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是某报社为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征文活动撰写的征稿启事的正文部分,其...

下面是某报社为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征文活动撰写的征稿启事的正文部分,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为庆祝新中国70周年生日,给“书香锦城,文化兴市”活动抛砖引玉,我报特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征文活动。征文要求:紧扣主题,弘扬正能量,讴歌新时代,抒发家国情怀。真诚欢迎广大市民踊跃惠赠稿件,来稿如需斧正,编辑部将垂询您的意见。

 

①“生日”改为“华诞”;② “抛砖引玉”改为“添砖加瓦”;③“惠赠稿件”改为“投稿”;④ “斧正”改为“改动”;⑤“垂询”改为“征求”。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是否得体的能力。平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正确使用谦敬词语。“家大舍小令外人”。(2)正确使用书面语、口语。(3)避免合同语言的歧义、歧解。(4)一些词语(包括成语),它用于某一方是固定的,不能改变。 ①“生日”人出生之日;“华诞”敬辞,称伟大的人物或机构诞生的日子。此处是“新中国”的生日,应用“华诞”。 ② “抛砖引玉”意思是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是谦辞。此处是贡献力量,改为“添砖加瓦”。 ③“惠赠稿件”中,“惠赠”是敬辞,一般用于感谢他人赠送礼物,此处是请别人投稿,改为“投稿”。 ④ “斧正”指请别人修改文章的敬辞,应改为“改动”; ⑤“垂询”敬辞,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旧称上对下有所询问。应改为“征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1986年,在袁隆平总结国内外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已掌握的材料,提出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喜看稻菽千重浪》)

B.不要过分鼓励和规劝小孩子和年轻人去读某一专门范围内的书;否则,会搞得他们终生厌恶那些最优美的著作。(《读书:目的和前提》)

C.大约四百多年左右的时间里,地坛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我与地坛》)

D.在同意权力下,握有权力者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要保障自身的特殊的利益,所以社会上必须用荣誉和高薪来延揽。(《乡土中国·无为政治》)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骄傲的人最终会黯然失色,谦虚的人才会永远鹤立鸡群,这是历史告诉我们的一个无可置疑的事实。

B.烦闷无助时,她总是习惯于一个人来到海边,面对大海,望洋兴叹,心情仿佛一下子好了许多。

C.钟扬的“暖”是有目共睹的,这更体现在他对学生的关爱上,他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

D.通往胜利的道路,因布满牺牲而铭心刻骨;实现梦想的征程,因艰苦卓绝而荡气回肠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一篇文章,颠来倒去,没有一点生动活泼的语言,这岂不是语言无味,面目可zèng),像个瘪三吗?

B.尼采就自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C.从赞叹工匠继而推chóng)工匠精神,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治疗,对美好事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

D.“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了!”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zhè)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的是“学”与“思”的关系,关于“学”与“思”在荀子《劝学》中也有论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操在《短歌行》中引用《诗经》中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传神地勾画出了英雄当年驰骋沙场,收拾河山的豪壮场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柳宗元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

(注)①梦得即刘禹锡。安史之乱之后,唐政权动荡,国势衰落。刘、柳二人受政敌排挤连遭贬谪。②伏波:这里指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其在抵御外侮、平定叛乱上功勋卓著。③翁仲:古时称石像或墓道石为翁仲。此指伏波将军庙前的石像。④刘禹锡曾写诗暗讽朝廷政治危机及新贵得势。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两位友人临歧叙别,回望十年宦海沉浮,难料未来艰险。用时间和空间的交错述说了人生的艰辛惨淡。

B.颔联借风烟漫漫、草木森森的苍凉再点“憔悴”,又借古代名将自比,悲戚中带有乐观自勉之意。

C.颈联分析了被排挤的原因,但皆是反语,实为调侃与解嘲,暗含愤懑不平与不改节操的坚毅。

D.尾联呼应题目,点明主题。用夸张手法以泪之多述情之深,同时委婉明志,将抒情与明志巧妙融合。

2.有人评价本诗“至怨至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作者“悲怨”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