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小铁盒里的秘密 朱士元 (一) 雪停了,大阳露出了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小铁盒里的秘密

朱士元

(一)

雪停了,大阳露出了久违的笑脸。路面被一层薄冰覆盖着,车子行驶在上面发出"咔咔"的响声。

真是不巧啊,刚到淮阴就一连下了几天雪,今天终究可以出门啦。坐在轮椅上的华伟老人显得很兴奋。

爷爷,我们还得等一等,路面现在有点滑,车子不能开。孙子华振不打算急于现在就开车走。

孙子啊,我真的有点等不及了。

您别急,我们到了这里不就是等于到了卫爷爷的家了吗?

不是还有20里的行程吗?

20里转眼间就到了。

好,好,那就再等一会儿吧。这个雪,和我们那年在战场上一样,一下就是好几天啦,雪停了以后,地面上结了厚厚的一层冰。

(二)

华伟是1949年2月参军的,那年他刚满20岁。到了部队,他认识的第一个人就是班长卫国。

解放家乡的战斗打得很激烈,捷报也频频传来。华伟跟在比自己大两岁的卫国身后,学会了很多打仗的本领。

战斗休息期间,卫国教华伟识字,还教他打枪扔手榴弹,还为他补衣服。很快,华伟视卫国为亲哥哥,卫国也视华伟为亲弟弟。

要去海南了。部队离开家乡的前一天晚上,华伟的母亲煮了20个鸡蛋送了过来,她要儿子不要饿着。华伟无法面对母亲,劝她连夜回去了。

华伟把20个鸡蛋分给了全班人,班长让他留着自己吃,华伟一个也没留。

那么多的战斗,华伟经历了。他看着好多战友离开了他,心里想起来就会难受。

(三)

华伟,我们马上要去朝鲜参加抗美接朝的战斗了。你怎么想?卫国问。

保家卫国,这是七尺男儿的担当,我一定去!华伟毫不犹豫地回答道。

高望山战斗是在漫天飞舞的大雪中进行的。战士们已经断粮两天了,粮食还是送不上来,雪是他们唯一充饥的来源。

敌人再一次反扑过来,战士们怒目圆睁,等待敌人靠近些,再靠近些。

打!首长一声令下,敌人倒下了一片,余下的缩着头拼命往回逃窜。

轰!一颗炮弹落在华伟身旁炸响。班长卫国掸了掸身上的泥土和雪花,睁眼看了看,只剩下他一个人能够站起来了。他看了看华伟正在向他招手,已不能说话。

班长卫国走到华伟身边一看,伤情十分严重。他立即叫来担架,要他们立即将华伟送到战地医院。

雪还在下着。雪花打得人眼睛睁不开。

华伟对卫国说,你也负伤了,要去,你去,我在这里守着。

你在这里已无意义了,得赶快走,有我在,敌人就别想上来。卫国坚定地说。

哥哥,我是含不得你何!华伟流泪了。

弟弟,有军人在战场上流泪的吗?

我委托你一件事,把我这枚军功章送到我淮阴老家,也好让爹娘高兴一回。卫国说。

接了卫国的军功章,华伟便被担架队抬走了。

(四)

卫国在那场战斗中牺牲的消息是连长告诉华伟的。这时,正是“文化大革命”刚刚开始的那一年。

华伟离休以后,写了无数封信去查询卫国的家乡,可一个回音也没有。

66年过去了、老人的心愿一直没有了却,这早已成了他心头的一块病。

华伟的叹息声,唤起了孙子的一种想法。孙子对爷爷说,爷爷,我上网给您查询,再请志题者们帮忙,一定能带来希望的。

孙子,这有可能吗?华伟用疑感的目光看着孙子。

试试吧!

好!

3个月过去了,华伟老人的孙子收到一条信息,上面显示的与老人要找的卫国的家乡和家人完全吻合。

(五)

路面上的冰雪融化了。老人坐的车启动了

卫国的侄儿已是年近80的老人了,见到华伟老人后泣不成声,说,叔叔有下落了,叔叔有下落了。

华伟老人从小包中取出一个小铁盒递到卫国侄儿的手中,说,这是一枚军功章。

卫国的侄儿用手轻轻地打开小铁盒一看,只见那枚军功章熠熠生辉。

爷爷,这么多年,您一直不让我们看这个小铁盒,原来藏的是这么大的秘密啊。华伟老人的孙子既惊讶又感慨地说。

是的,这个秘密可以洗清我叔叔那些传说中的不白之冤啦。卫国的侄儿用颤抖的手抚摸着那枚军功章。

这么多年了,真的难为你们啦。华伟老人把卫国侄儿的手紧紧地握在自己的手中。

谢谢您何,华叔!您的小铁盒藏了我叔叔的一生啊。卫国的侄儿忍不住流下泪来。

坐在轮椅上的华伟老人郑重地说,我的任务完成了

卫国的侄儿向华伟老人深深地鞠了一躬。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第12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以“小铁盒里的秘密”为标题,既设置了悬念,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又推动情节发展,到最后真相大白,更升华了小说的主旨。

B. 班长卫国教华伟打仗、识字,华伟把母亲煮的20个鸡蛋分给全班的人吃,突出表现了在战争年代战士们所结下的浓厚战友情与兄弟情。

C. 小说采用明暗两条线索行文,其实卫国的家人也一直在寻找华伟老人,他们要用军功章洗清卫国在“文化大革命”中所遭受的不白之宽。

D. 小说站在第三人称的角度叙述,中间插叙回忆内容,娓娓道来,质朴的语言中透露着对革命友谊和华伟一生信守承诺的举动的赞美。

2.小说中华伟老人在送军功章的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3.文中有三处对雪的描写,请结合小说内容分别分析其作用。

 

1.C 2.①寻找卫国的家人一直没有结果时:心里惦记,成了心病;②快见到卫国的家人时:兴奋和迫不及待的心理;③见到卫国的家人时:激动和如释重负的心理。 3.①第一处“雪停了,太阳露出了久违的笑脸”,烘托人物兴奋的心情,引出华伟老人对往事的回忆;②第二处“雪还在下着。雪花打得人眼睛睁不开”,渲染了悲壮的气氛,烘托战斗的激烈。③第三处“路面上的冰雪融化了”,交代场景,暗示华伟老人将完成心愿。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C项,“采用明暗两条线索行文”说法错误,本文没有采用明暗两条线索,只采用了一条线索,还有“卫国的家人其实也一直在寻找华伟”于文无据。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把握人物形象能力。分析人物形象,根据文章中对人物的叙述描写,以及人物言行举止进行分析概括。本题要求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小说中华伟老人在送军功章的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分析小说中华伟老人在送军功章的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需要结合文章对华伟老人在送军功章的过程中的介绍,华伟老人的行为神情心理描写进行分析即可得出。本题要求注意文章中插叙部分,华伟老人寻找卫国家人未果要放在前面。比如,文章第四部分“66年过去了,老人的心愿一直没有了却,这早已成了他心头的一块病”,华伟老人一直寻找卫国家人,寻找了66年没有结果,心里惦记,成了心病。文章第一部分,“真是不巧啊,刚到淮阴就一连下了几天雪,今天终于可以出门啦。坐在轮椅上的华伟老人显得很兴奋”“爷爷,我们还得等一等,路面现在有点滑,车子不能开。孙子华振不打算急于现在就开车走。孙子啊,我真的有点等不及了。您别急,我们到了这里不就是等于到了卫爷爷的家了吗”快见到卫国家人时兴奋和迫不及待心情。文章第五部分“华伟老人把卫国侄儿的手紧紧地握在自己的手中”“坐在轮椅上的华伟老人郑重地说,我的任务完成了”见到了卫国的家人,把卫国的军功章给了卫国家人激动和如释重负的心理。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把握环境描写作用能力。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①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②暗示社会环境;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④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⑤奠定情感基调;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等。本题要求考生结合小说内容分别分析文中有三处对雪的描写的作用。答题时可按照上述思路对照原文进行分析作答。具体作答时,先找出文中三处对雪的描写,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第一处对雪的描写在文章第一部分,“雪停了,太阳露出了久违的笑脸”,根据后文“刚到淮阴就一连下了几天雪,今天终于可以出门啦。坐在轮椅上的华伟老人显得很兴奋”可知此处的对雪停后太阳露出笑脸的雪景的描写烘托了雪停了华伟老人终于可以去看卫国家人,完成卫国交给自己嘱托的兴奋心情,同时也引起华伟来人对往事的回忆。第二处对雪景的描写在文章第三部分,华伟老人回忆自己与卫国当年参加高望山战斗时情景,“高望山战斗是在漫天飞舞的大雪中进行的。战士们已经断粮两天了,粮食还是送不上来,雪是他们唯一充饥的来源”“雪还在下着。雪花打得人眼睛睁不开”,结合当时的战斗情景“一颗炮弹落在华伟身旁炸响。班长卫国掸了掸身上的泥土和雪花,睁眼看了看,只剩下他一个人能够站起来了。他看了看华伟正在向他招手,已不能说话”,可知此处雪景描写渲染了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恶劣。第三处雪景描写在文章第五部分,该部分写华伟老人经过66年的寻找,终于找到了卫国老人的家人,此时“路面上的冰雪融化了”,华伟老人坐的车子启动了,此时雪景的描绘交代了华伟老人见卫国家人的场景,冰雪融化暗示了华伟老人将要见到卫国家人将完成心愿,也就是完成卫国老人交给自己任务——把卫国军功章交给卫国家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科幻文学通常是建立在一定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借助幻想的外衣,表达作者对未来人类社会的一种认知和思考。一直以来,科幻文学在我国并不受重视,发展也十分缓慢。

科幻写作费时费力,投入巨大,对作者的知识结构要求极高,也因此使得许多人望而却步。而读者的分布不均且数量不多,也导致出版机构不敢或不愿涉足这一领域。1979年《科幻世界》杂志在成都创刊,成为当时中国唯一的科幻杂志。1998年创办于天津的科幻杂志《科幻时空》定位于“大科幻”,先后发表了当时国内一线的科幻小说作者星河、叶永烈、韩松等人的作品,还翻译引进了日本科幻小说家星新一的作品。不过,好景不长,虽然新杂志定价并不太高,但出版发行两辑后,由于发行渠道的不畅,编辑出版投入巨大等原因而遗憾停刊。科幻文学发表阵地的严重匮乏,也成为中国科幻文学发展的一大痛点。

不过近年来,我国科幻文学的创作与出版赶上前所未有的机遇。2015年,刘慈欣凭借科幻长篇小说《三体》获得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三体》三部曲被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将中国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2018年11月9日,刘慈欣又获得克拉克基金会颁发的2018年克拉克想象力服务社会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人。

据2018年11月召开的“2018中国科幻大会”公布的数字,2017年全国新出版和重版的科幻图书共232种,其中新书占比约23.6%。根据刘慈欣创作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流浪地球》于2018年底的贺岁。档上映,成为现象级科幻电影,票房46.55亿人民币,并且围绕这部电影形成诸多热点话题。而随着更多的科幻小说被改编为电影,网络剧,网络电影,更多的-科幻发表平台的问世,可以预料,2020年将是中国科幻的发展“大年”,科幻文学将迎来黄金时代。

(取材于赵强等文章,有改动)

材料二

《流浪地球》体现了好莱坞电影所代表的美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许多差别。《流浪地球》将中华文化元素和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注入电影,既让观众体验到浓浓的人情味,也让中国文化元素有了新表达。

在好莱坞电影中,当地球不再适合人类生存时,情节设定可能是英雄人物登上太空飞船远离地球去寻找新的避难所。但是《流浪地球》却反其套路,人类带上地球一起去“流浪”。中国人深爱着脚下的这片土地,不论距离多远,遭遇怎样的挑战,都愿朝着家的方向努力前行。正是这份“乡土情怀”,让人们有了“带着地球一起流浪”的念头,莫定了整个电影故事的发展基石。

《流浪地球》中有句著名的台词:“希望,是这个时代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是的,只有敢于“与天抗争”,才有生的希望。“与天抗争”的豪情早已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与面对末世求生的电影主题不谋而合。即便2500年、100代人的“流浪之旅”未必定能成功,人类依然选择离开太阳系;即便科学家已经测算没有可能,人类依然用空间站的燃料以死相搏。中国人始终坚信“人定胜天”,甘于奉献,不惧牺牲;用坚持和努力点燃希望,走向美好。甚至《流浪地球》电影的拍摄过程,也是郭帆,吴京等电影人不退缩、不放弃的结果。

与西方科幻片不同,《流浪地球》并没有采用超级英雄拯救地球的惯用叙事套路,而是以40余万人、5000台发动机、7万个火石,以及剧情最后各国救援队调转车头,驶向背离家园的方向等宏大场景,讲述了全人类集中力量成功拯救自我的故事,成为了科幻片中的“一股清流”。而这就是中国人对未来世界的清晰理解,对“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理念的深刻阐述。现实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立足于此。

《流浪地球》的走红,对于本土科幻作品的未来发展更具意义。在以刘慈欣为代表的科幻作家的成功实践基础上,中国科幻电影创作有可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为世界科幻文艺创作提供中国经验和中国故事。

(取材于《〈流浪地球〉:中国文化元素的新表达》,有改动)

材料三

科幻电影有“硬”和“软”之分,区分“硬科幻”与“软科幻”的标准在于科技含量的多少。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的高级工程师饶骏认为,“硬科幻”应该是以某一科学原理和技术为主题(或是故事背景),主要的情节推进,场景表现,道具细节等要比较严格地遵循物理法则,符合工程技术的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特别是各项技术之间的平衡配套展示,这一点是绝大部分科幻电影最易产生bug(漏洞或缺陷)的地方,达到了以上要求和条件的科幻电影,才称得上“硬科幻”。“软科幻”并不是非常注重技术和科学原理,甚至与科学技术的关系很小。

饶骏认为《流浪地球》不能冠以“硬科幻”之名。《流浪地球》的“硬”,更多的在于特效、背景和道具所呈现的科技感与工业感上。《流浪地球》一开始就交代了人类和地球不得不“流浪”的原因,即不远的将来,发生了“氦闪”的太阳急剧衰老和膨胀,地球面临着被太阳吞没的灭顶之灾。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专家看来;太阳发生“氨闪”的概率微乎其微,更不会突然衰老和膨胀。大概数十亿年之后,太阳才会退出“主序恒星”的行列,衰老和演化为“红巨星”。

电影中,面对毁天灭地的灾难,暂居于地下城的人类启动了“流浪地球计划”的第一步,即于各个大陆板块布设行星发动机、停止地球的自转,而“领航员号”空间站执行“火种计划”,以防“流浪地球计划”失败。相关领域的专家表示,从现有的科学认识和工程技术,以及未来数百年里人类可能实现的科学进步和技术突破来看,建设行星发动机,地下城和“领航员号”级别的空间站等,完全超出了人类的能力范围,“流浪地球计划”的科学性和工程可操作性都值得商榷。

《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帆表示,中国科幻电影在制作上与好莱坞仍有25年到30年的差距,只有包括航天工业在内的国家科技实力足够强大,拍出的科幻片才能更被观众信任;中国电影人要让更多的资本方看到中国科幻类型电影成功的可能性,随着更多资金的进入,会有更多的中国导演有机会尝试拍科幻片,为科幻电影走向世界提供了信心与机遇。

(取材于《中国硬科幻曙光已现,但还需再等一等》,有改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科幻文学之所以发展缓慢,是由于作者和读者数量少,作品发表阵地少而且杂志定价低。

B.材料一中“我国科幻文学的创作与出版赶上前所未有的机遇”中的“机遇”说的是作家获国际大奖,中国召开科幻大会,出版体量剧增,科幻发表平台更多。

C.《流浪地球》体现了“乡土情怀”“与天抗争”“英雄崇拜”“世界大同”等中国文化元素。

D.“硬科幻”的“硬”体现在电影整体的科技含量高、故事背景符合科学原理,道具要遵循物理法则等方面。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好莱坞科幻电影中,当地球不适合人类生存时,美国文化影响下的人类不会安土重迁,而中国文化影响下的人类会表现出浓重的“乡土情怀”,这是美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

B.荀子的“人定胜天”理论与《流浪地球》中的“人定胜天”是不一样的概念。

C.现实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源于中国文化中的“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理念。

D.中国科幻电影的强大依赖于包括航天工业在内的国家科技实力足够强大,依赖于更多的资本投入。

3.下列与《流浪地球》体现的精神不同的一项是

A.愚公移山 B.卧薪尝胆 C.女娲补天 D.精卫填海

4.根据材料三,概括《流浪地球》不能称为“硬科幻”的原因。

5.对中国科幻电影更好地走向世界,你有哪些建议?请根据三则材料概括回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

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承载着国家的昨天和明天,只有让文化的传承和共享相得益彰,才能真正地释放出中国文化的活力。

材料二:

“兰州拉面”有200多年的历史,传承自河南有着厨艺高手的中医世家。熬一锅牛肉汤需要20多种草药。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养生之道,也融合在一碗面汤里。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这碗拉面帮助甘肃、青海的许多百姓走出大山,摆脱贫困,融入城市。许多城市的大街小巷,总能看到“兰州拉面”“青海拉面”之类的招牌。拉面成了老百姓改变命运的“聚宝盆”。

改革开放40年,人们对美好生活有了更加丰富的需求。下馆子更加讲究,哪怕一碗面也要吃得“有情怀、有情调”。可多数拉面馆仍为家庭作坊。一个炉子,几张桌子,简易的招牌,卫生条件急需改善。这种状况,显然难以适应人们对餐饮品质提升的需求。这碗“脱贫面”还能吃多久?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改革开放40年,你周围的生活一定也发生了很多改变,请结合上述材料,联系你的生活,就中华文化传承问题,写一篇文章,谈一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请运用本单元课文用到的论证方法,运用本单元的素材,论证“从谏如流”的合理性,并注明所用论证方法。1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来并作修改。

我校学生宿舍下水道时常堵住。后勤处认真调查了原因,发现管子陈旧,需要换掉。学校打算7月15日开始施工。施工期间正遇上暑假,为安全起见,请全体同学暑假期间不要在校住宿。望大家配合。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江时学当天表示,欧洲一体化不是金瓯无缺的,但欧盟的改革还没有真正起步,尚未取得成效,英国就说了“再见”。

②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中国海军在中国海域内举行军事演习无可非议

③覃先生主办以毛泽东诗词为内容的书法作品展,嘱我写段文字,我实在诚惶诚恐,又非常欣喜。

④目前;这两家馒头店都已改头换面,摆脱了脏乱差的加工环境,其中一家馒头店已符合发证条件,并顺利办理了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⑤一群打扮时尚的大妈在火车车厢的过道中互飙广场舞,她们跟着节拍翩翩起舞,而车上的其他乘客也跟随着扭动腰肢,拍手称快,气氛很热烈。

⑥理解我们的宏伟目标就必须联系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1840年以来的近现代史和90多年党的奋斗史,我们要敬畏和感恩历史;不可数典忘祖

A.②③⑥ B.①③⑤ C.①④⑤ D.②⑤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