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橘子 [日]芥川龙之介 ①冬夜,天色阴沉。我坐在二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橘子

[日]芥川龙之介

①冬夜,天色阴沉。我坐在二等客车的角落里,呆呆等待开车的笛声。车里的灯早亮了,没有别的乘客。昏暗的站台上没有人,只有一只小狗不时哀叫几声。这片景色同我的心境怪吻合的。我感到说不出的疲劳和倦怠,就像这沉沉欲雪的阴天。我双手揣在大衣兜里,根本打不起精神把晚报掏出来看看。

②发车的笛声响了。我略觉舒展,将头靠在后面的窗框上,漫不经心地期待着眼前的车站后退。车子还未移动,却听见检票口那边传来一阵低齿木屐的吧嗒声。随着列车员的谩骂,二等车厢的门咯嗒一声开了,一个十三四岁的姑娘慌里慌张地走进来。同时,火车使劲颠簸了一下,缓缓开动了。我松了口气,点上烟卷,这才无精打采地抬起眼皮,瞥了一下对面姑娘的脸。

③那是个地道的乡下姑娘。干燥的头发挽成银杏髻,:红得刺目的双颊上横着一道道皲裂的痕迹。条肮脏的淡绿围巾一直耷拉到放着一个大包袱的膝头。捧着包袱的满是冻疮的手里,小心翼翼攥着一张红色的三等车票。我不喜欢她那张俗气的脸,那身邋遢的服装也使我不快。更让我生气的是,她竟蠢到连二等车和三等车都分不清。点上烟卷之后,也是有意要忘掉姑娘这个人,我把大衣兜里的晚报随便摊在膝盖上。这时,从窗外射到晚报上的光线突然由电灯光代替了,火车已驶进横须贺线上很多隧道中的第一个。

④灯光映照下,我溜了一眼晚报,上面净是人世间一些平凡的事情,媾和问题啦,渎职事件啦,讣闻啦,都解不了闷。我近乎机械地浏览着一条条索然无味的消息,然而,我不得不始终意识到那姑娘正端坐在我面前,那脸上的神气俨然是这卑俗现实的人格化。在隧道里穿行的火车,这个乡下姑娘,还有这份满是平凡消息的晚报这不是象征又是什么呢?不是这庸碌而无聊的人生的象征,又是什么呢?我心灰意懒,将没读完的晚报撇在一边,又把头靠在窗框上,阖上眼睛。

⑤过了几分钟,我觉得受到了骚扰,不由得四下里打量一下。那姑娘不知什么时候,竟从对面的座位挪到我身边来了,并一个劲儿地想打开车窗。笨重的玻璃窗不大好打开,她那皲裂的腮帮子就更红了;一阵阵吸鼻涕的声音,随着喘息声,不停传进我的耳际。这当然足以引起我的几分同情。暮色苍茫之中,只有两旁山脊上的枯草依稀可辨,此刻直逼到窗前,可见火车要开到隧道口了。我不明白这姑娘为什么特地要把关着的车窗打开。我只能认为,她这不过是一时心血来潮。因此,我怀着悻悻的情绪,但愿她永远也打不开,并冷眼望着姑娘用那双生着冻疮的手拼命要打开玻璃窗的情景。

⑥火车带着凄厉的声响冲出隧道,窗户终于咯噔一声打开了。一股浓黑的空气,好像把煤烟融化了似的,忽然变成令人窒息的烟屑,从窗洞滚滚涌进车厢。我来不及用手绢蒙住脸,本来就在闹嗓子,这时喷了一脸的烟,咳嗽得连气儿都喘不上来了。姑娘却把头伸到窗外,目不转晴地盯着前方,一任划破黑暗刮来的风吹拂她那挽着银杏髻的鬓发。的形影浮现在煤烟和灯光中。窗外眼看着亮起来了,泥土、枯草和水的气味凉飕飕地扑了进来,我这才好容易止了咳。要不是这样,我准会把这姑娘劈头盖脸骂上一通,让她把窗户关好的。

⑦这当儿,火车已经钻出隧道,正在经过荒山之间那疲敞镇郊的道岔。道岔旁,寒伧的茅草屋顶和瓦房顶鳞次栉比。大概是扳道夫在打信号,一面暗淡的白旗,孤零零地在薄暮中懒洋洋地摇曳。

⑧火车前行,我忽然看见在那寂寥的道岔的栅栏后,三个红脸蛋的男孩并肩站在一起。他们个个都很矮,仿佛是给阴沉的天空压的。穿的衣服,颜色跟镇郊的那片衰景一样凄惨。他们抬头望着火车经过,一齐举起手,扯起小小的喉咙拼命尖声喊着,听不清楚内容。这一瞬间,从窗口探出半截身子的那个姑娘,伸开生着冻疮的手,使劲地左右摆动。有五六个橘子,忽然从窗口朝送火车的孩子们头上落下去,给温煦的阳光映照成令人喜爱的金色。我屏住气,登时恍然大悟。姑娘大概是去当女佣,把怀里的几个橘子扔出去,犒劳特地给她送行的弟弟们。

⑨苍茫的暮色笼罩着镇郊的道岔,小鸟般叫着的三个孩子,和朝他们头上丢下来的橘子那鲜艳的颜色——这一切一切,瞬间就从窗外掠过。但这情景却深深地铭刻在我心中,使我几乎透不过气来。我不自觉却由衷地产生了一股喜悦的心情。我仰起头,像看另一个人似地定睛望着那个姑娘。不知什么时候,她已回到对面的座位上,淡绿色的毛线围巾仍裹着那满是皲裂的双颊,捧着大包袱的手里紧紧攥着三等车票。

⑩直到这时,我才聊以忘却那无法形容的疲劳和倦怠,和那庸碌而无聊的人生。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第一人称视角展开叙述,所知有限,姑娘如何赶上火车、姑娘的所想、弟弟们喊话的内容,都是供读者想象的留白。

B.本文善写人物的颓废消沉。“我”将手揣进衣兜,却连里面的报纸都懒得拿出来看,与把秃头当作葫芦而傻笑的清兵卫心态迥异。

C.在姑娘想打开窗户的时候,“我”有儿分同情,希望她打不开。可见,在刻薄冷漠的文字里面,“我”有一副善良温暖的热心肠。

D.文中场景描写别有深意,阴沉的天气、昏暗狭窄的隧道、无精打采的白旗,都和我当时的心境相符,仿佛是无聊人生的生动注脚。

2.第⑧段划线处“扔橘子”的情节虽着墨不多,却是小说中画龙点睛的一抹亮色。请谈谈本文是如何让这段情节打动人心的。

3.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你能从文中发现几种“美”?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1.C 2.①环境描写。寂寥、阴沉、凄惨的环境,把被阳光映照成金色的橘子映衬得格外耀眼。 ②动作描写。姑娘开窗、扔橘子,男孩举手、尖声等一连串动作表现出深厚的姐弟之情。 ③外貌描写。男孩颜色凄惨的衣服、姑娘生着冻疮的手,突显出穷困艰难中亲情的可贵。 ④对比手法。姑娘之前邋遢粗俗令我厌恶,此处却显得美丽动人让我喜悦,感情变化对比强烈。 3.①橘子之美(或画面美):姐姐抛在空中的橘子,色彩鲜艳,与阳光交相辉映,此景让人铭刻心中。 ②感情之美(或亲情美):弟弟们来车站送别姐姐,姐姐犒劳以橘子,难舍难分的姐弟情谊真挚感人。 ③人生之美(或生活美):文章闪耀着爱的光芒,漠然的处世者因着普通人身上闪光的品质而感到震撼。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 C项,“有几分同情”错,根据原文“一阵阵吸鼻涕的声音,随着喘息声,不停传进我的耳际。这当然足以引起我的几分同情”“因此,我怀着悻悻的情绪,但愿她永远也打不开”可知,“我”是同情她的身体状况,并不是对她想打开窗户报以同情。 故选C。 2.本题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主要考查描写手法。这类题目的解答方法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思考观察和描写的角度:有正面、侧面,实写、虚写,动态、静态、色彩、远观、近看,视觉、听觉,仰看、俯视……(二)理解和辨析描写景物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借代、用典、对偶等。(三)把握和分析景物描写的其它表现手法:烘托、渲染、工笔、对比、衬托、比兴等手法。(四)语言特点和风格。(五)景物和画面特点。 作者描写“扔橘子”的情节,采用了环境描写,“给温煦的阳光映照成令人喜爱的金色”与前面冬日的阴沉、寂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把被阳光照耀的橘子衬托得更加耀眼。 其次,作者利用“抬头望着”“一齐举起手”“扯起小小的喉咙拼命尖声喊着”“使劲地左右摆动”几个简单有力的动作描写,将姐弟之间难分难舍的深厚情谊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还利用了外貌描写“三个红脸蛋的男孩并肩站在一起。他们个个都很矮,仿佛是给阴沉的天空压的。穿的衣服,颜色跟镇郊的那片衰景一样凄惨”“伸开生着冻疮的手”将他们穷困的生活现状表现出来,凸显出亲情的可贵。 3.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文本,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梳理文本就要看文章一共有多少段文字,而筛选信息需要根本题干的提示找到信息源,圈出相关的信息,再进行概括。题干明确提问“你能从文中发现几种‘美’”,这就要到文中“美”,根据分值分点作答。 整篇小说的环境都是寂寥、阴沉、凄惨的,但是原文中写道“有五六个橘子,忽然从窗口朝送火车的孩子们头上落下去,给温煦的阳光映照成令人喜爱的金色”,在橘子颜色鲜亮,和阳光交相辉映,美好的画面成了阴沉的冬日里一抹亮丽的色彩。 根据原文“但这情景却深深地铭刻在我心中,使我几乎透不过气来。我不自觉却由衷地产生了一股喜悦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场景让作者新生喜悦呢?是姐姐和弟弟们之间难舍难分的感人的情谊,这是一种美好的感情,让人心生愉悦。 根据原文“直到这时,我才聊以忘却那无法形容的疲劳和倦怠,和那庸碌而无聊的人生”和文章的主题可知,“我”对生活并不是很满意,对小姑娘一开始也是厌恶的,但是最后“我”却彷佛是看另一个人似的看待小姑娘,忘记了疲劳和倦怠,和那庸碌无聊的人生,是因为小姑娘身上所代表的人生,即使生活困苦,即使穷困潦倒,但是生活中还是有着美好的一面的。就像“我”即使对小姑娘的所作所为感到厌恶,但是依然选择原谅了她,依然为她们姐弟之间的情感感到喜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给题。

材料一: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已连续三年发布国际数字经济白皮书,希望研究成果能为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在国际会议、国际合作等方面产生一定影响。

(编自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全球数字经济新图景(2019年)》)

材料二:

目前,人类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科学技术革命。这场科学技术革命的基础是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及移动互联网的出现,由此引发云计算、智能技术、物联网、机器人、生物识别技术、3D打印等一系列具有颠覆性影响的科技创新随之涌现,也让数据以非线性的几何级数快速增长或海量数据涌现,让人类处理数据的能力全面提升。

数字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以数据为生产要素。数字经济就是以大数据为媒介,通过大数据分析及智能化转型来发现用户价值缺口、发现和管理不可见的问题、实现无忧的生产环境,以及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及服务,以此来实现用户对新价值的永恒追求。所以,数字经济就是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及智能化手段促使经济由传统向现代视角的转变,促使由传统所关注的产品生产向关注产品的使用及服务延伸,以此寻找、发现、管理及解决不可见的问题,全面优化经济资源的配置。

(摘编自易宪容《发展数字经济,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材料三:

云计算在行业应用、数字前沿、智慧城市等方面的巨大变化,将驱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正如“用电量”之于工业经济,“用云量”也将成为衡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新指标。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气化为核心特征,由电驱动。电重新定义了动力,动力设备由蒸汽机变为电动机,充分释放了工业革命的潜能。正是基于电的基础作用和通用意义,“用电量”成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云是数字经济的核心特征,是驱动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云将重新定义智慧,开启从解放体力劳动到解放脑力劳动的转变,促进数字红利的充分释放。“用云量”成为衡量经济发展的新指标。

(摘编自闫德利《云计算是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源动力》)

材料四:

区块链从几个方面可以帮助到数字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之一。

第一,技术基础,即所谓的分布式网络,能够保证在线时系统网络的健壮性、安全性,并用共识算法来确保所有参与者的广泛性和公平性。此外,还能通过智能合约来确保在网上所做出的承诺一定会被机器自动执行,使人无法反悔、毁约,这是技术的基础。

第二,数字资产化。区块链,也叫做分布式账本,这是不同于现在会计记账方法的新的记账方法。基于新的记账方法,可以建立新的账户体系,叫做数字账户。数字账户体系里可以方便地记录各种数据资产,在这个数字账户体系之上,有了新的数字记账的单位“TOKEN”,这个单位不是货币,更不是所谓的数字货币,它是数字经济的一种数字记账的单位。基于这些新的记账方法、新的账户体系、新的记账单位,数据和数字可以很方便地被资产化。而基于这些资产化了的数据,商业规则都变成了算法、代码,然后在网上由机器来取代中介,使得它更有效地、完整地运行。

第三,密码学。区块链诞生在密码学基础之上,所谓区块链的数字记账是基于非对称加密算法来构建的,很多密码学的成果被用到区块链上来做数据的隐私保护和数据隐私保护之后的协同计算。所谓的全同态加密、安全多方计算、零知识证明等这些密码学的算法,被用在区块链上、分布式账本上、分布式网络上,通过这些,人们能够很好地对数据进行确权、进行隐私保护,并且也能够在隐私保护以后,让多方的数据协同计算。

(摘编自肖风《区块链如何赋能数字经济》)

1.下列不属于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因素的一项是

A.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数字经济的互补性促进了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B.大数据分析技术和相关手段能够促使经济形态发生转变,优化经济资源的配置。

C.云是驱动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将促进数字红利的充分释放。

D.区块链将数字资产化,使变成了算法、代码的商业规则得到更好地运行。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发展中国家数字经济占GDP比重低于发达国家2.3个百分点,发展中国家数字经济增速快于发达国家4.9个百分点。

B.当前的科学技术革命呈现一种链式反应:基础技术革命引发颠覆性科技创新,使得数据爆发式增长,进而促进数据处理能力全面提升。

C.云是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在数字经济中具有基础作用和通用意义,将重新定义智慧,把人类从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D.密码学是区块链的基础。密码学的成果在数据的隐私保护中起到关键作用,并在其后的数据协同计算中得到广泛应用。

3.数字经济是人类的第三种社会经济形态(前有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它们对应的生产要素分别是土地及劳动力、资本与技术)。请结合材料,说说数字经济的颠覆性变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每个文明系统都会有一个居于主导地位的思想体系。在中国的文明系统里,孔子的思想是中国思想的核心。其实,孔子的学说并不是全然自创的无本之木。回溯到商、周交替之际,文明程度较高的商朝,被文明程度较低的周朝所取代,这件事情本身必定会使当时的知识分子进行反省。他们免不了会问自己,究竟是什么缘故使得这么强大而且主导中国北方的商王国,居然被小小的周国灭亡了?他们的回答是:周人取得了“天命”。而“天命”是唯道德为依归的,所谓“天命靡常,惟德是亲”。“天命”的提出,可以说是第一次使得道德的意义超越了客观的力量。

“天命”的观念帮助周人合法化了自己的统治,也帮助周人说服了许多商人的后代与自己合作,将商周文化体系扩张到整个中国北方。《易经》是一本占ト书,似乎是在商周之际完成的。《易经》中所谈的命运,不完全是盲目的;人类本身对自己的命运有相当程度的掌握,人类自己所做的种种抉择,会改变命运发展的方向。

等到西周覆灭,周人的封建系统在礼坏乐崩的情况下,不再有过去的自信,不再有主宰的力量,天命的意义也必须重新解释。孔子似乎是对天命意义做新解释的人。我们不知道孔子是不是真正撰写了《易经》里面一部分传,可是在《论语》里面,孔子所说的天命,是每一个人的个人使命,而不是一个朝代的政治天命。在孔子承受同时代人的迫害时他曾经说:“天给了我这个天命。天生了我,给了我一个任务。我有了这样的任务,迫害我的人又能拿我怎么样呢?”在这种情况下,天命就是每一个人都能从超自然、超现实的秩序之中,找到自己应当完成的使命。

后来孔子思想变成中国正统的思想体系时,汉代编辑成书的《礼记·中庸》曾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过去,我们对《中庸》这段话并不是十分理解。最近在湖北荆门市郭店出土的战国文书《性自命出》说:“性自命出,命自天降。”这里的“天”,不一定是一个有意识的主宰神,而似乎是宇宙间各种力量的总和;在这个宇宙力量的总和之中,每一个人都有天生的禀赋,也就是“性”。“命”和“性”是相配合的名词。郭店文书的时代,当是公元前300年左右,比《礼记》成书的时代早很多,因此《礼记·中庸》的那段话,可能正是从郭店文书中延伸出来的。

如果孔子所理解的命和性,是如郭店文书所说那么人类全体便都具有一种特殊的使命,而每一个个人也有特定的“性”,也就是禀赋。只有在这种背景之下,我们也许才能够理会孔子为什么找出“仁”这个字作为他思想最主要的中心。在孔子之前,并不是没有“仁”字,但其一种意义是“有知觉”,另外一个意义是“美好”。《诗经》中形容一个俊美的男子驾车而来,是“洵美且仁”,也就是看起来非常美好的景象。但孔子赋予了“仁”一个新的意义“仁”这个字相当于整个的人性。这个命题,应当是中国文化最根本的假设。每个人有一种禀赋,这个禀赋是人性在个人身上的表现,而人性是天生的,是上天给人类的使命。命、性、仁是连串在一起的三个概念,共同构成孔子思想的根本。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商朝被周朝所取代后,知识分子为合法化周人的统治,提出了“天命”的观念。

B.孔子对“天命”的意义做了新解释,他认为“天命”不只是政治天命,还是个人使命。

C.郭店文书《性自命出》中有两句话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天命”与“性”的关系。

D.“仁”这个字是孔子思想的根本,他表示每个人的禀赋,是人性的总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善用典籍论证自己的观点,以《论语》《中庸》来阐释“天命观”的发展,说服力强。

B.文章以时间顺序展开论证,一些概念经过历史的演变,形成了后世中国文化的核心思想。

C.《中庸》与郭店文书在此文中作用相同,都是为了证明“天命”和“性”不是同一概念。

D.文章末段梳理了命、性和仁这三个重要概念及其关系,成为全文论证的落脚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命”说既是对周朝勃兴的理论总结,又反过来稳定了周朝统治。但因其与周朝统治的共生性,最终随西周一同终结。

B.我国传统文化重继承,更重创新。如孔子在《论语》中所陈述的天命观,便与《易经》中天命观有很大的不同。

C.我们每个人既有上天给予的使命,又有个人独特的禀赋。这是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中国古代的朴素辩证法。

D.理清了禀赋、人性和使命三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理解孔子学说中,乃至中国传统文化中“仁”字的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②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桓宽)

③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

④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⑤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⑥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毛泽东)

上面六句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报告中引用过,你对这六句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超市的进货业务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生活质量,物质是要摆在第一位的,但不是唯一起决定作用的因素。_____________,一个腰缠亿万的富翁,一个工薪阶层的成员,谁晚上睡觉更香甜呢?,说不定是后者而不是前者,毕竟,后者没有那么多值得焦虑的事情,拿钱能买到的快乐,绝对不是真正的快乐。这种快乐,一旦失去之后,那空虚和苦涩,更不是味。_____________天天鱼翅、顿顿海参,终有吃腻的一天,只有去寻找那种基本与人无争无碍的享受,去体味那既物质、更精神的享受,去创造那种能够品尝得出来的、从心灵到感官的享受, 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