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孟母姓仉氏,孟子之母。夫死,挟子以居,三迁为教。及孟...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孟母姓仉氏,孟子之母。夫死,挟子以居,三迁为教。及孟子稍长,就学而归,母方织,问曰:“学何所至矣?”对曰:“自若也。”母愤因以刀断机,曰:“子之废学,犹吾之断斯机也。”孟子惧,旦夕勤学,遂成亚圣。

(1)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2)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1)你荒废学业,就像我割断这织布机上的布。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决断性,一旦认为是错的就当机立断改正错误;同时只有好好学习,持之以恒,才能成才。(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小题1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子之废学,犹吾之断斯机也。”这里的“子是“你”的意思,“废”是“废弃”的意思,“犹”是“如同”的意思,“斯机”是“这织布机上的布”。 【小题2详解】 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概括文章中心意思和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孟母断机告诉我们要有决断性,一旦认为是错的就当机立断改正错误,同时只有好好学习,持之以恒,才能成才。面对孟子的逃学,孟母既没有骂,也没有打,而是用“断机”一事使孟子明白不学习很可惜,从而勤学不止。这种善于借助事物的道理来教育孩子的方法确实令今人为之击节赞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决断性,一旦认为是错的就当机立断改正错误;同时只有好好学习,持之以恒,才能成才。 译文:孟母姓仉(zhang)氏,是孟子的母亲。丈夫死后,和儿子孟子生活在一起,为了教育儿子曾经三次搬家(见孟母三迁)。到孟子年龄大一点,放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孟母问他:“学习到什么程度了?”孟子说:“和以前一样”孟母非常气愤,用刀砍断织布机,说:“你荒废学业,就像我砍断这织布机。”孟子感到害怕,每天勤学苦读,后来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孟母断机这个典故流传很广,《三字经》中就有“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的记载,它与“孟母三迁”齐名,可见孟母教育艺术之高超,这个典故给我们以很深的启迪。自古以来,如何教育好孩子一直是家庭教育中最为重要也是最为棘手的问题。为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龙成凤。然而,良好的主观愿望并不一定都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这其中就有一个 教育方法的问题。孟母断机的故事之所以能流传至今,并为人们所称颂,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孟母的循循善诱。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空洞的说教,只能让孩子似懂非懂,左耳进右耳出;严厉的“惩罚”,更让孩子逆而反之,甚至铤而走险。何故?有专家认为,孩子尚小,其抽象思维能力极为薄弱,还无法与成人的思维同步。因此,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当向孟母学习,少一些大而空的说教,多通过具体而微的事例对孩子进行启发引导。这种以事说理的教育方法,才能让孩子真正而深刻理解事物的内在道理和父母的良苦用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析孟子讲述“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的用意。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查看答案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限5处)并翻译。

夫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是故好事者未尝不中争利者未尝不穷也。

 

查看答案

善用修辞是孟子文章的一大特色,试结合本文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查看答案

孟子是怎样一步步说服齐宣王接受“保民而王”的思想的?

 

查看答案

孟子并不是真的不知道“桓文之事”,并且《论语》和《孟子》中的一些篇章中都对此事有所评价,那么他为什么说“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臣未之闻也”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