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户部令狐尚书喜裴司空见招看雪①
张籍
南园新覆雪,上宰②晓来看。
谁共登春榭,唯闻有地官③。
色连山远静,气与竹偏寒。
高韵更相应,宁同歌吹④欢。
「注]①令狐;指令狐楚。裴司空:指裴度,唐宪宗时曾任宰相。②上宰:宰相。③地官;诗中指户部。④歌吹:歌唱吹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扣题交代看雪地点、看雪之人和时间。“覆”字写南园雪下之大;“晓”字流露出欣喜之意。
B.颔联运用设问手法交代同看雪之人,呼应裴司空招令狐尚书看雪这一题意,“唯闻”暗扣诗题中的“喜”字。
C.颈联描写登春榭所见雪景,从视觉、触觉角度表现春雪遮山,寒气袭人的景象,意境阔远、澄静。
D.本诗属于唱和诗,诗人借此表达自己渴望被居高位者引荐而得以进入仕途、施展才华抱负的愿望。
2.诗歌尾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纶字公信,颍州汝阴人。少倜傥任气。举进士不中,补三班奉职,迁右班殿直。从雷有终讨王均于蜀,有降寇数百据险叛,使纶击之,纶驰报曰:“此穷寇,急之则生患,不如谕以向背。”有终用其说,贼果弃兵来降。以功迁益、彭、简等州都巡检使。所部卒纵酒掠居民,纶斩首恶数人,众乃定。奉使灵夏还,会辰州溪峒彭氏蛮内寇,以知辰州。纶至,筑蓬山驿路,贼不得通,乃遁去。迁知渭州。奉使契丹。蛮复入寇,为辰,澧、鼎等州缘边五溪十峒巡检安抚使,谕蛮酋祸福,购还所掠民,遣官与盟,刻石于境上。久之,除江、淮制置发运副使。时盐课大亏,乃奏除通、泰、楚三州盐户宿负,官助其器用,盐入优与之直,由是岁增课数十万石。复置盐场于杭、秀、海三州,岁入课又百五十万。疏五渠,导太湖入于海,复租米六十万。开长芦西河以避覆舟之患,又筑漕河堤二百里于高邮北,旁锢巨石为十跶①﹐以泄横流。泰州有捍海堰②,延衰百五十里,久废不治,岁患海涛冒民田。纶方议修复论者难之以为涛患息而畜涝之患兴矣纶曰涛之患十九而潦之患十一获多而亡少岂不可邪表三请,愿身自临役。命兼权知泰州,卒成堰,复逋户二千六百,州民利之,为立生祠。居淮南六年,累迁至昭州刺史。契丹隆绪死,为吊慰副使。历知泰、瀛二州,徙知颍州,卒。纶有材略,所至兴利除害。为人恕,喜施予,在江、淮,见漕卒冻馁道死者众,叹曰:“此有司之过,非所以体上仁也。”推奉钱市絮襦千数,衣其不能自存者。
(《宋史·张纶传》,有删改)
[注]①跶:古代的水利设施。②海堰:海堤。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纶方议修复/论者难之/以为涛患息而畜涝之患兴矣/纶曰/涛之患十九/而潦之患十一/获多而亡少/岂不可邪/
B.纶方议修复/论者难之/以为涛患息而畜涝之/患兴矣/纶曰/涛之患十九/而潦之患十一/获多而亡少/岂不可邪/
C.纶方议修复/论者难之/以为涛患息而畜涝之患兴矣/纶曰/涛之患十九/而潦之患十一/获多而亡/少岂不可邪/
D.纶方议修复/论者难之/以为涛患息而畜涝之/患兴矣/纶曰/涛之患十九/而潦之患十一/获多而亡/少岂不可邪/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同一官职常分“左”“右”,以示等级区别,左和右哪个等级高历代不尽相同。
B.中国古代对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泛称“蛮”,而称东方各族为“夷”
C.生祠,为活人建的祠堂。祠堂,祭祀祖宗或先贤的地方。后世宗族宗祠也称祠堂。
D.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纶面对叛乱,力主怀柔。他跟从雷有终讨伐蜀地的贼寇,有投降的贼寇叛乱,他主张采取怀柔政策,雷有终采纳了他的建议,平息了叛乱。
B.张纶应对作乱,富有成效。他修筑驿路,使入侵的贼寇逃走;面对蛮人入侵,他采取一系列安抚措施,使蛮人送还所掠夺的百姓,派人来结盟。
C.张纶为政积极,成绩卓著。他出任江,淮制置发运副使时,改革盐税旧制,鼓励盐户生产,增设盐场,增加了盐税收入;他疏通水渠,整治水利。
D.张纶关心民生,获得敬重。他曾多次上表,请修海堤,代泰州知府后,终于修成海堤,使当地农业生产得以恢复和发展,百姓为他建生祠以表敬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穷寇,急之则生患,不如谕以向背。
(2)官助其器用,盐入优与之直,由是岁增课数十万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太行山魂
徐建英
杨茂林做梦了,醒来后好一阵都恍恍惚惚的。
天气预报说,近日有雪。杨茂林听完后,当时嘟囔着骂了一句:什么乱七八糟的,三月的天,还下雪!
三月的天还下雪,对他来说真的是乱七八糟的大事。
他的大事儿在太行山下,在托梦沟里,从沟口到沟底,全是他的宝贝——那弯弯曲曲的十几里,一边是娇俏俏的白,一边是羞答答的绿,连花苞也不愿落后,隔天能见胖上一圈,看一眼都欢喜极了。
以前的托梦沟是啥地方,太行山下谁人不知啊!山有万亩,都是荒岗。除了大块大块的片麻岩,就是成堆成堆的乱石岗,石缝里偶然掺和的土坷垃,夹的都是石灰层,藏不了水,扎不了根,种什么烧死什么。
那个叫李保国的农大教授来了,他说,种核桃吧,薄皮的大核桃!
托梦沟的人就笑;这教授,是读书读呆了吧,祖祖辈辈杂毛都不长的石头山,能种核桃树?做梦去吧!
做梦呢!杨茂林也这么认为。
在李教授的游说下,更多的村民还是半信半疑。但有的村民动了心,穷了祖祖辈辈的托梦沟,有点梦真比没梦强。
那片麻岩山被爆成了一条条的沟梯,别处集来了土。有墒,山能蓄水了,可种下的核桃,还是枯死。托梦沟的人爆坡蓄水,几经辛苦,半截梦随着栽了又死的苗,碎了。
李教授又来了。他说,种植的方法不对,传统踩踏栽培后再浇水的方式,得改。改!他亲自动手,培育了42棵核桃苗,为便于分辨,记录,每棵苗,他都吊上了一张特别的扑克牌。
光阴流逝,42棵核桃苗变成了无数的核桃树,万亩荒岗真变成了万亩核桃林。每到秋季,满坡满树披着绿,果宝宝摘下,剥去皮,“咔嚓”一捏,掰开的都是清香,掰开的都是一车车的生计。
怎么感谢呢?给钱,人家李教授不要;送礼,也不收。人家还说了,他最骄傲的就是让自己变成了农民,再让农民变成他。那就再仔细想想如何感谢吧,可人家却走了!
天更阴沉了,像一口倒扣的大锅盖在托梦沟上,盖在杨茂林的心口上。核桃园的花正开,一串串绿色的小花,随着雪粒儿的飘扬,一朵朵瑟瑟在叶子间,瑟瑟得他的心很痛很痛。
怎么能不痛呢?日子才好几年,现下核桃正壮年,正在盛花期,再这么冷下去,冻害会影响授粉,导致减产,托梦沟又剩噩梦了。
对策不是没想过,旧衣服旧被单搬去了果园,可几万亩的果园呢!杯水车薪。作为负责人,杨茂林不敢合眼,也合不了。但在刚才,他居然做梦了。迷糊中醒来后,他失声高喊:李老师!摸过贴在胸口的手机,摁出那串熟悉的电话号码,“嘟”的一响,蓦然醒了。杨茂林鼻子一酸,挂了电话。
揉揉凌乱的头发,杨茂林努力让自己镇静,让自己清醒。梦如此真实,太过真实了。梦中人说话时习惯性的双掌挥动,激动时的眉骨耸动,还有那熟悉的声音,他一遍又一遍地回忆,之后猛拍后脑勺,拨通了林场的电话,匆匆吩咐后走向外面的柴屋。
果园浓浓的烟雾在白雪中升起,十几里弯弯曲曲的托梦沟像立在虚无缥缈的仙境中。
杨茂林的手机急促地响了,屏幕上的来电显示上跳跃着李保国教授。他一怔,电话里一个熟悉的女音急急响起:小杨,刚看到李老师的手机上有你来电,只一声。我查了天气预报,你那边的气温越来越低,得加紧给核桃园加温!
谢谢郭老师,果园都熏上烟了,温度慢慢在升。
电话那边的声音溢着惊喜:太好了,太及时了!小杨,你也成农林专家了!
握着手机,杨茂林哽咽了:师母,就在刚才,我梦见李老师了,他……他在我梦里说,小杨,快,上园子里熏烟,每坡每梯每行都点上柴草……
电话那端的人,沉默了。
沉默过后,一声长叹传来:你们的李老师,把根扎在太行山,太深,太深了!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的标题“太行山魂”,其寓意可以解读为:李保国教授把根深深地扎在太行山上。
B.小说开头写杨茂林梦醒后精神恍惚,是因为他得知在这核桃花开的三月竟然还会下雪。
C.“掰开的都是清香,掰开的都是一车车的生计”写出了人们生存有保障后的喜悦、欣慰。
D.小说中画横线部分的文字,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杨茂林面对困境时心里承受的巨大压力。
2.小说写托梦沟以前的景象,以及李教授劝村民种核桃遭嘲笑的情节,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为什么多次写到“梦”?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根据国家卫健委2016年的调查,我国80%的0~3岁婴幼儿是由父母、祖父母等家庭成员照料,仅有4.1%的婴幼儿进入托育机构,而托育机构几乎都是民办的。当前,托育服务发展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供需失衡,照料服务严重不足,早教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目前3岁以下婴幼儿的照料服务需求日益增长,但公办的普惠性托幼机构几乎没有,少量的私立托幼机构虽招收3岁以下的幼儿,但大多以智力开发、早期教育为目的,难以缓解家庭的照料压力。二是监管缺位,准入高门槛和运营低监管现象并存。从现行政策规定来看,托儿所主要接收3周岁以下的儿童,统一由卫生行政部门领导;幼儿园接收3~6周岁的儿童,统一由教育行政部门领导。随着照料型托育机构趋于消失,早教型托育机构基本参照幼儿园的举办标准进行管理,多数民办机构在资金、场地、人员等方面,都很难达到这一准入门槛。面对旺盛的市场需求,一些托育机构选择无照经营,这些托育机构隐藏着较高的经营风险。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材料二:
(数据来源:国家卫健委专题调研、中国人民大学抽样调查《中国人口与就业统计年鉴》)
材料三: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例行政策吹风会上,就社会关注的相关问题,国家卫健委,教育部和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委给予了回应。
当前,我国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供给不足。调查显示,婴幼儿在各类照护服务机构的入托率仅为4.1%,近80%的婴幼儿由祖辈参与看护和照料,社会普遍反映家庭婴幼儿照料负担较重。尤其是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没人带孩子”成为影响家庭再生育的突出因素。
国家卫健委副主任于学军介绍说,《指导意见》提出,促进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四条基本原则之一是“家庭为主,托育补充”,发展婴幼儿照护服务的重点是为家庭提供科学养育指导,并对确有照护困难的家庭或婴幼儿提供必要的服务。《指导意见》还提出,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要根据需求开设婴幼儿照护相关专业,将婴幼儿照护服务人员作为急需紧缺人员纳入培训规划。
(摘编自《光明日报》)
材料四:
在加拿大哥伦比亚省,为0~5岁婴幼儿提供的儿童照护服务包括非正规托育与正规托育服务。非正规托育服务主要是非正规家庭式托育,这类机构不需要取得托育服务许可证,但举办者需要在儿童照护资源和推荐项目中注册,并且必须满足儿童和家庭发展部门制定的明确的注册要求。正规的儿童照护服务主要有机构托育和家庭式托育服务,这其中既有公益机构也有营利机构,政府通过各种形式对家长和机构进行补贴,以维持其运转。早期教育从业者资格证书主要分为幼儿教师,助理幼儿教师和负责人三类。其中幼儿教师资格证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和教育工作,又分为四种。幼儿教师资格证适用于所有早期教育从业者,要想获得此类证书,教师需要完成基础的早期教育培训项目,接受不低于902个小时的指导,需要学习的领域包括“儿童成长与发展”“课程发展,课程规划和基础”“家庭,社区资源与交流”“健康、安全与营养”等。教师必须在政府批准的培训机构完成学习,此外,还要有一份已从业教师的书面推荐材料,并完成500个小时的实习。而对0~3岁婴幼儿托育教师而言,他们在此基础上还要取得婴幼儿教师资格证方可从业。按照要求,托育机构所有的员工必须具备“良好的品格”,如果家长对托育机构教师的资质与做法存有疑虑,可向当地教师注册机构报告,教师注册机构有权对教师的资质展开调查并采取适当的行动,如暂停或吊销教师资格证。
(摘自姜丽云,洪秀敏《加拿大婴幼儿托育服务的特点与启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16年,我国大部分3岁以下婴幼儿是由家庭成员照料的,为数不多进入托育机构的却主要是对其进行智力开发和早期教育,家庭照料压力依然很大。
B.材料二显示,在鲁、津、黑、川四省,有将近一半的受访者有社会托育服务需求;无论是从全国看还是从城市看,三岁前婴幼儿人托的比例都是极低的。
C.六成以上的一孩母亲之所以不愿意再生育二孩,是因为居住区域附近没有托育机构或者即使有托育机构但收费却超过其承受能力而导致无人照看孩子。
D.为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国务院办公厅不仅根据我国国情出台了相关指导意见,并由国家卫健委,教育部等相关部委对公众进行公开回应。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托儿所和幼儿园的领导部门按照现行政策分属于卫生行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这就直接导致了照料型托育机构逐渐消失和监管缺位。
B.《指导意见》既规定了促进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四条基本原则,同时也要求高校按需开设婴幼儿照护相关专业,满足急剧增长的社会需求。
C.加拿大哥伦比亚省非正规家庭式托育能为0~5岁婴幼儿提供照护服务,其举办者无须取得托育服务许可证,但要满足相关部门的注册要求并完成注册。
D.加拿大哥伦比亚省正规儿童照护服务中政府不可或缺,而其对早期教育从业者资格的考核和认证都非常详细和严格,以保证服务的科学和优质。
3.假如你要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开设民办托幼机构,你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增强竞争力?根据上述几则材料,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自古以来,东西方都重视美育对立德树人的作用。古希腊柏拉图曾在《理想国》中提出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城邦公民勇敢、节制、正义等美德的重要性。而美育之于数千年中华民族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承亦功不唐捐。上古时期,中国便已出现诗、乐、舞三位一体的乐教;西周建立起来的礼乐文化制度,则对中国数千年文明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春秋时期,孔子提出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等思想,更奠定了审美教育特别是艺术教育在中国文化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孔子深知艺术审美的力量,虽然“礼”与“德”已由德育内化为一种心理要求,但只有“成于乐”“游于艺”的美育才是最高境界。在此,道德目标通过审美转化,成为自由人性的有机组成而发端内心,让枯燥严肃的理性染上灵动的色彩。孔子的美育思想是后世文以载道的理论基础,也是其精神价值核心所在,被此后的儒家所继承。如战国孟子提出“充实之谓美”;西汉《乐记》提出“乐者,通伦理者也”;宋明理学经广泛吸收佛道理论之后,将美育理论本体化,精致化,体系化,提倡洒落自得,浑然至乐的人生风范和人生境界,强调通过“乐”这一自由心境的体验,达到真、善、美及知、情、意的统一,等等。
不难看出,中国传统美育不仅传授艺术形式带来的审美情感,而且蕴含深厚浓郁的家国情怀,社会理性与道德精神。事实上,道德和艺术正是中华传统文化两大精神基石,中华人文精神亦由此带有泓邃的审美品格。如钱穆所言:“文学必在道义中,而道义则求其艺术化。中国之人生乐处,即在是矣。岂非中国之文化特质乎!”在中国,艺术与道德的有机结合,涵养出一种人格审美求善的美育文化和美育精神,甚至不妨说,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形成方式和渠道就是美育。纵观历代中国社会,无不将生活化、道德化的艺术作为人格培养的基本手段。这种通过审美中介来实现外在规范向内在自觉的转变,迥异于德国哲学家康德对抽象“先验理性”或“道德律令”的绝对服从,而是融合具体情境,一方面在艺术审美中追求人格的道德境界,另一方面又在道德培养中追求人格的艺术境界,最终实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极致。
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空前密切,中国美育文化和美育精神开始发生变化,其理论形态呈现出中西交融的面貌,也涌现出不少杰出人物和精彩观点。如王国维的《论教育之宗旨》,首次全面论述了美育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初步建立起中国现代美育架构。蔡元培筑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特质的同时,借鉴康德,席勒美育思想中的有益成分,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蔡元培还推动美育列入国民教育计划,让中国现代美育走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朱光潜则拓展了蔡元培的美育理论,以当时美学和心理学研究最新成果为依据,强调美育对个体心灵的解放功能,突出了美育作为创新教育的特征和意义,并将美育落实到人的生命体验之中。刘海粟、丰子恺、林风眠等人的艺术教育便属于这种美育观点的践行。如果说王国维、蔡元培、朱光潜等人的美育思想属于启蒙类型,那么,陶行知、徐悲鸿等人奉行的美育思想则将美育的终极指向定位于社会救亡与民族解放。
(摘编自吴为山《以美育提升人文素养筑牢文化自信》)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古希腊柏拉图认为没有音乐教育就不能培养城邦公民勇敢、节制、正义等美德。
B.文章认为在几千年中华民族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承中美育作用大,是功不可没的。
C.钱穆认为中国文化的特质就是文学与道义是分离的,又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D.近代中国美育文化和美育精神的特点是中国传统的东西少了,西方的东西多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先阐述东西方都重视美育对立德树人的作用,然后论述近代中国美育出现的新特点,思路清晰,逻辑性强。
B.第一段略说柏拉图的美育观点,重点阐述了中国上古至宋明美育理论的发展,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C.第二段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既有引用论证,增强了论说的说服力,又有对比论证,使观点更加稳固。
D.第三段先总说,后分说,简介了所例举人在美育上的贡献或特点,最后指出两种类型的美育思想的性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的审美教育,萌芽于上古时期,经过西周时期的发展,到春秋时期的孔子时,已经达到了最高境界。
B.宋明理学在继承孔子美育思想的基础上,广泛吸收佛道理论,使中国的美育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C.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手段与康德的观念是不同的,后者是要求绝对服从道德律令,前者是通过审美来实现。
D.朱光潜发展了蔡元培的美育理论,刘海粟、丰子恺、林风眠等人于艺术教育中践行了朱光潜的美育理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国家一级美术师,当代篆刻领域领军人物韩天衡在接受《光明日报》记者采访时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曾写过文章,题叫《感恩批评》。从4岁学写字,6岁学刻印,我尝到过许多次批评对我的好处。表扬是糖,批评是药,糖可以少吃,不吃,但有“病”之躯,药不能不吃。一个人的成长更多的不是来自表扬,而是来自严谨的、入木三分的批评,只有帮助你的人才会直率,慷慨地指出你的缺点,改掉一个毛病就往上迈出一步。
在你的学习生活中,也许你曾受到老师的批评,也许你的同学接受过老师的批评,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又是如何思考的?请结合材料内容,以“闻喜”的名义给批评过你(或你的同学)的“张老师”写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老师批评学生的认识,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