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中学生李×阳写了篇论文,想向一位慕名久已的王编辑请教,恰巧王编辑不在家,他就给王...

中学生李×阳写了篇论文,想向一位慕名久已的王编辑请教,恰巧王编辑不在家,他就给王编辑写了张便条。便条中有几处不得体的地方,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王编辑:

您好!

我到寒舍拜访您,但不幸您不在家。我把拙文《<诗经>情思》放在您家,望拜读。本人一向有写作雅趣,学习之余,偶有所得,自觉错处颇多,但苦于自己不能斧正。您是本市研究《诗经》的大家,望工作之暇不吝赐教,修改润色。

此致

编安!

××市第一中学高三(2)班李×阳

20××年12月9日

 

①将“寒舍”改为“贵府”或“您家”;②将“不幸”改为“不巧”;③将“拜读”改为“费心一读”;④将“雅趣”改为“爱好”;⑤将“斧正”改为“修改”。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主要是谦词和敬词的运用。如称别人要用敬词,说自己时要用谦词,出题者常常混用。“寒舍”是谦辞,一般是自己对自己住所的谦称,此处对王编辑的住所应使用敬称,可改为“贵府”或“您家”。“不幸”指不好的事,词义过重,应该为“不巧”。“拜读”也是谦辞,此处使用对象不当,将“拜读”改为“费心一读”。“雅趣”用在此处有自吹自擂之嫌,应将“雅趣”改为“爱好”。“斧正”是书面语用词,用在便条里不合语境,应将“斧正”改为“修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以高铁为镜,我们砥砺苦练内功的自主创新品格。十几年前,高铁技术还掌握在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手中。中国冲破技术封锁,弯道超车,    ,靠的就是自主创新。从车辆到线路,从制动到通信信号,没有技术,就从国外引进消化吸收;(          )。一步一个台阶,中国高铁企业苦练内功、   ,实现了国人高铁产业腾飞的梦想。以高铁为镜,我们涵养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      ,中国制造面临过这样的尴尬:号称是世界工厂、制造大国,老百姓却    ,去国外抢购保温杯、电饭煲、马桶盖等普通日用品。中国铁路凤凰涅槃的过程,为中国制造突围提供了有益借鉴。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0.01毫米以内;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历经近百次仿真计算和试验验证,仅仿真计算生成的结果数据就高达5000G。解码中国高铁成功的深层次密码,以优取胜的品质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最重要的关键词。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后发先至  养精蓄锐  毋庸讳言  舍本逐末

B.后来居上  厚积薄发  毋庸讳言  舍近求远

C.后发先至  养精蓄锐  毋庸置疑  舍近求远

D.后来居上  厚积薄发  毋庸置疑  舍本逐末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狠下决心奋力攻关外国不愿提供的核心技术

B.狠下决心奋力攻关,如果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

C.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

D.外国提供了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0.01毫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技术,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

B.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约0.01毫米左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技术,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

C.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准确到了约0.01毫米左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

D.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准确到了0.01毫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以比喻的修辞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的情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宋文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___”之雄心,也只怕会是“___________”的结局。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①,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②,去时冠剑是丁年③。茂陵不见封侯印④,空向秋波哭逝川⑤。

(注)①雁断:指苏武被羁留匈奴后与汉廷音讯隔绝。②“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③冠剑:指出使时的装束。丁年:壮年。④茂陵:汉武帝陵墓。指苏武归汉时武帝已死。⑤逝川:比喻逝去的时间。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里指往事。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魂销”即“销魂”,多形容悲伤愁苦,但此句表现出苏武骤见汉使时的惊喜之感。

B.颔联上句借“雁”“胡天”“月”等典型意象,形象地描绘出一幅望雁思归图。

C.颔联下句借“羊归”“塞草”等意象形象地展示了苏武在绝塞牧羊的单调、孤寂生活。

D.颈联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表现了诗人对苏武出使塞外前后人事已非的慨叹。

2.尾联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曰韬,字席珍,莆田人。正德十二年进士。授常州推官。武宗南巡,江彬(注)纵其党横行州县,将抵常州,民争欲亡匿。时知府暨武进知县咸入觐,曰韬兼绾府县印,召父老约曰:“彬党至,若等力与格。”又释囚徒,令与丐者各具瓦石待。已,彬党果累骑来。父老直遮之境上,曰:“常州比岁灾,物力大屈,无可啖若曹。府中惟一张推官,一钱不入,即欲具刍秣,亦无以办。”言已,彬党疑有他变,乃稍退,驰使告彬。曰韬即上书巡按御史言状。御史东郊行部过常州,谓曰:“事迫矣,彬将以他事缚君。”命曰韬登己舟先发,自以小舟尾之。彬党果大至,索曰韬,误截御史舟。郊使严捕截舟者,而阴令缓之其党恐御史上闻咸散去曰韬遂免彬亦戒其党毋扰由是常以南诸府得安世宗即位,召为御史。杨廷和等之争织造也,曰韬亦上言:“陛下既称阁臣所奏惟爱主惜民,是明知织造之害矣。既知之,而犹不已,实由信任大臣弗专,而群小为政也。自古未有群小蒙蔽于内,而大臣能尽忠于外者。崔文辈二三小人尝浊乱先朝,今复蒙惑圣衷,窃弄威福。陛下奈何任其逞私,不早加斥逐哉?臣闻织造一官,行金数万方得之。既营之以重赀,而欲其不责偿于下,此必无之事也。”帝不能用。席书以中旨拜尚书,曰韬与同官胡琼各抗疏力争。既受杖,犹占疏劾奸人陈洸罪。未几,竟死。隆庆初,追赠光禄少卿。

(节选自《明史·张曰韬传》)

(注)江彬;曹任明朝边将,后成为明武宗义子,统领镇军,恃宠擅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党恐/御史上闻/咸散去/曰韬遂免/彬亦戒其党毋扰/由是常以南诸府得安/

B.其党恐御史上闻/咸散去/曰韬遂免彬/亦戒其党毋扰/由是常以南诸府得安/

C.其党恐/御史上闻/咸散去/曰韬遂免彬/亦戒其党毋扰/由是常以南诸府得安/

D.其党恐御史上闻/咸散去/曰韬遂免/彬亦戒其党毋扰/由是常以南诸府得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州,古时九州之一,另外八州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

B.武宗为庙号,指他死后在太庙内立室奉祀,并追尊的名号。

C.御史,先秦时为负责记录的史官,后来是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

D.织造,明清于江宁、苏州、杭州各地所设的专门织造宫廷所需丝织品的机构,也指该机构的相关官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曰韬不惧龙威,抗疏力争。皇上下旨任命席书为尚书,他与同僚胡琼上书竭力反对;受杖刑后他仍口述奏书揭发奸臣陈恍的罪行。

B.张曰韬积板进言,指陈政弊。杨廷和等争论织造之利弊,张曰韬积极上言希望皇上明辨是非,信任大臣,斥逐小人。但进言未被采用。

C.张曰韬上书御史,赢得主动。阻止江彬党羽之后,张曰韬立即上书巡按御史说明江彬横行情况,恰逢御史东郊率领部队路过常州,设计保护了他。

D.张曰韬不惧江彬,智勇以对。江彬放纵党羽横行州县。在他们将抵达常州时,张曰韬发动民众积极应对,最终使江彬党羽疑有他查而退去。

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仅语。

(1)曰韬兼绾府县印,召父老约曰:“彬党至,若等力与格。”

(2)既知之,而犹不已,实由信任大臣弗专,而群小为政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青  衣

毕飞宇

自古到今,唱青衣的人成百上千,但真正领悟了青衣意蕴的极少。筱燕秋是个天生的青衣胚子,二十年前,京剧《奔月》的成功演出,让人们认识了一个真正的嫦娥。

可造化弄人,此后她沉寂了二十年,在远离舞台的戏校里教书。学生春来的出现,让筱燕秋重新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二十年后,《奔月》复排,这对师生成了嫦娥的AB角。把命都给了嫦娥的筱燕秋一口气演了四场,她不让。不要说自己的学生,就是她亲娘老子来了她也不会让。这不是A档B档的事。她是嫦娥,她才是嫦娥。筱燕秋完全没有在意剧团这几天气氛的变化,完全没有在意别人看她的目光,她管不了这些。只要化妆的时间一到,她就平平静静地坐在了化妆台的前面,把自己弄成别人。

天气晴好了四天,午后的天空又阴沉下来了。昨晚的天气预报说了,今天午后有大风雪的。下午风倒是起了,雪花却没有。午后的筱燕秋又乏了,浑身上下像是被捆住了,两条腿费劲得要了命。下午刚过了三点,筱燕秋突然发起了高烧。高烧来得快,上得更快。筱燕秋的后背上一阵一阵地发寒,大腿的前侧似乎也多出了一根筋,拽在那儿,吊在那儿,无缘无故地扯着疼。筱燕秋到底不踏实了,到医院挂了妇科门诊。医生说:“最好呢,住下来。”筱燕秋没有讨价还价,生硬地说:“我不住。”医生拿起了处方,龙飞凤舞,说:“先消炎,再忙你也得先消炎。先吊两瓶水再说。”利用取药的工夫筱燕秋拐到大厅,她看了一眼时钟,时间不算宽裕,毕竟也没到火烧眉毛的程度。吊到五点钟,完了吃点东西,五点半赶到剧场,也耽搁不了什么。这样也好,一边输液,一边养养神,好歹也是住在医院里头。

筱燕秋完全没有料到会在输液室里头睡得这样死,简直都睡昏了。筱燕秋起初只是闭上眼睛养养神的,空调的温度打得那么高,养着养着居然就睡着了。筱燕秋那么疲惫,发着那么高的烧,输液室的窗户上又挂着窗帘,人在灯光下面哪能知道时光飞得有多快?筱燕秋一觉醒来,身上像松了绑,舒服多了。醒来之后筱燕秋问了问时间,问完了眼睛便直了。她拔下针管,包都没有来得及提,拔了针管就往门外跑。

天已经黑了,雪花却纷扬起来。雪花那么大,那么密……筱燕秋拼命地对着出租车招手,出租车有生意,多得做不过来,傲慢得只会响喇叭。筱燕秋急得没病了,一个劲地对着出租车挥舞胳膊,都精神抖擞了。她一路跑,一路叫,一路挥舞她的胳膊。

筱燕秋冲进化妆间的时候,春来已经上好妆了。她们对视了一眼,春来没有开口。筱燕秋上课的时候关照过她的,化上妆这个世界其实就没有了。你不再是你,他也不再是他,——你谁都不认识,谁的话你也不要听。筱燕秋一把抓住了化妆师,她想大声告诉化妆师,她想告诉每一个人,“我才是嫦娥,只有我才是嫦娥!”但是筱燕秋没有说。筱燕秋现在只会抖动她的嘴唇,不会说话。此时此刻,筱燕秋就盼望着王母娘娘能从天而降,能给她一粒不死之药,她只要吞下去,她甚至连化妆都不需要,立即就可以变成嫦娥了。王母娘娘没有出现,没有人给筱燕秋不死之药。筱燕秋回望着春来,上了妆的春来比天仙还要美。她才是嫦娥。这个世上没有嫦娥,化妆师给谁上妆谁才是嫦娥。

锣鼓响起来了。筱燕秋目送着春来走向了上场门。大幕拉开了,筱燕秋知道她的嫦娥这一回真的死了。嫦娥在筱燕秋四十岁的那个雪夜停止了悔恨。死因不详,终年四万八千岁。

筱燕秋回到了化妆间,无声地坐在化妆台前。剧场里响起了喝彩声,化妆间里就越发寂静了。她望着自己,目光像秋夜的月光,汪汪地散了一地。筱燕秋一点都不知道她做了些什么,她像一个走尸,拿起水衣给自己披上了,然后取过肉色底彩,挤在左手的掌心,均匀地、一点一点地往脸上抹、往脖子上抹,往手上抹。化完妆,她请化妆师给她吊眉、包头、上齐眉穗、带头套,最后她拿起了她的笛子。筱燕秋做这一切的时候是镇定自若的,出奇地安静。但是,她的安静让化妆师不寒而栗,后背上一阵一阵地竖毛孔。化妆师怕极了,惊恐地盯着她。筱燕秋并没有做什么,也没有说什么,只是拉开了门,往门外走。

筱燕秋穿着一身薄薄的戏装走进了风雪。她来到剧场的大门口,站在了路灯的下面。筱燕秋看了大雪中的马路一眼,自己给自己数起了板眼,同时舞动起手中的竹笛。她开始了唱,她唱的依旧是二黄慢板转原板转流水转高腔。雪花在飞舞,剧场的门口突然围上来许多人,突然堵住了许多车。人越来越多,车越来越挤,但没有一点声音。围上来的人和车就像是被风吹过来的,就像是雪花那样无声地降落下来的。筱燕秋旁若无人,边舞边唱……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在叙事方面有独特之处,将人和戏巧妙结合,为人设戏,以戏写人。人与戏彼此叠映,相互阐释。

B.小说通过筱燕秋闯进化妆间后和春来“对视了一眼”这个细节,微妙地揭示出这对师生之间的矛盾纠葛。

C.小说细致入微地记叙、描写了筱燕秋自己化妆的情形和动作,符合人物身份特征,展现了她的内心世界。

D.小说结尾记叙了筱燕秋在风雪中路灯下轰轰烈烈的“演出”,旨在表现她高超的艺术和自负的个性。

2.文中三处划线句关于“风雪”的描写,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

3.小说以“嫦娥”为中心叙事写人,试探究“嫦娥”的意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