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梧桐
阿成
鹤岗的梧桐也有我的文友。
黑龙江境内的业余作者,彼此都是有联系的。看到谁成功地发表作品了,或者征文得了三等奖,优秀奖,提名奖了,就通通信,在血泪般的成绩面前,发泄一下,无比自豪一下。省内的大作家,我们也扯不上。但是,我们不服他们!
我们这些业余作者之间经常走动。我们有我们的世界。另外,大家都在省内,走动起来很方便,车票也不太贵,吃住也不敢挑剔。彼此见了面,就是一个聊啊。通宵达旦地聊!
我先是在鹤岗下的火车。下了火车后,我再转长途汽车去梧桐。都说好了,我的那个文友在车站等我。
我下了长途车,便和文友像外国人那样拥抱起来,互相叭叭地拍了背。这种样子当地人是看不惯的。
在附近的一家小饭铺吃饭的时候,文友无奈地跟我说:“住我家里是不行了,我媳妇儿,又从娘家整来一大堆的亲戚,大人小孩的,人五人六的,连老爹的寿材上都睡了人了。唉,怎么创作呢。”
我吃了一惊说:“那我住哪儿?当天返回去可没车了,咋也得明天早晨走哇!”
他说:“放心吧,安排妥了,在一家老房子里。事先我都收拾好了,搭了两个板铺。还说得过去。大夏天儿的,还用被褥么?”
我说:“不用不用,能聊天就行。能让我住几天?”
他说:“两天。”
我说:“两天够了。就是想跟你聊啊,都想疯了。”
事后,我们又弄了点酒、烟和吃食,出了小饭铺,就去了那个老房子。
那个老房子虽然破,但比预想的还要好。我们住进了其中的一个屋子里。屋子里的两个板铺也行,平的,阔极了。于是我们边吃边聊。
我们都有很多很多的构思。比如爱情啊,打猎啊,土匪啊,七大姑八大姨,爹妈兄弟呀,还有机关改革,美好的理想,自杀,疯子,流浪汉等等。但是,好像编起来挺困难。目前就是咱们兄弟嘴小,等以后吧……奴隶要翻身哪。不远的将来,也有咱们不断接受采访,不断上电视的那一天!
我们仰面躺在板铺上聊天的时候,文友说:“你也别瞧不起咱们睡觉的这个地方。”
我说:“没瞧不起。我又不是托尔斯泰,我刚才讲的话,也不过是展望未来。”
文友说:“这个地方,日伪时期是梧桐伪警察分驻所。赵尚志被俘之后,就死在这里。”
“真的?”
文友说:“赵尚志可是抗联队伍里的一个大人物啊,他担任过东北游击队哈东支队司令,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北满抗日联军总司令,还有一些衔我记不住了。日本鬼子想抓他想得眼珠子都红了。后来,他们和梧桐警察分驻所共同下了一个套,把赵尚志抓住了。”
“什么套儿?”
文友说:“挺复杂的。我简单说,就是派了一个假装收山货的特务上山,取得赵尚志的信任后,勾他一同去袭击梧桐警察分驻所,就是现在咱俩住的这个地方。”
“中埋伏了是不是?肯定的。”
“对。并且那个特务还冲着赵尚志的腹部干了一枪。我到现在还能背下来当时伪三江省警务厅给满洲国治安部的报告呢。是一个日本人写的。”
我说:“你背背我听听。”
他开始背:“赵尚志受伤后,仅活八小时。当警察审讯时,他对中国人警察说:‘你们也是中国人吗?你们出卖祖国,犯下了罪行,还不觉得可耻吗?我一个人死去,这没有什么。但要知道,抗联是杀不完的。我就要死了,还有什么可问?’他痛骂审讯官,狠狠地瞪着警察,而对他受重伤所造成的痛苦,却未发一声呻吟。其最后的表现,真不愧一个大匪首的尊严。”
文友问:“咋样?写得挺客观吧?”
我说:“写得好!”
后来,我提议,用酒祭奠一下赵尚志。于是,我们翻身下床,把碗斟满了酒,将酒一圈一圈儿洒在地上,并说了些佩服的话。
第二天一早,我就走了。文友的家里有那么多亲戚需要照顾,毕竟是他老婆的娘家人,文学再神圣,可也不能不要家庭和娘家人哪。
坐长途车离开梧桐的时候,车又路过了那座老房子。看着它离我们的车越来越远了,在灰尘里变得迷蒙起来,心中不禁一阵凄凉。
(选自《阿成自选集》,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文友对他家里情况的介绍,反映出这些业余作者生存处境的窘迫和创作的艰难。
B.小说中的老房子是人物活动的重要场所,“我”与文友之间的对话是在老房子中展开的。
C.小说中“我”说那日本人写的报告“写得好”,表现出“我”有崇洋媚外的汉奸心态。
D.小说中写“我”“心中不禁一阵凄凉”,是因为赵尚志牺牲的地方如今少人问津、房子破败。
2.小说中的“我”和文友具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结合作品简要概括。
3.小说中插入有关赵尚志的故事,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作品进行探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期,全国各地陆续披露整治不规范地名案例。包括海南、陕西、浙江等地的民政部门,都分别公示了一批“大、洋、怪、重”的不规范地名。这些不规范的地名,很多都是住宅小区或者酒店。从名称看,不是崇洋媚外,与“维多利亚”攀关系;就是带有封建色彩,诸如“御府”“皇庭”之类。还有一些则是怪异难懂,如金业观湖大第、丹玺琉泉等,不知所云。
地名是城市符号,承载着城市的记忆,传承历史文化,蕴含城市的个性和特色。很多时候,一个人对一座城市的认识是通过一个个地名完成的。可是从那些“贪洋求怪”的地名中,看不出哪怕一星半点的城市个性特色。在一个与欧美国家相距十万八千里的中国城市,三步一个“威尼斯”,五步一个“枫丹白露”,不仅显得生搬硬套,毫无意蕴美感,更让人觉得不明所以。我们也很难想象,一些称不上古都的城市,会有很多地名动辄拿“帝王将相”说事。地名也体现着时代的文化精神和审美风尚,代表着对民族文化、本土文化的情感与认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这里面难道取不出好名字?地名“崇洋媚外”,是对本民族历史语言文化的疏离和淡漠,其精神根源,还是文化不自信。而抱着“皇庭”“皇家”之类的封建名号不愿松手,则与现代精神相悖。
(选自2019年6月25日《长江日报》)
材料二:
一场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的运动在海南、陕西、河北、广东等多个省市轰轰烈烈地开展了起来。不过,我们观察各地的不规范地名清理名单会发现:只要名称中使用了英文和音译英文的,都统统被贴上了“崇洋媚外”的标签,以至于著名连锁酒店维也纳在三亚市的清理中全军覆没。只要是名称中用了皇家、宫殿等描述帝王词汇的,都被认为是“封建色彩”,连西安皇家艺术博物馆也未能幸免。
而这样大范围严要求的清理真的能收到提升文化自信、规范地名的效果吗?恐怕还有待观察。最直接的例子,2014年广电总局曾下发通知,要求在电视节目中规范用语,不能使用NBA、F1甚至GDP等英文缩写词,目的是要维护母语。执行这一通知到现在也五年了,真有人将NBA叫成美国男子职业联赛、把MP3叫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3吗?非但没有,反而是越来越多的英文缩写词汇进入到了我们的生活。因为随着中国融入世界,对外语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种文化的交流自然会倒逼出语言的融合。很多现代语种在追溯渊源时,也经常会溯源到两个甚至多个古语种。
说到底,文化自信不是靠限制出来的,真正的文化自信应当是对外来文化无所畏惧的。
(选自2019年6月20日“中国经营网”)
材料三:
不规范地名清理整治是一项行政行为,也是一项具有文化技术含量的工作,必须科学规范地进行。
首先应该本着严格依法、科学认定的原则。结合全国地名普查掌握的基础数据,在梳理国家以及各地地名管理法规、规定和相关技术标准的基础上,确定和公布不规范地名认定的政策、法规依据和界定标准,并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筛选,经过广泛听证、论证等程序,再确定清理整治对象。同时,要按照“管好增量、整治存量”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工作机制,严防新增不规范地名。
其次是遵循为民便民、节约资源的原则。对体现优秀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特色的地名要做好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对不明显违反地名管理法规规范、当地群众已经习惯、可改可不改的地名,不宜“一刀切”地全部更改,可以结合实际进行适当修补更正,避免资源浪费、给民众生活带来不便等情况。
第三,要坚持因地制宜、凸显特色的原则。要实事求是,尊重各地的文化差异,重点清理整治有损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严重背离公序良俗的不规范地名及其标志物。对确需更名的,在制定更名方案时应充分尊重当地群众意见,并与有关方面协商一致,避免引发不必要的矛盾。
(选自2019年6月20日《工人日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规范地名包括那些崇洋媚外的、带有封建色彩的,或者是怪异难懂的小区名或者酒店名。
B.这场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的运动和当年广电总局要求电视节目规范用语的结果会是一样的。
C.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应该本着严格依法、科学认定的原则,要经过广泛听证、论证等程序。
D.对那些有损民族尊严、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严重背离公序良俗的地名必须清理整治。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地名是城市符号,承载着城市的记忆,所以住宅小区或者酒店命名应该蕴含城市个性和特色。
B.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从中应该可以取出代表着对民族文化、本土文化的情感与认同的地名。
C.只要名称中使用了外文和音译词语的,都统统贴上“崇洋媚外”的标签,这是理所应当的。
D.如果有的地名没有明显违反地名管理法规规范,并且当地群众已经习惯,就可以不用更改。
3.以上材料中,《长江日报》、“中国经营网”和《工人日报》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发展
张文
人工智能是模拟和扩展人类智能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统称,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当前,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成为事关我国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问题。我们要深刻认识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的重大意义,深入把握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特点,促进其健康发展。
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体系包括云计算、大数据两大基础技术平台和机器学习、模式识别、人机交互三大通用技术体系,涉及智能传感器、智能芯片、智能识别、智能机器人等多个产业化方向。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人工智能溢出带动性强,具有“头雁”效应。人工智能加速发展将带来生产过程自动化和机器人大规模使用,把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重复性的脑力劳动和繁杂的作业工作中解放出来,促进生产方式变革和生产效率大幅提升。比如,人工智能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深度融合,促进智慧农业和智能制造业发展,实现产业智能化;人工智能深度嫁接于现代金融、高端教育、远程医疗、信息服务等领域,促进智慧服务业发展;等等。
人工智能的发展为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新途径,能够极大提升海量数据处理的有效性、针对性,从而促进决策科学化、服务高效化、监管精准化。运用人工智能可以有效破解信息孤岛难题,充分把握公众诉求,精准模拟政策运行,系统防范重大风险,促进决策科学化;可以统筹政务信息资源,优化行政运行流程,提供“一站式”政务服务,精准满足经济社会主体多元化的诉求,促进服务高效化;可以推进监管系统智慧化建设,整合公共信息资源,即时筛选分析海量数据,自动精准识别风险点,分类分级确立风险系数,促进监管效率提升和监管精准化。
人工智能在极大提升人类生产生活品质和水平的同时,也会引发新问题,带来潜在风险。人工智能应用于社会生产,引发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和劳动力供求结构深刻变化,传统产业的就业岗位可能大幅减少,未能及时转型的劳动者会面临较高的失业风险。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供求结构变化必然导致收入分配格局发生变化,普通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在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可能下降,智能化产业、创新型人才在收入分配中将处于更加有利地位,从而对收入再分配的公平性提出新要求。
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发展,既要准确把握人工智能发展的新趋势,做到超前谋划、科学布局,充分发挥其对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变革的引领和驱动作用;又要保持高度警醒,预见到人工智能应用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做好风险防范工作。一方面,积极推进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另一方面,在就业、教育、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超前布局,着力提升劳动力供给质量、优化劳动力供给结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应对人工智能给就业和收入分配带来的冲击;加强人工智能发展的潜在风险研判和防范,加快制度建设,防止技术滥用,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
(选自2019年6月14日《人民日报》,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抓住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
B.人工智能溢出带动性强,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
C.人工智能应用于社会生产,会造成传统产业的劳动者都面临较高的失业风险。
D.只要加快制度建设,就能防止技术滥用,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思路清晰,结构完整。
B.文章运用例证法,论述了人工智能加速发展促进生产方式变革和生产效率的提升。
C.文章第三段运用并列式论证结构,论述了人工智能的发展会推进社会治理的创新。
D.文章用辩证的分析,既指出了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意义,也指出了其引发的新问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工智能是对人类智能的模拟和扩展,包括机器学习、模式识别、人机交互三大通用技术体系。
B.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和智能产品普及,将极大提升社会生产生活的品质,使人们享受更多的便利。
C.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供求结构变化会导致收入分配格局发生变化,可能减少脑体倒挂的现象。
D.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发展,要未雨绸缪,预见到人工智能应用存在的潜在风险并加以防范。
根据要求作文。
春节的庙会、元宵的花灯、清明的细雨、端午的龙舟、中秋的明月、重阳的菊花……这些传统节日的特定文化符号,最容易唤起人们对亲人、对家庭、对故乡、对祖国的情感,唤起对民族文化的记忆、对民族精神的认同。
请按下面括号中的要求在“________(人或地点)的_________(节日)”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并以此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天坛墙根儿小记
①天坛是一座老园林,论辈分,颐和园都无法和它相比。如今,天坛在二环以里,交通方便,游人如织。我小时候,也就是上个世纪50年代,天坛尚处城外,比较荒僻,四周大多一片农田、菜地或破旧的贫民住所。直到体育馆以及幸福大街的居民区先后建成,一路有轨电车叮叮当当开到这里,到天坛才方便了些。天坛后来开了一扇东门,周围渐渐热闹起来,荒郊野外的感觉,在城市化的进程中被打破而成了历史的记忆。
②记得小时候,天坛的外墙有一个豁口,我们一帮孩子常踩着碎砖乱瓦,从这个豁口翻进去。也怪,记不大清进天坛里面玩的事情了,只记得在天坛墙根儿黄昏捉蛐蛐,雨前逮蜻蜓的疯玩情景。那时候,家住打磨厂,过了金鱼池,就到了天坛墙根儿底下了,很近便。
③清代陈宗蕃的《燕都丛考》说:“天坛明永乐十八年建,缭以垣墙,周九里十三步,今仍之。”后来,这一道九里十三步的外墙,被后建起来的单位和民居蚕食了不少。不过,天坛东门这一带的外墙还完整。这一段墙根儿,一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初,是各种个体小摊贩的天下,紧贴墙根儿,一溜儿逶迤,色彩纷呈。还有一处专卖花卉的小市场,好不热闹,颇似旧书中记载的清末民初时金鱼池一带平民百姓为生计结棚列肆的旧景再现,历史真有着惊人的相似。
④天坛墙根儿内外,据说曾经生长有益母草,颇为引人眼目。清代《宸垣识略》中说:“天坛井泉甘冽,居人取汲焉。又生龙须菜,又益母草,羽士炼膏以售,妇科甚效。”清代《析津日记》里也说:“天坛生龙须邸菜,清明后都人以鬻于市,其茎食之甚脆。”
⑤这都是前朝旧景,天坛井泉和益母草早就没有了。不过,我小时候,天坛有很多马齿苋。马齿苋没有益母草那样高贵,只是老北京普通百姓吃常的一种野菜,想来,因其普通,生命力才更为旺盛,春来春去,一直延续生长,比益母草存活的年头更长一些。
⑥马齿苋老北京人俗称之为长命菜,既可药用,也可食用。益母草须清明前后食之,马齿苋得到夏至这一天吃才有效。因为夏至过后,是北京头人称之为的“恶五月”,天一热,虫害多了起来,疾病也容易多起来。吃马齿苋,可以消病祛灾,保佑长命。这一传统来自民俗与民间,延续了很久。我母亲在世的时候,每年这时候都要到天坛墙根儿挖这种马齿苋。别是在上个世纪60年代闹饥荒的年月,粮食不够吃,母亲常带着我和弟弟一起去挖,回家洗洗剁碎了包菜团子吃。
⑦如今,漫说天坛墙根儿找不到一根马齿苋,就是到天坛里面,也找不到了。如今的天坛里面,原来空出的那些黄土地,早都种上了花草,春天是二月兰,夏天是玉簪,秋天种些太阳菊、串红,姹紫嫣红,引人驻足。
⑧很长一段时间,天坛墙根儿被后建的房屋侵占和蚕食,其中最突出的是天坛医院和口腔医院。如今,为了北京中轴线申遗,这些建筑绝大多数或腾退或迁移,还原了当年天坛轩豁的盛景,中间被外面楼房所阻断的地方被打通,天坛的墙根儿终于可以连接起来,几近陈宗蕃先生考察的那样,有着九里十三步的长度了。
⑨人们往往只记着祈年殿清末时曾被大火烧毁的经历,其实,在历史的变迁之中,天坛墙根儿的命运一样跌宕周折,而且,缠裹的周期更长。如果说天坛是一本大书,祈年殿是天坛最为醒目的内容,那么墙根儿则是这本书的封面,或是封面上必不可少的腰封。
⑩如今,天坛的墙根儿内修了一条平坦的甬道,成了北京人晨练的好去处。每天清早,都会有好多人,手腕上戴着计步器,在这里跑步或走步。即使雨雪天,也有不懈者在坚持。当初,建天坛的时候,古人是为了祭天,祈求风调雨顺,哪里会想到如今可以蔓延出运动健身的新功能。
⑪如今的天坛墙根儿外面,被整修得整整齐齐,曾经琳琅满目的个体户小摊,统统没有了踪影,一切像被吸水纸吸得干干净净。34路、35路、60路、106路好多路公交车,来往奔驰在天坛墙根儿下。每次经过天坛墙根儿或进天坛里面的时候,都会忍不住想起这一切,特别是马齿苋。才觉得时间并非是如水一样一去不返,因有过它们的存在,便有了物证一般,让流逝的时间不仅是可以追怀的,也是可以触摸的。
⑫关于天坛墙根儿,还得说一件事。我有一个同窗好友,叫王仁兴。他刻苦好学,却因家庭困难,无法上高中继续读书,早早参加了工作。这让我很替他惋惜。我到过他家。从他家出来后,走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我理解了他的选择,更理解了他的心情。
⑬1968年,我去北大荒,两年后,回家探亲,有一天,在壹条龙饭庄的后面,看见他坐在那里剥葱。后来,他靠着刻苦自学,最终从一名店小二成为一位研究中国食品史的学者。最近,他把自己刚刚出版的厚厚的大书《国菜精华》快递给我,顺便告我,他搬到了金鱼池。我心里有些吃惊,也有些不解——房子面积缩小了不少不说,质量也远不如原来的。
⑭他告诉我:“我一直有个夙愿,就是有一天能把家搬到天坛墙根儿来。现在想逛天坛过了马路就是,近便不说,一到晚上,夜深人静,把窗子打开,就能听见天坛里风吹来松柏滔滔的声音,你知道那是什么感觉吗?”
⑮他没有说那是什么感觉。
(取材于肖复兴的同名散文)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溜儿逶迤 逶迤:蜿蜒曲折
B.还原了当年天坛轩豁的盛景 轩豁:高大壮丽
C.蔓延出运动健身的新功能 蔓延:生发
D.我一直有个夙愿 夙愿:一向怀有的愿望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全文来看,作者对同窗好友王仁兴这个人物着墨颇多,主要是为了表现他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
B.第⑨段说:“墙根儿则是这本书的封面,或是封面上必不可少的腰封。”这个比喻说明墙根儿是历史变迁的缩影。
C.多有引用是本文的一个特色,既增添了内容的历史底蕴和文章的文学色彩,又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
D.作者用自然朴实的语言,有层次地向读者讲述了儿时的记忆和天坛墙根儿的变迁,行文举重若轻。
3.马齿苋在文中有多处描述,对此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通过与“益母草”的对比,突出了马齿苋虽普通,但生命力顽强的特点。
B.马齿苋也称长命菜,因为它可以消病祛灾,更可为饥荒岁月的人们提供食物。
C.马齿苋勾起了作者对过去天坛岁月的回忆,表达作者了对天坛的浓郁的感情。
D.如今的天坛没有了马齿苋,如同没有了物证,便无法追怀和触摸逝去的时间。
4.作者从哪几个角度写出了天坛墙根儿的变迁,请结合全文具体说明。
5.第⑨段说:“历史的变迁之中,天坛墙根儿的命运一样跌宕周折”,请简述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在你的生活周围是否也有类似因时代的变迁而变化的事或物,并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论述了“差序格局”“礼治与法治”问题,请从这两个角度任选其一,结合书中的内容,评价下面的事例。不少于150字。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小陈举报父亲之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