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节选自然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今陛下致①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②明月之珠,服③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④翠凤之旗,树⑤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⑥,而陛下说⑦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⑧,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1)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⑨。所以⑩饰后宫,充下陈,娱⑪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⑫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⑬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⑭《郑》、《卫》,退⑮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2)。今取人则⑯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⑰客者逐。然则⑱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⑲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⑳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㉑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3)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㉒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㉓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㉔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㉕足不入秦,此所谓“藉㉖寇兵而赍盗粮”者也。(4)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㉗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㉘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1.《谏逐客书》铺陈秦王所喜好的珍宝、美色、音乐,是为了( )
A.批评秦王声色误国
B.宣扬秦国强大富足
C.美化秦王以增强其接受劝谏的可能性
D.阐发重物轻人不能统一天下的道理
2.《谏逐客书》成功地说服了秦王,李斯最后也是官复原职,文章的说服力来之于哪些方面?
阅读节选自然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臣闻吏议逐客,窃①以为过②矣。昔穆公求士,西③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1),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④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⑤地千里,至今治⑥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⑦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⑧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⑨,使之西面事秦,功施⑩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⑪公室,杜私门,蚕⑫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2)。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3)!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⑬,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4)。
1.《谏逐客书》的中心论点是( )
A.秦国依赖客卿才强大起来 B.重物轻人不是统一天下的正确方略
C.驱逐客卿必将造成秦国的危亡 D.驱逐客卿是错误的
2.概括文中所列举的论据。
阅读《与妻书》,请同学们谈一下这篇文章的感情基调。
阅读《谏逐客书》,说说本文的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证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从古到今,“物”始终是个话题。
管子曰:“君子使物,不为物使。”
苏轼言“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主要意思是,君子可以将心意寄托于物,而不可以把心意留滞于物。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关于《乡土中国》的表述,正确的一项
A.人治和法治之别,不仅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并且在维持社会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
B.儒家所注重的“孝”道,其实是维持社会安定的手段,孝的解释是“无违”,那就是承认同意权利。
C.当社会原有的传统文化无法满足人们的欲望时,人们必然会怀疑传统的正确性而暗地里违背传统;长老权力又会为传统加以新的注释以适应社会变动,这种表面无违的结果必然是名实的分离。
D.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