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我与地坛》节选,完成各小题 自从那个下午我无意中进了这园子,就再没长久地离...

阅读《我与地坛》节选,完成各小题

自从那个下午我无意中进了这园子,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意图。正如我在一篇小说中所说的:“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

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我在那篇小说中写道:“没处可去我便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跟上班下班一样,别人去上班我就摇了轮椅到这儿来。园子无人看管,上下班时间有些抄近路的人们从园中穿过,园子里活跃一阵,过后便沉寂下来。”“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一溜荫凉,我把轮椅开进去,把椅背放倒,坐着或是躺着,看书或者想事,撅一杈树枝左右拍打,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将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片刻不息。”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1.“窸窸窣窣”连续使用,有何表达作用?

2.依据以上文段,简析“我”与“地坛”两者间命运的同与异。

 

1.运用叠词,展示了一个鲜活灵动的生命世界,从而让“我”明白虽然残疾但不应该颓废。 2.相同之处:“园子”荒芜,“我”残疾。不同之处: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而“我”由颓废逐步到积极面对。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还必须联系词语的具体语境,结合作者观点、文章主题,从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对应的阐释。 结合语境分析,“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片刻不息”,“窸窸窣窣窸窸窣窣”属于拟声词,也是叠词,作者用这样的词语展示了草木竞相生长的状态,园子虽然荒芜却充满了生机,地坛向“我”展示了一个鲜活灵动的生命世界,让“我”意识到不管怎样微弱纤细的生命主体都有它自身的价值,都有属于它的欢乐、悲伤及情趣,这是任何其他生命都无法替代的。而这也就启发“我”,虽然自己残废了,但不应该颓废,应该像园子一样,荒芜却不衰败。 2.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时,重点勾画相关内容和情节,理解作者的写作主旨和意图。在此基础上,比较二者的异同。 通过文段中对地坛的描写,“园子无人看管”“园子里活跃一阵,过后便沉寂下来”“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可以看出我与地坛命运的相同之处:“园子”荒芜,“我”残疾。在地坛景物的描写中,能够进入史铁生眼中的是一些小昆虫和构成昆虫生长背景的草木,它们全都很卑微,繁华的都市中行色匆匆的健康人无暇也无意去关注它们。可是它们不是都在按照自己的方式和自然法则在生存吗?它们并不在意自己栖息地的“荒芜”,正是有了它们的存在,反而使这里不再“衰败”。毫无疑问,正是这些原来不能引人注意的现象让作者发现了原先不曾想过的朴素道理:像我们的出生不是由自己决定的一样,死亡也不该由我们自己来决定,有权决定这一切的是上帝——自然法则,我们的任务则是在法则允许的时限和条件下自然地生存,生命的自然进程就可带给个体和周围世界以和谐安宁,这也正是作者从中感悟到的人生真谛。所以说,园子荒芜但从未衰败过,地坛顽强的生命力给了“我”重新生活的勇气,让“我”领悟到生命的内涵,让“我”由颓废到积极面对,这也是地坛与“我”的不同之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各小题

日出行

·张绅

东方曈曈日初出,田家少妇当窗织。

屋顶树稀窗有光,小姑催起不暇妆。

长梭轧轧秋丝密,一日上机催一匹。

丁宁小郎慎勿啼,织成令汝穿完衣。

①日出行,乐府旧题。②完衣:没有补丁的衣服。

1.尾句令人联想起北宋张俞《蚕妇》一诗中的“______________” 两句。

2.结合全诗,简析诗中的织女形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小题

米元章有洁疾,盥手以银为斗,置长柄,奴仆执以泻水于手,呼为水斗。已而两手相拍而干,不用巾拭。有客元章者,去必濯其坐榻。巾帽亦时时洗涤。又朝靴偶为他人所持,必甚恶之;因屡洗,遂损不可穿。

周仁熟与米芾交契。一日,芾言:“得一砚, 非世间物,殆天地秘藏,待我识之。”答曰:“公虽名博识, 所得之物,真赝各半,特善夸耳。”芾方发笥检取,周亦随起,索巾涤手者再,若欲敬观状。芾喜出砚,周称赏不已,且云:“诚为尤物, 未知发墨何如?”命取水。未至,亟以唾点磨墨。芾变色曰:“一何先恭后倨? 砚污矣,不可用!”周遂取归。

芾初见徽宗,命书《周官》篇于御屏。书毕,掷笔于地,大言曰:“一洗二王恶札,照耀皇宋万年!”周殿撰谓芾善夸,诚不谬也。周非欲砚,特以米好洁,聊资嬉笑耳。周后复以砚归米,米不取。

[注]米芾,字元章,北宋书画家。周仁熟,官至宋代集贤殿修撰,谓“殿撰”,

1.解释加点的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大言曰:“一洗二王恶札, 照耀皇宋万年!”周殿撰谓芾善夸,诚不谬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各小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节选自《师说》)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之众人          众多人

B.圣人也亦远矣  不及

C.士大夫之        类

D.君子不齿          不屑一提

2.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盈虛者如彼,卒莫消长也.

A.耻学于师

B.择师教之

C.授之书习其句读者

D.则群聚笑之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断句应为“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作者从三个方面对不从师现象进行正反对比,论述从师而学的必要性。

C.“小学而大遗” 一句中的“小学”指的是句读之学,“大” 指的是道。

D.作者两次提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得出“君子”智力低下的结论。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文段,完成文后题目。不超过12字。

一项针对汉字书写的调查结果显示: 37%的人经常提笔忘字; 22%的人要写字时首先想依靠电脑而不是笔; 16%的人觉得除了名字写得还行,其它字基本没法看; 13%的人去外面听课或开会最怕的就是记笔记。

从这项调查中,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查看答案

请你对出“下联”。

代言娃哈哈二十年、期间没涨过一分钱广告费、刚被娃哈哈集团以“年纪太大”为由解约的王力宏,在日前的一次公开露面上,依然喝着娃哈哈矿……有人写下一副对子,上联为;“娃哈哈无端毁协议”,下联为:__________, 表达感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