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那嘈杂的戏院中,演那卑鄙的戏曲。在市场上散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那嘈杂的戏院中,演那卑鄙的戏曲。在市场上散步,止见飞扬尘土,横冲直撞的车马;商铺门上贴着无聊的春联,地摊上出售那恶俗的花纸。在这种环境中讨生活,怎么能引起活泼高尚的感情呢?所以我很希望致力文化运动诸君,不要忘了美育。

----蔡元培《蔡元培美育论集》

美育者一面使人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此又教育者所不可不留意也。

----王国维《论教育之宗旨》

对周围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变得高尚文雅,富有同情心,憎恶丑行。

---(苏]苏霍姆林斯基《和青年校长的谈话》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新时期党对广大学生的要求。美育在学生成长中不可或缺;美育又与其它四育之间有着相互促进的关系。新华中学校学生会拟于近期召开一次学生座谈会,就加强美育方面的工作开展讨论。会议邀请你作主旨发言,请你以黄钟同学的身份,写一篇发言稿参与现场讨论。

要求:就上述材料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漏考生所在学校及本人姓名;不少于800字。

 

【例文】 加强美育教育 提高审美能力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叫黄钟,今天的发言题目是《加强美育教育 提高审美能力》。 “美育”一词看似非常抽象,但随着物质高度的发展、价值观的多元化,美育的内涵也更加丰富、更加的引人关注。从单纯的对事物直观的感受,转变为对事物内在的本质看法,人们融入了更多的理性与理智的思考,从中去发现事物的美好。然而在污文化、丧文化充斥着整个互联网,甚至逆向输出到传统媒体的舆论战场中,人们看到的只是事物的表面,依然停留在污力滔滔的言论中不能自拔,从而导致价值观的偏差。藕发莲生必有其根,缺少美育,审美能力欠佳乃根源所在。因此,要加强美育教育,提高审美能力,发现社会上更多美好的事物。 加强美的熏陶与培养,能够保留心灵的净土。身体和心灵至少有一个在路上,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的价值观日益多元化,逐利的心态在现代社会显得更为现实一些。殊不知这种逐利的社会心态,给人的身体造成的压力可以通过短暂的休息调整得以缓解,但是心灵的创伤缺失难以弥补的长袖之痛。倘若一个人的心灵和境界,没有感受到美的熏陶和启示,没有保留住一片审美的心灵净土,任何美的种子播下,也不会生根发芽。审美的心境能够让我们在浮躁的社会当中保留一份内心的本真,能够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发现不同事物的美好,即使它是丑陋的。美的熏陶与培养能够让一个人拥有看待世界独树一帜的眼光,能够让一个人有更加完善和健全的人格。因此加强美的熏陶与培养能够留住心灵中的那一摸纯真和一片净土。 加强美的熏陶和培养,能够成就胸襟和气象。一个人的胸襟决定一个人的人生境界和人生高度。心胸有多宽,世界就有多大。古有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宽广胸襟,现有廖俊波以民为本,为民服务的心胸。古有孟子善于培养自我的浩然之气,现有大国公民追求心胸的宽广……人们将胸襟作为个人立身行事的基础,将胸襟作为自身内涵的涵养。然而现如今人们对于美的培养与孕化早已抛之九霄云外,对于美的事物没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标准,缺乏理性的思考。从古至今的先贤大儒为后人总结出人生的大智慧——要注重自身审美能力的培养,成就胸襟和气象。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审美能力看似微不足道,但却是个人之福,国家之幸,不容小觑。因此,不仅要正确认识美、更要不断发现美、还要努力创造美,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方能让个人有更高的精神境界,助力社会美好。 以上是我对美育的看法,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解析】 此题考查任务驱动型材料写作能力。时事新闻类材料,提供的往往是现实生活中鲜活的时事新闻热点。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有应该肯定的正面事例,也有应该批评或引为教训的反面事例,同一件事情,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也会有不同的见解。在命题上,此类材料具有开放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审题立意上,可以抓住中心事件,考察中心事件的构成因素,然后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来立意。写作时注意:1、扎实而评(事实性),新闻事实是时评成败的关键,是时评可信性的源泉。2、应时而作(时效性),应时而作,体现了时评对新闻事件的敏锐反应能力。3、凭理而断(评析性),凭理而断,指的是对新闻事件清晰的理性判断。形式可采取就事论事和就事论理两类。所谓就事论事,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不要求作过多的材料外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就材料本身进行评议,发表自己的看法,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所谓就事论理,就是对所评之事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充分说理,阐明一个道理,而不是停留在就事论事上,以达到“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写作目的。就事论理,还要求“开口要小”,抓住一个问题,讲清一个道理,一事一议,以小见大,必须从“小”中评析出大道理来,所谓“着眼天处,落笔小处”。此题注意明确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即可。 【审题】 这是一道社会热点+应用文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的主体是当今社会对“美育”问题的思考。第一段引用蔡元培先生的话,指出致力于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第二段引用王国维的名言,指出美育的作用——使人感情发达;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第三段引用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指出美育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变得高尚文雅,富有同情心,憎恶丑行”。导语部分又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新时期党对广大学生的要求。美育在学生成长中不可或缺”。这都强调了美育的重要性和价值。“美育又与其它四育之间有着相互促进的关系”揭示了“美育”与其它四育的关系。因此,学生围绕美育,讨论美育的价值,探讨美育与其它四育的关系,强调美育在当下的重要性都是切题的。注意要以黄钟同学的身份,写一篇发言稿参与现场讨论。 【立意】 丧文化横行,美育怎可丢;加强美育,陶冶情操;加强美育,提高审美能力;德智体美劳,缺一不可。 【结构】 紧扣材料中心拟定题目《加强美育教育 提高审美能力》,然后从社会实际出发,指出“污文化”“丧文化”横行,美育缺少是其根源。顺势提出——要加强美育教育,提高审美能力,发现社会上更多美好的事物。接着从两个方面论述加强美育的重要意义——加强美的熏陶与培养,能够保留心灵的净土;加强美的熏陶和培养,能够成就胸襟和气象。最后说“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因此,不仅要正确认识美、更要不断发现美、还要努力创造美,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方能让个人有更高的精神境界,助力社会美好。 【素材】 有关美与美育的名言警句: 1.眼睛如果还没有变得像太阳,它就看不见太阳;心灵也是如此,本身如果不美也就 看不见美。(古希腊 普洛丁) 2.一个关于美的判断,只要夹杂着极少的利害感在里面,就有偏爱而不是纯粹的欣 赏判断了。(德国哲学家)康德 3.我们周围有光也有颜色,但是我们自己的眼里如果没有光和颜色,也就看不到外 面的光和颜色了。(德国诗人)歌德 4. 如果缺乏审美,整个世界都与你无关。 5.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 穆罕默德) 6.“我们不是只靠吃米活着。”(中国 巴金) 7.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法国 罗丹) 8.当美的灵魂与美的外表和谐地融为一体,人们就会看到,这是世上最完善的美。 (古希腊 柏拉图) 9.一个具有纯洁的美感的人能充分地欣赏自然,决不会在自然的美中找出什么缺 陷。(俄国 车尔尼雪夫斯基) 10.康德说:美是一种没有目的的快乐。 11.庄子: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12.钱钟书:“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不等于说只要有窗可以凭眺,就是小屋子也住得么?他又说“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意思是只要窗子透风,小屋子可成极乐世界;他虽然是柴桑人,就近有庐山,也用不着上去避暑。所以,门是实用,窗是审美。 13.吴冠中:文盲不多,美盲很多。贫穷而听着风声姿态固然优雅,但大多数人都是不能接受的,道路于是在此分岔。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的栖居在这片大地上。如果人作为筑居者仅耕耘建屋,由此而羁旅在天穹下大地上,那未人并非栖居着。 14.木心: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救不了。 15.季羡林:我们的民族,是一个注重实际的民族。如果缺乏审美,整个世界都与你无关。 美育与名人: “导弹之父”钱学森(1911-2009) 曾说:“科学家不是工匠,科学家的知识结构中应该有艺术,因为科学里有美学。”他本人具有很好的艺术造诣和文学修养。钱学森和妻子蒋英(女高音歌唱家)婚姻美满,夫妻恩爱。在一般人的印象里,搞科学技术的和搞艺术的,中间隔着很远的距离。但是,在钱学森的家里,情况则完全不同。他们不仅感情甚笃,而且在艺术上、事业上也有共同语言。他们爱弹钢琴、拉小提琴,热爱欧洲古典音乐,有很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生活情趣。钱曾感谢妻子说:“正是由于她为我介绍了音乐艺术,使我丰富了对世界的深刻认识,学会了广阔的思维方法。” 2.著名地质学家、教育家李四光( 1889-1971)李四光有着很深的国学基础,不光散文写得好,旧体诗写得好;即便是地质学的论文,同样写得“有声有色”。他的音乐造诣也相当深厚,尤好小提琴。他在巴黎写的一首小提琴曲《行路难》,是中国人创作的第一首小提琴曲。李回国后曾请音乐家萧友梅过目提意见。这首提琴曲写于1920年,在近80年之后的北大百年校庆晚会上,第-次得到公开演奏。 3.著名科学家、教育家、诗人、戏剧家、音乐家和佛学家顾毓琇(1902-2002) ,字一樵,江苏无锡人。学贯中西,博古通今, -生充满传奇。他自1915年到1923年在清华学校学习8年。后到美国留学,仅用四年半时间,就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学士、硕士、博士3个学位,创造麻省理工学院记录,同时也是第一位获得该校科学博士学位的中国人。他是国际上公认的电机权威和自动控制理论的先驱。作为诗人,顾毓琇一生创作词曲歌赋7000余首,出版诗歌词曲集达34部之巨,是中国历史上仅次于陆游的高产大诗人。作为佛学家,他的英文巨著《禅史》和多部佛学研究专著深受国际佛学界重视。顾毓琇早在清华学校上学时,就显示出了过人的文艺才华。他广泛地参加了校内的各项文艺活动。 4.爱因斯坦最推崇西方古典音乐,对巴赫、莫扎特和贝多芬的作品,他尤其酷爱。有一次,有人问他对巴赫有何见解,爱因斯坦则回答说,关于巴赫的作品和生平,我们只有聆听它、演奏它、敬他、爱他,而不要发什么议论!最意味深长的动人的情景是,他常常同普朗克在-起演奏贝多芬的作品,弹钢琴者是量子理论的创始人普朗克,演奏小提琴的,则是相对论的创始人爱因斯坦。量子论和相对论共同构成了本世纪物理学科的两大支柱。在科学上面他们共同描绘了物理学的一幅优美壮丽的图景,在音乐艺术中,他们同样能奏出扣人心弦的和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答。

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为章回体小说,作品的回目是特色之一。如《智取生辰纲》(《水浒传》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林黛玉进贾府》(《红楼梦》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林救头风雪山神庙》(《水浒传》第九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结合所学《烛之武退秦师》和《荆轲刺秦王》的具体内容,分别为这两篇文章进行回目仿写。

 

查看答案

下图为《行政责任视域下痕迹管理的二维结构图》,请对其进行正确的解说。要求:注重行文顺序:内容完整:不超过12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音乐午茶”,此次为“进博会”定制的音乐会节目       中国元素,通过民乐、艺术歌曲、小剧场歌剧、钢琴小提琴协奏、古歌等多种演出形式,     《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再别康桥》《梁祝》等中国优秀音乐作品,向中外媒体传播民族艺术精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届时,主讲人还会       地为观众们讲解曲目背后的故事。由陈蔚编剧、周雪石作曲的民族歌剧《再别康桥》,曾在2001年开创了我国小剧场歌剧的先河。这部以徐志摩的诗为蓝本创编的同名歌剧,是对“室内歌剧”的探索与尝试。此次在进博会新闻中心的演出由上海音乐学院青年歌剧团呈现。民族室内小歌剧《再别康桥》”将与中外记者见面。(  ),相比去年新配置了灯光和音响,旨在带给中外媒体最专业、最纯正的视听享受。“音乐午茶”创办于2012年,至今已举办1800余场____、形式多样的午间音乐会,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彰显  呈现  声情并茂  风格迥异

B.凸显  展现  绘声绘色  别有风味

C.凸显  展现  声情并茂  风格迥异

D.彰显  呈现  绘声绘色  别有风味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此次在进博会新闻中心的演出这部以徐志摩的诗为蓝本创编的同名歌剧,是对“室内歌剧”的探索与尝试,由上海音乐学院青年歌剧团呈现。

B.此次在进博会新闻中心的演出的这部以徐志摩的诗为蓝本创编的同名歌剧,是对“室内歌剧”的探索与尝试,由上海音乐学院青年歌剧团呈现。

C.由上海音乐学院青年歌剧团呈现的这部以徐志摩的诗为蓝本创编的同名歌剧,是对“室内歌剧”的探索与尝试,此次在进博会新闻中心的演出。

D.这部以徐志摩的诗为蓝本创编的同名歌剧,是对“室内歌剧"的探索与尝试,此次在进博会新闻中心的演出由上海音乐学院青年歌剧团呈现。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进博会新间中心为了在音乐会星现最佳的效果,今年“音乐午茶”全面升级舞台

B.进博会新闻中心全面开级了舞台,为了在今年“音乐午茶”呈现音乐会最佳效果

C.为了呈现音乐会的最佳效果,在进博会新闻中心,今年“音乐午茶”舞台全面升级

D.为了在进博会新闻中心呈现音乐会的最佳效果, 今年“音乐午茶”全面升级舞台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桃花源记》中“________”两句展现出一幅老幼生活安宁、人人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

(2)杜甫《登高》中“________”两句从时空交织的角度表达羁旅之苦和孤独之情。

(3)荀子《劝学》中“________”两句以对比手法说明学与思的关系。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①

辛弃疾

石壁虚云积渐高。渓声绕屋几周遭。自从一雨花零乱,却爱微风草动摇。

呼玉友②,荐溪毛③。殷勤野老苦相邀。杖藜忽避行人去,认是翁来却过桥。

[注]①此词作于闲居飘泉叶时  ②玉友:一种糯米制的白酒。③溪毛:溪边野菜。

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富有田舍风味、生活情趣;格调清新自然,属于辛词另一种风格。

B.词人长于写景,白云溪水,无限清幽,摹写溪流,以声写形,具体形象。

C.上片写途中所见,落花带出芳草,虽是暮春景象,却无一点伤春情绪。

D.下片写野老备宴,虽无珍馐佳肴,但词人闲居,平淡随和,召之便来。

2.结尾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场景?从中可以读出词人怎样的心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