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诗词,浓缩了中华文化的精华,展示了几千年来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诗词,浓缩了中华文化的精华,展示了几千年来中国人的精神风貌,让观众在触摸中国诗歌的宏伟版图之时,不自觉地唤起渗透于每个人心中的诗歌情怀,(    )这正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华文化________,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________,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诗词大会的100余位选手都是普通人,是诗歌让他们在或浮躁纷扰,或_________的环境中,仍能保持一份心中的恬淡、宁静,在___________、润物无声中,也让观众感悟到古典诗词滋养的诗意人生。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本着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1.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节目围绕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

B.节目以“寻中华诗词、品文化基因、赏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

C.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

D.节目以“寻文化基因、赏中华诗词、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仿佛生长出民族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B.民族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就此生长而出。

C.民族文化自信和自豪感油然喷薄而出。

D.油然地生长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积厚流光  薪尽火传  艰苦卓绝  五风十雨

B.源远流长  生生不息  艰难困苦  春风化雨

C.源源不绝  代代相传  坚苦卓绝  阳光雨露

D.源远流长  千秋万代  荆棘载途  雨露滋润

 

1.C 2.D 3.B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A项,结构混乱,“围绕”和“以……为宗旨”句式杂糅。B项,搭配不当,应为“赏……诗词”“寻……基因”“品……美”。D项,语序不当,正确的顺序是“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故选C。 2.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A项不恰当,“仿佛生长出”语意表达不准确。B项不恰当,与上文衔接不自然。C项不恰当,“油然喷薄而出”语意存在矛盾。D项,根据上文中“不自觉地唤起”,应选“油然地生长出”才能与语境中语意保持一致。故选D。 3.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第一组:积厚流光:积累的功业越深厚,则流传给后人的恩德越广。源远流长:形容历史悠久,根底深厚。源源不绝:源源,水流不断的样子。形容接连不断。从上文“几千年来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可知,语境中不是指“水流”,没有指“功业”。此处应选“源远流长”。排除AC两项。第二组:薪尽火传:柴虽烧尽,火种仍留传。比喻师父传业于弟子,一代代地传下去。生生不息:生生,中国道家哲学术语,指变化的发生和新生事物的产生;不息,没有终止。不断地生长、繁殖。千秋万代:指世世代代,时间久长。从后文的“发展壮大”可知,这里应选“生生不息”。可排除D项。第三组:艰苦卓绝:坚忍刻苦的精神超过寻常。艰难困苦:形容处境艰苦,困难重重。荆棘载途:比喻处境艰难,前进路上困难重重,障碍极多。此处的成语与上文“浮躁纷扰”相对,选“艰难困苦”比较合适。第四组:五风十雨: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亦可理解为经常下雨。春风化雨: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教育。阳光雨露:比喻恩惠、恩泽。雨露滋润:指受到雨露的滋润。根据上下文,这里应填写的词语“润物无声”意思相近,应选“春风化雨”。分析可知,B项的词语最恰当。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诗经·氓》中以“桑”喻女子青春年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作者用比喻手法说自己因才能出众而招致小人嫉妒诽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通过夸张、侧面描写表现洞箫声的凄切婉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古风·碧荷生幽泉

李 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注)此诗作于李白应诏入京为官之前。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写荷之美,先总写其“艳”、“鲜”,然后分写“花”“叶”“色”“香”,并用“幽泉”“朝日”“绿水”“青烟”加以衬托。

B.三四两句中“冒”“罗”二字用得巧妙:“冒”赋予出水芙蓉以动态美;“罗”将青烟笼罩绿叶的形态写得生动传神。

C.诗中“秋花”对“密叶”,“绿水”对“青烟”,对仗工整,这正体现了古体诗严格要求对仗的特点。

D.“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用了拟人的手法,写芬芳艳丽的荷花,尽管无比美丽,也只能在满天飞霜中无奈凋零。

2.这首咏物诗,主要用了哪种手法,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节选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1.对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B.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C.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D.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2.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宋朝临川(今江西省临川)人,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游褒禅山记》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B.我国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阴,以山北水南为阳。如衡阳、江阴、汉阳、洛阳都符合这一个原则。

C.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有带议论色彩的,如《岳阳楼记》《游褒禅山记》;有带科学色彩的,如郦道元的《三峡》;有带抒情色彩的,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

D.“庐陵萧君圭君玉中”中,“庐陵”是籍贯,“萧”是姓,第一个“君”是对人的尊称,“圭”是名,“君玉”是字。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要真正领略“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需要志、力、物三者结合。而三者中,首先必须要有志向。

B.文章指出探求应尽“志”,即使不能到达险远、非常之境,亦“可以无悔矣”。

C.作者赞美古人求思之深之广的治学精神,直接批评当时浅尝辄止的浮泛不实的学风。

D.本文通过游褒禅山记的所见和所感,阐明了无论是治学还是处世,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2)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鹅飞时

韦名

①湖不大,瘦瘦长长,湖水却和天空一样湛蓝。湖边,亭台楼榭,白杨挺立,新柳含露,翠竹摇曳。湖里鱼儿成群,时而浮出水面,时而没入水中。岸上的景像倒映在水里,恍如地上一个世界,水里一个世界。

②一对被湛蓝湖水邀约而来的天鹅,如同两朵硕大的白莲般盛开在水面。

③第一天上班,途经湖畔的那一刻,我惊叹这湖的美,真是人间仙境啊!

④好景看久,竟然熟视无睹。要不是那日又一次走过,遇见一老者在湖边拍照,我竟对城里八景之首的掠燕园无动于衷了——也难怪,天天上班下班,日日忙忙碌碌,对美的生活疲倦了。

⑤那天早晨,天空水洗般蓝。早早起来的太阳,又格外辛勤地照料着世间万物。

⑥远远地,我就发现湖边亭子里,有个老者托举着相机,对着湖里。

⑦走近了,才发现老者坐在轮椅上。老者梳着一头齐整的银发,穿着一件洁净的灰色夹克上衣,脖子上吊着相机,两个胳膊肘分别撑在轮椅上两腿膝盖处,一手托举着相机,眼睛全神贯注聚焦着湖里一对悠闲休憩的天鹅,一手似乎随时准备按下快门。

湖里的这对天鹅,长着白瓷般光洁的羽毛,曲颈低头,似沉思,似小憩,闲雅胜如仙子。

⑨老者托举了一会相机,感觉湖里的这对天鹅睡熟了,一时半会醒不来,于是轻轻放下相机,拿起轮椅边地上的杯子,喝水。

⑩“早上好。拍照呢?”我在老者身后驻足站了一阵子,不忍心打扰老者的专注,直到老者喝水休息,才和他打招呼。

“早上好。是的。”老子看了我一眼,点了点头,眼睛又盯回了湖里,生怕一不留神,湖里的天鹅被人盗了一般。

“这景好。蓝天白云,湖天水色,竹影倒映,鱼游鸟戏。”许多年没这么文艺,也没这么感叹了,人心情好,居然口出诗意。

“我在拍天鹅。”老者无意听我抒怀。

“天鹅之飞铁为翼,射生小儿空看得。”我随口吟出了辽人萧总管的诗。

“飞翔最美丽!”老者这回也诗意起来,“我只拍飞翔的天鹅。”

湖里的天鹅似乎听到了我们说话,一只伸了伸细长的颈,一只侧了侧脑袋,都露出了鲜红的喙。

“您继续。”我抬起匆匆走路的脚,和老者话别。

那日下午,下班回家又经湖边。太阳已掉落山下,只留西边一片彩霞。万丈霞光下,湖里披上了金纱,蓝蓝的水,绿绿的树,瞬间都变成金黄色。湖里白如雪的天鹅也镀上了一层金。坐在轮椅上的老者,霞光一半落在身上,一半被树叶掩着,整个人被分成了两半,一半金黄,一半灰黑。

“还在拍呢。”

“是的。是的。”

有了早上的交流,我和老者俨然像老朋友一样。

第二天傍晚,天上无晚霞,天黑得快。下班前有人找,迟了点离开,经过湖边时,天几乎黑了,不见了老者。

我心想,老者或许拍到天鹅飞翔,早早回家与人分享了。我也似乎看到了湛蓝的湖面上,一对天鹅迅速张开宽大的翅膀,逆着微风,优雅地、轻盈地腾空而起,直冲云霄的壮美画面……

不料,第三天上班,我又遇见了老者。还是坐在轮椅上,还是脖子上吊着相机,还是两胳膊肘分别撑在轮椅上两腿膝盖处,一手托相机,一手准备按快门。

“还没拍到呢?”

“还没呢。”老者毫不沮丧。

那天晚上,我有应酬,吃完饭坐车回家,没经过湖边。随后几天,我出差了。出差回来,早晨上班,我又远远看见了坐在轮椅上的老者。还是每天见到的标准动作,不同的是,那天早上秋风起,老者一头齐整的银发被风吹散了,耷拉着,如乱云飞渡。

老者却如我第一次见到般从容。

“还来拍照呢。”

“是的。习惯了。”我没问老者定格到了天鹅飞翔没有,老者却主动说,“一周了,相机里还是空白呢。”

“……”我有点吃惊。

“天鹅一定会起飞的。”老者从容地安慰我,“一定能拍到飞翔的天鹅。”

岸边,风停了,空有一身高大挺拔枝干,却长出无数弱不禁风枝条的柳树,静静伫立着。

我为老者感到惋惜,我也惊叹老者的执着与坚守。心里突然怨恨起湖上这对不谙人情世事的天鹅。我真想从地上捡块小石子朝水里扔,把正在湖里挺脖昂首、如将军般悠闲游荡的这对天鹅惊吓起飞。

“被惊吓起飞的天鹅,眼里写满恐惧,全然没有天鹅应有的雍容华贵和优雅大气,更少了那种王者之尊,这样的照片,不拍也罢。”老者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

我更惊叹老者的执念,不敢俯身捡石头,连说话的声音也小了下来,生怕惊吓到湖里的天鹅。

“我会天天来的,直到拍到天鹅起飞。”老者看着我离开时失落的神情说。

如是一月,老者天天来湖边亭子里拍照。

我知道,这一个月里,老者一次也没拍到湖里那对天鹅起飞——我问过了公园管理处,为什么没见天鹅起飞?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告诉我,天鹅不会飞。因为,湖里的这对天鹅是从外面引进来的,公园管理处怕它们飞走了,对它们进行了特殊处理——断翅,即把这对天鹅各一侧翅膀尖端的指骨截断。这样,既不影响天鹅其他活动,又能使天鹅产生不平衡感,不能起飞。

原来如此!得知真相的那一刻,我如坠冰窟窿。我想告诉老者,让他不再徒劳,天天来湖边守着天鹅起飞。可我又不忍心毁灭老者的执念。

转眼,我到这个城市工作一年了。一年里,老者天天如是,每天早早到亭子边,守着天鹅起飞。在一个无阳光无晚霞的下午,我再也忍不住了,告诉老者真相。

“我知道。”听完我憋了大半年,又恨又气的叙述,老者居然一脸平静。

“您知道这事?”

“这是我经手的。”老者刻意把事情说得轻描淡写,“那时我是这个公园管理处的管理员。”

“……”

“鸟没了翅不能飞翔,就如人断了腿不能走一样不幸。”老者拍了拍他吊在轮椅上的腿,“没了腿,我更感同身受。”

“知道了,您还来?!”

“我就是来陪陪它们,或许有一天,它们会起飞。”老者停了停又说,“我坚信,我一定会拍到天鹅逆风而起,优雅又大气的雄姿。”

我怔怔看着老者。

者一如既往,每天如上班般,风雨无阻,来湖边亭子里守候天鹅起飞。

(编选自《羊城晚报》2019年1月21日)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第8段划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鹅优美的神态。

B.小说第18段划波浪线的环境描写,一方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一方面写出了天鹅的美,同时也衬托了老者的形象。

C.小说第23段划波浪线的句子作者运用了联想的表现手法,描绘出了天鹅飞翔的壮美画面。

D.小说第42段划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我”的惊讶和老者的平静形成鲜明的对比,使情节突转,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2.请结合作品内容,对文中老者形象进行简要分析。

3.请联系全文,理解文章结尾划横线句子的深意及作用。

 

查看答案

    材料一:

“要想毁了孩子,就给他一部手机吧!”当问到网络对孩子的影响时,郑州市民张钊既生气又无奈。张钊的儿子正在读小学六年级,今年是“小升初”的关键年,但孩子对网络的沉迷令张钊十分忧心。

“有时孩子玩在兴头上连吃饭、睡觉都给忘了,现在只好把家里的手机、平板电脑密码全都换掉,但这样也不行,孩子会给你讲条件,看两小时的书要玩半小时的游戏。”张钊很无奈,玩手机成了孩子学习的唯一动力,成绩却直线下降。

除了荒废络影响孩子身心健康,也是家长忧心的重要原因之一。

“最近太沉迷手游了,感觉要废了。”“我宅了几天一直玩手机感觉快瞎了。”“我也是,而且熬夜玩得脸色差。”“我手指打出了一个泡,现在都要贴创可……”网上流传的一些沉迷网络后果的说法,虽有些夸张,但却反映了现实问题:过度沉迷网络会对青少年身心发育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摘自新华社《青少年过度沉迷网络观察:网络旋涡魅力多大?》

材料二:

中国网民年龄结构

材料三:

日本的教育部门围绕中小瘾问题根据不同程度主要采取两类措施:第一类作为预防性手段在瘾的讲座、演讲以及公开课等。由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团队,让学生、监护人、教师等都参与其中。一些学校在寒暑假时还以网瘾为主题让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提高自主预防认识和能力。除学校内的活动外,日本国家电视台NHK还专门制作了很多与网瘾相关的电视节目,其中也包括中国、韩国等国家在应对该问题时的对策等内容。除电视外,国家级报纸、杂志以及普通出版物、DVD等也向社会宣传网瘾的毒害,从而进行预防。第二类是面向已经网络成瘾的学生。如果程度尚轻一般采取集中野营的方式规范生活习惯、增加体能训练,丰富活动内容,从而让络的过度使用。而对于网瘾严重的学生则采取住院治疗,由国家级研究机构的专业人员进行干涉治疗。

摘自全球华语广播网

材料四:

为了解决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问题,近年来,国家多次出台规定。去年底印发的《关于严格规范网络游戏市场管理的意见》,对网络游戏违法违规行为和不良内容进行集中整治;前不久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控制电子产品使用”“实施网络游戏总量调控”。重拳整治网络空间秩序规范青少年网络使用,体现了管理部门的决心。

但就目前来看,面对屡见不鲜的诱导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不断发展的互联网产品形态,监管的提升仍然有较大空间。如何建立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体制机制?如何加强对网络游戏视频等产品的监管审核?如何利用技术手段把好防范网络沉迷的关口?这些需要相关部门抓紧论证、出台切实可行的办法。

摘自《人民日报·预防青少年网络沉迷刻不容缓》

1.下列各项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郑州市民张钊的例子,证明网络会对当今社会青少年的身心发育产生不可估量影响。

B.随着互联网迅猛发展,中国网民人口越来越多,每个年龄阶段网民人口占比有增加。

C.我国网民以青少年、青年和中年群体为主,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

D.日本采取的集中野营的方式,可以规范生活习惯、增加体能,有效治愈网络成瘾者。

2.下列对上述材料分析合理的一项是(  )

A.材料列举网上流传的一些沉迷网络后果的说法,虽有些夸张,但也反映了青少年对网络沉迷已有所觉悟。

B.材料表明,随着相关部门加强对网络游戏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整治,网络游戏已经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C.日本经验告诉我们,由国家级研究机构专业人员进行干涉,就可以提高瘾的认识和能力。

D.从材料看,青少年网络沉迷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也是一-个无法忽视的问题,更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3.综合四则材料,就我国如何预防青少年网络沉迷提几点建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