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永远的烛之武 秦晋围郑,郑危在旦夕,“若使烛之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永远的烛之武

秦晋围郑,郑危在旦夕,“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佚之狐的力荐可谓慧眼识英雄,烛之武临危受命,夜缒而出,智说秦君,秦穆公心悦诚服,秦军乃还。晋文公面对风雨突变,亦毅然去之。郑国终于转危为安。

在国家危难面前,烛之武深明大义、义无反顾;在强秦面前,烛之武不卑不亢、能言善辩、聪慧机智。他的不计个人得失,处处为郑国安危着想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义无反顾赴敌营的信心和勇气都值得我们学习。烛之武的智勇及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溢于字里行间。

1955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回国,当时美国的海军处长金波尔说:“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无论他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一个人的力量能抵得上五个师吗?《烛之武退秦师》告诉了我们答案。

曹操有句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古往今来,有多少志存高远之士,哪怕社会、命运对他如何不公,但到了紧要关头,依然挺身而出,为国家、为苍生献出自己的一份光和热。烛之武就是这样一个让我们敬佩不已的人。

刘备三顾茅庐见到了诸葛亮,诸葛亮对他畅谈天下大势。可以说诸葛亮未出山前就做着出山的准备,烛之武也是如此,尽管怀才不遇,但他没有放弃自己的希望。烛之武不是不想做一番事业,他的心始终没有放弃过“一飞冲天”的渴望,他一刻不停地关注着天下形势,思考着定天下济苍生一逞抱负的路径。你想,一个小小的“弼马温”,怎么对晋国的历史、对晋国国君的为人那么清楚,对秦伯的心理、对秦晋之间的恩怨又是如此了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无疑是后人景仰他们的主要缘由。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样一个让才华长久没显出来的人,当国家有难的时候他还是出来解国家之围了。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须发尽白的老者,夜缒而出时是怎样的一种情形。当他拄着拐杖走进秦营时又是怎样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岁月给了烛之武太多的落寞与不甘,同时也磨砺了他的沉稳与敏锐,对郑国的最朴素的爱又加固了他的沉稳与敏锐。他与秦伯的交锋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的胜局,几十年积蓄的能量终于在瞬间有了释放和爆发的闪亮时刻。“机会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只是这机遇来得太迟了一点儿,而且是冒着亡国的危险。但如果不是秦晋围郑,烛之武恐怕真得“骈死于槽枥之间”,湮灭在历史的风雨之中了。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齐鸣。那些鲜活的身影却依然存留在人们的心头。像烛之武这样的识大体顾大局,临危受命的勇士,可以说就是国家的脊梁!让我们以古人为镜来勉励自己吧 !

1.下列属于烛之武年老仍不被重用的真正原因的一项是 (    )

A. 他爱发牢骚,当郑伯听从佚之狐的举荐请烛之武出面解围时,他还说“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B. 他有超世之才,但安于平静的生活,不想过问政治。

C. 当权者不注意选拔人才,有权者嫉妒。

D. 他的官职太小,难以被郑伯发现。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用钱学森回国的例子,论证人才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B. 运用钱学森回国的例子主要是表达作者对钱学森爱国精神的敬仰之情。

C. 运用钱学森回国、曹操的老骥伏枥的例子论证烛之武是一个心存高远爱国者。

D. 刘备三顾茅庐的例子论证烛之武身处逆境而不自甘寂寞,而是时刻准备寻找“一鸣惊人”的机会。

3.烛之武的例子给我们很多的启发,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    )

A. 身处逆境要不言放弃,要时刻准备,蓄势待发。

B. 能言善辩也是一种能力,平时应注意自己的口才训练,有时口才可以解救危难。

C. 适时的牢骚可以引起别人的注意,会为自己争取到机会。

D. 有才有德的人才是令人们敬仰的人。

 

1.C 2.B 3.C 【解析】 1.此题考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本题, A项,“他爱发牢骚”错误,他爱发牢骚是因为他怀才不遇,郑伯请他时的牢骚与后文的出面说秦伯更能突出他的深明大义。 B项,“但安于平静的生活,不想过问政治”错误,文章第四段“但到了紧要关头,依然挺身而出,为国家、为苍生献出自己的一份光和热。烛之武就是这样一个让我们敬佩不已的人”第五段“一个小小的“弼马温”,怎么对晋国的历史、对晋国国君的为人那么清楚,对秦伯的心理、对秦晋之间的恩怨又是如此了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无疑是后人景仰他们的主要缘由”,第六段“他与秦伯的交锋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的胜局,几十年积蓄的能量终于在瞬间有了释放和爆发的闪亮时刻”,多处显示他不是不想过问政治,而是没有机会。 D项,“他的官职太小,难以被郑伯发现”错误,烛之武为官三朝,仍未被发现,不是官职太小的原因,从第一段佚之狐的推荐,“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和烛之武的牢骚中可以看出,当权者不注意选拔人才等才是真正原因。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恰当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再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内容,最后进行比对。本题B项,“表达作者对钱学森爱国精神的敬仰之情”错误,语文第3段“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无论他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个人的力量能抵得上五个师吗”,可见此处是突出钱学森的力量之大。故选B。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注意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本题C项,“适时的牢骚可以引起别人的注意”错误,文章第5段“烛之武不是不想做一番事业,他的心始终没有放弃过“一飞冲天”的渴望,他一刻不停地关注着天下形势,思考着定天下济苍生一逞抱负的路径”,可见烛之武的牢骚是有条件、有资本的,如果无才一味牢骚满腹,只能让人生厌。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要求作文。

12月20日,“稳”当选“汉语盘点2019”年度国内汉字。看到“稳”字,你想到了什么?是处世的风格,做事的节奏,家园的景象?还是无序中的期待,风雨里的祈望?抑或是不安于平稳的突破尝试、创新开拓?

2019年,总有一个人、一些故事、一幅场景,可以生动表达你对“稳”的感受与理解,用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记述下来,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校广播站的张康同学将要录播本期“名著推介”节目,请你帮他把下面广播稿中表达不得体的五处找出来并修改。

《北上》(长篇小说)近日荣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作者徐则臣系江苏籍作家,他被认为是中国“70后作家的光荣”,尤以小说创作见长。为提高同学们的读写能力,“匡园之声”广播站将播出访谈节目《大家作品欣赏》,届时由李明老师为大家解读这部小说,敬请关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来而不往非礼也”“(            )”,是乡土中国礼尚往来的朴素观念,在一些地方却被异化成一种________的“人情礼”,发人深省。

人情味是甜的。据记载,在南北朝诗人陆凯折梅花时,偶遇信使北去,于是托付他将花给远在陇山的友人范晔带去,留下了千古名句“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成就了一段人情往来的故事。今天,礼尚往来成为人们相互之间的一种交往方式,婚丧嫁娶、添丁增口、上梁搬家……推杯换盏中,品味的不是酒肉,而是难以________的人情。

人情债却是苦的。费孝通先生认为,乡土社会呈现出一种“差序格局”,人们习惯以“我”为中心,涟漪般一圈一圈按照距离远近划分亲疏。而变味的人情交往,使“人情漩涡”越漩越大、越漩越快。“熟人越来越多,朋友越来越少。”这样的现象恰恰在呼唤人情味的回归。

要有人情味,别背人情债,关键就是在传统礼俗和________间划出一条线,在社会上形成鲜明导向,反对天价人情、大操大办。“化俗不易,贵在因民。”让我们走出人情的围城,摆脱人情债的束缚,在新时代的风尚中________。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甚嚣尘上        湮灭        清规戒律        健步如飞

B.甚嚣尘上        磨灭        清规戒律        奋勇前行

C.愈演愈烈        湮灭        陈规陋习        奋勇前行

D.愈演愈烈        磨灭        陈规陋习        健步如飞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B.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C.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 D.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南北朝诗人陆凯折梅花时,偶遇北去的信使,于是将花托付他带给远在陇山的友人范晔,成就了“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的千古名句,留下了一段人情往来的故事。

B.在南北朝诗人陆凯折梅花时,偶遇北去的信使,于是将花托付他带给远在陇山的友人范晔,留下了千古名句“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成就了一段人情往来的佳话。

C.南北朝诗人陆凯在折梅花时,偶遇北去的信使,于是托付他将花带给远在陇山的友人范晔,成就了千古名句“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留下了一段人情往来的故事。

D.南北朝诗人陆凯在折梅花时,偶遇北去的信使,于是托付他将花带给远在陇山的友人范晔,留下了“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的千古名句,成就了一段人情往来的佳话。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认为秦统治者如能戒奢爱民,则可长久延续,他在文中写到“____________。”

(2)《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是:____________

(3)青年担当着国家兴盛的责任,应当以《<论语>十二章》中所说的“____________”自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

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注]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玉瀣(xie):美酒。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阙开头二句写自己所居住的环境优美而纯净,远离世俗,也正是陶渊明《归园田居》里“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的体现。

B.“苍烟落照”四字写景,景中寓情,烘托了自己所居住的环境。“落照”两字虽然没有表示颜色,但也有色彩暗含其中,能引起读者的多种联想。

C.“黄庭”是道经的名称,看完了《黄庭》就躺下来观赏山中美景,说明作者过着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并对这种生活非常满意。

D.下阙写作者歌咏自得,任凭终老田园。表面上贪恋这种旷达的生活,其实蕴含一种抑郁不平之气,形成了全词苍凉悲壮的风格。

2.词的最后两句“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有何深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