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很多还活跃在今天的成语都来自古代典籍、我们学过的很多文言文中就产生了很多成语。比...

很多还活跃在今天的成语都来自古代典籍、我们学过的很多文言文中就产生了很多成语。比如,“政通人和”出白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妄自菲薄”出自请葛亮的《出师表》。

(1)请找出出自本课两篇文言文或本课两篇文言文用到的成语并加以解释。

(2)下面是出自本册已学过的文言文的成语,请指出出处并解释,完成下列表格。

成语

出处

释义

缘木求鱼

踌躇满志

秋毫无犯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居安思危

垂拱而治

 

 

 

(1)示例:①勾心斗角:出自《阿房宫赋》,本写作“钩心斗角”。原指宫室结构精巧工致,后用来指各用心机,互相排挤。②抱薪救火;出自《战国策・魏策》,《六国论》引用。比喻因为方法不对,虽然有心消灭祸患,结果反而使祸患扩大。(2)①《齐桓晋文之事》。②用那样的办法来追求那样的目的,就像爬到树上去找鱼样。比喻方向、方法不对,一定达不到目的。③《庖丁解牛》。④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⑤《鸿门宴》。⑥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丝毫不侵犯群众的利益。⑦《鸿门宴》。⑧用来比喻说话或行动虽然表面上另有名目,其真实意图却在于对某人某事进行威胁或攻击。⑨《谏太宗十思疏》。⑩处在安定的环境而想到可能会出现的危难。⑪《谏太宗十思疏》。⑫比喻统治者什么都不用做,却能使天下太平。⑬多用作称颂帝王无为而治。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古代经典著作的成语意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静下心来去经典著作中寻找成语,并能结合著作的内容解释成语的意义。 (1)本题题干要求是找出出自本课两篇文言文或本课两篇文言文用到的成语并加以解释。出自《阿房宫赋》的成语有: 勾心斗角:原指宫室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后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出自《阿房宫赋》“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出自《六国论》的成语有: 抱薪救火: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出自《六国论》“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日削月割:形容一味割地求和。出自《六国论》“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如弃草芥:像扔掉一根小草那样,形容毫不在意。出自《六国论》“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2) “缘木求鱼”的出处是《齐桓晋文之事》中的“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成语的意思是: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 “踌躇满志”的出处是《庖丁解牛》中的“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成语的意思是: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秋毫无犯”出处是《鸿门宴》中的“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成语的意思是: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丝毫不侵犯群众的利益。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出处是《鸿门宴》中的“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成语意思是:来比喻说话或行动虽然表面上另有名目,其真实意图却在于对某人某事进行威胁或攻击。 “居安思危”的出处是《谏太宗十思疏》中的“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成语的意思是:处在安定的环境而想到可能会出现的危难。 “垂拱而治”出处是《谏太宗十思疏》中的“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成语意思是:古时比喻统治者不做什么,却能使天下太平。多用作称颂帝王无为而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翻译画线的句子。

(1)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泰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2)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查看答案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积威:________②劫:_______③为国者:_______

 

查看答案

翻译画线的句子。

(1)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泰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2)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查看答案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赂秦:_____②或曰:____③互丧:_______④率:______⑤以攻取:______⑥厥先祖父:____⑦举以予人_____⑧判:_____⑨至于:_____⑩迁灭:_____与赢:______速____泊: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课文4、5自然段,完成下面问题。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泰人食之不得下咽也。(1)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①之所劫②,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③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荀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2)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注意语言的锤炼和变化,如写六国并力西向,秦人必陷于窘境,用了“食之不得下咽”,形象表现出秦人可能出现的恐惧心理。

B.文章除了运用道理论证和事实论证外,还运用了对比、反证等论证方法,有时几种论证方法结合使用,很有逻辑力量。

C.末段只有六句,但用笔相当精练,而且在议论中包含着极大的感情分量。话说得十分含蓄婉转,同时问题又揭示得十分明确尖锐。

D.作者希望北宋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不要重蹈六国覆辙,举贤任能,团结一致,抵御外侮,以维护和巩固国家的安全。

2.课文最后一段,用了比较法,比较的内容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