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菊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注)①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王孙”一句,直截了当,有高屋建瓴之势,透露出对王孙公子不识菊的批评之意。

B.第二句是写传统的重阳节情景,古人在这一天采菊插戴于鬓上,以求辟邪招祥。

C.此诗既有对菊的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也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人们对菊的喜爱。

D.此诗句句切合一“菊”字,又句句都含有作者对菊的思想情感,末句诗意升华。

2.赏析诗歌中菊的形象。

 

1.C 2.①貌不惊人。第一句写王孙很容易把菊当成蓬蒿,凸显菊的外表普通。②受人喜爱尊重。第二句通过传统习俗与前句形成对比,表现了菊为百姓所喜爱和尊重。③清幽高洁。第三句写秋天秀菊饱含露水的可爱,及毫不吝惜地奉献出自己的清香的情景,表现菊的高洁脱俗。④不求高位(不慕荣利)。最后一句通过对比,表达菊虽居低洼之地,但不求高位,低调朴质的高尚品格。 【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这类题要在理解全诗意思的基础上,对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及意境、表现手法、语言以及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 C项,“也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人们对菊的喜爱”错误,夸张手法不当。 故选C。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诗中形象(意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包孕着诗人的情感,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翻译:公子贵族莫把菊苗看成普通野生草,重阳佳节,插菊在鬓发,朵朵争俏。露水阳光让菊花更丰润,香满池岸绿满池岸,因此它从来不用羡慕寄生的瓦松是不是很高。题为菊,但通篇不用一个菊字,但句句写菊。“王孙莫把比蓬蒿”,蓬蒿是一种野生草,个头较高,从外形看,与菊苗太大的差别,养尊处优的公子王孙们,是很容易把菊苗当作蓬蒿的。作者直抒胸臆,直截了当地训斥王孙公子“菊草不分”。其实这是鄙视他们不识人才。“九日枝枝近鬓毛”,每年阴历九月九日,是中国古代重要的重阳节,这第二句是说,菊苗到了重阳节,就会开出美丽的花朵,这与蓬蒿有了本质的区别。你看,一枝又一枝的菊花插在大家的鬓发间。三、四两句集中地写了菊的高洁气质和高尚品格。“露湿秋香满池岸”,寥寥七字,写秋天早晨景象:太阳初升,丛丛秀菊,饱含露水,湿润晶莹,明艳可爱;缕缕幽香,飘满池岸,令人心旷神怡,菊花独具的神韵风采,跃然纸上。在这里,“湿”字很有讲究,让人想见那片片花瓣缀满露珠,分外滋润,分外明丽。“满”字形象贴切,表现出那清香是如何沁人心脾,不绝如缕。从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菊花特有的形象,也感受到了菊花和那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氛围交织融合所产生的魅力。咏菊的主旨:“由来不羡瓦松高”,作者以池岸边的菊花与高屋上的瓦松作对比,意在说明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而瓦松虽踞高位,实际上“在人无用,在物无成”。在这里,菊花被人格化了,作者赋予它以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思想品质。“由来”与“不羡”相应,更加重了语气,突出了菊花的高尚气节。这结尾一句使诗意得到了升华。菊就是诗人自己的象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汉五年正月,汉王徙信为楚王,都下邳。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及下乡南昌亭长,赐百钱,曰:“公,小人也,为德不卒。”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

项王亡将钟离味素与信善,项王死后,亡归信。汉王怨眛,闻其在楚,诏楚捕眛。后人有上书告楚王信反。高帝以陈平计,天子巡狩会诸侯,南方有云梦,发使告诸侯会陈:“吾将游云梦。”实欲袭信,信弗知。高祖且至楚信欲发兵反自度无罪欲谒上恐见禽人或说信曰斩谒上上必喜无患信见眛计事,眛曰:“汉所以不击取楚,以眛在公所。若欲捕我以自媚于汉,吾今日死,公亦随手亡矣。”乃骂信曰:“公非长者!”卒自到。信持其首,谒高祖于陈。上令武士缚信,载后车。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上曰:“人告公反。”遂械系信。至洛阳,赦信罪,以为淮阴侯。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陈豨拜为钜鹿守,辞于淮阴侯。淮阴侯挈其手叹曰:“公之所居,天下精兵处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将。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陈豨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谨奉教!”汉十年,陈豨果反。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阴使人至豨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公。”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报。其舍人得罪于信,信囚,欲杀之。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相国绐信曰:“虽疾,强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且至/楚信欲发兵反/自度无罪/欲谒上/恐见禽/人或说信日/斩眛谒上/上必喜/无患/

B.高祖且至楚/信欲发兵反/自度无罪/欲谒上/恐见禽/人或说信日/斩眛谒上/上必喜/无患/

C.高祖且至楚/信欲发兵/反自度无罪/欲谒上/恐见禽/人或说信日/斩眛谒上/上必喜/无患/

D.高祖且至楚/信欲发兵反/自度无罪/欲谒上/恐见禽/人或说信曰斩/眛谒上/上必喜/无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巡狩,古时天子数年巡狩一次,视察邦国州郡,同时,各国诸侯也须到指定地点朝见天子。

B.云梦,即云梦泽,指古时湖北南部、湖南北部长江两岸的大片湖泽之地,江北称云泽,江南称梦泽。孟浩然诗云:“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C.徒奴,此处指各衙署所领有的苦役和官奴,有罪而没人官者日徒,有罪而做佣工者曰奴。

D.上变,指上言变事,又作上变事、变告,即向朝廷揭发、报告谋反、叛乱等非常事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信王楚,一饭千金,弗忘漂母,见其知恩图报;不念旧恶,召辱己之少年以为楚中尉,见其胸襟气度。

B.韩信发兵谋反,且轻信人言,持钟离眛首级见高祖于陈,终被械系,此举有不义的可鄙亦有委曲求全的可怜。

C.韩信与上言诸将能不,说高祖将不过十万,自己多多益善,至高祖问“何为为我禽”,方猛然警悟失言,改称陛下善将将,以平服高祖忌心。

D.韩信拔魏赵、定燕齐,佐汉破楚,功高盖世,最后却被斩钟室,夷三族,有其矜才自负的原因,更突出了“狡兔死,走狗烹”这一封建社会常见的历史规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汉所以不击取楚,以眛在公所。若欲捕我以自媚于汉,吾今日死,公亦随手亡矣。

(2)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人畜共居的村庄

刘亮程

有时想想,在黄沙梁做一头驴,也是不错的。只要不年纪轻轻就被人宰掉,拉拉车,吃吃草,亢奋时叫两声,平常的时候就沉默,心怀驴胎,想想眼前嘴前的事儿。只要不懒,一辈子也挨不了几鞭。况且现在机器多了,驴活得比人悠闲,整日在村里村外溜达,调情撒欢。不过,闲得没事对一头驴来说是最最危险的事。好在做了驴就不想这些了,活一日乐一日,这句人话,用在驴身上才再合适不过。

做一条小虫呢,在黄沙梁的春花秋草间,无忧无虑把自己短暂快乐的一生挥霍完。虽然只看见漫长岁月悠悠人世间某一年的光景,却也无憾。许多年头都是一样的,麦子青了黄,黄了青,变化的仅仅是人的心境。

做一条狗呢?

或者做一棵树,长在村前村后都没关系,只要不开花,不是长得很直,便不会挨斧头。一年一年地活着。叶落归根,一层又一层,最后埋在自己一生的落叶里,死和活都是一番境界。

如此看来,在黄沙梁做一个人,倒是件极普通平凡的事。大不必因为你是人就趾高气扬,是狗就垂头丧气。在黄沙梁,每个人都是名人,每个人都默默无闻。每个牲口也一样,就这么小小的一个村庄,谁还能不认识谁呢。谁和谁多少不发生点关系,人也罢牲口也罢。

你敢说张三家的狗不认识你李四。它只叫不上你的名字——它的叫声中有一句可能就是叫你的,只是你听不懂。也从不想去弄懂一头驴子,见面更懒得抬头打招呼,可那驴却一直惦记着你,那年它在你家地头吃草,挨过你一锨。好狠毒的一锨,你硬是让这头爱面子的驴死后不能留一张完整的好皮。这么多年它一直在瞅机会给你一蹄子呢。还有路边泥塘中的那两头猪,一上午哼哼唧唧,你敢保证它们不是在议论你们家的事。猪夜夜卧在窗根,你家啥事它不清楚。

对于黄沙梁,其实你不比一只盘旋其上的鹰看得全面,也不会比一匹老马更熟悉它的路。人和牲畜相处几千年,竟没找到一种共同语言,有朝一日坐下来好好谈谈。想必牲口肯定有许多话要对人说,尤其人之间的是是非非,牲口肯定比人看得清楚。而人,除了要告诉牲口“你必须顺从”外,肯定再不愿与牲口多说半句。

人畜共居在一个小村庄里,人出生时牲口也出世,傍晚人回家牲口也归圈。弯曲的黄土路上,不是人跟着牲口走,便是牲口跟着人走。

人踩起的尘土落在牲口身上。

牲口踩起的尘土落在人身上。

家和牲口棚是一样的土房,墙连墙窗挨窗。人忙急了会不小心钻进牲口棚,牲口也会偶尔装糊涂走进人的居室。看上去你们似亲戚如邻居,却又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日子久了难免把你们认成一种动物。

比如你的腰上总有股用不完的牛劲;你走路的架势像头公牛,腿叉得很开,走路一摇三摆;你的嗓音中常出现狗叫鸡鸣;别人叫你“瘦狗”是因为你确实不像瘦马瘦骡子;多少年来你用半匹马的力气和女人生活和爱情。你的女人,是只老鸟了还那样依人。

数年前的一个冬天,你觉得一匹马在某个黑暗角落盯你。你有点怕,它做了一辈子牲口,是不是后悔了,开始揣摸人。那时你的孤独和无助确实被一匹马看见了。周围的人,却总以为你是快乐的,像一只无忧无虑的夏虫,一头乐不知死的驴子、猪……

其实这些活物,都是从人的灵魂里跑出来的。上帝没让它们走远,永远和人呆在一起,让人从这些动物身上看清自己。

而人的灵魂中,其实还有一大群惊世的巨兽被禁锢着,如藏龙如伏虎。它们从未像狗一样咬脱锁链,跑出人的心宅肺院。偶尔跑出来,也会被人当疯狗打了,消灭了。

在人心中活着的,必是些巨蟒大禽。

在人身边活下来的,却只有这群温顺之物了。

人把它们叫牲口,不知道它们把人叫啥。

(选自刘亮程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人畜共居的村庄”不仅交代了本文的写作对象和内容,也包含了作者对人与牲口伴生共居关系的深刻理解。

B.本文大量使用拟人修辞手法,将村庄的动植物都赋予人性、人的思想、人的特点,表现出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厚感情。

C.一匹马看见了“你的孤独和无助”,而“周围的人,却总以为你是快乐的”,这说明看似蠢笨的牲畜也许是有灵性的。

D.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反复的结构、朴实的语言、极具生活气息的细节,直观地表现了作者对人与牲口关系的哲思。

2.刘亮程的散文被认为揭示了中华民族生活中“素朴的真理”。请以本文为例,谈谈你所领悟到的“素朴的真理”。

3.作者在文中频繁使用第二人称“你”,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得到广泛应用,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很多人来说,App几乎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但是与此同时,App越界索权(强制授权、过度索权、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的现象也大量存在,违法违规使用个人信息的问题十分突出,这些都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特别是政府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

按照《个人信息安全规范》规定,对个人信息的收集应有明确的目的,不得超出产品功能相关目的而收集额外的个人信息,可是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以下简称“中消协”)对10类100款App进行的个人信息收集与隐私政策测评发现,很多被测评App在隐私政策等文件中,未将其收集的个人信息与其实现的产品功能明确挂钩,其中很多个人信息与消费者通常理解的产品功能之间无明显关联,甚至明显超出合理范围。

10类100款App中,多达91款App列出的权限存在“越界”现象,即存在过度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的问题。其中,出行导航、金融理财、拍摄美化、通讯社交和影音播放5类App中,每一款都涉嫌存在过度收集或使用用户信息的情况;其次是住宿旅游、网上购物、新闻阅读和邮箱云盘4类App中,32款App涉嫌存在过度收集或使用个人信息情形;而交易支付类App中有7款涉嫌存在过度收集或使用个人信息现象。

(摘编自《四部门为App收集个人信息划定红线》,《法制日报》,2019年2月1日)

材料二

中消协“App个人信息泄露情况”问卷调查显示,用户在安装和使用手机App时,很少有人会阅读应用权限、用户协议或隐私政策。

当然,即便是认真阅读了协议的用户,面对App运营者也是弱势群体,调查表明,个人信息泄漏后,部分受访者会采取多种措施维护自身权益,如向消费者协会和有关行政部门投诉等,也有受访者会选择与服务商协商和解。值得关注的是最终有大约1/3的受访者选择“自认倒霉”。

那些无力自保的用户只好采取一些相对保守的防护措施。例如,在使用App时只填写一部分个人信息,注册时使用部分虚假信息,安装相关防护软件等。

“一方面,用户与手机App服务提供商之间往往处于不对等地位,只能同意或被迫同意格式条款和信息获取权限;另一方面,消费者虽有自我保护意识,但不知如何更有效地保护自己,往往难以有效应对。”中消协负责人说。手机App过度采集个人信息呈现普遍趋势,用户存在诸多担忧,但往往缺乏足够有效的应对手段。

(摘编自《App怎能肆意收集用户隐私》,中国经济网,2018年11月20日)

材料三

根据调查结果,受访者认为推销广告是手机App过度采集个人信息的最主要原因,占77.0%。选择其他原因的还有,贩卖和交换个人信息占45.9%,挖掘用户使用习惯、提供更好服务占42.6%,诈骗窃取活动占24.6%。

图一:手机App过度采集个人信息的原因

(信息来源:《App个人信息泄露情况调查报告》)

材料四

App强制授权、越界收集用户隐私,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老大难”问题。众多App如此胆大妄为,有企业逐利天性的因素,也有监督机制不健全的客观原因。在实际操作中,各国政府普遍将认证作为防范潜在数据安全风险、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建立App个人信息安全认证制度,按照App运营商自愿申请的原则,由具备资质的认证机构,依据相关国家标准,对App收集、存储、传输、处理、使用个人信息等活动作出评价。对合法合规、措施得当的企业,可以颁发安全认证证书并允许认证标识。

对于广大消费者,相关部门应开通申诉渠道,进一步完善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的投诉举报制度,强化部门沟通合作,严肃查处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典型问题,发挥典型案例的教育警示作用,提高应用商店及App开发管理者的诚信守法意识。

(摘编自《App收集信息应有认证标准》,《经济日报》,2019年1月30日)

1.下列不属于消费者在安装和使用手机App时采取的防护措施的一项是

A.为保信息安全在注册时只填写一部分个人信息。

B.另外安装相关防护软件来防止个人信息被采集。

C.向消费者协会或有关行政部门投诉以维权。

D.使用部分虚假信息来应付App的注册要求。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的报道重点是,移动互联网App越界索权,违法违规使用个人信息的现象普遍存在,出行导航、金融理财等类App“越界”情况尤其突出。

B.近八成受访者认为手机App过度采集个人信息的原因是为了推销广告,可见消费者对App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的危害认识不足。

C.手机用户需要某款App的应用权限,这使得用户与App服务商之间往往处于不对等地位,只能同意或被迫同意App的格式条款和信息获取权限。

D.政府相关监督机制不健全以及相关部门监管不到位,也是手机App过度采集个人信息这样胆大妄为的情况存在的原因之一。

3.如果要解决手机App越界索权问题,是App运营商和用户的作用最大,还是政府相关部门的作用最大?请选择一个角度,结合材料说说你的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化对语言的影响

不仅语言对文化有很大影响,文化对语言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生存环境是人类文化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而生存环境对人们所使用的词汇就有很大影响。在某些语言中,表达某个事物可能只用一个词,而在其他语言中,可能会有很多个,这跟人们生存环境的不同有很大关系。比如“雪”在爱斯基摩人的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雪对于他们来说实在太重要了。尽管爱斯基摩人的语言中并没有一个总括性的词表示“雪”这一事物,但他们却创造了大量描绘各种类型的“雪”的单词。在阿拉伯国家历史上,骆驼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所以在阿拉伯语中,与骆驼有关的词就多达400多个;而在汉语中,有关骆驼这种动物的词则只有一个。即使是在英语中,对骆驼的分类也只有单峰驼和双峰驼两个词。

我们知道,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在整个文化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而社会关系对语言也有直接的影响。在中国,宗法血缘关系始终没有像西方社会那样被打破,因此人们对各种亲属关系分得细致而繁琐,汉语中有关亲属的称谓词也十分丰富。在用汉语和英语进行交流时,这类词常常使对方感到难以理解。因为不是所有的英语称谓都能找到令人满意的汉语称谓的对应词,而汉语中的许多称谓在译成英语时更难找到令人满意的对应词。如汉语中的称谓“哥哥、弟弟、姐姐、妹妹”等,从字面上就能看出比我们谈及的人年龄大还是小,而这些词的英语称谓却没有表明这一点;再如英语中的uncle一词,在汉语中却可以同时表示“伯伯、叔叔、姑父、舅父、姨父”等等。这些称谓不仅表明了这些人的辈分,而且也表明了他们是父系亲属还是母系亲属。这些称谓常常让西方人感到头疼不已,以至于在翻译《红楼梦》等作品时不得不望称谓而兴叹。原因何在?当然跟中国历史上的宗法文化有关了。

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我们常常会有这种体会,有的词在不同的语言中可以找到完全对应的词,比如英语中的pen就是汉语中的“钢笔”,英语中的bed就是汉语中的“床”。但是,有时意义相对应的词在不同语言中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以“知识分子”一词为例,在中国,它通常是指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在许多偏远地区,甚至中学生也被称为“知识分子”。但在欧美发达国家“知识分子”只是指少数有高级学术地位的人——如大学教授,而不包括普通的大学生。再比如“干部”一词,在中国它所指的范围很广,既包括政府官员,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也包括国家机关和各级学校中的正式员工,代表着一种除工人、农民之外的特殊身份。但在英语中“干部”一词的范围要小得多,仅仅指极少数的重要官员。这种情况,显然是受到了不同文化影响的结果。

另外,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也会对语言产生明显的影响。如中国历史上的佛教传入,使大量佛教用语融入了汉语系统之中。诸如“世界、如实、平等、现行、刹那、清规戒律、相对、绝对”等等,都是来自佛教的语汇,今天我们甚至感觉不到这些原本都是外来词。同样,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汉语词,如“功夫”“太极”“饺子”等等,也已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所接受,这跟中国的一些影视节目在国外的播映以及中餐馆遍布世界各地有关系。

(摘自杜道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新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存环境对语言有很重要的影响,爱斯基摩人就创造了大量描绘各种类型的“雪”的单词。

B.汉语的亲属称谓将各种亲属关系分得细致而繁琐,体现了社会关系对语言的直接影响。

C.由于宗法关系的被打破,英语中的亲属称谓常因概念模糊而让中国人感到头疼不已。

D.随着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功夫”“饺子”等具有文化代表性的汉语词,越来越多地被其他国家所接受。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围绕着文化对语言的影响,文章从生存环境、社会关系、文化差异、文化交流等方面进行了论证,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B.文章第三段首先举例论证了社会关系对语言的影响,进而点明《红楼梦》因为表现社会关系的称谓复杂,所以让西方翻译家望而兴叹。

C.文章运用引用论证,具体证明了在不同文化的影响下,意义相对应的词在不同语言系统中也可能有不同意义。

D.文章立足文化视角,用平实的语言,从现实生活切入,深入浅出地论证了文化对语言的重要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有关某种事物的词在某种语言中大量出现,我们就能很大程度上推测出其生存环境的特点。

B.只有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宗法文化,西方学者才可能真正弄懂中国亲属称谓所代表的社会关系。

C.有时同一个词在不同语言系统中的意义也不完全相同,这就要求语言学习者需更多地去了解不同语言系统的文化背景。

D.只要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外来词就能很快被当地人们接受,并融入当地语言系统。

 

查看答案

阅读文章,完成题目。

胖子和瘦子

[俄]契诃夫

在尼古拉叶夫斯基铁路的一个火车站上,两位朋友,一个胖子和一个瘦子,相遇了。胖子刚刚在火车站餐厅里用过午餐,他的嘴唇油亮亮的,像熟透了的樱桃一样。他身上有一股白葡萄酒和香橙花的气味。瘦子刚从车厢里下来,吃力地提着箱子、包裹和硬纸盒。他身上有一股火腿肠和咖啡渣的气味。在他背后,有个下巴很长的瘦女人不时探头张望——那是他的妻子;还有一个眯着一只眼的中学生,是他的儿子。

“波尔菲里!”胖子看到瘦子大声喊道“是你吗?我亲爱的!有多少个冬天,多少个夏天没见面啦!”

“我的老天爷!”瘦子惊呼道,“这是米沙,小时候的朋友!你从哪儿来?”

两位朋友互相拥抱,一连吻了三次,然后彼此看着对方泪汪汪的眼睛。两人都感到又惊又喜。

“我亲爱的!”接吻后,瘦子开始道,“真没有料到!简直喜出望外!哎,你倒是仔细瞧着我!你呢,还是那么一个美男子,跟从前一样!还是那么个风流才子!还是那样喜欢打扮!咳,你,天哪!噢,你怎么样?发财了吧?结婚了吧?我已经成家了,你看……这是我的妻子路易莎,娘家姓万增巴赫……她是新教徒……这是我的儿子纳法纳伊尔,中学三年级学生。纳法尼亚(注),这位是我小时候的朋友!中学同班同学!”

纳法纳伊尔犹豫一下,摘下帽子。

“中学同班同学!”瘦子接着说,“你可记得,同学们当时怎么拿你开心的?给你起了一个外号,叫赫洛斯特拉托斯,因为你用香烟把公家的一本图书烧了一个洞。我的外号叫厄菲阿尔忒斯,因为我喜欢告密。哈哈……当时都是小孩子哩!你别害怕,纳法尼亚!你走过来呀……噢,这是我的妻子,娘家姓万增巴赫……新教徒”

纳法纳伊尔犹豫一下,躲到父亲背后去了。

“喂,朋友,你生活得怎么样?”胖子热情地望着朋友,问道“在哪儿供职?做多大的官啦?”

“我是在供职,我亲爱的!升了八品文官,已经做了两年了,还得了一枚斯坦尼斯拉夫勋章。薪金不高……咳,去它的!我妻子给人上音乐课,我呢,工作之余用木料做烟盒。烟盒很精致!我卖一卢布一个。若是有人要十个或十个以上,你知道,我就给他便宜点。好歹能维持生活。你知道,原来我在一个厅里做科员,现在把我调到这里任科长,还是原来那个部门……往后我就在这里工作了。噢,你怎么样?恐怕已经做到五品文官了吧?啊?”

“不对,亲爱的,再往上提,”胖子说,“我已经是三品文官了……有两枚星章了。”

刹那间,瘦子脸色发白,目瞪口呆,但很快他的脸往四下里扭动,做出一副喜气洋洋的笑容。似乎是,他的脸上,他的眼睛里直冒金星。他本人则蜷缩起来,弯腰曲背,矮了半截……他的那些箱子,包裹和硬纸盒也在缩小,皱眉蹙额……他妻子的长下巴拉得更长,纳法纳伊尔垂手直立,扣上了大衣上所有的纽扣……

“我,大人……非常高兴!您,可以说,原是我儿时的朋友,忽然间,青云直上,成了如此显赫的高官重臣!嘿嘿,大贵人!”

“哎,算了吧!”胖子皱起了眉头,“何必来这种腔调!你我是儿时朋友——何必来这一套官场里的奉承!”

“哪儿行呢……您怎么能这么说,大人……”瘦子缩得更小,嘿嘿笑着说“大人体恤下情……使我如蒙再生的甘露……这是,大人,我的儿子纳法纳伊尔……这是我妻子路易莎,新教徒,某种意义上说……”

胖子本想反驳他几句,但看到瘦子那副诚惶诚恐,阿谀奉承,低三下四的寒酸相,使得三品文官几乎要呕吐了。他扭过脸去,向瘦子伸出一只手告别。

瘦子握握他的三个指头,一躬到地,像中国人那样嘿嘿笑着。他妻子眉开眼笑。纳法纳伊尔咔嚓一声,收脚敬礼,把制帽掉到了地上。一家三口都感到又惊又喜。

一八八三年十月一日

(注)纳法纳伊尔的爱称。

三言两语话主题(思维提升)

(1)这篇小说在构思上有什么特色?起到了什么作用?

一枝一叶总关情(审美创造)

(2)画线句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