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节选自然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臣闻吏议逐客,窃①以为过②矣。昔穆公求士,西③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1),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④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⑤地千里,至今治⑥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⑦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⑧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⑨,使之西面事秦,功施⑩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⑪公室,杜私门,蚕⑫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2)。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3)!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⑬,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4)。
1.《谏逐客书》的中心论点是( )
A.秦国依赖客卿才强大起来 B.重物轻人不是统一天下的正确方略
C.驱逐客卿必将造成秦国的危亡 D.驱逐客卿是错误的
2.概括文中所列举的论据。
阅读《与妻书》,请同学们谈一下这篇文章的感情基调。
阅读《谏逐客书》,说说本文的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证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从古到今,“物”始终是个话题。
管子曰:“君子使物,不为物使。”
苏轼言“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主要意思是,君子可以将心意寄托于物,而不可以把心意留滞于物。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关于《乡土中国》的表述,正确的一项
A.人治和法治之别,不仅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并且在维持社会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
B.儒家所注重的“孝”道,其实是维持社会安定的手段,孝的解释是“无违”,那就是承认同意权利。
C.当社会原有的传统文化无法满足人们的欲望时,人们必然会怀疑传统的正确性而暗地里违背传统;长老权力又会为传统加以新的注释以适应社会变动,这种表面无违的结果必然是名实的分离。
D.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的可靠性。
关于《乡土中国》的表述,错误的一项
A.维持乡土社会行为准则的是道德和传统。
B.杜甫自称“京兆杜甫”,史书又说他是襄阳杜氏,说明相较血缘而言,籍贯与地缘的关系更加密切。
C.大多数中国人至今依然有着“安土重迁”“落叶归根”的思想,这些都是中国基层社会乡土性的表现。
D.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