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仿照下面的段落示例,从下面两幅图中任选一幅,为其配上合适的画外音。要求:句式一致,字数大致相等,语言连贯得体生动形象。
画外音示例:
为了庄稼而来
想让桌上摆满可口的饭菜
付出了四季的时光
化作一粒粒饱满的粮食
虽然是一方普通的土地
但是中国有我
就有充实的粮仓
(1)(2)
下面是某小区一则启事的片段,其中有四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来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政府,早已出钱将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对象由0-3岁扩大到0-6岁,你府中如果有0-6岁的小孩,务必带他们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去垂询,免费享受相应的服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不能重复利用,让每一次太空发射任务都显得特别昂贵。于是,很多人就在想:能不能在建造基础设施时就做到 ,可以无限次循环使用,既降低太空发射任务的成本,又让上天成为一件寻常之事呢?于是,太空电梯的构想 。最早提出太空电梯构想的是俄罗斯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据说他在一次观赏埃菲尔铁塔的时候,受到其高耸姿态的启发:如果把铁塔盖到35800公里的高度,那我们上天直接用爬的不就可以了?于是,他提出可以在太空中建设一个城堡,( )自此之后,关于太空电梯的建设方案 。但无论哪种方案,都离不开NASA提出的太空电梯的四大部分:地球基站、缆绳、升降机和平衡锤。
在很多构想中,把基站建在大洋中成为首选方案。而如何在深水之中建筑一个巨大而稳固的电梯基站,自然也需要科学家们 了。但相比基站建设,电梯的缆绳则困难得多。即使是最结实的钢材,在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位于底部的材料也会巨大地禁受不住压力,是必然会发生的折断事情。因此,必须要找到一种材料,既坚硬又轻便,这样底部承受的压力就没那么大。未来解决了缆绳的材质问题之后,还需要面对动力的问题。如果基站、缆绳材质、动力这“三大件”能够得到解决,关于太空天梯的制造也就基本上扫清了大部分的障碍。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一劳永逸 应运而生 层出不穷 绞尽脑汁
B.一劳永逸 呼之欲出 屡见不鲜 处心积虑
C.一了百了 应运而生 屡见不鲜 绞尽脑汁
D.一了百了 呼之欲出 层出不穷 处心积虑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因为利用缆绳和地面连接起来,所以能从地球上运送人员、物资什么的。
B.利用缆绳从地球上运送人员、物资什么的,从而可以和地面连接起来。
C.然后利用缆绳和地面连接起来,从而可以从地球上运送人员、物资什么的。
D.实现从地球上运送人员、物资什么等的梦想,从而利用缆绳和地面连接起来。
3.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即使是最结实的钢材,在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位于底部的材料也不可能会禁受不住巨大的压力,必然会发生折断的事情。
B.即使是最结实的钢材,在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位于底部的材料也会禁受不住巨大的压力,是必然会发生的折断事情。
C.即便是最结实的钢材,在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位于底部的材料也难以巨大地承受不住压力,折断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
D.即便是最结实的钢材,在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位于底部的材料也会禁受不住巨大的压力,折断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先用“ __________”描写女子在未见到心上人时的伤心的样子,接着用“_______”描绘出女子时隔多日以后终于见到心上人时的开心样子。
(2)屈原的《离骚》中,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现状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苏轼《赤壁赋》中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雨 中
陈与义①
北客霜侵鬓,南州雨送年。
未闻兵革定,从使②岁时迁。
古泽生春霭③,高空落暮鸢④。
山川含万古,郁郁在樽前。
[注]①靖康年间,金兵攻入宋都汴京,北宋灭亡,陈与义南渡避难。此诗作于南渡避难时。②从使:即使。③霭:云雾。④鸢:鸟名。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联写客居南方的诗人双鬓发白,眼前这一场雨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
B.第二联抒发感叹,诗人因为没有听到战争平息的消息,觉得自己度日如年。
C.第三联写古老的湖泽上蒙上了层层云雾,傍晚时分,空中的飞鸟下落归巢。
D.本诗用词贴切准确,如首联用“送”表岁月不居,颈联用“生”状霭自下而上。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日:“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祐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丁母忧。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
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叛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徙扬州。旧发运司主东南漕法,听操舟者私载物货,征商不得留难。故操舟者辄富厚,以官舟为家,补其敝漏,且周船夫之乏,故所载率皆速达无虞。近岁一切禁而不许,故舟弊人困,多盗所载以济饥寒,公私皆病。轼请复旧,从之。
轼以两学士出知定州。会春大阅,将吏久废上下之分,轼命举旧典,帅常服出帐中,将吏戎服执事。副总管王光祖自谓老将,耻之,称疾不至。轼召书史使为奏,光祖惧而出,讫事,无一慢者。契丹久和,边兵不可用。故相庞籍守边,因俗立法。岁久法弛,又为保甲所挠。轼奏免保甲及两税折变科配,不报。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
(选自《宋史·苏轼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B.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C.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史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D.民贫役重/歧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B.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C.关中,一般指陕西渭河流域一带,关中地区南倚秦岭山脉,物华天宝,物产丰富。
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得到母亲教诲。他的父亲外出游学,他的母亲很有学识,亲自教他读书;他要以东汉范滂为榜样,他的母亲表示赞许
B.苏轼被欧阳修赏识。他成年后博览群书,下笔成章,参加考试作的文章获得欧阳修青睐,后来欧阳修又推荐他进秘阁。
C.苏轼设法破除弊端。苏轼到扬州任职,以往驾船的人不允许私载货物,但后来允许私载货物,公私受害,苏轼上奏请求恢复旧制。
D.苏轼大力整顿军纪。春季阅兵,苏轼下令恢复以前的规定,有人感到羞耻,苏轼予以警告,直到阅兵完毕,没有人敢怠慢。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
(2)补其敝漏,且周船夫之乏,故所载率皆速达无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