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师说
韩愈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②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③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④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不齿 看不起
B.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 老师
C.郯子之徒 同类的人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全面
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士大夫之族 蚓无爪牙之利
B.吾从而师之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位卑则足羞
D.不拘于时,学于余 此非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3.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我学习的是道,哪管他是生在我之前还是生在我之后呢?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现在的很多人,他们离圣人也远去了,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C.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难道都出于这个原因吗?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句读不了解,疑惑就不能解决,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不向老师学习。
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或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提出“古之学者必有师”的观点,接着阐述老师的职责,继而论述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再提出择师的标准。
B.第②段运用对比论证批判士大夫们“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突出其严重的危害,从反面论证了学者必有师的论点。
C.第④段交代写作《师说》目的是赞许李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时”指“时间”,“古道”指“从师”传统。
D.本文以散句为主,运用多种不同句式,又兼以慨叹、质疑、讽刺等语气,语言错落有致,情感充沛,又富有气势。
5.韩愈引用“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来证明要从师求学的观点。《论语》中也有许多讲学习的名言。请从下面三则中选择其一,说说你的理解。
①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②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子张》
③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国学”这个词,其实已经存在几千年了。“国学”原指国家学府,如古代的太学、国子监等。《礼记·学记》也说:“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近代以来人们对于“国学”的界定见仁见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概主要原因是近代中国文化处于激烈的变革时期,也可以说是 ① 时期,中西古今文化交流冲突,国学不可能确立自己相对独立的疆域、规范。
近代的“国学”概念后来又相继演变出“国粹”“国故”等概念词。有感于亡国灭种的危机,清末民初有一批知名的学者,他们形成了一股以“研究国学,保存国粹”为宗旨的学术文化思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称为“国粹派”,“国学”“国粹”两词难分轩轾,二者都流行于20世纪初年,蕴含爱国知识分子文化反思的意义。他们把文化传统冠之以“国”,包含了深厚的爱国 ② 。
“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新旧文化激烈交锋之时,“国故”一词流行开来,大有取代“国学”之势,“旧派”“新派”国学家都使用了“国故”一词。为了弘扬国学,章太炎明确地将语言、文学、诸子学等一并纳入,进一步拓展了“国故”的传统涵义,大致勾勒出近代“国故”一词的涵盖范围。义和团运动后,西洋势力在中国迅速扩张,研究西学的学者日益增多,他们为区隔于以往的旧学术,将他们研究的内容称为“新学”,而称固有的学术为“旧学”;另一方面,他们 ③ 以旧学之名,称固有的学术,于是发行杂志,名为《国粹学报》,与外来的学术相抗。后来有识之士认为,中国固有的学术,也未必都为jīng cuì,于是又将“保存国粹”之称,改为“整理国故”。随着“五四”新文化浪潮低落,“国学”一词在30年代得到普遍承认和运用,“国故学”的称谓则不翼而飞。
(取材于《国学与大学德育》)
材料二
中国固有之学问,如经学、宋明理学、佛教、道教、孙子兵法、诗词歌赋,固然都可列入国学之林,而当今文化学者致力于研究的具有“中国性”“中国特色”的学问,也都可称为“国学”。
季羡林先生认为:“国学应该是广义的‘大国学’范畴,不是狭义的国学。既然这样,那么国内的各地域文化和56个民族所创造的文化,就都包括在‘国学’的范围之内。”国学不是“汉学”“儒学”等xiá ài的国学,而是集中国56个民族文化财富于一身的“大国学”。
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成立国学院,首任院长冯其庸先生曾专门到医院与季美林交流,二人一致认为“大国学”教育应以多民族共同创造的涵盖广博、内容丰富的文化学术为主要内容,“大国学”蕴含着中国作为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民族家庭的和谐统一的思想精髓。这个思想告诉并告诫我们,真正广义的“国学”,应该是由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核心思想的集萃,同时这所有的文化思想又是一脉相承、相辅相成的,它们构成了整体的中国文化。
很多学者认为,国学研究形成于20世纪中西古今文化冲突、交流、融汇的历史时期,已经不可能完全脱离既有的话语环境。国学可以理解为参照西方学术对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进行研究和阐释的一门学问。我们今天已经处在一个中西不可分隔的对话的时代,不可能完全离开西方学术思想谈中国学术思想,而是应该在批判继承百年来国学发展成就的基础上,深入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在重新确立中国文化主体性基础上,以自己的文化传统为主体来吸收、消化外来文化,同时以自己的文化传统为主体来参与世界多元文明的融合。
(取材于《国学与大学德育》)
1.文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见仁见智 B.莫衷一是 C.难分轩轾 D.不翼而飞
2.将下列语句填入文中第三段横线处,最恰当的顺序是
①文化保守特点尤为明显 ②在社会上赢得了广泛影响
③一边从事政治与文化活动 ④一边进行学术研究
A.①③④② B.③④②① C.④③①② D.②④③①
3.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文中①②③处,正确的一项是
A.过渡情结不屑 B.过度情结不懈 C.过度情节不屑 D.过渡情节不懈
4.下列对文中加点字注音与拼音对应汉字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子监(jiàn) 精髓(suí) 精粹 挟隘
B.国子监(jiàn) 精髓(suǐ) 精粹 狭隘
C.国子监(jiān) 精髓(sui) 精萃 狭隘
D.国子监(jiān) 精髓(suǐ) 精萃 挟隘
5.下列涉及文中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经”一般指对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
B.荀子名况,字卿,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提出“性善论”,代表作《劝学》。
C.律诗是近体诗中的一种诗歌体裁,讲究平仄和押韵,颔联和颈联一般要求对仗。
D.儒家思想也称儒学,以“仁”为核心,孔子、孟子、荀子是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6.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近代以来,人们对于“国学”的界定众说纷纭,最主要的原因是国学没有独立的规范。
B.章太炎为弘扬儒学,拓展了“国故”一词的涵义,并明确界定了“国故”的涵盖范围。
C.季羡林先生认为,国学应是汇聚多民族文化的“大国学”,不包含“汉学”“儒学”。
D.作者认为我们当今处于中西文化交流的时代,所以我们应适当学习并吸收外来文化。
7.请给材料二中提出的“大国学”下一个定义。
8.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阐述“国学”一词内涵的发展与变化。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勇敢的人,不是不落泪的人,而是愿意含着眼泪继续奔跑的人。
——《朗读者》
请以《透过泪光,我读懂了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仿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文学现象,也是“学以致用”的有效练习。请阅读下面这首小诗,另选事物进行仿写。要求符合该事物的特征,并寄寓一定的感情。
垂柳
没有松柏的挺拔,
没有梅花的孤傲,
却以柔枝的依依显示
——什么是多情。
下面是五种实用文的部分摘录,每则有一处不当。请根据文体特点,分别找出其不当之处并作修改。
(1)校团委决定5月10日下午在学校体育馆举办首届体育节活动,欢迎各位同学莅临现场。(校团委通知)
(2)我社向广大师生征稿,稿件要求内容积极向上,文体形式不限,提倡抒写个性。有疑问请质询我社。(文学社征稿启事)
(3)各位来宾,各位校友,大家好。今天是我校100周年校庆,学校的图书馆、校史馆、办公楼全部开放。(广播稿)
(4)有位同学于11月7日上午拾得皮包一个,内有人民币500元、公交卡、手机、钥匙等,请失主到政教处找李主任认领。(招领启事)
(5)诚邀您阅读此函,并携孩子报名参加大会。我们将全力提供服务,期待您孩子的精彩表现能获得评委的垂爱。(邀请函)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文艺创作生产链条里,首先需要端正对编剧环节的认识。剧本这一前端环节打不牢,后续制作将“地动山摇”;原创得不到足够尊重,只会让跟风抄袭。客观上说,很多导演为此立下汗马功劳,但有时文学原著或文学剧本“先天不足”,再优秀的导演也难以。其次,作为创作主体的编剧也需要坚持至上。在戏剧、影视界对文学剧本的旺盛需求之下,( ),缺乏酝酿与发酵过程,作品内容贫血,缺乏特色,缺少灵光。有些编剧主动给自己贴上标签,成为某类题材的快手编剧,拿着相关人物的传记、资料闭门造车,照猫画虎,完成的不过是报告文学或者人物传记向舞台艺术的表层转译。再次,编剧所在院团以及地方和行业主管部门要给“一剧之本”更多战略保障。院团要对编剧多一些涵养耐心,给予编剧更多创作空间和信任,帮助编剧对症下药,精准运作,提高作品,也让编剧创作过程更为从容扎实。回归内容,回归原创,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精品,这是文艺创作强起来的必经之路。不能捍卫源头根本、不能维持原创生产力的一个行业无法持续进行。剧本是立足之本,把文学前端筑牢,把创意基础夯实,才有文艺可持续的繁荣发展。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大张旗鼓 点铁成金 品格 成功率
B.大行其道 点铁成金 品质 含金量
C.大张旗鼓 脱胎换骨 品质 成功率
D.大行其道 脱胎换骨 品格 含金量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带来的弊端之一便是跟风创作,艺术生产周期缩短,剧本产量激增
B.剧本产量激增,带来的弊端之一便是跟风创作,艺术生产周期缩短
C.艺术生产周期缩短,剧本产量激增,带来的弊端之一便是跟风创作
D.剧本产量激增,艺术生产周期缩短,带来的弊端之一便是跟风创作
3.文中话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个不能捍卫源头根本、不能保护原创生产力的行业无法持续发展
B.不能捍卫源头根本、不能维持原创生产力的一个行业无法持续存在
C.一个不能捍卫源头根本、不能维持原创生产力的行业无法持续发展
D.不能捍卫源头根本、不能保护原创生产力的一个行业无法持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