:“臣阅之,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今君忧在内。吾闻君三封面三不成者,大臣有不听者也。今君破鲁以广齐,战胜以骄主。破国以尊臣,而君之功不与③焉,则交日疏于主。是君上骄主心,下恣群巨,求以成大事,难矣。夫上骄则恣,臣骄则争,是君上与主有隙,下与大巨交争也。如此,则君之立于齐危矣。故曰不如伐吴。伐吴不胜,民人外死,大臣内空,是君上无强臣之故,下无民人之过,弧主制齐者唯君也。”田常曰:“善。虽然,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奈何?”子贡曰:“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田常许之使子贡南见吴王。”
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
(选自《史记·钟尼弟子列传》,有删改)
(注)①高、国、鲍、晏:高昭子,国惠子,鲍牧、晏圉,齐国握有实权的卿大夫。②卑:矮小。③不与:不在其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田常许之/使子贡南见吴王。
B.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田常许之/使子贡南见吴王。
C.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田常许之/使子贡南见吴王。
D.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田常许之/使子贡南见吴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弟子”指门徒、徒弟;接受他人教导并帮助传播和实行的人。“门弟子”指孔子门下的学生。
B. “二三子”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诸位”“你们”。文中是孔子对自己门徒的称呼。
C. “甲兵”本来指铠甲和兵器,后来也泛指装备、军事。文中“甲兵之事”意为“准备作战武器”。
D. “大夫”,古代官名。先秦诸侯中,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明大夫”指贤明的大夫。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常想要作乱,但忌惮高、国、鲍、晏等握有实权的卿大夫,就想带兵去讨伐鲁国,名为伐鲁,实为取得军队的控制权。
B.当鲁国即将遭受齐国进攻之时,孔子的三言两语,就突出了他关心鲁国,号召,激励弟子为国排忧解难的动人形象。
C.子贡的说辞,指陈利害,纵横捭阖,道理奇特而切中要害,充分体现了子贡口齿伶俐、巧于辞令、胸有韬略和极能游说的特点。
D.田常之所以改变主意,同意攻打吴国,是因为赞同子贡所言;吴国比鲁国强大,攻打强大的国家,他自己才会真正受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君上骄主心,下恣群臣,求以成大事,难矣。
(2)虽然,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奈何?
5.阅读全文,说说子贡劝说田常不要攻打鲁国的理由有哪些。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坚以新,士选以饱 以:连词,而且
B.吾闻君三封而三不成者 封:受封赏
C.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 过:过错
D.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 存:使……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