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一词多义 (8)于 ①构怨于诸侯 __________ ②然后快于心与 ____...

一词多义

(8)于

①构怨诸侯   __________                 ②然后快心与   __________

其身也,则耻师焉   __________              ④冰,水为之,而寒水   __________

(9)乃

①夫我行之   __________              ②无伤也,是仁术也   __________

③家祭无忘告翁   __________                 ④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

悟前狼假寐   __________

(10)其

①无他焉,善推所为而已矣   __________          ②惑而不从师,为惑也   __________

(11)诸

①不识有   __________                 ②王之巨皆足以供之   __________

③投渤海之尾   __________

(12)之

①齐桓、晋文事可得闻乎   __________           ②牛何   __________

③舍!吾不忍其觳觫   __________               ④汝心固,固不可彻   __________

 

和 在 对于 表示比较,相当于“比” 这样 表示肯定,就是 你的 竟然 才 他们 那些 “之乎”的合音词 众多 相当于之于” 的 往 代词,它 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本题是一词多义,一词多义,顾名思义,就是一个词语有多种含义。换言之,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着不同的含义。 在小题(1)中,于:①构怨于诸侯。这句话翻译为:和诸侯结仇。这句话中的“于”是和的意思。②然后快于心与。这句话翻译为:然后才在内心快乐吗?这句话中的“于”是在的意思。③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这句话翻译为:对于他们自身,却耻于向老师学习。这句话中的“于”是对于的意思。④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这句话翻译为:冰,是由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更寒冷。这句话中的“于”是比的意思。 在小题(2)中,乃:①夫我乃行之。这句话翻译为:我是这样做的。这句话中的“乃”是这样的意思。②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这句话翻译为:没有关系,这是行仁政的途径。这句话中的“乃”是就是的意思。③家祭无忘告乃翁。这句话翻译为:在家祭时,不要忘记告诉你的父亲。这句话中的“乃”是你的的意思。 ④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句话翻译为: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朝了。这句话中的“乃”是竟然的意思。⑤乃悟前狼假寐。这句话翻译为:才明白前狼假装睡觉。这句话中的“乃”是才的意思。 在小题(3)中,其:①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这句话翻译为:原因没有别的,善于把他所做的事情推广到别的事情上罢了。这句话中的“其”是他们的意思。②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这句话翻译为:有了疑惑却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么那些疑惑。这句话中的“其”是那些的意思。 在小题(4)中,诸:①不识有诸。这句话翻译为:不知道果真有这样一回事吗?这句话中的“诸”是“之乎”的合音词。②王之诸巨皆足以供之。这句话翻译为:大王的众多大臣,都足以供应。这句话中的“诸”是众多的意思。③投诸渤海之尾。这句话翻译为: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去。这句话中的“诸”相当于“于”。 在小题(5)中,之:①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这句话翻译为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你可以讲给我)可以听听吗?:这句话中的“之”是“的”的意思。②牛何之。这句话翻译为:把牛牵到哪儿去?这句话中的“之”是“往”的意思。③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这句话翻译为:放了它,我不忍心看它恐惧发抖的样子。这句话中的“之”是代词,“它”的意思。④汝心之固,固不可彻。这句话翻译为: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这句话中的“之”是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词多义

(1)爱

①百姓皆以王为也   __________          ②而不见,搔首踟蹰   __________

③父慈子孝,兄弟敬   __________            ④予独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__________

(2)舍

之!吾不忍其觳觫   __________            ②逝者如斯夫,不昼夜   __________

③便船,从口入   __________               ④屋俨然   __________

(3)诚

有百姓者   __________               ②如父言,不敢忘德   __________

③帝感其   __________

(4)道

①仲尼之徒无桓文之事者   __________           ②会天大雨,不通   __________

③所以传受业解惑也   __________              ④得者多助   __________

⑤策之不以其   __________

(5)度

①予忖之   __________                ②,然后知长短   __________

③卒不起意,尽失其   __________           ④生之有时,而用之无   __________

(6)若

寡人者   __________            ②以所为,求若所欲   __________

③王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__________

(7)何

①牛之   __________               ②徐公能及君也   __________

③夫子哂由也   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通假字

(1)无以,则王乎

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

(2)王说,曰:“诗云……”

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

(3)为长者折枝

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

(4)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

(5)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

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

(6)盖亦反其本矣

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

(7)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

(8)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

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

(9)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

(10)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正字音

①则__________    ②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

觳觫__________    ⑤__________    ⑥忖度__________

太山__________    ⑧__________    ⑨便嬖__________

中国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

(1)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贡想以博施于民、济助众人等事功去行仁道,孔子认为那是圣人的事功,只有尧、舜那样的圣王才能够做得到。

B.“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孔子“推己及人”的“恕”,从爱自己推广到爱父母子女,再推广到爱天下的老人幼儿。

C.孔子认为求仁之道不必好高骛远,劝子贡从浅近易行的“恕”做起。他人和自己是一样的,所以以自身为喻,推及他人,即行仁之道。

D.“仁”是一种至高的境界,不易把握,孔子从寻常事理入手,用“推己及人”的方法来阐明关于“仁”

的基本主张。

(2)孔子还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结合上面的文段,简要说明你对孔子的“恕”的理解。

 

查看答案

在当今社会,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孔子的学说作为中国的文化名片逐渐走进了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中间。请为孔子写一段颁奖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