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补天(节选)
鲁迅
粉红的天空中,曲曲折折的漂着许多条石绿色的浮云,天边的血红的云彩里有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如流动的金球包在荒古的熔岩中。地上都嫩绿了,便是不很换叶的松柏也显得格外的娇嫩。桃红和青白色的斗大的杂花,在眼前还分明,到远处可就成为斑斓的烟霭了。
轰!!
在这天崩地塌价的声音中,女娲猛然醒来,同时也就向东南方直溜下去了。伊伸了脚想踏住,然而什么也踹不到,连忙一舒臂揪住了山峰,这才没有再向下滑的形势。
但伊又觉得水和沙石都从背后向伊头上和身边滚泼过去了,略一回头,便灌了一口和两耳朵的水,伊赶紧低了头,又只见地面不住的动摇。幸而这动摇也似乎平静下去了,伊向后一移,坐稳了身子,这才挪出手来拭去额角上和眼睛边的水,细看是怎样的情形。情形很不清楚,遍地是瀑布般的流水;大概是海里罢,有几处更站起很尖的波浪来。
可是终于大平静了,大波不过高如从前的山,像是陆地的处所便露出棱棱的石骨。伊正向海上看,只见几座山奔流过来,一面又在波浪堆里打旋子。伊恐怕那些山碰了自己的脚,便伸手将他们撮住,望那山坳里,还伏着许多未曾见过的东西。伊将手一缩,拉近山来仔细的看,只见那些东西旁边的地上吐得很狼藉,似乎是金玉的粉末,又夹杂些嚼碎的松柏叶和鱼肉。他们也慢慢的陆续抬起头来了,女娲圆睁了眼睛,好容易才省悟到这便是自己先前所做的小东西,只是怪模怪样的已经都用什么包了身子,有几个还在脸的下半截长着雪白的毛毛了,虽然被海水粘得像一片尖尖的白杨叶。
“上真救……”一个脸的下半截长着白毛的昂了头,一面呕吐,一面断断续续的说,“救……臣等……是学仙的。谁料坏劫到来,天地分崩了……现在幸而……遇到上真……请救蚁……并赐……仙药……”他于是将头一起一落的做出异样的举动。
伊都茫然,只得又说,“什么?”他们中的许多也都开口了,一样的是一面呕吐,一面“上真上真”的只是嚷,接着又都做出异样的举动。伊无法可想的向四处看,便看见有一队巨鳌正在海面上游玩,伊不由的喜出望外了,立刻将那些山都搁在他们的脊梁上,嘱咐道,“给我驼到平稳点的地方去罢!”巨鳌们似乎点一点头,成群结队的驼远了。
伊嘘一口气,心地较为轻松了,再转过眼光来看自己的身边,流水已经退得不少,处处也露出广阔的土石,伊又仰了脸去看天。天上一条大裂纹,非常深,也非常阔。伊站起来,用指甲去一弹,一点不清脆,竟和破碗的声音相差无几了。伊皱着眉心,向四面察看一番,又想了一会,便拧去头发里的水,分开了搭在左右肩膀上,打起精神来向各处拔芦柴:伊已经打定了“修补起来再说”的主意了。
伊从此日日夜夜堆芦柴,柴堆高多少,伊也就瘦多少,芦柴堆到裂口,伊才去寻青石头。当初本想用和天一色的纯青石的,然而地上没有这么多,大山又舍不得用,有时到热闹处所去寻些零碎,看见的又冷笑,痛骂,或者抢回去,甚而至于还咬伊的手。伊于是只好搀些白石,再不够,便凑上些红黄的和灰黑的,后来总算将就的填满了裂口,止要一点火,一熔化,事情便完成,然而伊也累得眼花耳响,支持不住了。
这时昆仑山上的古森林的大火还没有熄,西边的天际都通红。伊向西一瞟,决计从那里拿过一株带火的大树来点芦柴积。回手便从火树林里抽出一株烧着的大树来,要向芦柴堆上去点火。伊就去点上火,而且不止一地方。
火势并不旺,那芦柴是没有干透的,但居然也烘烘的响,很久很久,终于伸出无数火焰的舌头来,一伸一缩的向上舔,又很久,便合成火焰的重台花,又成了火焰的柱,赫赫的压倒了昆仑山上的红光。大风忽地起来,火柱旋转着发吼,青的和杂色的石块都一色通红了,饴糖似的流布在裂缝中间,像一条不灭的闪电。
风和火势卷得伊的头发都四散而且旋转,汗水如瀑布一般奔流,大光焰烘托了伊的身躯,使宇宙间现出最后的肉红色。
火柱逐渐上升了,只留下一堆芦柴灰。伊待到天上一色青碧的时候,才伸手去一摸,指面上却觉得还很有些参差。
“养回了力气,再来罢……”伊自己想。
伊于是弯腰去捧芦灰了,一捧一捧的填在地上的大水里,芦灰还未冷透,蒸得水澌澌的沸涌,灰水泼满了伊的周身。大风又不肯停,夹着灰扑来,使伊成了灰土的颜色。
“……”伊吐出最后的呼吸来。
天边的血红的云彩里有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如流动的金球包在荒古的熔岩中。
这时候,伊的以自己用尽了自己一切的躯壳,便在这中间躺倒,而且不再呼吸了。
有一日,天气很寒冷,却听到一点喧嚣,那是禁军终于杀到了,他们左边一柄黄斧头,右边一柄黑斧头,后面一柄极大极古的大纛,躲躲闪闪的攻到女娲死尸的旁边,却并不见有什么动静。他们就在死尸的肚皮上扎了寨,因为这一处最膏腴,他们检选这些事是很伶俐的。
(有删改)
[注]①大纛(dao) :古代军队里的大旗。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即向我们展现了一幅神话世界的色彩斑斓、瑰丽雄奇的画面,为天地间的大神一女娲的出场打下了铺垫。
B.女娲- -舒臂揪住了山峰、一伸手撮住那些山、回头从火树林里抽出一株大树等细节想象大胆,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C.小说中写女娲唯恐山碰了自己的脚,炼石补天疲惫不堪,最后劳累而死,表明女娲作为上古大神也是非常脆弱的。
D.小说描写人类或是露出种种凄凉可怜相,或是以“痛骂”“冷笑”对待女娲,意在表现人类的白私虚伪,狭隘愚昧。
2.请概括小说女娲的形象特点,并谈谈小说是如何塑造女娲形象的。
3.鲁迅的小说主题往往深刻而又丰富,你从这篇小说中读出了哪些主题?
材料一
国务院办公厅近期发布《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文件(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六方面的重点任务,“加强学生发展指导”是其中之一,并且明确了对学生理想、心理、学习、生活、生涯规划指导应注重指导实效、健全指导机制的要求。文件发布后,再次引发了教育界对于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发挥其实效性的关注。新高考改革,使高中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拥有了更多选择权,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也被赋予了深入推进新高考改革的历史使命。学校如何根据自身特色探索出行之有效的生涯规划教育模式,成为每所高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摘编自“中国教育新闻网”)
材料二
高中生自我认知情况统计图
(摘编自《重庆市某重点中学首届新高考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材料三
高中如何有效地开展生涯规划教育? 一致的观点是:学校要首先承担起对高中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的相关责任,及时对教育教学进行改革和调整。
以刘静为代表的一部分学者认为,高中要在做好生涯规划教育实施顶层设计的基础上,构建以各学科课程实施为主体、以生涯导向课程和生涯发展指导制度为两翼的生涯规划教育实施体系,最终使生涯规划课程“融于”整个学校课程之中。以田丽为代表的学者认为我们应建构起“一主三辅二维”的立体式生涯规划教育操作体系,即以生涯规划教育专业课为主体,以实践体验活动、学科课程、主题班会课为辅助,统合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需求;建立教育行政层面、教研层面、学校层面“三层”相互贯通,省、市(地)、县(区)、校四级联动,互为补充、相互协调的生涯规划教育组织管理体系。以朱仲敏为代表的一部分学者认为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应更多关注实践与个体辅导,同时注重生涯测评。
总之,目前学者们在有关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研究中,有以下共同认知:高中应开设有关生涯教育的课程并与学校其他课程相融合;要转变学校办学理念,提高教师的生涯规划教育意识,组建专业的生涯辅导团队;应开发多种教育途径,组织各种有关生涯规划教育的活动;要关注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个体差异性,合理开展测评,提供个别辅导。
(摘编自“教师教育论坛”)
材料四
职业生涯规划离课堂有多远?南京市第一中学在学生踏入高中的那一刻,便依据学生学习情况和自身兴趣,为每个学生打造属于自己的“量表”。南京一中校长尤小平表示,家长们对于孩子高中学习的认识过于“工业化”,什么专业容易考、好找工作,就让孩子以此作为高考目标,全然不顾孩子自身兴趣特长。这就导致孩子进入大学以后对自己专业没什么深刻认识,也学不下去。所以,最重要的一个课题就是“认识兴趣”。
在前两轮实验中,通过教授们精心设计的测评,南京一中的同学们了解自己的爱好,大家开展生涯规划为主题的班会,学校举办职业规划大赛,同学们在比赛中沟通交流。尤小平说:“让学生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在什么地方,自己的能力在什么地方,根据这个来选择高考方案,选择学科。”
尤小平认为,唯“分数论”在很多家长心里根深蒂固,要想通过短时间的活动一下子转变他们的专业观念绝非易事;职业生涯规划这个项目刚起步,作为校长,他会坚持给同学们提供平台继续认识自己,发掘自己;但家长更要积极行动起来,尊重孩子对“兴趣爱好”的选择,让孩子找到真实的自我。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指导意见》既提出了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重点任务,同时,又介绍了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的新高考改革背景。
B.从调查图表可知,重庆市某重点中学被采样的学生在总体上对自身的个性、兴趣和能力都有较为清晰的自我认识。
C.高中如何有效开展生涯规划教育, 学者们各有说法,但都一致认为:不能罔顾个体差异,要有专业生涯辅导团队。
D.尤校长表示:家长认识的“工业化”和唯“分数论”,使得他们将孩子的专业目标定位在“容易考、好找工作”上。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新高考改革,赋予了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新的历史使命,同时,也要求学校彻底转变办学理念、探索教育模式、理顺教学行为。
B.高中生要想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有清晰的规划,核心在于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只要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所在,就能做出正确选择。
C.开展生涯规划教育是一个复杂的体系,牵涉到国家政策、教育行政、学校、家长、学生等多个层面,注重实效、健全机制是关键。
D.职业生涯规划虽已走进课堂,但任重道远,一方面学校要积极提供平台,另一方面,家长们也应转变观念,给孩子选择的权利。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实施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科学发展到今天,已经具备了很强大的自主性,如果任其无约束地发展,它的潜在成果既有可能造福人类,也有可能摧毁人类。如何让科学始终朝向善的方向发展,是今天人类亟须解决的问题.科技伦理的兴起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在经历一系列惨痛教训后,人们终于认识到不加约束的科学是非常危险的,任何国家或个人都无法承担其可怕的后果。从这个意义上说,科技伦理的水平直接标度了科技发展的成熟度。
科技伦理的目标很明确,即通过有效的规范,保证研究的所有环节都处于伦理的规训空间内,使研究的整个链条都指向追求善的目的。科技伦理发生作用的空间结构包括政策环境、研究主体、研究手段、研究对象与研究结果等,这个研究链条的每个环节内都存在伦理缝隙,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科学就会从人类的福祉变成人类的噩梦。
科学是探索未知的事业,其本性是喜欢自由的研究氛围的。由此,人们自然会认为,不应该为科学研究附加任何约束,所有这些束缚都是研究的障碍。其实,这是一种短见。哲学家托德.莱肯曾指出:我们对人类的有限性和偶然性的焦虑,致使我们设计出更高级的不变的实在,这就是上帝、形式、道德法则,或世界自身。道理很简单,任何时代的人的认知都具有时代局限性,总有一些没有预料到的事情出现一如果是好的倒也无妨;如果是恶的,其影响就很难消除。而且随着研究的深入,这种可能性不是变小了,而是变大了。为此,预先设置一些高于当下实践要求的伦理规范,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未来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危害。因此,对研究人员进行科技伦理的熏陶、规训,恰恰是培养他们追求善的有效手段。是给他们树立向善的路标,而非设置研究的障碍。
近代科学是西方的产物,对于中国人来讲,科学在很大程度上是舶来品,我们没有与此相对应的传统与经验,而且中国传统的儒家伦理是基于农业社会建构出来的,仅仅解决了人伦与社会秩序问题,因而在科技伦理.上存在先天的不足。另外,我国的教育体制中也缺少这方面的系统训练,从而导致我国科技人员对于科技伦理的认识严重不足。这就意味着,随着中国科技的迅猛发展,科技投入的增加与从业人员的大幅增长,以及功利主义评价模式的形成,部分科研人员完全可能在利益的驱使下,没有约束地从事后果高度不确定的研究。再加上国人对于前沿科技成果的极度期盼,促成需求的扩张,加剧了科技风险出现的可能性,这就无形中助长了科研人员冒险的热情。因此可以说,践行负责任的研究,恰恰是中国科技界应该展现给世界的一种形象。
(摘编自《科技伦理:没有约束的科技是危险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具有强大的自主发展力量,它既可以造福人类社会,也有可能摧毁人类社会。
B.科技伦理的目的是“追求善”,托德·莱肯所说的“道德法则”就是“科技伦理”。
C.科学崇尚自由,而科技伦理不但没有约束这种自由,反而能更好地引导科学研究。
D.政策环境、研究主体、研究手段、研究对象与研究结果等并非科技伦理链条的环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也是逐层递进的。
B.文章以无约束的科学发展可能摧毁人类为立论前提,由此提出了科技方面的伦理问题。
C.文章引用哲学家托德·莱肯的话意在证明对研究人员进行科技伦理熏陶、规训的必要。
D.对于中国的科学界科技伦理欠缺的原因,文章末段从历史和现状两个方面进行了剖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整个世界已经构建了较完善的科技伦理规范,我们就可以判断世界的科技发展也已经达到了较为成熟的阶段。
B.要最大限度地消除人类认知局限性所带来的危害,就应预先设置一些高于当下实践要求的伦理规范,如科技伦理。
C.基于中国传统儒家伦理能解决人伦与社会秩序问题,我们可以尝试从中分化出符合科技发展的现代科技伦理观念。
D.对科技伦理认识的不足和利益的驱使等因素增加了科研行为突破科技伦理的风险,因而我们应践行负责任的研究。
阅读以下材料,请按要求作文。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 3000 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 3000 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议论文,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再美好的教育理想,再科学的教育理念,都要在教育实践中生根发芽,①________去引领和督促学校和家庭在这条康庄大道上走下去。没有清晰的质量标准,完全由学校或者家长的教育觉悟来决定,不管是美好的教育理想,②_________,都只能“纸上谈兵”。与之相反,哪怕那些已经被明令禁止的教育质量标准,在没有被科学的质量标准取代之前,依然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它们不但没有因为被禁止而消失,③_________更让人恐慌。
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其中的三个关键词。
作为一种价值取向,道德健康的出现为心理教育的伦理转向提供了动力,并推动了心理教育从矫正性的治疗技术向道德性教育的策略过渡。心理教育开始调整自己的学术路线,把价值判断引入自身的理论内涵之中,不仅关心人的适应能力,更关心适应过程和方法的伦理性。调节个体与社会的矛盾并非学校德育的根本任务,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应当是促进人在道德上的健康,帮助人学会用道德的方式适应社会。因而,放弃强制和塑造的方法论,接受包括心理学在内的多元化的教育方法,应成为改进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