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章回小说的体裁惯例、叙事结构和美学典范在明代即已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章回小说的体裁惯例、叙事结构和美学典范在明代即已大备。众所周知,在章回小说诞生之前,中国文学叙事传统中尚不具备大型的长篇叙事虚构作品,这意味着明代作家没有现成的文学技巧和叙事结构可以借鉴。在此关头,中国建筑的空间组合艺术给了明代文人诸多启示和灵感。而历史事实证明,明代文人大多具有独特而典雅的建筑趣味。

②在结构上,中国古代建筑与明清章回小说都体现了一种组合艺术的特点,它们都不是一个单一的“个体”,而是由多个“个体”组成的“群”;而且,为了适应各种功能上的需要,它们还可以不断地重复这种组合而形成更大的结构性的“群”。所以,从结构上来说,无论是作为“空间艺术”的中国古代建筑,还是作为“时间艺术”的明清章回小说,其实都是一种利用一定的结构“单元”而进行多重组合的艺术。

③从整体上观察,中国古代建筑的“院落式”结构与明清章回小说的那种特殊的组合结构,具有非常明显的相似之处。为了满足人类对建筑空间的需求,经常需要扩大建筑规模。不同文化传统中的建筑,其扩大规模的方式并不相同,但概括起来无非就是两种:一种就是“量”的扩大,即以单座房屋为基础,在平面上以至高空中作最大限度的伸展。西方的古典建筑和现代建筑基本上是采用这种方式的,因此产生了一系列又高又大的建筑物,取得了巨大而变化丰富的建筑“体量”。另一种就是“数”的增加,即以建筑群为基础,一个层次接一个层次地广布在一个空间之中,构成一个广阔的有组织的人工环境。中国古典建筑基本上是采取这种方式,因此产生了一系列包括座数极多的建筑群。这种“组合式”院落建筑历经几千年的发展而不变,到清代的故宫,可谓达到了“组合式”院落建筑的顶峰。与西方建筑在单一围合空间中扩大体量一样,西方长篇小说也主要在一个情节框架内扩展篇幅;与中国古代建筑“院落式”结构相对应的,则是明清长篇章回小说所采用的“缀段性”结构,即小说由一段一段的故事连缀而成。

④正因为注重“组合”,所以中国古代建筑以“院”而不是以“间”作为意义单位。在描述一个建筑群的规模时,中国古人一般不用“单座”的“座”,而是常用“几间几院”。“间”往往用于计算“单座建筑”的大小,其实就是最小的房屋计量单位。至于“院”,则是用来表示建筑群的概念,也是建筑最小的意义单位。几个“单座建筑”围绕一个中心空间从东南西北四方进行围合,就形成了一个最基本的建筑群一“院”,更大的建筑群则是多个“院”的组合和勾连。一些大型建筑群,看上去非常复杂,但只要我们抓住“院”这个基本单位,就可以很好地理解其组合原则和设计理念。在明清章回小说中,与“间”对应的是“回”。“回”在章回小说中,就像“间”在古典建筑中一样,仅仅是一个“计量单位”,其作用性并不明显。在明清章回小说中,也存在一个类似“院”一样的意义单位。多个“院”构成“院落式”结构,而这正是中国文学叙事传统有别于西方的典型特征。

(摘编自龙迪勇《建筑空间与中国文学叙事传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明代以前,中国文学叙事传统中还没有大型的长篇叙事虚构作品,长篇章回小说的出现填补了这一空白。

B.作为“空间艺术”的中国古代建筑和作为“时间艺术”的明清章回小说,在结构上都是一种利用一定的结构“单元”进行多 重组合的艺术。

C.中国古典建筑的“组合式”院落建筑格局经历了几千年的不断演变,发展到清代,出现了故宫这样的“组合式”院落建筑的巅峰之作。

D.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扩大建筑规模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人类对建筑空间的需求,但因为各自的文化传统不同,其扩大规模的方式存在差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阐述中国古代建筑和明清章回小说诸多相通之处,旨在证明中国古代建筑的空间艺术对中国文学叙事传统的重大影响。

B.文章第③段对比中西在建筑和小说结构方面的不同,很好地证明了与西方长篇小说的结构相比,中国明清小说“缀段性”结构更有优势。

C.文章第④段介绍中国古代建筑中“间”“院"及“建筑群”的内在关系,形象论述了中国文学叙事传统注重“组合”的特点。

D.文章第④段的“间”“院”“建筑群”和第②段的“个体”“群”“更大的结构性的群”遥相呼应,表明中国古代建筑和明清小说都是结构单元多重组合的艺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作为一种叙事性文体,其概念虽然出现较早,但明代作家在章回小说创作过程中并没有现成的文学技巧和叙事结构可以借鉴。

B.西方长篇小说主要在一个情节框架内扩展篇幅,与之相通的是,西方建筑也是在单一围合空间中去扩大体量。

C.《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长篇章回小说的文本由一段一段的故事连缀而成,其叙事结构属于典型的“缀段性”结构。

D.在中国当代,城市建筑物又高又大,追求“量”的扩大,这是因为深受西方小说叙事传统的影响。

 

1.C 2.B 3.D 【解析】 1.此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概念含义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 C项,“经历了几千年的不断演变”分析错误,原文第③段是“历经几千年的发展而不变”。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B项,“证明了与西方长篇小说的结构相比,中国明清小说‘缀段性’结构更有优势”分析错误,文章并没有比较中西方小说“缀段性”结构与“院落式”结构的优劣。 故选B。 3.此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的主要内容。解答是应先从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与选项的表述仔细比对,看是否一致;同时还要了解错误表述设置的一般思路,比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曲解文意等等。 D项,“这是因为深受西方小说叙事传统的影响”分析错误。本文主要讨论的是中国章回体小说的结构受到中国古代建筑特点的影响,并没有进行反向推论。这种说法于文无据。 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2019年8月,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热映。影片中,哪吒的“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算!”和“若命运不公,我就和它斗到底!”等话引起共鸣,催人奋进。哪吒是“魔丸”降世,一出生就被告知天下,自己是“坏角色”。他是个“孤独的熊孩子”,所有人视他为妖怪,没人愿意跟他玩。但是哪吒的父母李靖夫妇用独特的教育方式,将哪吒这个“熊孩子”培养成了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有家长看完电影后说:“电影中哪吒的父母和师父太乙真人,是一个配合得当的教育团队,尽管他们也不是做得十全十美,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信任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力量,不要强求孩子成为‘我希望你成为的样子’。”

请结合材料内容,以青年学生的身份(写信人:王明)给材料中涉及的其中一个人物写一封信,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选好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2019年12月13日,记者从广西深化收费公路制度改革、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本月底全区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将全部取消。据了解,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搬站工作启动以来,我区各级各有关单位集中力量加快推进各项工作,大部分工作已顺利完成。目前,全区16个省界收费站正线设施建设改造、862套ETC门架、1511条ETC车道、328套高速公路入口不停车称重检测系统建设任务已全部完成,进入全国联调联试阶段。据悉,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后,全区预计需分流安置收费人员2206人,按照转岗不下岗的总原则,目前我区正在有序开展人员安置工作,截至12月11日已安置770人。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家里做饭做菜难免会有剩余,大家自然都会放到冰箱里。_____?坊间一直说,饭菜要放凉了才能放冰箱,要不然冰箱会坏,其实,这个完全是误解,而且等饭菜放凉了再放冰箱,_____

饭菜炒好后,当温度开始下降,细菌就已经开始“入驻”了,研究发现,当食物的温度降到60℃,就有细菌开始生长;温度降到40℃-30℃,细菌们会很愉快,旺盛繁殖;而降到7℃,大多数细菌消停下来,进入休眠状态。只有将食物快速冷却至7℃以下,才有利于抑制细菌的繁殖,让食物更安全,这就要求我们尽快把食物放入冰箱里面。世界卫生组织WHO也建议,食物在室温下的存放时间不要超过两小时。

因此,一份刚刚烹饪完并准备储存的食物,为了防止细菌滋生,最好的办法是做熟盛出来装好后,___。如果你实在是想放凉一会儿,当饭菜温度降到不烫手的程度,就赶紧放冰箱吧。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2019年12月13日是第六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82年前的12月13号,战乱中的______让南京饱受苦难:30万无辜中华儿女惨死于侵略者贪婪的屠刀之下;男女老少饱受战争欺凌,成为了“魔鬼”的羔羊;江南少女正值青春年华,却在心中留下了永难愈合的伤疤;地裂巨缝、山河飘摇。

82年后的今天,和平时期的_____让中国重整河山:中国粮的奇迹世界共睹,再也不会有当年的“粮荒人慌”;联合国气候大会虽有波折但也如约而至,重诺中国努力完成目标;十九届四中全会顺利召开,稳健中国一步步迈好自己的步伐。

国家公祭日的______,不是为了弘扬仇恨与耻辱,而是希望可以唤起对和平的坚守与向往。因为,(   )。国家公祭日的钟声已经敲响,它告诉我们:历史记忆要洗去浮尘、常常擦拭,民族精神更是要时刻立于胸怀、____身心。”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中华民族正处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全体中国人民理应铭记历史、不忘初心,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光和热。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水深火热  励精图治  建立  扫荡

B.血雨腥风  锐意进取  设立  涤荡

C.水深火热  锐意进取  设立  扫荡

D.血雨腥风  励精图治  建立  涤荡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和平十分珍贵、重要,尽管未来世界如何变化、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如何发展

B.和平依然十分珍贵、重要,尽管未来世界如何变化、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如何发展

C.无论未来世界如何变化、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如何发展,和平也十分珍贵、重要

D.无论未来世界如何变化、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如何发展,和平依然十分珍贵、重要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是为了宣扬仇恨与耻辱,而是希望可以唤起对和平的向往与坚守

B.不是为了弘扬仇恨与耻辱,而是希望可以唤起对和平的坚守与向往

C.不仅为了宣扬仇恨与耻辱,而且希望可以唤起对和平的向往与坚守

D.不仅为了弘扬仇恨与耻辱,而且希望可以唤起对和平的坚守与向往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提醒人们只有做到“___________,”才能“无所待”地去逍遥游,而只有“无己”的至人、“无功”的神人、“无名”的圣人才能达到这种境界。

(2)《陈情表》中,李密表现自己活着不惜性命为国出力,死后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君王之恩的句子是“__________”。

(3)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