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小人物
契诃夫
“尊敬的阁下,父亲,恩人!”文官涅维拉齐莫夫在起草一封贺信,“祝您在未来的岁月中身体健康、吉祥如意,并祝阖府安康……”
灯里的煤油快要烧干,冒着黑烟,发出焦臭味。桌子上,在涅维拉齐莫夫写字的那只手旁边,一只迷途的蟑螂在慌张地跑来跑去。
“还得给他那个混蛋,再写点什么呢?”涅维拉齐莫夫这样思忖着,抬眼望着熏黑的天花板。这值班室让他感到像沙漠般荒凉,他不禁可怜起自己来,也可怜起那只蟑螂来了……“我值完班还能离开这里,可它却要一辈子在这里值班,”他伸着懒腰说道,“苦闷啊!”看门人巴拉蒙已经不擦皮靴了……他-手拿着刷子,一手画着十字,站在通风小窗前听着……“打钟了,先生。”他对涅维拉齐莫夫小声说。
涅维拉齐莫夫把耳朵凑到小窗口,也倾听起来。钟声随同春天的清新空气,一齐从窗口涌进室内。各处的教堂钟声齐鸣,大街上来来往往的马车辘辘作响,“人真多啊!”涅维拉齐莫夫看了看下面的街道,叹口气说,“有多少笑声和谈话声!只有我倒霉透了,这种日子还得在这里坐着。而且每年都是如此!”“谁叫您拿人家的钱呢?要知道今天不该您值班,是扎斯杜波夫雇您当替身。别人都去玩乐了,您却在这里替人值班……这是贪财啊!”
“见鬼,这怎么叫贪财呢?才两个卢布,外加一条领带……是贫穷,而不是贪财!要是能喝上那么几杯,吃点冷荤菜,然后躺下睡他一觉……这时你会感到自己是个人……唉……我这一辈子算完了!你瞧,有个骗子坐着四轮马车招摇过市了,可你却不得不待在这里。”“各人有各人的造化。我想您也会升官晋级,日后坐上四轮马车的。”
“我?嘿,不行,伙计,你开玩笑。即使拼了命,我这九品文官也上不去了……我没有受过教育。”
“我们的将军也没有受过教育,可是……”
“嘿,我们的将军,他在做将军之前,早偷盗了十万公款。他那副派头,伙计,我可比不上……凭我这副模样也不会有什么出息!连姓也糟透了:涅维拉齐莫夫I#!总而言之,伙计,这种处境是没有出路的。你愿意,就活下去;你不愿意——那就去上吊……”涅维拉齐莫夫离开通风小窗,苦恼地在各个房间里转来转去。钟声变得越来越响……
“要不从值班室溜走?”涅维拉齐莫夫想。不过,这种逃跑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就算这一天过得很好,很舒服,可是往后又怎样呢?依旧是阴暗的四壁,依旧要受雇于人代人值班,依旧要写这种贺信……
他热切地想突然出现在大街上,汇入热闹的人群中,参加节日的庆典……他想起了刚才一位太太乘坐的四轮马车,想起了庶务官穿了就神气活现的那件大衣……他想起了勋章、新皮靴、暖和的床铺和袖子没有磨破的文官制服……他之所以想起这些,是因为这些东西他都没有……
“要不去偷?”他又想,“据说,一些人带着赃物都逃往美洲。不过鬼知道这个美洲在什么地方!看来要能偷会盗,还得受过教育哩。”钟声停了。此刻只能听到远处的马车声和巴拉蒙的咳嗽声,可是涅维拉齐莫夫的满腔愁苦和愤恨,却变得越来越强烈,越来越难以忍受。
“写告密信呢?普罗什金一次告密,日后就步步高升……”涅维拉齐莫夫坐在自己桌前,陷入沉思。灯里的煤油已经烧干,置着浓烟,眼看就要熄灭。迷途的蟑螂还在桌上爬来爬去,找不到安身之处……“告密怎么行!这种东西一写,日后我定会受到申斥,我这个笨蛋只能见鬼去!”
于是目光又落在他起草的那封贺信上。这信是写给一个他十分憎恨又惧怕的人的,十年来,他一直向这个人请求把他从十六卢布的职位提升到十八卢布的职位上……
“啊……你还在这里跑,鬼东西!”他愤恨地一巴掌拍在那只不幸让他看到的蟑螂身上,“真讨厌!”
蟑螂仰面躺在那里,拼命蹬着细腿……涅维拉齐莫夫捏。住它的一条腿,把它扔进玻璃灯罩里,灯罩里突然起火,发出噼噼啪啪的声响。涅维拉齐莫夫这才感到略为轻松些。
1885年3月23日
(原文有删改)
(注)在俄语中,这个姓与“衬裤”的发音相近。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以“小人物”为题,表现了主人公社会地位的卑下,使这个形象具有了典型性,他的遭遇代表了那个时代广大的普通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
B.小说情节紧凑,所写事件是一个小公务员为了挣点小钱,辛辛苦苦替人值班,一边发牢骚,一边违心地给上司写节日贺信。
C.小说通过大量的语言描写勾勒了涅维拉齐莫夫替人值班的情景,表现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特征。
D.“依旧是阴暗的四壁”等三句,连用三个“依旧”,突出了主人公的无奈:即使逃跑了,也照样摆脱不掉当前这种无望而又可怜的生活现状。
2.请指出文中画线部分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并分别说出其表达作用。
3.请结合文本,探究“蟑螂”在小说中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高考前,一名同学到一家文具店买2B铅笔。下面是他与售货员的对话:
学生:请问有没有2B铅笔卖?
售货员:都在那边摆着呢,你自己看吧。①
学生:(拿着铅笔)新闻里说,市场上有不少伪劣的2B铅笔,这铅笔该不会……
售货员:什么意思嘛!我们这里怎么会有伪劣商品呢﹖②
(学生仍然顾虑重重,犹疑不决。这时商店经理过来了,拿出两支削好的2B铅笔)
经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
(最后学生买了铅笔满意地走了)
售货员的回答使学生心中不是滋味,试将售货员的回答换一种说法,使顾客感到亲切,心里更为踏实,但不能改变原意。
第①句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②句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情景,补上商店经理的话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英雄”的评价有不同标准,请仿照示例,将下面作品中两个人物的话补充完整,表达人物对“英雄”的理解。
要求:①符合作品的情节和人物的思想性格。②句式相近,每句话不超过50字。
翻开《史记》项羽说:“英雄要有胸怀。虽然我刚愎自用,但当我无视范增高举的玉玦,任樊哙闯帐,刘邦逃走时,我就是英雄。”
(1)翻开《水浒传》,林冲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开《三国演义》,关羽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千多年,荒而不废,塌而又起,金黄的茅草屋顶,如同一艘不沉的航船,在岁月的长河中漂浮,在人心的海洋里远航。从古到今,亿万人_____________地来到这里,站在柴门边看草堂内外的景象,亲近宅院中的一草一木,倾听园林里的天籁回声。踏着______________,( ),人们寻寻觅觅,追随着诗人的服痕。这里的一切,都可以衍生出诗篇。这些诗篇,起于一个伟大灵魂,源于青蓣之末,拨动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弦。杜甫草堂,是成都的魂魄所在,也是中国诗史上的一块______________的碧玉。无论世界发生多大的变化,它总是莹光耀眼,安安静静地映照着人世,使无数______________的心灵趋向优美,归于沉静。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络绎不绝 康庄大道 独树一帜 心烦意乱
B.络绎不绝 通幽曲径 举世无双 心烦意乱
C.川流不息 康庄大道 举世无双 黯然销魂
D.川流不息 通幽曲径 独树一帜 黯然销魂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穿过花树田垄,徜徉在幽静的竹林间
B.穿过幽静的竹林,徜徉在花树田垄之间
C.穿过幽静的竹林,徘徊在花树田垄之间
D.穿过,徜徉在幽静的竹林,花树田垄之间
3.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些诗篇,起于青蘋之末,源于一个伟大灵魂,敲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弦。
B.这些诗篇,源于一个伟大灵魂,起于青蘋之末,敲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弦。
C.这些诗篇,起源于青蘋之末或一个伟大灵魂,拨动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弦。
D.这些诗篇,起于青蘋之末,源于一个伟大灵魂,拨动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弦。
请仿照画线句子,结合课本的内容,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文字,使之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人性的弱点决定了人物的命运:玛蒂尔德因爱慕虚荣而付出代价,最后在十年的艰苦生活中消耗了她的美丽青春;别里科夫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祥林嫂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 任何一种文化传统来说,如何协调守成、创新与外来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始终是一个关键问题。晚清至20世纪,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大规模接触伴随着侵略与长时间的抗争, ② 历史事实增加了问题的复杂程度。 ③ 如此,多数人 ④ 愿意认为,新文化运动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成功范例。新文化 ⑤ 改变了古典文学的传统形式,而且相当多的作家动手译介域外文学, ⑥ 各种西方文化元素逐渐汇入中国文学的表述体系。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A | 对 | 此 | 虽然 | 还是 | / | 从而 |
B | 关于 | 那些 | 即使 | 总是 | 不只 | / |
C | 对 | / | 不管 | 往往 | 不止 | 让 |
D | 对于 | 这些 | 尽管 | 还是 | 不仅 | 使 |
A.A B.B C.C 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