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南宋教育家张栻曾写道:“始则据其所知而行之,行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南宋教育家张栻曾写道:“始则据其所知而行之,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启发后世的人们努力去学习与实践。今天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社会发展过程中也都始终绕不开“知”与“行”。

请以“知之深则行愈达”为文章标题,展现你的体验或见闻,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确定立意,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字。

 

例文: 知之深则行愈达 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事情,无法预测,无法决断,那便就需要去进行实践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没有实践就不会有认识。一只小马想要过河,它从松鼠口中得知水非常深,可老牛却告诉它水其实很浅。小马在妈妈的启发与鼓励下决定亲自下河试一试水的深浅,最后发现水不深也不浅,于是顺利的过河了。为什么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答案呢?原因是松鼠和老牛是按照自身经验来回答小马的。松鼠和老牛体型不一,对水深看法自然不同。庆幸的是小马没有道听途说,而是用实践证实了“水不深不浅,自己能过河”的事实。 实践出真知,不去实践就无法了解事物的本质。文革时期浮夸风盛行,都说亩产过万斤等等。彭德怀却找了两分地,精耕细作,连鸟都不让叼。到最后得出结论,亩产也就1千斤,2千斤顶天。这在当时就是真知,全国都在浮夸的气氛下,这种清醒的不多。正如陆游所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到最为真实的结果,才不会被表象所迷惑。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古往今来人类在一直不断的进步,在实践中,所使用的工具也在不断的发展,火的使用,磨制石器,复合工具,实践促进了认识的进步,认识又促进了实践的发展。 认识从实践中来,又必须回到实践中去,为实践服务,指导实践。荀子说:“不闻不若见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这句话的大意是:不听不如听之,听之不如亲眼所见,眼见不如认识懂得,认识不如亲手变革的行动,学习达到了会干、会做的程度,就到头了,会做、会干就意味着认识了、懂得了。这段话隐喻了知与行的关系,包含了荀子对实践概念的理解,具有合理的思想。 实践与认识相结合才能释放出最大的光芒。孙中山先生特别重视知与行的结合,认为人类认识是在“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因其已知而更进于行”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总结经验教训,回顾历史,追溯已经消失的现象等,是在直接的实践之后认识客体和实践。 【解析】 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还要理清关系,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审题】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命题作文 审题过程: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的主体部分出自南宋理学家、教育家张栻的《论语解·序》。原文是:“始则据其所知而行之,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行有始终,必自始以及终。”这句话阐释了“知”与“行”的相互作用。张栻认为,人的实践活动开始都是依据他所认知的事物,实践越深入则认知越深入,认知越深入则实践越广博,行知必自始至终相互随行。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道出了知与行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的辩证统一关系。材料中“启发后世的人们努力去学习与实践。今天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社会发展过程中也都始终绕不开‘知’与‘行’”,也就是要求我们在学习中,生活中要注重实践,敢于钻研,准确把握“知”与“行”的关系。 【立意】 材料已经明确给出了立意的方向,“知之深则行愈达”,认知越深入则实践越广博,考生要注意材料的指向性。 【素材】 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 ——魏源 心中醒,口中说,纸上作,不从身上习过,皆无用也。 ——颜元 自古圣贤之言学也,咸以躬行实践为先,识见言论次之。 ——林希元 力行而后知之真。 ——王夫之 【结构】 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层进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由此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层进的方式进行论述,层进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全国教育大会以来,中共中央印发了3个重要文件,对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作出重大部暑。“这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迈入全面提高育人质量新阶段,贯彻落实工作已开局起步,势头良好,全面落实的任务还很繁重。”11月14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教育部召开的第六场“教育奋进看落实”新闻通气会上表示。本场通气会聚焦基础教育热点问题,重点介绍落实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有关进展情况。

 

查看答案

一项大型羽毛球赛事于2019年举行,以下是组委会向公众提供的候选会徽的主体图形,请选出你认为最适用的会徽图形,描述图形内容,简述选择它的理由。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数千年来,中华民族所创造传承下来的文献典籍(概称“古籍”),其数量之丰富,内容之深厚,是其他任何民族和国家所无可比拟的,堪称              但到底有多少种,都有哪些品种,存藏何处,却从来没有说清楚过,只能用              、浩如烟海来形容。摸清家底,是几代学人的共同梦想。当前我国              、成系列、大规模的古籍整理出版格局已经建立,虽然整体的成果质量不难满足新时代全社会的旺盛而又迫切的需求。而当下,对古籍整理出版事业最大的挑战,则来自数字科技,古籍整理工作在应用数字技术、网络科技方面远远落后于时代。(        )数字融合也一定会在未来深刻改变古籍整理出版的整个生态。面对未来,古籍整理出版事业有太多的未知要我们去探索,有太多的挑战需要我们去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独步一时  左图右史  全方位  应对

B.举世无双  左图右史  高水平  面对

C.举世无双  汗牛充栋  全方位  应对

D.独步一时  汗牛充栋  高水平  面对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即使新时代全社会的旺盛而又迫切的需求,整体的成果质量不难满足。

B.但整体的成果质量尚难满足新时代全社会的旺盛而又迫切的需求。

C.因为新时代全社会的需求旺盛而又迫切,而整体的成果质量未能满足。

D.虽然整体的成果质量难以满足新时代全社会的旺盛而又迫切的需求。

3.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数字融合正极大地改变着全社会的生存生活方式,同样的道理

B.就如同正极大地改变着全社会的生存生活方式的数字融合一样

C.正极大地改变着全社会的生存生活方式的数字融合,已进入古籍整理工作

D.就如同数字融合正极大地改变着全社会的生存生活方式一样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有许多关于爱情的诗篇,《关雎》 中赞美窈窕淑女,称之为“_____________”,而在《氓》中对“_____________”的背叛婚姻的男子则给予严厉批判。

(2)同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期望他的学生有坚定的意志,即使只是一个普通人,也要有“_____________”的信念;孟子则歌颂面对生死与大义的抉择“_____________” 的勇气。

(3)庄子在《逍遥游》中极尽想象之能事,他描写北冥之鱼化而为“_____________” 的大鲲;又变化作鸟,飞起之时,“_____________”。

(4)诗言志,屈原在《离骚》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对美好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短歌行(节选)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一项是

A.《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前四句着重叙述描绘,后四句议论说理,生动形象深刻。

B.《短歌行》节选的是全诗开篇,以酒为引,以朝露为喻,表达对人生短暫的忧叹。

C.《短歌行》句式灵活,“人生几何”是反问句,“何以解忧”是设问句,变化多端。

D.两首诗都是风格豪放,语言刚健有力,传神地再现了不同历史时代的风云变化。

2.《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的“慨而慷”与《短歌行》中的“慨当以慷”意思相同吗?抒发的情感相同吗?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