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遇见阳光雨露,遇见冬雪彩虹;我们也遇见微笑,遇...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遇见阳光雨露,遇见冬雪彩虹;我们也遇见微笑,遇见温情……每一刻,都有美好的遇见。你的生活中,有过怎样的遇见让你久久不能忘怀?

请以“最美的遇见”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立意积极向上,写出真情实感,叙事符合逻辑,有细节,有描写,有思考,不少于700字。

 

【例文】 最美的遇见 时间流逝,进入高中学习生活已经两个月了。在这短短的两个月里,我们遇见了许多人和事,感受到初中生活的忙碌,充实,无限趣味。短短两月,我们遇见了最美的赵老师。 赵老师个子不高,但浑身上下却充满着浓厚的书香气。 记得刚开学那会儿,赵老师让我在黑板上田字格里练字。第一天的时候,要说心里不紧张,那是假的。但我看着赵老师微笑的面庞,鼓励的眼神,毅然来到了讲台上。 我仿着赵老师的字体,一笔一画的写出四个大字。赵老师看看黑板上的字,拿出红色粉笔,给我讲解写字的笔画顺序和顿笔。“注意字的结构和顿笔哦!”说着,用粉笔在字的上面描写正确的笔画。一支粉笔,在赵老师这儿,便像变魔术似的,一个个美观工整的汉字便出现在我们面前。一横一竖,一提一撇,赵老师将笔画组合在一起,写出每一个字正确的笔画,那么漂亮,那么工整。 一根红色的粉笔,在赵老师手中,变成一个个汉字。阳光从窗户照射进来,洒在黑板上。她拿着粉笔在黑板上舞动着,每一个细节,她都认真思考才落笔,每一笔她都反复斟酌。田字格里的字,反射出淡淡的光泽,稀稀疏疏的粉笔灰在轻风中酝酿着,飘扬着。透过赵老师那双明亮的眼睛,仿佛能看到她心中的满足与喜悦。 赵老师笑笑,对我说:“知道了啊,以后要注意细节哦。” 黑板上的四个字,承载着赵老师的认真与细心。 赵老师热爱阅读,她喜欢感受书中情节的跌宕起伏,喜欢去体味书中人物的精彩人生。 我们与赵老师在军训时初次相遇。每一天,她陪着我们站军姿、走正步;每一天,她都和我们一起,晒着温暖的阳光,说着深情的话语。一支笔,书写着一篇篇军训日记的评语,书写着她对学生们满满的爱与期望。翻看那些评语,总会想起我们军训的点滴。 缘分让我们相遇,赵老师和她对我们的爱,是我们最美的相遇。 【解析】 此题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此类题目写作要求明确完整,利于考生通过审题——立意——构思——选材的步骤,迅速构思行文。但是,审题要求较高,要求审清题目里隐含的内容。只有审清题意才能根据写作特长或者生活积累,明确文体,确定写作重点。本题要求以“最美的遇见”为题,学生需要明确“最美的”指的是什么。此时可以充分发挥联想能力,将“最美的”的人、事、物补充完整,可以是一本书,一处风景,一种精神等。注意题干要求写成记叙文,不少于700字。 【立意】 我与诗词的遇见;我遇见了爱;我遇见了美;我遇见了坚强、勇敢、信任等。 【结构】 记叙文应当注意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记叙顺序包括顺序、倒叙和插叙;记叙的表达方式有描写、议论、抒情等,还应当注意对事件的详细记叙和对主人公的细致刻画,最后通过记叙事件抒发情感,讲述道理。记叙高中开学时与赵老师的遇见,详细记叙了赵老师教我写字的事,略写了赵老师陪我们军训的事,突出了赵老师给予“我”的爱,扣住了“最美的遇见”这一标题。 【素材】 1.跌跌撞撞这些年,兜兜转转这些天,怅然若失,回头看,遇见美的光景,遇见最好的自己。 2.人生最大的遗憾不是错过了最好的人,而是在遇见更好的人的时候,你已经不可能变成最好的自己。 3.旅行最大的好处,不是遇见多少人,看见多美的风景,而是走着走着,突然重新认识了自己。 4. 我觉得黑与白是最美丽的相遇。白光和黑影,就像每天的早晨和夜晚,要各司其职,才能维持自然界的运行;而我们的人生,就像琴键的黑键与白键,要合作无间,才能弹奏出优美的琴声;也像围棋的黑棋与白棋,要步步为营、全力以赴。让我们在黑与白中领悟人生,进而彩绘自己的人生,如弯弯的彩虹,缤纷美丽! 5、人与人的相遇真的很奇妙,前一秒你不知道会遇见谁。 下一秒你不知道谁又是你的过客,但在次相遇时会微笑的问对方。你好吗就这么简单的一句,多温馨;是乎又回不到之前了。然后微笑的道别,希望这次的离别以后;在下一次还能相遇。 6、曾经有那么多的相遇,仅有那么几次会永远留在我们心中。并且不会被岁月冲淡。我们都当珍惜和感恩。自然在未来的日子里必定会有千百次的相遇。我们当抱一颗平凡的心,因为不是所有的相遇都美丽。不是所有的美丽都有好的结局。坦然面对所有的相遇吧。 7、回忆初次相遇,拥有太多乐趣。你嘴角露出的尴尬笑意,我表现的言行的霸气,我都不曾舍得忘记。我不愿放弃,不愿抛弃,因为这是我们搞笑的相遇,和美好的结局!也许是这样吧!因为我们的相遇相识相知不平凡。 7、在一段时间我喜欢一段音乐,听一段音乐我怀念一段时光。坐在一段时光里怀念另一段时光的掌纹。那时听着那歌会是怎样的心情?那时的我们是否相遇?是相遇还是错过?还是,没有结局的邂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下面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

(1)举酒属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2)锲而舍之,朽木不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主沉浮?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5)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旅夜书怀》)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这首词通过描写平林烟笼、寒山日暮的__________(季节)景色,抒发了__________的情感。

2.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本词结尾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查看答案

阅读甲、乙两个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选自韩愈《师说》)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选自苏轼《赤壁赋》)

1.对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欲人之无也难矣                惑:糊涂

B.圣人也亦远矣                下:低于、不及

C.美人兮天一方                    美人:思慕的对象或理想

D.山川相,郁乎苍苍                缪:同“缭”,盘绕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穷山之而后止

A.而不知其所 B.苍然暮色,自而至

C.扣舷而 D.方其破荆州,江陵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巫医乐师百工        ②此非曹孟德诗乎

B.皆出于此乎            声呜呜然

C.①则群聚笑之            ②抱明月长终

D.其身也,则耻师焉        ②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4.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

A.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B.凌万顷之茫然

C.而今安在哉 D.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选段中,作者运用了三组对比,多角度批判了当时“耻学于师”的社会风气,从反面阐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意义。

B.作者挖出了士大夫以从师学习为耻的思想根源,即“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的腐朽思想,指出其选择实在是糊涂。

C.乙文选段“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一句运用正侧面结合的手法,把箫声的低沉哀婉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如闻其声

D.乙文选段中,作者运用了虚写的手法,“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情景是他想象中的古战场的情景

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7.用“/”给下列语段断句。

西 方 有 木 焉 名 曰 射 干 茎 长 四 寸 生 于 高 山 之 上 而 临 百 仞 之 渊 木 茎 非 能 长 也 所 立 者 然 也《荀子·劝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亦有时候会保持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不感到岁时的肃杀,而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到。

②说起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子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生长的人,是终他的一生,也绝不会有享受这一种清福的机会的。我不知道德国的冬天,比起我们江浙来如何,但从许多作家的喜欢以散步一词做他们的创作题目看来,大约德国南部四季的变迁,总也和我们的江南差不多。

③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濒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人家会聚在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④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村深雪里,咋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选自郁达夫《江南的冬景》)

1.分析第①节中作者抒写“冬郊散步”感受的作用。

2.根据选文第③节,简析作者赞美江南冬景“迷人”的原因。

3.简要分析第④节中画线句的语言特点。

4.从选材、布局、手法等方面简析选文是如何来展现江南冬景的特点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们在谈到机器人的时候总会谈到它对就业的影响,最近有一些研究认为机器人会取代人工。”美国机器人工业协会主席杰夫·伯恩斯坦认为大可不必如此担心。他表示,对美国或者其他国家就业最大的危险是公司失去竞争力,到了那个时候所有的工作都是有风险的,自动化机器人可以提升公司的竞争力,让公司能够以更低的成本生产出更高质量的产品,也让人们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

“很多人说自从引入机器人之后,他们可以雇用更多的人而不是减少人员。”他举例说,美国在2010年经济衰退的时候,也是机器人销量达到历史最高点的时候,机器人的出货量达到13万台左右,但是制造业领域的就业数量还在上升,增加了90万个工作机会,技术并没有夺去人们的工作。

杰夫·伯恩斯坦认为,当务之急是找到足够多的技术工人满足由机器人带来的新增就业需求。到2025年,美国可能会有200万个工作岗位找不到相应技术人员,这阻碍了制造业未来的增长,“我们正在积极地构建培训计划,扩大社区、大学或者职业培训机构对工人的培训”。

(选自《光明日报》2017年8月26日)

材料二

日前发布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294亿美元,2014年至2019年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23%,而在我国,这两个数字分别为86.8亿美元和20.9%。

作为科技发展前沿的一个领域,又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机器人是衡量一个国家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扶植。而火爆的机器人产业背后,是人才需求的水涨船高。事实上,国家将发展机器人作为重点支持的方向,已经提供了不少利好的政策保障。但与高速增长的机器人产业相比,相关教育培训机构仍处在摸索阶段,对口专业的开设也刚刚起步,亟待深化产教融合,化解人才瓶颈。

近年来,从工业机器人到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从汽车制造、电子产业的广泛应用到医疗、养老、物流、航空等越来越多领域的试水,从单一功能的自动化设备到向人工智能方向发展,机器人应用的触角不断延仲。正如一位专家所言,起初是让机器人做人不愿意做的工作,而现在机器人还能做人做不了的工作。从替代人的能力,到拓展人的能力,需要充足的高质量人才,来满足机器人产业日趋多元化、更加高精尖的需求。

一个有意思的悖论是,人类一方面在努力使机器人变得“更快更高更强”,另一方面也会有一丝隐忧:越来越聪明的机器人会不会抢了我们的饭碗?

节选自《工人日报》2019年8月29日)

1.下列对材料中“机器人”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机器人可以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可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B.机器人是衡量一个国家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C.机器人种类增多,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应用触角不断延伸。

D.机器人在变得越来越聪明的同时不会对人类生活带来冲击。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机器人迅速发展的今天,想办法培养足够多的技术工人满足由机器人带来的新增就业需求是当务之急。

B.2014年以来,我国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规模达86.8亿美元,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越世界平均水平。

C.要化解机器人产业所需的人才瓶颈,需要深化产教融合,改变相关教育培训现状,着手考虑开设对口专业。

D.机器人从拓展人的能力——做人不愿意做的工作,到替代人的能力——做人做不了的工作,变得越发聪明。

3.根据上述材料,请对我国智能机器人发展提两条建设性建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