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葡萄酒的酒标上往往标有针对消费者的相关信息,以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葡萄酒的酒标上往往标有针对消费者的相关信息,以显示葡萄酒的质量水平。研究者对撰写的大量市场营销文献论述了这些指标对消费者心理所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消费者对瓶身上的每一个细节都非常敏感。然而,与所有消费品一样,价格     是衡量质量的关键性指标。我们将仔细分析主要的质量指标及其对葡萄酒消费的影响。

酒标集中了大部分消费者认识葡萄酒质量水平     的主要信息。除了法定的必要信息,如生产商名称、产地、灌装地点等,酒标上还有生产商可以自行选择展示的信息。背标(在瓶身后侧)通常可以描绘葡萄酒或者生产商的特征,减少信息的_      。消费者非常看重这些信息,在购买之前可以通过酒标了解葡萄酒的主要信息:葡萄品神、采摘方式、风土类型、酿造方式(是否经橡木桶陈酿)以及有关口味的相关指标。关指标。酒标还可以看到葡萄酒与不同菜肴搭配的相关介绍。(    ),但是市场营销的相关文献表明,酒标通过对相关信息的展示,_______了消费者的购买欲。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仍然  所需  不对称  增加

B.仍然  所须  不透明  激发

C.始终  所需  不对称  激发

D.始终  所须  不透明  增加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虽然消费者有自己的消费习惯

B.虽然酒标只是向消费者提供一些信息

C.虽然酒标并非严格意义上的质量指标

D.虽然影响葡萄酒销售的主要是价格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消费者还可以看到不同菜肴与葡萄酒搭配的相关介绍。

B.消费者还可以看到葡萄酒与不同菜肴搭配的相关介绍。

C.酒标还可以介绍葡萄酒与不同菜肴搭配。

D.酒标中的内容还有葡萄酒与不同菜肴搭配的信息构成。

 

1.A 2.C 3.B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词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第一空:“始终”强调一直没有变化,“仍然”是变化之后的最终选择。第二空:所字结构,由助词“所”加动词构成,“所须”不成词。第三空:“不对称”与“不透明”都可与信息搭配,但语境中含有某些信息生产者或销售者知晓而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所以强调的是信息数量上的不对称,而非清晰度上的不透明。第四空:“增加”是由弱到强,“激发”大多是从无到有,从语境上看应选“增加”。 故选A。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考生作答时应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按照话题一致的原则或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等排列。本题中,根据话题一致的原则,排除AD;B选项无法与后文形成明显的转折关系,也排除。 故选C。 3.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错误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的叫语法错误,违反客观事理的句子叫逻辑错误。解题时先确定逻辑类病句,再按照成分分析法排除语法类病句,常见的逻辑错误类病句有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等。原句主客颠倒,不是酒标看到,而是消费者看到; A项,语序不当,酒标介绍的主体是葡萄酒而不是不同菜肴; C项,成分残缺,句末要加上“的信息”; D项,结构混乱,去掉“构成”。 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___________”这句话来批评。

(2)“有志矣,不随以止也,_______,亦不能至也”说明要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力”才能实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在《离骚》中屈原深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要穷其一生追求自己的理想,不怕粉身碎骨,坚守自己的志向:“民生各有所乐兮,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

辛弃疾

聚散匆匆不偶然,二年遍历楚山川。但将痛饮酬风月,莫放离歌入管弦。

萦绿带,点青钱,东湖春水碧连天。明朝放我东归去,后夜相思月满船。

(注)作者此前在江西、湖北等地任职,调动频繁。词中“青钱”指荷叶。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的首句点题,道出离别已成为常态,次句说明近年行迹,照应“匆匆”二字。

B. 词中以“绿带”“青钱”比喻湖水荷叶,生动传神;用动词“萦”“点”更激活了词句意境。

C. 词的结句“后夜相思月满船”借助月光写相思,是我国古典诗词中一种常见的写法。

D. 词的上片于叙事中抒发了相思之情,下片于写景中抒发了离别之情,可谓妙合自然。

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辛词说:“幼安之佳处,在有性情,有境界。”简析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性情,具有怎样的艺术风格。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察罕,西域人也。父伯德那岁庚辰,国兵下西域举族来归事亲王旭烈授河东民赋副总管因居河中猗氏县后徙解州赠荣禄大夫宣徽使柱国芮国公。从奥鲁赤移治江西。民言:“某乡石上云气五色,有物焉,视之玉玺也。不以兵取,恐为居人所有。”众惑之。察罕曰:“妄也,是必构害仇家者。”核问之,果然。成宗大德四年,中书省奏为武昌路治中。广西妖贼高仙道以左道惑众,平民诖误者以数千计。察罕与宪司杂治之,鞫得其情,议诛首恶数人,余悉纵遣。武宗即位,立仁宗为皇太子,授察罕詹事院判,仁宗谓曰:“进卿秩资德大夫。”察罕谢曰:“进非所敢当。”固辞。武宗崩,仁宗哀恸不已。察罕启曰:“天下重器悬于殿下,纵自苦,如宗庙太后何?”仁宗辍泣曰:“曩者大丧,必命浮屠,何益?吾欲发府库以赈鳏寡孤独,若何?”曰:“殿下行之幸甚。”仁宗即位,拜中书参知政事,但总持纲维,不屑细务,识者谓得大臣体。帝尝赐枸杞酒,曰:“以益卿寿。”前后赏赉不可胜计。诵范仲淹所撰碑词甚熟。帝叹息曰:“察罕博学如此邪!”尝译《贞观政要》以献。帝大悦,且诏译《帝范》。又命译《纪年纂要》等书,俱付史馆。尝以病请告,暨还朝,与平章李孟入谢。帝曰:“病愈邪?”命赐茵以坐。顾李孟曰:“有言察罕不善者,其人即非善人也。”又语及科举并前古帝王赐姓命氏之事,因赐察罕姓白氏。田宅之在河中者,悉分与诸昆弟。纵奴为民者甚众。故人多称长者。既致仕,优游八年,以寿终。

(节选自《元史·察罕传》)

1.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父伯德那/岁庚辰国/兵下西域/举族来归/事亲王旭烈/授河东民赋副总管/因居河中猗氏县/后徙解州赠芮国公/

B. 父伯德那/岁庚辰国/兵下西域/举族来归/事亲王/旭烈授河东民赋副总管/因居河中猗氏县/后徒解州赠芮国公/

C. 父伯德那/岁庚辰/国兵下西域/举族来归/事亲王旭烈/授河东民赋副总管/因居河中猗氏县/后徒解州/赠芮国公/

D. 父伯德那/岁庚辰/兵下西域/举族来归/事亲王/旭烈授河东民赋副总管/因居河中猗氏县/后徙解州/赠芮国公/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进秩中的“秩”指官吏的俸禄,可引申为官吏职位或品级,专用于晋职加薪。

B. 宗庙,指古代帝王、诸侯等祭祀祖宗的庙宇,这里作为朝廷和国家政权的代称。

C. 浮屠,是“佛陀”的意思,梵语音译,古人亦用来称佛教、和尚、佛塔等。

D. 赐姓,指天子根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多赐功臣以示褒宠。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察罕聪慧博学,记忆力非常强,他能熟练背诵范仲淹所写碑文,还通晓多国文字,做了很多史书的翻译工作,他的几部译著被诏令交付史馆收藏。

B. 察罕明辨善断,为官施政有方。他任武昌路治中时,严惩妖贼首恶,释放被牵连的数千平民;任中书参知政事时,仅统管大政方针,不管琐碎小事。

C. 察罕深得圣心,颇受宠待礼遇。皇帝前后赏赐给他的东西不可胜数,包括枸杞酒等;察罕病假后回朝,皇帝亲自过问他的病情,还赐他以白氏为姓。

D. 察罕品性仁厚善良,得到人们赞赏。他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把河中田地房屋分赠各个兄弟,他释放许多奴隶成为庶民,大家称赞他是德高望重之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察罕曰:“妄也,是必构害仇家者。“核问之,果然。

(2)命赐茵以坐。顾李孟曰:“有言察罕不善者,其人即非善人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秋

鲁迅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这上面的夜的天空,奇怪而高,我生平没有见过这样奇怪而高的天空。他仿佛要离开人间而去,使人们仰面不再看见。然而现在却非常之蓝,闪闪地陝着几十个星星的眼,冷眼。他的口角上现出微笑,似乎自以为大有深意,而将繁霜洒在我的园里的野花草上。

我不知道那些花草真叫什么名字,人们叫他们什么名字。我记得有一种开过极细小的粉红花,现在还开着,但是更极细小了,她在冷的夜气中,瑟缩地做梦,梦见春的到来,梦见秋的到来,梦见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诉她秋虽然来,冬虽然来,而此后接着还是春,蝴蝶乱飞,蜜蜂都唱起春词来了。她于是一笑,虽然颜色冻得红惨惨地,仍然瑟缩着。

枣树,他们简直落尽了叶子。先前,还有一两个孩子来打他们,别人打剩的枣子,现在是一个也不剩了,连叶子也落尽了。他知道小粉红花的梦,秋后要有春;他也知道落叶的梦,春后还是秋。他简直落尽叶子,单剩干子,然而脱了当初满树是果实和叶子时候的弧形,欠伸得很舒服。但是,有几枝还低亚着,护定他从打枣的竿梢所得的皮伤,而最直最长的几枝,却已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闪闪地鬼陝眼;直刺着天空中圆满的月亮,使月亮窘得发白。

鬼陝眼的天空越加非常之蓝,不安了,仿佛想离去人间,避开枣树,只将月亮剩下。然而月亮也暗暗地躲到东边去了。而一无所有的干子,却仍然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一意要制他的死命,不管他各式各样地盹着许多蛊惑的眼睛。

哇的一声,夜游的恶鸟飞过了。

我忽而听到夜半的笑声,吃吃地,似乎不愿意惊动睡着的人,然而四围的空气都应和着笑。夜半,没有别的人,我即刻听出这声音就在我嘴里,我也即刻被这笑声所驱逐,回进自己的房。灯火的带子也即刻被我旋高了。

后窗的玻璃上丁丁地响,还有许多小飞虫乱撞。不多久,几个进来了,许是从窗纸的破孔进来的。他们一进来,又在玻璃的灯罩上撞得丁丁地响。一个从上面撞进去了,他于是遇到火,而且我以为这火是真的。两三个却休息在灯的纸罩上喘气。那罩是昨晚新换的單,雪白的纸,折出波浪纹的叠痕,一角还画出一枝猩红色的栀子。

猩红的栀子开花时,枣树又要做小粉红花的梦,青葱地弯成弧形……我又听到夜半的笑声;我赶紧砍断我的心绪,看那老在白纸罩上的小青虫,头大尾小,向日葵子似的,只有半粒小麦那么大,遍身的颜色苍翠得可爱,可怜。

我打一个呵欠,点起一支纸烟,喷出烟来,对着灯默默地敬奠这些苍翠精致的英雄们。

一九二四年九月十五日。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一株”,“还有一株”看似重复,实则用层层递进的方式凸现枣树,既强调了两株枣树傲然独立、凛然不可侵犯的精神风貌,又形成了全文整体意境中的骨脊。

B.夜游鸟从上下文的联系中可以理解为是天空和月亮的帮凶,是死寂的暗夜的助威者。

C.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调,称颂小青虫为追求光明而不惜牺牲的精神,虽然小青虫有些莽撞,有的被烧死,有的“在灯的纸罩上喘气”,但作者对它们的斗争热情充满了敬意。

D.作者刻意将景物人格化,并借景物所赋予的特定象征意义,触及时事,借景抒怀,托物寓意,使其既符合自然景物的特征,又蕴含丰富的人生哲理。

2.简要赏析画波浪线的文字。

3.此文通篇采用象征手法构筑完整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永远的烛之武

秦晋围郑,郑危在旦夕,“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佚之狐的力荐可谓慧眼识英雄,烛之武临危受命,夜缒而出,智说秦君,秦穆公心悦诚服,秦军乃还。晋文公面对风雨突变,亦毅然去之。郑国终于转危为安。

在国家危难面前,烛之武深明大义、义无反顾;在强秦面前,烛之武不卑不亢、能言善辩、聪慧机智。他的不计个人得失,处处为郑国安危着想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义无反顾赴敌营的信心和勇气都值得我们学习。烛之武的智勇及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溢于字里行间。

1955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回国,当时美国的海军处长金波尔说:“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无论他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一个人的力量能抵得上五个师吗?《烛之武退秦师》告诉了我们答案。

曹操有句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古往今来,有多少志存高远之士,哪怕社会、命运对他如何不公,但到了紧要关头,依然挺身而出,为国家、为苍生献出自己的一份光和热。烛之武就是这样一个让我们敬佩不已的人。

刘备三顾茅庐见到了诸葛亮,诸葛亮对他畅谈天下大势。可以说诸葛亮未出山前就做着出山的准备,烛之武也是如此,尽管怀才不遇,但他没有放弃自己的希望。烛之武不是不想做一番事业,他的心始终没有放弃过“一飞冲天”的渴望,他一刻不停地关注着天下形势,思考着定天下济苍生一逞抱负的路径。你想,一个小小的“弼马温”,怎么对晋国的历史、对晋国国君的为人那么清楚,对秦伯的心理、对秦晋之间的恩怨又是如此了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无疑是后人景仰他们的主要缘由。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样一个让才华长久没显出来的人,当国家有难的时候他还是出来解国家之围了。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须发尽白的老者,夜缒而出时是怎样的一种情形。当他拄着拐杖走进秦营时又是怎样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岁月给了烛之武太多的落寞与不甘,同时也磨砺了他的沉稳与敏锐,对郑国的最朴素的爱又加固了他的沉稳与敏锐。他与秦伯的交锋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的胜局,几十年积蓄的能量终于在瞬间有了释放和爆发的闪亮时刻。“机会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只是这机遇来得太迟了一点儿,而且是冒着亡国的危险。但如果不是秦晋围郑,烛之武恐怕真得“骈死于槽枥之间”,湮灭在历史的风雨之中了。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齐鸣。那些鲜活的身影却依然存留在人们的心头。像烛之武这样的识大体顾大局,临危受命的勇士,可以说就是国家的脊梁!让我们以古人为镜来勉励自己吧 !

1.下列属于烛之武年老仍不被重用的真正原因的一项是 (    )

A. 他爱发牢骚,当郑伯听从佚之狐的举荐请烛之武出面解围时,他还说“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B. 他有超世之才,但安于平静的生活,不想过问政治。

C. 当权者不注意选拔人才,有权者嫉妒。

D. 他的官职太小,难以被郑伯发现。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用钱学森回国的例子,论证人才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B. 运用钱学森回国的例子主要是表达作者对钱学森爱国精神的敬仰之情。

C. 运用钱学森回国、曹操的老骥伏枥的例子论证烛之武是一个心存高远爱国者。

D. 刘备三顾茅庐的例子论证烛之武身处逆境而不自甘寂寞,而是时刻准备寻找“一鸣惊人”的机会。

3.烛之武的例子给我们很多的启发,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    )

A. 身处逆境要不言放弃,要时刻准备,蓄势待发。

B. 能言善辩也是一种能力,平时应注意自己的口才训练,有时口才可以解救危难。

C. 适时的牢骚可以引起别人的注意,会为自己争取到机会。

D. 有才有德的人才是令人们敬仰的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