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日,某初中学校门口有老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日,某初中学校门口有老师提着水桶挨个给化妆上学的女学生擦脸卸妆的视频在网上引发了争议,有网友认为此举有失对学生的尊重且不卫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有网友认为学生就不应该浓妆艳抹,应以学习为重。当事学校回应称,学校早有不允许化妆的规定,此前多次引导,但收效不佳,才采用这种办法;有网友认为,就算有规定,检查也应先提前通知,而不是上来就给学生卸妆。《人民日报》《南方都市报》等媒体就此事发表了《老师提桶卸妆没毛病,呼唤惩戒权切莫“吹毛求疵”》的时评,认为这所学校的做法没有任何值得非议的地方。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受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例文: “提桶卸妆”过于草率,教育惩戒应有度有方 近日, 有网友曝光贵州某初级中学因为化妆上学屡禁不止,让老师在校门口拎出水桶,给违反规定的女生擦脸卸妆。学校的行为引发了网友的热议:一方是集中批判学校的解决措施过于简单粗暴,未考虑涉事学生的心理感受;另一方则对此举大加赞同,支持学校惩处不务正业的学生。而我认为,教育引导要把握好惩戒尺度,并且不能只着眼于当前的效果,更要注重方法,采取能兼顾学生身心健康的策略。 初中生的青春期, 不仅是萌芽爱美之心必经阶段, 还是培养自信心的关键时期。所以,对于身心尚在成形阶段的学生,学校在教导时更要三思而后行。尽管学校的动机是好的并且立即取得了成效,但不能忽视此举可能对部分学生会造成的负面影响。学生违反校规校纪理应受罚,可是当众在校门口卸妆既不卫生也易伤害学生自尊,校方出于公心履行教导的职责,然而急于求成的做法只能取得短期的效果,如果真的造成心理伤害,更是得不偿失。 再则, 当众强行卸妆的做法其实反映了学校处理与“问题”学生之间的矛盾时,容易陷入“公开处刑”的惩戒思维。以儆效尤的做法或许最为简单和有效,不过要因事而异。女生化妆是为了美丽,也是为了让自己更加自信;加上卸妆对于她们来说是偏私密的行为,而学校将此情景公之于众,无疑会使自尊心强的学生受挫。当然, 校方也并非不能进行公开批评,但是可以先派出女教师将化妆的学生带离到洗手间自行卸妆,然后再公示违纪人员,展开训诫。 这次的事件实际上暴露出学校应该如何把握教育惩戒的尺度的拿捏问题。公开还是非公开? 强制为主还是劝导为主? 权衡好此类问题的利弊是学校在作出教育决策时的要慎重考虑的环节。公开强制卸妆的在制止学生们的行为上可行, 可隐藏在其中对孩子们的心理影响,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万不能以学生来试错。 因此, 教育工作有“心”更要有“方”。 改变不良观念和行为的工作非一朝一夕能完成,而这正是学校的重任所在。校方的良苦用心, 在教导时不仅要让学生们在行为上接受。还应该努力让其在心理上认同。只有当青少年认识到, 整洁大方的形象、腹有诗书的气质是学生时代的上乘之选, 他们才会真正以学业为重。 最后, 当这类问题出现时, 我们不应该将其简化为单纯地批评学校或是学生,而需要帮助他们思考如何更好地解决问题,这才不失为一个理性、包容的社会应有的姿态。 【解析】 本题考查写作的能力。本题材料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解答材料作文首先要全面准确的解读材料,明确材料要求,任务驱动类材料作文更要明确任务所在。本题材料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构成,本材料讲了某初中学校门口有老师提着水桶挨个给化妆上学的女学生擦脸卸妆的视频在网上引发了争议,并写不同人对这一事件的不同理解及看法,题目要求针对“提桶卸妆”一事,谈谈自己的看法与思考。审题中首先应围绕“提桶卸妆”现象及看法来思考,针对争议表明态度,表达自己独到的看法。 基本的态度即立意方向有两个——支持和反对。无论哪种立意方向,都离不开对“提桶卸妆”看法与思考。如果肯定此事件,则应从学校和教师的职责角度考虑。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教师对学生的批评教育是对学生认真负责的表现,是无奈之举。卸妆进校园, 不是老师践踏学生的尊严, 而是践行教书育人的尊严, 让学生的成长与未来真正具有立得住、行得正的价值与尊严。另外,初中生确实不该化妆, 化妆对自己的身体皮肤不好, 在学校的影响也不好, 学生就该有学生的样子。如果否定此事件,则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自尊心,教育学生要讲究方式方法, 不能过于简单粗暴了,否则得不偿失。青春期的学生, 需要正确引导, 女生爱美是天生的, 一个成功的老师会鼓励孩子发现不同的美。美不能浮于表面,素颜之美, 内涵之美,腹有诗书气自华之美。通过正确的引导使她们改正错误。当然也可以辩证看待。“强制性卸妆”的出发点虽好,但要讲究方式方法。 由此确定立意: 1、反对:学校“提桶卸妆”,教育的爱能否再“温和”一些? 出发点再好,也要有匹配的教育姿势 学校“提桶卸妆”过于草率,教育惩戒应有度有方 “提桶卸妆”的你们,不要再拿“为你好”说事了 “提桶卸妆”别卸了孩子们的自尊 2、支持:应体谅“提桶卸妆”背后的无奈 老师“提桶卸妆”是“恨铁不成钢”的表现! 老师提桶卸妆没毛病,呼唤惩戒权切莫“吹毛求疵” 教育不总是和风细雨,应少些指手画脚 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3、辩证:“强制性卸妆”的出发点虽好,但要讲究方式方法。 写作素材: 一、支持的声音 1、站在校门口拎桶为女生卸妆的老师, 就是育人岗位上的站岗人。这样负责任的老师、 家长和社会, 应该是连连道谢都怕来不及。面对这些没把校规校纪放在眼里的女生, 有效的办法不是递给她们一打卸妆纸、一瓶卸妆纸, 也不是把她们简单粗暴地拒之门外,而是把校门守住, 把校规守住,但又要把教书育人“一个不能少”的底兜住。 2、卸妆进校园,不是老师践踏学生的尊严, 而是践行教书育人的尊严, 让学生的成长与未来真正具有立得住、行得正的价值与尊严。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老师失去惩戒权,教育者面对被教育者的明显不当言行连批评都要和颜悦色, 后果之严重众所周知。如果教师的惩戒权总是会遭到吹毛求疵的对待,遇到莫名其妙的各种束缚, 还会有哪一个老师愿意因负责而惹上麻烦和非议? 3、对于为学生“卸妆”的老师来说, 一边是对孩子错误审美的怜惜与着急,一边是爱生如子的严苛与担当。也许有人担心老师过于“粗暴” 怕伤着孩子的“玻璃心”。但是, 老师光明正大立于门口,为一个个孩子洗去一脸的脂粉, 并没有对孩子言语偏激, 也没有对孩子的歧视, 这样的“提桶卸妆”, 于广大学生来说无异于一个言传身教的课堂,不必把孩子的承受力想得那么弱不禁风。 4、初中生确实不该化妆,对自己的身体皮肤不好, 在学校的影响也不好,学生就该有学生的样子。而且校方也强调了, 是在屡教不改之后才采取这种强硬措施。学生自尊心重要, 但是培养知错就改的行为更重要! 二、反对的声音 1、“强制性卸妆”的出发点虽好, 但教师站在校门口拎水擦脸的方式,过于简单粗暴了。面对长期缺乏父母教育和引导的学生,学校应倾注足够的耐心和爱,多听听他们的心声,一方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要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适当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 2、教育学生要讲究方式方法,并不是心怀善意,就可以为所欲为,“为你好”未必真的好。学校无小事, 事事都育人, 即使学生违反了校纪校规,也应该以教化为主,批评为辅,帮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及时改正,而不是在大庭广众之下伤害学生的自尊, 给他们留下心理阴影。 3、在视频中我们可以很明显看出,这位老师是强制给孩子擦脸,擦脸的时候都是像擦桌子一样随便擦几下,对待学生极其不尊重。这样强制性的给孩子擦脸,让孩子颜面无存, 估计很多女生的心理会受到伤害。 4、青春期的学生,需要正确引导,女生爱美是天生的,从她懂事的时候开始, 就会特别注意自己的形象,这个老师在公共场合用抹布这样胡乱擦拭,一方面不卫生,另一方面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甚至有的孩子心里承受能力差的,会觉得别人一定会笑话自己,很丢人, 万一去做一些傻事, 这个老师能承担的起后果吗!为什么不让学生化妆? 一个成功的老师会鼓励孩子发现不同的美。美不能浮于表面,素颜之美,内涵之美,腹有诗书气自华之美,择自己想要的样子。 写作结构:开头可以先由中心事件 “提桶卸妆”一事引入,引出观点 “提桶卸妆”过于草率, 教育惩戒应有度有方;然后先指出“这样做会损害青春期孩子的自尊心,得不偿失”;接着再进一步论述“当众强行卸妆的做法其实反映了学校处理与学生之间的矛盾时,容易陷入惩戒思维”,接着指出学校应该注意把握好度,用正确的方法来教育引导学生改正错误;结尾回扣观点,总结全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

食盐产品十分丰富,叫法多样,食盐原料如果经过不同的处理,________。例如,根据是否纯化处理,可分为粗盐和细盐。食盐原料经过纯化处理,成为杂质少、颗粒小的细盐,也称“精制盐”;反之,________。所谓的“杂质”主要是矿物质,也正因此,粗盐比细盐含更多的镁、钾、钙等。不过,________,靠吃粗盐补充,既无必要,也没多少效果。比如市场上流行的“玫瑰盐”属于粗盐,是岩盐未经纯化而来,颗粒较大,因保留了铁元素等矿物质而呈粉红色,而人体中的铁元素,大多则是在动物肝脏、动物血、红肉、木耳等食物中获得。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物业公司的一封致歉信,在字形、语法和语言得体方面都存在问题,请找出其中五处并修改。

尊敬的各位业主:

你们好!今日由于设备检修,导致小区停电的突发事件。我仅代表公司全体员工向各位叔叔阿姨大哥大姐们真诚致歉。对于今日给您及家人造成的不便,我们敬谢不敏。事后,我们及时做了反思和检讨,并保证努力把日常工作层层细化,坚决杜绝此类事件不再发生。我们坚信,只有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才能不负你们的信任。

xx物业公司

2019年1月29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人们不严格区分原著与续书而泛谈所谓《红楼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行为,造成了《红楼梦》评论的庸俗。周汝昌先生______,心明眼亮,一针见血指出唯一的门径就是把《红楼梦》的版本研究搞深搞透。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只有区分了“两种《红楼梦》”的思想和艺术,______,最后才能归结到中华文化本身的特质和其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与纠缠。当然,后四十回续书在鼓舞青年男女追求自由恋爱及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封建家族和官场的黑暗方面也起过一定的历史作用。(    ),以及审美意度之______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用天壤之别、南辕北辙这样的字眼形容也并不过分。而周先生从一开始进入《红楼梦》,就抓住“版本”这个红学中的“死结”,锲而不舍、______,从各个层面、角度来研究、论述、分析、讲说,使这个问题逐步得到彻底清理,其终极目的,就是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推动和解决,使中华文化的深刻乃至曹雪芹的伟大昭然于天下。这也就是为什么周先生又说红学是中华文化之学,是“新国学”的原因所在。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老马识途   寻根究底   戛戛独造   兀兀穷年

B.轻车熟路   寻根究底   奋身独步   宵衣旰食

C.老马识途   蔓引株求   奋身独步   兀兀穷年

D.轻车熟路   蔓引株求   戛戛独造   宵衣旰食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所以这与曹雪芹原著要表现的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灵性价值之高远追求

B.所以这与曹雪芹原著要表现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追求高远的灵性价值

C.但是这与曹雪芹原著要表现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追求高远的灵性价值

D.但是这与曹雪芹原著要表现的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灵性价值之高远追求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其终极目的,就是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揭示和解决,使中华文化的深刻乃至曹雪芹的伟大昭然于天下

B.其终极目的,就是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推动和解决,使中华文化的深刻乃至曹雪芹的伟大昭然于天下

C.其终极目的,就是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揭示和解决,使曹雪芹的伟大乃至中华文化的深刻昭然于天下

D.其终极目的,就是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推动和解决,使曹雪芹的伟大乃至中华文化的深刻昭然于天下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客人希望与仙人相交、与月亮同在。

(3)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话来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金诗,完成下列小题。

乱后还①三首(其一)

辛愿②

兵戈为客苦思乡,春暮还乡却自伤。

典籍散亡山阁冷,松筠憔悴野园荒。

莺衔晚色啼深树,燕掠春阴入短墙。

邻里也知归自远,竞将言语慰凄凉。

(注)①这首诗写于金室将亡时,作者在一次战乱后,从流亡途中回到故乡。②辛愿,字敬之,生卒年不详,金末福昌县(今河南宜阳)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以“思乡”与“还乡”相承,“苦”与“伤”并提,表达了“近乡情更怯”的感受。

B.颈联描绘了作者在暮春时节、傍晚时分看到的冷落景象,流莺在深树间啼鸣,春燕在寒意中掠过短墙。

C.邻里的同情和宽慰,源于作者流亡的遭遇和眼下的处境,也是他们善良和淳朴的体现。

D.全诗对“乱”及“后”在词语上多有照应,如“兵戈”“散亡”“憔悴"“凄凉”等。

2.这首诗的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