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一项大型羽毛球赛事于2019年举行,以下是组委会向公众提供的候选会徽的主体图形,...

一项大型羽毛球赛事于2019年举行,以下是组委会向公众提供的候选会徽的主体图形,请选出你认为最适用的会徽图形,描述图形内容,简述选择它的理由。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

 

示例1:我选择A图,这个图形以羽毛球为基本造型,融入了腾飞的凤凰和成型的花朵的形象。选择的理由是这个图形线条流畅、轻盈,既表现了羽毛球运动的魅力,也休现了“更高、更快”的奥林匹克精神。 示例2:我选择C图,这个图形表现了一个运动员挥拍打羽毛球的姿势,又巧妙地融入了“2019” 的字样。选择的理由是这个图形设计巧妙,富有动感,既点出完整的时间,又充分展现了昂扬向上的运动精神。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基本能力。图文转换,要求学生将图表中的信息转化成语言文字信息,但一般不需要也不允许我们进行想象甚至是虚构,这类题目的答题思路是:先看标题,再看画面,不放过一丁点文字,然后看图画内容,联系实际进行概括即可。作答本题要在明确题干要求的基础上,仔细读图。四幅图各有特点,分析出每幅会标与羽毛球比赛之间的关系即可 图A标志以羽毛球的造型,腾飞的凤凰,成型的花朵,用流畅、轻盈、飘逸的的线条,色块结合到一起,体现羽毛球比赛的特色和内涵。表达羽毛球运动的魅力和精神;腾飞的凤凰,充分体现“更高、更快、更强”的锦标赛主题和沟通、交流、融合、发展,腾飞、超越的奥林匹克精神。 图B以羽毛球、2019为设计元素组合而成,羽毛球体现了比赛的主题内涵;2019代表比赛的举办时间;标志整体简洁美观、特点显著、易识别、易传播。 图C表现了一个运动员挥拍打羽毛球的姿势,巧妙地融入了“2019” 的字样。图形设计巧妙,富有动感,既点出完整的时间,又充分展现了昂扬向上的运动精神。 图D标志是由羽毛球、广西绣球、朝阳的抽象造型艺术组合而成。其中,广西绣球拖拽这红色绸带在空中舞动,展现了羽毛球比赛主办地广西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同时也可看做是一个羽毛球造型,尾部拖拽这着动感弧线,展现了羽毛球运动的速度感和激烈比赛特征。冉冉升起的朝阳,在地平线绽放出万丈金光,寓意着羽毛球比赛热烈召开的场面。标识造型新颖,内涵丰富,生动准确,是一个易辩、易读、易记的良好代言形象,适合宣传推广,令人过目难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数千年来,中华民族所创造传承下来的文献典籍(概称“古籍”),其数量之丰富,内容之深厚,是其他任何民族和国家所无可比拟的,堪称              但到底有多少种,都有哪些品种,存藏何处,却从来没有说清楚过,只能用              、浩如烟海来形容。摸清家底,是几代学人的共同梦想。当前我国              、成系列、大规模的古籍整理出版格局已经建立,虽然整体的成果质量不难满足新时代全社会的旺盛而又迫切的需求。而当下,对古籍整理出版事业最大的挑战,则来自数字科技,古籍整理工作在应用数字技术、网络科技方面远远落后于时代。(        )数字融合也一定会在未来深刻改变古籍整理出版的整个生态。面对未来,古籍整理出版事业有太多的未知要我们去探索,有太多的挑战需要我们去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独步一时  左图右史  全方位  应对

B.举世无双  左图右史  高水平  面对

C.举世无双  汗牛充栋  全方位  应对

D.独步一时  汗牛充栋  高水平  面对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即使新时代全社会的旺盛而又迫切的需求,整体的成果质量不难满足。

B.但整体的成果质量尚难满足新时代全社会的旺盛而又迫切的需求。

C.因为新时代全社会的需求旺盛而又迫切,而整体的成果质量未能满足。

D.虽然整体的成果质量难以满足新时代全社会的旺盛而又迫切的需求。

3.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数字融合正极大地改变着全社会的生存生活方式,同样的道理

B.就如同正极大地改变着全社会的生存生活方式的数字融合一样

C.正极大地改变着全社会的生存生活方式的数字融合,已进入古籍整理工作

D.就如同数字融合正极大地改变着全社会的生存生活方式一样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有许多关于爱情的诗篇,《关雎》 中赞美窈窕淑女,称之为“_____________”,而在《氓》中对“_____________”的背叛婚姻的男子则给予严厉批判。

(2)同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期望他的学生有坚定的意志,即使只是一个普通人,也要有“_____________”的信念;孟子则歌颂面对生死与大义的抉择“_____________” 的勇气。

(3)庄子在《逍遥游》中极尽想象之能事,他描写北冥之鱼化而为“_____________” 的大鲲;又变化作鸟,飞起之时,“_____________”。

(4)诗言志,屈原在《离骚》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对美好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短歌行(节选)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一项是

A.《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前四句着重叙述描绘,后四句议论说理,生动形象深刻。

B.《短歌行》节选的是全诗开篇,以酒为引,以朝露为喻,表达对人生短暫的忧叹。

C.《短歌行》句式灵活,“人生几何”是反问句,“何以解忧”是设问句,变化多端。

D.两首诗都是风格豪放,语言刚健有力,传神地再现了不同历史时代的风云变化。

2.《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的“慨而慷”与《短歌行》中的“慨当以慷”意思相同吗?抒发的情感相同吗?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选自归有光《项脊轩志》

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人。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师事同邑魏校。嘉靖十九年举乡试八上春官不第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常数百人称为震川先生四十四年始成进士,授长兴知县  用古教化为治。每听讼,引妇女儿童案前,刺刺②作吴语,断讫遣去,不具狱。大吏令不便,辄寝阁不行。有所击断③,直行己意。大吏多恶之。调顺德通判,专辖马政。隆庆四年,大学士高拱、赵贞吉雅知有光,引为南京大仆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修《世宗实录》,卒官。

有光为古文,原本经术,好《太史公书》,得其神理。时王世贞主盟文坛,有光力相抵排,目为妄庸巨子。世贞大憾,其后亦心折有光,为之赞曰:“千载有公,继韩、欧阳;余岂异趋,久而自伤。”其推重如此。

(选自《明史·卷二百八十七》)

以熙甫追配唐、宋八大家。其于介甫子繇。殆有过之无不及也。士生于斯世。尚能知宋、元大家之文。可以与两汉同流。不为俗学所澌灭。熙甫之功。岂不伟哉!

(选自钱谦益《题归太仆文集》)

明自永、宣以下,尚台阁体;化、治以下,尚伪秦、汉;天下无真文章者百数十年。震川归氏起于吾郡,以妙远不测之旨,发其淡宕不收之音,扫台阁之肤庸,斥伪体之恶浊,而于唐宋七大家及浙东道学体,又不相沿袭,盖文之超绝者也。

(选自王鸣盛《钝翁类稿序》)

1.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嘉靖十九年/举乡试八上春官不第/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常数百人/称为震川/先生四十四年始成进士/授长兴知县/

B.嘉靖十九年举乡试/八上春官不第/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常数百人/称为震川/先生四十四年始成进士/授长兴知县/

C.嘉靖十九年举乡试/八上春官不第/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常数百人/称为震川先生/四十四年始成进士/授长兴知县/

D.嘉靖十九年/举乡试八上春官不第/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常数百人/称为震川先生/四十四年始成进士/授长兴知县/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笏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等制成,上面可以记事。

B.归宁是古代婚俗礼节的一种,即回家省亲,一般指已嫁女子回娘家看望父母。

C.弱冠是古时汉族男子满20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

D.台阁体是指明朝永乐至成化年间文坛上出现的“台阁体”诗,风格妙远淡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有光才学过人,但科举不顺。他九岁能够写文章,十五岁在项脊轩日夜苦读,弱冠之年已精通经典;然科举考试屡试不第,四十四岁才当上知县。

B.归有光文才盖世,却不被重用。他的文才令同时代的文坛领袖折服,钱谦益认为他能与唐宋八大家比肩,后世也对他推崇备至;而他只官至太仆丞。

C.归有光情感细腻,且诉诸笔端。他在《项脊轩志》中以平淡自然的笔调记叙日常生活小事,从琐屑事件的叙述中表现悠远的意趣,不言情而情无限。

D.归有光法古先贤,更光照后世。他喜欢司马迁的《史记》,在知县任上一心想用古代的教化实施治理;他改变了当时虚伪的文风,对后世影响深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2)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3)不为俗学所澌灭,熙甫之功,岂不伟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夏津,有片古桑林

黄河万年流淌,桑林千年不老。伟大的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给我们提供了自然界的黄土——最充分的劳动材料;勤劳的祖先又对故道里的黄土进行耕作加工,创造了物质财富及与之相应的精神财富。这就是夏津古桑林里所珍藏的文化遗产。

对中华民族来说,黄河的伟大是说不尽的。我曾在上游,看刘家峡的绿波;在河套看八百里麦浪;在壶口瀑布听虎啸龙吟之声;今天又在它的下游,看到它如何为炎黄子孙造就这一望无际、直达海边的大平原。

黄河造地是借其巨大的水能,经年不断地搬运泥沙来完成的。黄河每年从上游向下搬运泥沙十六亿吨。这是怎样的一个巨人,一个移山填海的大力士啊!夏津,传夏代之黄河渡口,可见其地历史悠久。黄河冲出龙门,行至河南、山东,挟带大量泥沙,早已高出地面而成悬河,稍不小心便崩堤决口,隆隆而下。据史料记载,自周至清代,黄河在夏津一带曾多次改道,二十多次大决口,一千五百多次小决口,这一条黄龙滚来滚去,搬沙运土,造就了豫鲁大平原。天降其土,教人耕种,并不等于天上掉馅饼,大自然恩德之泥土是要用人的汗水调和才能收获的。于是,在黄河搬运泥沙的同时,先人们也就开始了在黄河故道上治沙造地的伟大工程。这其中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种桑固沙,养蚕织帛。

历史上前辈劳作的情景我们已不得亲见,但很幸运,在夏津黄河故道上还遗存了这片六千亩的古桑树群,让我们一窥原貌。虽然起伏的沙丘早已为桑林所覆盖,但还能看出沙山的旧貌。那屹立于沙丘顶上的老桑树,就如黄山迎客松一样,傲骨嶙嶙,又笑容可掬。我问,黄河决口,水漫平川,怎么会沙丘起伏呢?当地人说,你不知洪水过后,先是太阳晒,旱魔肆虐;风灾接着而来,吹沙成丘。这故道就如山峦一样起伏不平。现经历代一锹一镐地挖,大部分沙丘都推成平地。可知先民治沙造地,经多少年才有这沧桑之变。这里依稀还保留着历史上蚕桑兴旺的样子,齐鲁大地早在秦汉时便植桑养蚕,曾有“齐纨鲁缟”之称,经唐宋而达丝帛业的高峰。元代,夏津的桑树功能逐渐由养蚕改为食用桑果,到清代、民国又出现一个种桑高潮。现夏津全县还存有百年以上的古桑两万余株,千年以上的两百余株。

桑树这种树单看外表就能读出历史的沧桑,它像一个老人,风雨都刻在脸上。在古桑园行走,几乎每棵树都有合抱之粗。树皮特别粗糙,那一条条的奔走的纹路,都能插进一根手指。大概是为了便于采桑,桑树大都经人工修剪,离地一人高即向四边分杈,树冠极大。上千亩的桑园,浓荫蔽日,枝叶折射阳光,筛出金光万点。一粒粒桑椹,白的、红的、黑的,如珍珠玛瑙点缀其间。因为年代久远,许多老树都中心开裂,或张开乌黑的树洞。但奇怪,不管多老的桑树,树身整体都很平整匀称,它不像老槐树那样浑身堆满高高低低的疙瘩,也不像老柏树那样会将树干拧成麻花。它是那样的安详,虽年迈仍留意衣着,讲究仪表,树纹粗而不乱,树干短而茁壮,手掌大的绿叶油油发亮。与枣树一样,它常会于老干上突发一根嫩枝,挑出一串桑椹,给你一个惊喜。这千亩老桑园中弥漫着一种甜甜的诗意,令人油然想起《诗经》和汉魏古诗中许多采桑的美丽诗句。

园中最具代表性的三株树都有一千五百年以上的树龄,两株都以“龙”命名。“腾龙”那株,一出地即腾空而起;“卧龙”那株,因雷击劈为两半,树皮爬地行数米后又跃起再生枝长叶。第三株最奇,被封为“桑椹王”,出地半人高后即分为五杈,当地人说是如来的手指,每根指头也有一抱之粗。人们在树下,可以与先民从容对话。

黄河万年流淌,桑林千年不老。什么是文化,就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什么是人文森林,就是记录、保存有人的物质活动与精神活动的森林。人文森林愈老,它所积淀的文化就愈深厚,这有点像考古学上说的文化层。并不是所有的森林都有文化,事实上许多森林都是自然态森林。恩格斯说:“劳动和自然界在一起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转变为财富。”伟大的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给我们提供了自然界的黄土——最充分的劳动材料;勤劳的祖先又对故道里的黄土进行耕作加工,创造了物质财富及与之相应的精神财富。这就是夏津古桑林里所珍藏的文化遗产。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的第二段,作者用一组排比句去表现黄河“说不尽的”伟大,既描绘了黄河在不同地段的不同风貌,也自然而然地引出了对夏津一带地貌历史的介绍。

B.文中既插入了史料的记载,又联想到古诗中的诗句和恩格斯的话,跨越古今中外,纵横捭阖,使文章内容丰富充实,但又始终紧扣主题,做到形散而神聚。

C.文中将老桑树与老槐树、老柏树,还有枣树进行对比,反映出作者知识的丰富,观察的细致,也突出表现了桑树“像一个老人,风雨都刻在脸上”的特点。

D.文中介绍和描绘三株树龄在一千五百年以上的古桑树,是因为它们最能代表夏津古桑林的风采,它们的名称也都有特色,都充分地体现了各自的形态特征。

2.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

3.文章写的是夏津的古桑林,却在开头和结尾用不少的篇幅描绘黄河,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