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在下面这则访谈的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在下面这则访谈的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记者:(1)_____________________?姚喜双:一些网络流行语因其简洁、形象、生动的特点,深入人们的网络生活,并已逐步发展至线下,成为日常用语的一部分。这不仅丰富了网络语言自身的发展,也丰富了汉语语言的表现形式。

当然,伴随着网络语言井喷式的增长,出现了一些不规范、不健康的网络用语,如“人艰不拆”“喜大普奔”等生造晦涩的词,“屌丝”“绿茶婊”等低俗的词。这不仅对网络语言自身,更对社会语言生活产生了不良影响。

记者:语言作为社会交流的工具和文化的载体,有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那么网络语言的底线和边界在哪里?

姚喜双:规范使用网络语言,应首先考虑网络语言不同层级的特点: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汉语词汇系统,其使用应得到支持。二是表义晦涩,缺乏规范的词语,不提倡在公共场合、大众媒体中使用。三是(2)________________,会对汉语系统造成破坏性影响,应予禁用。

总之,网络语言使用(3)________________,而且要健康向上,不低俗。

 

(1)您认为应当怎样看待网络流行语现象? (2)品位低俗粗鄙的词语 (3)不仅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标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浏览整个语段,把握主要意思,然后重点分析横线前后的句子,把握句式特点和内容特点,最后进行拟写。这是一则访谈,访谈的内容由访问者的发问和被访者的回答组成,第一处要拟写的是访问者的发问,发问的内容可以依据后面的回答进行拟写,从姚喜双的回答来看,他主要是对网络流行语进行评价,他既分析了这些流行语的特点、价值,也分析了流行语中的一些不健康的网络用语,所以提问的问题应该是“您认为应当如何看待网络流行语现象”;第二处,这一处比较简单,从前面来看,这一处是谈论网络语言不同层级的特点,此处要拟写的是第三个特点,结合后面“会对汉语系统造成破坏性影响,应予禁用”可知,此处应说的是“品位低俗粗鄙的词语”;第三处,由“总之”可知,这是对上文的小结,说的是如何使用网络语言,且后面说“而且要健康向上,不低俗”,“而且”是表递进的关联词,那么前面自然要有“不但”“不仅”与之呼应,结合上文“规范使用网络语言”等内容可知,此处应是说“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标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金庸作品特别值得琢磨的一个特征是:它___________产生在香港商业化环境中,___________没有旧式武侠小说那种低级趣味和粗俗气息,相反,其主要作品都通俗而不媚俗,不仅有迷人的故事、神奇的想象,更具有深邃的思想、高雅的格调。像《天龙八部》通过萧峰之死所揭示的民族斗争尖锐年代造成的悲剧,包含多么巨大丰富、___________的内容,艺术力量又是多么震撼人心《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碧血剑》又以多么生动感人的小说笔墨,塑造或赞美了郭靖、袁崇焕这类为民众利益献身的“中国的脊梁”式的人物,弘扬中华民族的凛然正气!

金庸小说以写“义”为核心,寓文化于技击,借武技较量写出中华文化的内在精神,(       ),做到互为启发,___________。作者调动自己在这些方面的深广学养,使武侠小说上升到一个很高的文化层次,显示出迷人的文化气息、丰厚的历史知识和深刻的民族精神。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即使        也        发人深省        珠联璧合

B.虽然        却        引人深思        相得益彰

C.即使        也        引人深思        珠联璧合

D.虽然        却        发人深省        相得益彰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仅有迷人的故事、神奇的想象,更具有高尚的格调、深邃的思想。

B.不仅有神奇的想象、迷人的故事,更具有高雅的格调、深邃的思想。

C.不仅有高雅的格调、深邃的思想,更具有神奇的想象、迷人的故事。

D.不仅有高尚的格调、深邃的思想,更具有神奇的故事、迷人的想象。

3.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传统文化学理又借武功修养来阐释人生哲理

B.武功修养又借传统文化学理来阐释人生哲理

C.又借传统文化学理来阐释武功修养乃至人生哲理

D.又借武功修养来阐释传统文化学理乃至人生哲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中,孔子强调学与思需要紧密结合;在《劝学》中,荀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观点。

(2)《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视觉、听觉角度,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

(3)韩愈在《师说》中表明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原因,除了年龄和学问,更重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秦州杂诗(其七)

杜甫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

烟尘独长望,衰飒正摧颜。

(注)①秦州,唐陇右道州名(今甘肃天水)。759年,杜甫弃去华州官职,携家远赴秦州,期间创作《秦州杂诗》。②属国,即典属国,是主管外交事务之官,原指汉使苏武出使匈奴归来后,被授予典属国一职,这里指唐使节。

1.下列对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莽莽”写出山岭的绵延和莽苍,“万重”则描绘出它的复沓和深广,“孤城”显出秦州独扼咽喉要道的险要地位。

B.“风”“月”与“关”“塞”联结在一起,不仅表现了边城特有的紧张气氛,还表达了诗人对边防形势的深切关注。

C.颈联用苏武出使匈奴和汉朝傅介子用计斩楼兰国王而归的典故,寓含今昔盛衰之感及诗人对国家衰弱局势的忧虑。

D.“楼兰斩未还”与王昌龄《从军行》“不破楼兰终不还”表达的感情一样,都表现出了作者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

2.诗歌尾联“烟尘独长望”有的版本作“烟尘一长望”,你认为“独”和“一”哪个字用得更妙,请结合诗歌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寡人之于国也》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1.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B.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C.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D.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2.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内,古地区名。春秋战国时期,以黄河以北为河内,黄河以南为河外。

B.豚、彘:古时农家所养禽畜。“豚”指小猪“,彘”指猪。

C.庠序:古代学校名称。《孟子》记载,商(殷)称学校为庠,周代称学校为序。

D.孝悌:孟子认为,孝顺父母为孝,敬爱兄长为悌,孝和悌是仁义的基础。

3.下列对甲、乙两段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甲文孟子从梁惠王感兴趣的战争入手,提出了实行王道的具体策略,强调实施仁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B.乙文侧重于谈物质文明的重要性,说明要对百姓实施礼义教化,必须先有满足其基本生存的固定产业。

C.两段的语言都气势浩然,整散结合,纵横恣肆,前后联系紧密,逻辑严谨,读起来有一气呵成之感。

D.两段都针对仁政的具体内容从不同角度展开论述,在论述中尽显情理之真,道理之实,体现了孟子的语言艺术。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2)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成人礼

林特特

孩子两岁,她有三次情绪失控。

头一次发生在刚出院时,回到家,她只见母亲,不见父亲。

临进产房,她还接到父母的短信:“已出发,在开往北京的火车上。”

她原以为,他们已在家中等候,鸡汤在慢熬,酒酿正发酵,专为下奶的黑鱼在瓦罐里飘香——父亲听到敲门声,应当急匆匆奔出来,说:“来看看我的小外孙”,再急匆匆跑回厨房,“哎呀!我的汤!”

但是没有。她抿一口鸡汤,问:“我爸呢?”母亲支支吾吾,说父亲单位有事,过段时间再来。

她勃然大怒:“什么事比我还重要!”

月嫂从房间跑出来,把食指竖在嘴唇中间,她收声,而母亲哭了。

原来,父亲在登车前忽然发现半边嘴、胳膊、腿麻,继而不能动,母亲把他托付给前来送行的叔叔,“现在,检查结果是脑梗”。

她呆若木鸡,嘴张成O型,天好像塌下来。她在心里飞速计算着,是的,父亲脑梗时正是她被推进产房的那一刻。原有的计划全部被打乱。孕期照顾她的公婆本打算撤退,由她的父母照顾月子,现在又被留了下来,公公、婆婆、月嫂、一家三口,和不放心她坚决不走的妈妈,房子里的人空前的多,而父亲一个人在家乡,虽说有至亲照顾着……月子里,她常睡不着觉。

更重要的是,一个家的平衡从此被打破。

从前,父亲是天,所有麻烦汇聚到他那里解决;现在,他是受照顾的——夫妻三十多年,母亲还不太会做饭,她直到上大学才会自己洗头,在父亲的呵护下,她们都没有经验呵护别人。

月子将完,父亲终于来了一趟北京。

他说,恢复得很好,“我在脑梗中算很轻很轻的”;但第二天,因眼睛剧痛,就近住了院。

“我真的算很轻很轻的。”父亲坚持着,他和母亲拎着行李与她作别,仍这么说。

此后,他们在网上交流,时间长了,最初的崩溃便慢慢变淡。

等到一段时间后,父亲重新上班,她天真地以为,生活又恢复了清明、有序的旧模样——视频中父亲笑呵呵。电话里,母亲解释:“他在家总唉声叹气,说自己没用,还不如上班”。

一年后的一天,她蓬头垢面出现在办公室。前一夜根本没睡。

“深夜两点在医院,挂完号发现前面排着136个人,怀里抱着滚烫的孩子,心里想着明天还有多少事要做,你知道什么感觉吗?万念俱灰!”

她手动,嘴也动,父亲和同事同时收到她的信息。

同事附和着,父亲则在电脑那头应:“我怎么不知道?”“你小时候发烧,大雪天,下夜班,我用大衣裹着你,骑车去医院。下了车,冻得话都说不出来。”

“工作、家庭、孩子、保姆、自己想做的……没有哪一件我能搞定,随时都想大哭一场,每次哭,我都感到羞耻——是我无能。”她打着字,又觉得自己无能,眼泪啪嗒啪嗒掉在键盘上。

“过了这个阶段就好了,孩子上幼儿园就好了。”父亲和同事说了差不多的话。

她去卫生间擦把脸。回办公室,QQ上头像还在闪烁,“有一年,你妈低血糖晕在床上,你也生病,我照顾你们两个,不也过来了吗?”父亲还在安慰。

她出了会神。她总想:同样的年纪,遇到同样的事,她不会比她的父母处理得更好。

几天后,她在地铁上无聊,打开手机,看到一条未读短信:“以后有什么事都跟我说,别跟你爸说。你爸爸已经不是过去顶天立地的爸爸了。”

是妈妈。

她又看了一遍:“你爸爸已经不是过去顶天立地的爸爸了。”

雪地里抱着她的爸爸,给她洗头洗到高中毕业的爸爸,任由她发火、抱怨、撒娇的爸爸……俱往矣。半边嘴、胳膊、腿不能动的爸爸,坚持说“很轻很轻”的爸爸,安慰她、转而睡不着觉的爸爸,在家里转来转去说自己没用的爸爸……

她双手捂着脸,哭了。

“中年后的每次哭,我都感到羞耻,因为我哭,说明我无能。”她回短信给妈妈,“除了今天。我哭,因为我发现,我再没有撒娇的资格,不能向任何人求助,我是家里的顶梁柱。三十多岁的人了,是孩子的妈,今天才知道,我必须长大。”

(摘编自《视野》)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孩子两岁,她有三次情绪失控”开头,既总领后文内容,又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母亲还不太会做饭,她直到上大学才会自己洗头”这既是对以往生活的描绘,也让她意识到生活能力不强必须长大。

C.小说以她的三次情绪失控为明线,父亲对她的关心和爱护为暗线,明暗线索交织,贯穿全篇,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效果。

D.她从母亲那里了解到有关父亲的一些事,从而真正认识了父亲,意识到自己应成为家里的顶梁柱。

2.小说中的父亲是众多普通父亲的缩影,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父亲身上的优秀品质。

3.小说以“成人礼”为题有哪些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