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一般来说,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则解决实际问题。科学的任务是通过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揭示自然的本质和内在规律,目的在于认识自然;技术的任务是通过回答“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需要,②_________________。科学主要表现为知识形态,技术则具有物化形态。科学上的突破叫发现,技术上的创新则叫发明。总之,二者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学解决理论问题 目的在于改造自然 既有密切联系,又有重要区别 【解析】 试题这是一道补写题,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科学》杂志刊登了一项重要发现:欧洲航天局的“火星快车”号探测器在火星南极冰盖下首次发现大面积液态水。过去12年间,意大利科学家通过“火星快车”雷达系统的低频脉冲,对火星地下进行了详尽的测绘。每当探测到不同物质的边界,例如冰-岩床界线,数据都会被反射回探测器中。在液态水存在时,反射尤为强烈,在图像上会呈现出____________的亮斑。2012—2015年间,“火星快车”对南极高原进行了29次探测,最终确认了南极冰盖下这处直径20千米的亮斑的存在。该发现不仅提供搜寻当前甚至是过去火星生命的关键证据,还为研究数十亿年间火星环境的转变提供了新线索。

数十亿年前,火星也布满了液态水。但随后,这些液态水却____________,火星变得干燥,只留下海洋、湖泊曾经存在的地质痕迹。过去,科学家推测,其中一些液态水可能进入太空,但更多的水并未离开火星,而是以冰的形式冻结在地下。如今,这一发现意味着,并非所有水都处在冻结状态。一位科学家的模型表明,大量液态水仍可能隐藏在火星深处,(   )“我们在研究火星时绝对不能污染它,”科学家强调,“否则,不仅会使生命探测实验的结果变得____________,而且还会污染可能与液态水____________的生命栖息地,从而对火星本土生物圈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与众不同   杳无踪迹   模棱两可   息息相关

B.与众不同   销声匿迹   不置可否   休戚相关

C.不同凡响   杳无踪迹   不置可否   息息相关

D.不同凡响   销声匿迹   模棱两可   休戚相关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很久之前生命从不再适宜生存的火星表面撤退,来到了这个遍及全球的避难所。

B.但是很久之前火星表面变得不再适宜生存,生命就撤退到火星深处的避难所。

C.为很久之前从不再适宜生存的火星表面撤退的生命提供了一个遍及全球的避难所。

D.为生命提供了一个遍及全球的避难所,而火星表面很久之前已变得不再适宜生存。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该发现不仅为当前甚至是过去火星生命的搜寻提供了关键证据

B.不仅该发现为当前甚至是过去火星生命的搜寻提供关键证据

C.该发现不仅提供了搜寻过去甚至是当前火星生命的关键证据

D.不仅该发现提供了搜寻当前甚至是过去火星生命的关键证据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开篇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分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日中,同学们来到美丽乡村,看到家家户户被绿树掩映,不禁赞叹这正是陶渊明归隐园田时所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景啊!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草书屏风

唐·韩偓

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

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

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

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

(注)怀素,唐代书法家,以狂草著名。

1.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惊奇对方从哪里得到了这个书作屏风,因他一眼就看出字是怀素写的,说明诗人对怀素的草书风格很熟悉。

B.颔联上句的“尘色染”形象写出了屏风不被人重视的现实,表达出诗人看到屏风被灰尘沾染的伤感。下句中的“墨痕浓”三字则饱含着诗人的惊喜爱惜之情。

C.前四句一句一转,“何处”“分明”“虽多”“犹见”,在转折中步步顿宕,峰回路转,引人入胜,表达出诗人的惊喜之情。

D.颈联上句,诗人将书作笔画中的“点”比作奔向秋涧的“怪石”,下句把“竖”和“弧钩”比作“寒藤”和“古松”,从点画角度来赞美书作的苍劲有力。

2.尾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博宇子元,杜陵人也。家贫,少时给事县为亭长,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是时,前将军望之子萧育、御史大夫万年子陈咸以公卿子著材知名,博皆友之矣。陈咸为御史中丞,坐漏泄省中语下狱。博去吏,间步至廷尉中,候伺咸事。咸掠治困笃,博诈为医入狱,得见咸,具知其所坐罪。卒免成死罪,咸得论出,而博以此显名。

冀州刺史。博本武吏,不更文法,及为刺史行部,吏民数百人遮道自言,官寺尽满。从事自请且留此县,事毕乃发,欲以观试博。博心知之,告外趣驾。乃见自言者,使从事明告吏民:“欲言县丞尉者,刺史不察黄镜,各自诣郡。欲言二千石①墨绶长吏者,使者行部还,诣治所。其民为吏所冤,及言盗贼辞讼事,各使属其部从事。”博驻车决遣,四五百人皆罢去,如神。吏民大惊。后博徐问,果老从事教民聚会。博杀此吏,州郡畏博成严。

迁琅邪太守。齐郡舒缓养名,博新视事,右曹橡吏皆移②病卧。博问其故,对言:“惶恐!故事,二千石新到,辄遣吏存问致意,乃敢起就职。”乃召见诸曹吏书佐及县大吏,选视其可用者,出教置之。斥罢诸病吏,白巾出府门。郡中大惊。其折逆人如此。视事数年,大改其俗。

迁延尉,职典决疑,当谳③平天下狱。博恐为官属所诬,视事,召见正监典法椽吏,谓曰:“延尉本起于武史,不通法律。然廷尉治郡断狱以来且二十年亦独耳剽日久三尺律令人事出其中椽吏试与正监共撰前世决事吏议难知者数十事持以问廷尉得为诸君覆意之”正监以为博苟强,意未必能然,即共条白焉。博皆召椽吏,并坐而问,为平处其轻重,十中八九。官属成服博之疏略,材过人也。每迁徙易官,所到辄出奇谲如此,以明示下为不可欺者。

(节选自《汉书·薛宜朱博传》)

(注)①二千石:指郡太守。②移:旧时公文的一-种。③谳(yàn):审判定罪。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廷尉治郡/断狱以来且二十年/亦独耳剽日久/三尺律令/人事出其中/掾吏试与正监共撰前世决事/吏议难知者数十事/持以问廷尉/得为诸君覆意之

B.然廷尉治郡断狱以来且二十年/亦独耳剽日久三尺律令/人事出其中/掾吏试与正监共撰前世决事吏议难知者数十事/特以问廷尉/得为诸君覆意之

C.然廷尉治郡/断狱以来且二十年/亦独耳剽日久三尺律令/人事出其中/掾吏试与正监共撰前世决事吏议难知者数十事/特以问廷尉/得为诸君覆意之

D.然廷尉治郡断狱以来且二十年/亦独耳剽日久三尺律令/人事出其中掾吏试与正监共撰前世决事/吏议难知者数十事/持以问廷时/得为诸君覆意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升贬的常用词,升级叫迁升、迁授,降级叫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调。

B.敕,中国古代帝王或肱股之臣语令文书的文体名称,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

C.行部,指巡行所属部城,考核政绩,如《三国演义》第二回:“适督邮行部至县,玄德出郭迎接,见督邮施礼。”

D.视事:指官吏到任开始处理政事,也可理解为办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博性格开朗、喜爱交游。尽管出身低微,但是他刚直仗义,因此能和一些公卿子弟相识相知,并在关键时刻以他的智谋舍身救人。

B.朱博打击陋习毫不客气。刚到琅邪太守任上,就免去了一批故意装病作态的官员。几年时间使琅邪的陋习有了很大的改变。

C.朱博有良好的应变能力。有个狡猾的官员趁他巡视部属时煽动几百人拦道投诉,他立即斩杀了组织者,解散了投诉者,判处如神。

D.朱博处事凌厉。每次升调改换官职到一个新的岗位,他常常先在下属面前展示自己的才智和威严,给他们来个“下马威”。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博诈为医入狱,得见咸,具知其所坐罪。

(2)故事,二千石新到,辄遣吏存问致意,乃敢起就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仁慧

汪曾祺

小时候,我的母亲盼我能长命百岁,让我在观音庵里寄了名。庵里的住持我已经记不得她的法名,我的祖母叫她二师父。

二师父是个面色微黄的胖胖的中年尼姑,是个很忠厚的人,一天只是潜心念佛,对庵里的事不大过问。在她当家的这几年,弄得庵里佛事稀少,香火冷落,房屋漏雨,院子里长满了荒草,一片败落景象。庵里的尼姑背后管她叫“二无用”。

二无用也知道自己无用,就退居下来,由仁慧来当家。

仁慧是个能干人。

二师父大门不出,仁慧对施主家走动很勤。谁家老太太生日,她要去拜寿。谁家小少爷满月,她去送长命锁。每到年下,她就会带一个小尼姑,提了食盒,用小瓷坛装了四色咸菜给我的祖母送去。别的施主家想来也是如此。观音庵的咸菜非常好吃,是风过了再腌的,吃起来不是苦咸苦咸,带点甜味。祖母收了咸菜,道一声:“叫你费心。”随即取十块钱放在食盒里。仁慧再三推辞,祖母说:“就算是这一年的灯油钱。”

仁慧到年底,用咸菜总能换了百十块钱。

她请瓦匠来检了漏,请木匠修理了窗槅。窗槅上尘土堆积的槅扇纸全都撕下来,换了新的。院子里的杂草全锄了,养了四大缸荷花。正殿前种了两棵玉兰。她说:“施主到庵堂寺庙,图个幽静。荒荒凉凉的,连个坐坐的地方都没有,谁还愿意来烧香拜佛?

我的祖母隔一阵就要到观音庵看看,她的散生日都是在观音庵过的。那天总要在观音庵吃一顿素斋。素斋最好吃的是香草(冬菇)饺子。荠菜、香干末作馅,包成薄皮小饺子,油炸透酥,倾入滚开的香草汤,嗤啦有声,以勺舀食,香美无比。

仁慧募化到一笔重款,把正殿修缮油漆了一下。正殿完工,菩萨“开光”之日,请赞助施主都来参与盛典。这一天观音庵气象庄严,香烟缭绕,花木灼灼,佛日增辉。施主们礼赞拜佛之后,在过厅里设了四桌素筵。素鸡、素鸭、素鱼、素腿......使这些吃长斋的施主们最不能忘的是香蕈饺子。

二师父对仁慧这样的做法很不以为然,说:“这叫做什么?观音庵是清静佛地,现在成了一个素菜馆!”但是合庵尼僧都支持她。

尤其使二师父不能容忍的,是仁慧学会了放焰口。放焰口本是和尚的事,从来没有尼姑放焰口的。仁慧想:一天老是敲木鱼念那几本经有什么意思?为什么尼姑就不能放焰口?哪本戒律里有过这样的规定?她要学。善因寺常做水陆道场,她去看了几次,大体能够记住。她去请教了善因寺的方丈铁桥。铁桥听说一个尼姑想学放焰口,很惊奇,就一字一句地教了她。她学会了,就找了本庵几个聪明尼姑和别的庵里的也不大守本分的年轻尼姑,学起放焰口来。起初只是在本庵演习。咳,还真像那么回事。尼姑放焰口,这是新鲜事。于是招来一些善男信女参观。你别说,这十几个尼姑的声音真是又甜又脆,比起和尚的痕猫嗓子要好听得多。仁慧正座,穿金蓝大红袈裟,戴八瓣莲花毗卢帽,两边两条杏黄飘带,美极了!于是渐渐有人家请仁慧等一班尼姑去放焰口,不再有人议论。

观音庵气象兴旺,生机蓬勃。

解放。

土改。

土改工作队没收了观音庵的田产,征用了观音庵的房屋。

观音庵的尼姑大部分还了俗,有的嫁了人。

有的尼姑劝仁慧还俗。

“还俗?嫁人?”

仁慧摇头。

她离开了本地,云游四方,行踪不定。西湖住几天,邓尉住几天,峨眉住几天,九华山住几天。

有许多关于仁慧的谣言。有些谣言仁慧也听到了。一笑了之。

仁慧后来在镇江北固山开了一家菜根香素菜馆,卖素菜、素面、素包子,生意很好。柴根香的名菜是香蕈饺子。

菜根香站稳了脚,仁慧把它交给别人经管,她又去云游四方。西湖住几天,邓尉住几天,峨眉住几天,九华山住几天。

仁慧六十开外了,望之如四十许人。

(摘编自《小说家》)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点出“二师父”,接着描写观音庵的衰败景象,是为了引出主人公仁慧,并以二师父的无用反衬仁慧的能干。

B.仁慧请工匠修理了观音庵的屋瓦、窗槅,并将原来败落的院子打理得生机勃勃,为香客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C.小说结尾最后一句话以仁慧外貌超出常人的年轻暗示了她收人优厚、心无杂念和生活无忧的状态。

D.小说语言平实质朴,富有生活气息,句式长短错落,富于节奏感,将寻常用语叙写得有滋有味。

2.汪曾祺在谈论自已作品《受戒》时说:“我认为和尚也是一种人,他们的生活也是一种生活,凡作为人的七情六欲,他们皆不缺少,只是表现方式不同而已”。文本中的仁慧也体现着他的这一观点,仁慧身处观音庵,却不同于传统的尼姑,“是个能干人”。请依据作品内容,简要概括仁慧的性格特征。

3.香蕈饺子在文本中被多次写到,它起到什么作用?请依据文本内容,分条简述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