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课文第3自然段,完成下面问题。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①,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

阅读课文第3自然段,完成下面问题。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满溢,则思江海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终;虑雍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足”“知止”两条是戒骄躁,劝皇帝要恪守本分,勤于政事,不要劳民伤财。

B.作为一名君主,对臣民进行奖赏和刑罚的时候,都不能从个人的喜好和怨怒出发。

C.“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讲的是“用人”“纳谏”策略,即任人唯贤和择善而从。

D.“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不仅是个人修养问题,也是治理国家应采取的措施。

2.这段的“十思”与中心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

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长(zhǎng):_____②固:______③浚:_____④下愚:____⑤明哲:_____⑥当神器之重:___⑦域中:____⑧殷忧:_____⑨傲物:_____⑩董:____振:____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2)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3)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1.A 2.这“十思”,涉及的方面比较广,细究起来,涉及欲望、行为、品质、纳言、赏罚等各个方面,但是,所有这些,都与“积德义”有关,是“积德义”的具体作法。“总此十思,弘兹九德”是对“十思”的总结。只有积了“徳义”才能达到理想的政治境界:“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3.①生长,这里指长得好。②使……稳固。③疏通水道。④极愚昧无知的人。这里用作谦辞。⑤明智的人。这里指唐太宗。⑥掌握帝王的重权。⑦天地间。⑧深深忧虑。⑨看不起别人。⑩督察。⑪同“震”,威吓。 4.(1)想要使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德行和道义。(2)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保持到最后的大概很少。(3)竭尽诚心,就会使敌对的势力和自己联合,看不起他人,就会使亲骨肉成为毫不相干的陌生人。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本题: A项,“‘知足’‘知止’两条是戒骄躁”错误,结合原文“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意思是“做国君的人,如果真的能够做到一见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就要想到用知足来自我克制;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定”,这两条是指生活方面:戒贪心奢侈(俭)。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本题: “十思”涉及的范围比较广,主要涉及欲望、行为、品质、赏罚等各个方面,所有这些都与本文的论点“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一脉相承。“十思”虽多,但都是“积德义”的具体实践措施。在具体的政治生活中,魏征认为唐太宗只有积极地学习“德义”,弘扬德行,才能真正达到“鸣琴垂拱,不言而化”的理想政治境界。 3.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本题: 长(zhǎng):结合句子“臣闻求木之长者”来理解,意思是“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所以,“长”意思是“生长,这里指长得好”。 固:结合句子“必固其根本”来理解,意思是“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所以,“固”意思是“使……稳固”。 浚:结合句子“必浚其泉源”来理解,意思是“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所以,“浚”意思是“疏通水道”。 下愚:结合句子“臣虽下愚”,意思是“我虽然地位低见识浅”。“下愚”,意思是“极愚昧无知的人。这里用作谦辞”。 ⑤明哲:结合句子“而况于明哲乎”,意思是“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明哲”,意思是“明智的人,这里指唐太宗”。 ⑥当神器之重:结合句子“人君当神器之重”,意思是“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当神器之重”,意思是“掌握帝王的重权”。 ⑦域中:结合句子“居域中之大”,意思是“在天地间尊大”。“域中”指“天地间”。 ⑧殷忧:结合句子“夫在殷忧”,意思是“通常处在深重的忧虑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殷忧”指“深深忧虑”。 ⑨傲物:结合句子“则纵情以傲物”意思是“就放纵自己的性情来傲视别人”。“傲物”指“看不起别人”。 ⑩董:结合句子“虽董之以严刑”意思是“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董”指“督察”。 ⑪振:结合句子“振之以威怒”意思是“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振”同“震”,威吓。 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本题: (1)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译为:想要使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德行和道义。注意得分点:安,使动用法,使国家安定;必,一定;德义,德行和道义。 (2)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译为: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保持到最后的大概很少。注意得分点:实,实在、的确;繁,多;克,能够;盖,大概,表推测语气;寡,少;有和能都是助词。 (3)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译为:竭尽诚心,就会使敌对的势力和自己联合,看不起他人,就会使亲骨肉成为毫不相干的陌生人。注意得分点:竭诚,竭尽诚心;为,动词,成为;傲物,看不起他人;物,这里指人;吴越为一体,虽然一在北方,一在南方,也能结成一家;胡,指北方;越,指南方;骨肉为行路,亲骨肉之间也会变得像陌生人一样;骨肉,有血缘关系的人;行路,路人,比喻毫无关系的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课文1、2自然段,完成下面问题。

臣闻求木之者,必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1)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忱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2)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3)虽之以严刑,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提出了全文的论点:人君责任重大,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B.第一段用了两个比喻,先从正面喻证治国必积德,再从反面说明德不厚则国家不可长治久安。

C.第二段以历代帝王为例,说明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马上得天下”,但不能“马上治天下”。

D.第二段指出了历代帝王不能善始善终的根本原因是忽视了民心向背的巨大力量。

2.这两段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

 

查看答案

通读《答司马谏议书》,说说作者为什么写这封书信?新法的实施遭到了反对,王安石的态度是什么?

 

查看答案

通读《谏太宗十思疏》,说说作者给太宗提了哪“十思”的建议?在提出“十思”建议之前写了什么?前后有什么关联?

 

查看答案

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杨妻“尽心助人”和丁前溪“知恩图报”的一组是(    )

A.慕郭解之为人             强付,少年持人

B.适娘子撤屋上茅耳         筵相款,宠礼异常

C.客至吾家,何遂索偿乎     我诸城丁某,主人归,宜告之

D.妻漫劝诣丁,从之         次日即有车徒赍送布帛菽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丁前溪

蒲松龄

丁前溪,诸城人,富有钱谷。游侠好义,慕郭解之为人。御史行台按访之。丁亡去。至安丘,遇雨,避身逆旅。雨日中不止。有少年来,馆谷丰隆。既而昏暮,宿其家;豆饲畜,给食周至。问其姓字,少年人:“主人杨姓,我其内侄也。主人好交游,适他出,家惟娘子在。贫不能厚客给,幸能垂谅。”问主人何业,财家无资产,惟日没博场,以谋升斗。次日,雨仍不止,供给弗懈。至暮,锉刍;刍束湿,颇极参差。丁怪之,少年曰:“实告客:家贫无以饲畜,适娘子撤屋上茅耳。”丁益之,谓其意在得。天明,付之金,不受;强付,少年持入。俄出,仍以反客,云:“娘子言:我非业此猎食者。主人在外,尝数日不携一钱;客至吾家,何遂索偿乎?”丁叹赞而别。嘱曰:“我诸城丁某,主人归,宜告之。暇幸见顾。”

数年无耗。他岁大饥,杨困甚,无所为计。妻漫劝诣丁,从之。至诸,通姓名于门者。丁茫不忆;申言始忆之履而出揖客入见其衣敝踵决居之温室设筵相款宠礼异常。明日,为制冠服,表里温暖。杨义之;而内顾增忧,褊心不能无少望。居数日,不言赠别。杨意甚亟,告丁曰:“顾不敢隐:仆来时,米不满升。今过蒙推解,固乐;妻子如何矣!”丁曰:“是无烦虑,已代经纪矣。幸舒意少留,当助资斧。”走伻招诸博徒,使杨坐而乞头,终夜得百金,乃送之还。归见室人,衣履鲜整,小婢侍焉。惊问之。妻言:“自若去后,次日即有车徒赍送布帛菽粟,堆积满屋,云是丁客所赠。又婢十指,为妾驱使。”杨感不自已。由此小康,不屑旧业矣。

异史氏曰;“贫而好客,饮博浮荡者优为之;最异者,独其妻耳。受之施而不报,岂人也哉?然一饭之德不忘,丁其有焉。”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宿其家      止:让……停留 B.谓其意在得  直:通“值”,偿值

C.丁益之      异:奇特 D.不言赠别    殊:完全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申言/始忆之/履而出/揖客入/见其衣敝踵决/居之温室/设筵相款/宠礼异常

B.申言始忆之/履而出/揖客入/见其衣敝踵决/居之温室/设筵相款/宠礼异常

C.申言始忆之/履而出/揖客入/见其衣敝踵决/居之温室设筵/相款宠礼异常

D.申言/始忆之/履而出/揖客入/见其衣敝踵决/居之温室设筵/相款宠礼异常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丁前溪家中富有,他钦慕郭解的为人,喜好交游,豪爽重义。御前史台让他出来做官,丁前溪不愿意做官,逃离了家乡。

B.安丘一民舍的女主人是一个重情重义,施恩不图报的人,她尽家中所有招待丁前溪,在无马料喂丁前溪的马时,竟扯下房顶的茅草来做饲料。

C.荒灾发生后,杨家处境非常困顿,于是杨某前往诸城投奔丁前溪,希望得到帮助,丁前溪非常热情周到地接待了他,并暗中派人帮助杨某的家人。

D.蒲松龄认为,喜欢饮酒赌博,性情豪放的人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别人是正常的,而杨某的妻子作为一个女子也能如此大度就让人惊异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问主人何业,则家无资产,惟日设博场,以谋升斗。

(2)丁曰:“是无烦虑,已代经纪矣。幸舒意少留,当助资斧。”

(3)自若去后,次日即有车徒赍送布帛菽粟,堆积满屋,云是丁客所赠。

5.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丁前溪豪爽、重义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