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16年是汤显祖、莎士比亚和塞万提斯逝世400周年。对中国学界和演艺界而言难得一见的“汤显祖年”带给我们一个思考,究竟应当向世界传递怎样的汤显祖形象呢?
汤显祖的人生历程非常复杂。他出身于书香门第,祖上四代有文名。汤显祖从22岁开始到北京春试,四次落第,直到34岁才考中进士。后自请到陪都南京任职7年,因上奏激烈抨击朝政的《论辅臣科臣疏》,42岁被贬谪广东徐闻典史任。旋又被“量移浙江遂昌知县”,最后挂冠而去。如此跌宕起伏、震撼朝野的人生经历,与汤显祖走上戏剧创作之路不无关系。
可莎士比亚的人生经历就简单得多。他22岁从家乡来到伦敦后就从事与戏剧有关的工作。前后22年他一共完成了37部剧作。莎士比亚整整52年的戏剧创作生涯,其中绝大部分时间是与伦敦剧团、剧场、剧作密不可分的。除了家乡和伦敦,莎士比亚几乎没有去过别的地方。除了戏剧活动,他也几乎没有其他经历。他的短暂的一生实际,上就是为戏剧而生的。
从创作态度上看,汤显祖的剧作都是在闲暇时光而作。《紫萧记》写于第三次到第四次春试期间。将《紫箫记》改为《紫钗记》也是因“南都多暇,更为删润讫,名《紫钗》”。《牡丹亭》也写于遂昌闲暇时光,准备挂冠而去之前,“后二梦”更是在故乡赋闲时有感而作。他吸屈骚六朝之丽辞俊语,纳唐宋八大家之丰沛语韵,创造了玑珠婉转、丰华美瞻的诗句文韵。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牡丹亭·惊梦》)等这样的名句名段,经梅兰芳的传唱,更是深入人心了。而莎士比亚的剧作全是他在伦敦剧团时作为职业剧作家而作的,主要是为了票房收入,为了生存尽管如此,当人们观看他的戏剧演出时,还是会强烈地感受到他天才的剧作使我们“生存得到了无限度的扩展”。
从社会身份来看,汤显祖的“剧作家”的身份实际上是被当代人所确立的,因为直到清代,汤显祖仍被称作是“填词大家”,并不被认为是剧作家李渔认为作为“词坛赤帜”的汤显祖已经达到了绝顶的高度,但他并不认同汤显祖在剧坛的地位而莎士比亚和他同时代的剧作家相比,基本上是一个专门为公共剧场的观众创作的剧作家,他创作的目的主要是为观众提供娱乐,因此,剧作中的故事情节,支撑情节的人物性格等是莎士比亚最为关注的,而汤显祖只是为文人阅读和士大夫观赏而创作演出本。
基于儒家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心性修养基础之上的古代文人“成人”功夫,“君子不器”乃为最高的人生审美境界。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圣外王之道,不会将现代分工意义上的琴棋书画、诗书画印等某一门技艺作为稻粱谋而终身为之,而只是在日常的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自我修为中成就自己全德的文人趣味、人生境界。因此,汤显祖这位古代士大夫文人的杰出典范,绝对不会把戏曲视为其人生的终极目的,更不会为谋生取悦观众而填词,恰恰相反,汤显祖的“四梦”填词都是他作为与文人间建立“相为赏度”的机缘而起兴的。而这种中国古代士大夫文人的人生志趣是伊丽莎白时代的莎士比亚所完全不能理解的。
(摘编自邹元江《我们应当向世界传递怎样的汤显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汤显祖因直言政事而屡遭贬滴,最终挂冠而去,转而借写戏剧来抒写跌岩起伏的人生经历。
B.从创作态度看,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有着很大差别,前者是为了消磨时光,后者是迫于生计。
C.莎士比亚戏剧的娱乐性目的,决定了其只需在戏剧的情节设置、人物塑造上苦下功夫即可。
D.汤显祖直到清朝仍只被称作“填词大家”而非剧作家,其戏剧才华并未被当世所普遍认可。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文章开篇提出问题,然后分别从人生历程、创作态度和社会身份等方面进行了逐一回答。
B.二三两段用并列式结构,介绍汤显祖、莎士比亚不同的人生经历及对其戏剧创作的影响。
C.文章论述了莎士比亚、汤显祖戏剧迥乎不同的特征,并对其形成原因进行了多角度分析。
D.文章尾段通过援引儒家经典言论,阐述了汤显祖不把戏曲视为人生终极目标的深层原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莎士比亚单纯的人生经历,对戏剧超乎常人的坚守,为其成为杰出的戏剧大师奠定了基础。
B.汤显祖戏剧深入人心,与其独具魅力的词曲风格及后来艺术家的精湛演绎、传唱不无关系。
C.汤显祖的士大夫身份,导致其剧作观赏群体较为单一,没有莎士比亚剧作那么强的生命力。
D.“君子不器”的人生追求,使得中国古代文人将戏剧创作当作自己的趣味而非终身职业。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按要求作文。
开学已经两个多月了。高中生活让我们有了不一样的感觉,而我们自己正在悄悄地改变着。其实,我们的人生在不同的阶段不断地发生着改变,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世界每天都在发生着改变。如果我们以变化的眼光来看的话,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改变。
请以“改变”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注意:不得抄袭,不得套题,不得出现班级、姓名。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___。学习古诗词,尤其要重视诵读,因为中国的古典诗词最初都是配乐歌唱的,流传至今,虽然乐曲失传,不能再演唱了,____。而韵律和节奏又不单纯是语言技巧的问题,___。有什么样的感情,就会有什么样的语言节奏和音韵。所以,诵读诗词,能够培养对古典诗词的良好语感,进而“进入角色”,深切体会诗词中的情感。
下面是5月21日某报刊发的一则消息,请概括主要信息。(不超过60字)
5月27至28日,“志愿服务国际会议”将在北京召开。届时,来自世界五大洲近30个国家及联合国有关方面的160多名代表将出席会议。这次会议是由团中央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主办的。
据了解,会议以“新世纪的志愿服务:认知、支持、发展”为主题,旨在借助国际志愿者年形成的社会舆论氛围,提高社会各界对志愿服务理念的认识,促进各国政府和公众进一步认可志愿者对社会所做出的贡献,积极支持和参与志愿服务,推动全球志愿服务事业向前发展。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
B.今天的讲座,能够聆听到各位先贤的高论,晚辈茅塞顿开,获益匪浅。
C.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
D.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以后还请恩师继续斧正我的不足。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国庆阅兵式上“男神第一天团”整齐的步伐成为亮点,经过电视、媒体、网络和报刊的报道与转载,受到了国人的热情赞扬。
B.《雨巷》是早期戴望舒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该诗发表后产生了较大影响,诗人也因此赢得了“雨巷诗人”的美誉。
C.在当今时代,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这个“软实力”硬不硬、强不强、大不大,与一个国家的文化产业强大与否直接关联。
D.某种程度上,1986年播出的《西游记》已成为我们对吴承恩名著《西游记》最重要的理解途径,六小龄童对我们并不陌生,成为两代人心中不可替代的美猴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