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先用“ __________”描写女子在未见到心上人时的伤心的样子,接着用“_______”描绘出女子时隔多日以后终于见到心上人时的开心样子。
(2)屈原的《离骚》中,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现状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苏轼《赤壁赋》中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雨 中
陈与义①
北客霜侵鬓,南州雨送年。
未闻兵革定,从使②岁时迁。
古泽生春霭③,高空落暮鸢④。
山川含万古,郁郁在樽前。
[注]①靖康年间,金兵攻入宋都汴京,北宋灭亡,陈与义南渡避难。此诗作于南渡避难时。②从使:即使。③霭:云雾。④鸢:鸟名。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联写客居南方的诗人双鬓发白,眼前这一场雨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
B.第二联抒发感叹,诗人因为没有听到战争平息的消息,觉得自己度日如年。
C.第三联写古老的湖泽上蒙上了层层云雾,傍晚时分,空中的飞鸟下落归巢。
D.本诗用词贴切准确,如首联用“送”表岁月不居,颈联用“生”状霭自下而上。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日:“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祐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丁母忧。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
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叛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徙扬州。旧发运司主东南漕法,听操舟者私载物货,征商不得留难。故操舟者辄富厚,以官舟为家,补其敝漏,且周船夫之乏,故所载率皆速达无虞。近岁一切禁而不许,故舟弊人困,多盗所载以济饥寒,公私皆病。轼请复旧,从之。
轼以两学士出知定州。会春大阅,将吏久废上下之分,轼命举旧典,帅常服出帐中,将吏戎服执事。副总管王光祖自谓老将,耻之,称疾不至。轼召书史使为奏,光祖惧而出,讫事,无一慢者。契丹久和,边兵不可用。故相庞籍守边,因俗立法。岁久法弛,又为保甲所挠。轼奏免保甲及两税折变科配,不报。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
(选自《宋史·苏轼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B.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C.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史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D.民贫役重/歧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B.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C.关中,一般指陕西渭河流域一带,关中地区南倚秦岭山脉,物华天宝,物产丰富。
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得到母亲教诲。他的父亲外出游学,他的母亲很有学识,亲自教他读书;他要以东汉范滂为榜样,他的母亲表示赞许
B.苏轼被欧阳修赏识。他成年后博览群书,下笔成章,参加考试作的文章获得欧阳修青睐,后来欧阳修又推荐他进秘阁。
C.苏轼设法破除弊端。苏轼到扬州任职,以往驾船的人不允许私载货物,但后来允许私载货物,公私受害,苏轼上奏请求恢复旧制。
D.苏轼大力整顿军纪。春季阅兵,苏轼下令恢复以前的规定,有人感到羞耻,苏轼予以警告,直到阅兵完毕,没有人敢怠慢。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
(2)补其敝漏,且周船夫之乏,故所载率皆速达无虞。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有人认为“人工智能会造成大规模失业”,但是人工智能带来的不是劳动的终结,而是劳动的变革,会使一些岗位消失。过去10年甚至更长时间里,对精通数字技术的工人的需求量一直在悄无声息地增长,如今这种势头正在加快,改变着整个劳动力市场。对社会和情感技能的需求大幅上升,比如团队合作、领导他人、谈判和心领神会的能力。这些人工智能无法进入的职业类型和岗位数量正在增加,尤其是医疗保健、教育、营销和管理领域,离不开人类的情感同化、智力水平以及手工操作。至于其他职业,人类和人工智能可能形成互补关系。如在放射科,人工智能已显示出精确诊断一些疾病的能力,成为一种出色的辅助决策工具,但医生仍是关键角色。面对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我们既要引导人们选择人工智能时代需要的职业,又要加大培训。人工智能时代的劳动者需要不断学习获得新技术,并在工作生活中提升现有技能。全球数以亿计的工人将需要再培训机会,虽然目前这些机会还很匮乏,只有存在大量经过培训且适应能力强的劳动力。我们才能享受技术发展拉动生产力提高的全部好处。
(摘编自《人工智能崛起:我们还没准备好》)
材料二:
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引起新一轮大规模的自动化,比如无人工厂、无人车队,会淘汰一大批企业,有大量的人会失业。自动化不但不一定能改进社会福利,而且可能破坏社会福利。大量的人失业,严重的贫富不均,就会导致尖锐的社会矛盾。这种不平等是因为在技术发展之后,制度没有相应地跟上。政府有可能按照自身的目的,支持人工智能发展的某一面,压制其发展的另一面。政府以为这样做有好处,但从长远来看,会严重影响人工智能的均衡发展。今天中国出现的不平衡加剧,就是和政府有意支持某学科,压制其他学科直接相关的。經济学就是明证。改革开放早期,我们这一代人去美国留学时,中国实质上没有经济学这门学科。我们这一代经济学者,基本上都是工程、物理、数学背景的。过去压制社会科学的做法,使得中国的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很落后。现在这些学科追上去了一些。
当人工智能普遍应用之后,全社会的生产方式会发生变化,资源配置也会发生变化,会影响全社会的效率,影响产业结构,从而影响制度。因此,任何国家,如果在人工智能方面落后,也会导致它的制度跟着更落后。
(摘编自许成钢《人工智能、工业革命与制度》)
材料三:
虽然我国在人工智能部分领域的核心关键技术实现了重要突破,但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我国目前仍缺少重大原创成果,在核心算法、高端芯片、软件与接口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全球AI领域人才报告》显示,全球人工智能人才需求三年翻8倍,从业者达190万,中国只占2%,排第7。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通常需要6到10年的培养期。因此,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短期内还很难有效填补。
人工智能的辐射领域广泛,是一门学料交叉性很强的综合领域。从目前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知识结构来看,仍是以理工科背景居多,主要专业有计算机、自动化等,还不能满足我国人工智能当前发展的人才需求。
人工智能可能影响就业,使直接从事生产性劳动的人口比例下降。例如,无人驾驶汽车会在卫星导航的协助下,自动把乘客拉到指定地点,届时我国的260万出租车司机将面临失业风险。据测算,仅在我国,人工智能将影响3000万货车从业者。失业人口如何维持生存,是人工智能带给社会治理的新挑战。
(摘编自许晔《下一代人工智能:引领世界发展的新兴驱动力》)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工智能会造成某些人下岗,但是目前杜会仍然需要精通数字技术的工人,而且需求量将不断增长,这说明人工智能需要劳动者转变技能。
B.人工智能普遍应用,会使生产方式发生变化,影响社会的效率,产业结构,从而影响制度,所以,只要人工智能发达,社会制度就会先进。
C.人工智能部分领域,我国已经掌握了一些核心关键技术,但对于某些高端技术,还缺少自主创新重大成果,目前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
D.人工智能的辐射领域广泛,已超出计算机学的范畴,所以,要优化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知识结构,来满足我国人工智能当前发展的人才需求。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工智能会带来劳动的变革,机器取代了人,致使手工操作岗位的消失,但对于一些社会上的情感技能岗,人工智能是无法替代的。
B.政府行为可以影响学科发展的不平衡,政府如果支持人工智能发展的某一面.压制其发展的另一面也会影响人工智能的均衡发展。
C.人工智能的发展,可以消灭相关行业对劳动力的依赖,比如,无人驾驶汽车的兴起,将使我国的汽车司机面临失业风险。
D.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引起大规模的自动化,导致人们大量失业,甚至造成社会贫富悬殊,激化社会矛盾,但我们不会放弃人工智能的探索与研究。
3.怎样才能解决我国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账本
王振东
嘉庆年间,山西运城遭遇早灾,颗粒无收。为了能够买到一点儿救命粮,大批灾民源源不断地涌向粮号。
泰兴粮号掌柜杨再昌心急如焚,带上银子,连夜赶赴河南赊店购粮。
一日早晨,赊店隆盛粮号掌柜赵长信刚摘下板搭门,便来了一位熟客,此人正是杨再昌。二人寒暄后,杨再昌简要说了运城的灾情,要赵长信组织五万斤库粮,马上运往运城。
钱货两清。杨再昌似乎犹豫了片刻,说道“此次我来得匆忙,只筹得五万斤的银两。运城距赊店路远,鞍马劳顿往来一次不易,我想再赊一千两银子的货,一个月后付款,如何?”
“这、这么大一笔赊欠,得东家同意。可是东家去了开封,要十天左右才能回来。”
场面一时有些尴尬。
赵长信思忖片刻,又道:“救灾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如果东家在,也会体谅灾民的困苦,况且还有贵粮号多年来的信誉担当。此事我就先斩后奏,待东家回来,再详细禀报。”
见事情有了转机,杨再昌大喜,忙抱拳施礼道:“赵掌柜,我代灾民谢您了!”
立好字据,杨再昌又把所欠粮款的明细誊写到随身携带的账本上,仔细收藏。
救灾如救火。杨再昌顾不上休息,押运着灾粮返回运城。
四天后,运粮的车队返回赊店。正常的脚程,赊店到运城,一个往返要半个月左右。赵长信预感大事不好。果然,车老板向赵长信禀报说,车队行至伏牛山,遭遇了土匪,粮食被抢。杨掌柜舍命夺粮,被土匪砍成重伤,下落不明。
晴天一个霹雳,把赵长信惊得目瞪口呆。
数日后,东家回到赊店。一千两银子,不是个小数目。东家马上派人去运城了解情况。
不久,打探消息的人回来说,杨再昌死了,泰兴粮号也关了门。
东家安慰赵长信:“你的本意也是为粮号着想,我不怪你,也不会让你承担责任。”
“店规就是店规,所有人概莫能外。即使东家您能容我,我自己也容不得自己。”
赵长信又道:“这些年除去吃穿用度,我也存下几百两银子,不足部分,拿我今后的工钱相抵,何时还清欠银,我何时辞柜。”
见赵长信态度坚决,东家不再劝说。
三年后,赵长信终于还清欠款。他践行诺言,辞柜在城东开了一个小茶馆。
一天,赵长信正在店里打理生意,突然来了一个后生,形容憔悴、风尘仆仆的样子。后生进店既不点茶,也不落座,只打问店主姓名。赵长信疑惑,说我便是。后生未语泪先流,抱住赵长信失声痛哭。
赵长信更加疑惑,忙询问,方知来人是杨再昌的儿子杨成。
杨成说:“当年为解灾民的燃眉之急,家父来赊店筹粮,未曾想归途中路遇劫匪,身遭不测。泰兴粮号也因此元气大伤,无力经营,只得关门歇业。
杨成说:“家父感念您的仁义和信任,临终再三嘱咐,要我无论如何,都要把当年的欠款偿还,亲自交于您。”
一边说,杨成一边从褡裢里拿出一个账本,双手奉上,账面上详细记载着当年赊欠粮食的品种、单价及金额。
合起账本,赵长信打量一番杨成,问道:“看你落魄的样子,怕眼下家道艰难吧?”
“不瞒老伯,这些年为了筹还欠款,我陆续变卖了所有家产,运城已无立足之地。”
“那,今后你如何生活呢?”
“老天爷饿不死瞎眼的雀儿。一双手,四海为家吧!”
赵长信心中凄然,把账本递还杨成:“令尊的欠款,我已代为偿还。你拿上这一千两银子,回运城重振泰兴吧!待将来有了盈余,再还不迟。”
“万万不可。我若违父命,是为不孝,家父九泉之下也不会瞑目的。”
没奈何,赵长信思忖良久,说道:“我权衡再三,做粮食生意咱们轻车熟路,不妨以这千两银子当本金,合伙儿继续干粮食的买卖,本金归我,利钱五五分成,如何?”
杨成訇然跪下:“谢赵伯大恩,利钱断不敢领受,只愿鞍前马后,当一个店伙计供您驱使。”
两相商定。于是选下店址,择了吉日,新店开张。为了纪念和杨再昌的情谊,赵长信取店名为“信昌粮行”。
杨成则感恩赵长信,把账本当作圣物供奉了起来。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寥寥数语,交代了遭遇旱灾,灾民纷纷涌入粮号这一时代背景,为情节的发展和表现人物品质做了很好的铺垫。
B.文中“晴天一个霹雳,把赵长信惊得目瞪口呆”一句,运用比喻手法,生动表现出听到消息后赵长信的内心反应。
C.在杨再昌、杨成父子身上,表现出了为人处世的优良品质,他们的品质也从侧面反衬出赵长信这一人物的形象特征。
D.文章结尾赵长信取店名为“信昌粮行”,”信”和“昌”既取自两个人名字,“信”字又鲜明地表现出粮行经营的理念。
2.请根据文中内容,简要概括赵长信这一人物的形象特征。
3.请探究小说以“杨成则感恩赵长信,把账本当作圣物供奉了起来”结尾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人文精神的建设问题,不仅仅是我们国家才有的,全世界也都存在。近两三百年,在人类现代化进程中,整个世界的科技和人文两大文化体系一直处于失衡状态,科技占主导,人文却总是追赶不上科技。科技可以直接用到生产,是硬实力,而人文作为软实力,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从而影响生产。
特别是近一百年来,一些所谓的落后国家为了能够不断发展壮大、提升经济实力,更多地关注科技文化,而人文文化被抛得更远。中国如果不调整这种失衡状况,就会出现很大的问题,科技文化在造就了物质发展的同时,也在以经济发展规律来构建整个社会。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用经济学上的等价交换原则作为价值观的核心,这是科技、人文的比例失衡引起的。中国传统的人文思想是以人为本,不是以等价交换原则作为价值观的核心,也不追求付出和收获相等。人文的价值观应该是付出大于收获,甚至是完全付出,而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定是建立在等价交换的原则上。
近些年来,我们在道德伦理上甚至出现了一种倾向:给我多少权利,我就尽多少责任和义务,追求责任、义务跟权利完全等价。其实,权利义务不是简单的等价关系。责任、义务是个体的行为,权利是社会赋予的。从道德实践上看,我们应遵循董仲舒提出的原则——“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汉书·董仲舒传》)。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为了匡扶正义而不是为了谋取个人利益。个体在道德实践上只管正谊明道,而不是谋利计功,社会需要给这些正谊明道的人相应的功利,但个人不是为了功利而去正谊明道的。如果社会对正谊明道的人置之不理,给歪门邪道的人以奖励,社会就失去了公正。如果社会不奖励正谊明道的人,只能说明社会是不公正的,但个体还是要无怨无悔地去正谊明道,这才是人文精神的体现。可怕的是我们把经济学上的等价交换原则看作价值观的核心,绝大部分人都想着有相应的回报才去尽相应的义务。
社会最根本的要求就是个人尽伦尽职,在什么位置上就要把这个位置上的工作做好,并得到一份相应的回报。但是,更高的人文要求是自觉把事情做得更好,产生精神上的愉悦,心甘情愿地去做事,这是人文的价值追求。与物质上的回报相比,更重要的是得到精神上的回报。要让更多的人了解人文的价值追求,而不是以经济学上的等价交换原则来衡量一切。以等价交换原则作为价值观的核心是科技文化发展的结果,也是人文价值失落的表现。
(摘编白楼宇烈《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文不同于科技,属于软实力,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也会间接地影响到生产。
B.以等价交换原则作为价值观的核心,是以利为本,追求的是付出和收获相等。
C.做任何事情是为了匡扶正义而不是为了谋取个人利益,这属于人文的价值观。
D.如果让等价交换原则成为价值观的核心,人们就会冲着相应的权利尽相应的义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由现实人手,直陈科技与人文两大文化失衡状态,揭示危害,引出论题。
B.文章将以等价交换原则为价值观的核心与人文的价值观进行比较,突出各白特性。
C.文章从道德实践的层面,运用董仲舒之例,有力地论证了人文价值观的重要性。
D.文章从社会最根本的要求及人文的价值追求两方面,层层深入阐述应有的价值取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以等价交换原则作为价值观的核心只会出现在科技文化很不发达的落后国家。
B.科技文化发达了,自然会引起人文文化的衰落,从而导致二者之间比例失衡。
C.社会给正谊明道的人以相应的物质奖励,旨在让他们无怨无悔地去正谊明道。
D.在人文的价值观指引下,即使得不到相应的回报,也应自觉把事情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