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马婆的悲伤
马婆从妹妹家出来,眼泪就开始肆无忌惮地流。那么要强爱面子的马婆,面对路人诧异的目光视若不见。仲秋的微雨浸润着马婆规整的套装,马婆的心凌乱成泥。马婆没有回家。她穿过两个十字路口拐进了龙泉湖公园,蹒跚地上了湖边八角亭。马婆斜靠在亭柱上,不知不觉收住了眼泪。过往的岁月就在马婆静静的呆坐里浮出了水面。
马婆还是马嫂的时候,精力全部放在对儿子的培养上。从幼儿的益智类训练开始,到剑桥英语、到奥数培优、到解题速效……正规不正规的培训班,只要不与正课冲突,马嫂都推着儿子上。马哥虽不太支持,可为了儿子的将来,只好认了。
儿子大学毕业去美国深造时,马婆费尽心机说服他留在了国外。之后,马婆和马爷就成了亲朋好友羡慕的对象。尤其是马婆的妹妹。她的儿子成绩不太好,毕业后留在了本地。妹妹一生气就开骂,你这个不争气的兔崽子,连你大表哥身上的一根汗毛都比不上!
只有马婆知道,她和马爷过得是什么日子。每天早上一起床,马爷就打开电视,一整天不让关。他说这样可以逼逼屋里的冷气。马婆嘴上不说,心里也难受。她觉得自己虽然有儿子,可常年过得却是没儿子的生活。马婆整晚整晚睡不着,睡不着就想儿子,就想如何证明自己有儿子。半月后马婆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马婆不再随随便便穿衣服了。就连上菜场也是整齐的套装,昂首挺胸,微微地趾高气扬。马爷说她,马婆硬硬地回嘴,我和那些没儿子人不一样,我有儿子,儿子在国外,怎么着也得给他充充面子。马爷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滑出眼眶。
儿子去国外后,马婆很少再与马爷争吵。用马婆的话说,这老东西辛苦了一辈子,到头来连儿子的面都难见,我得让他享享福。马爷没有享福的命,儿子在美国定居不到两年,他就失去了健康。一开始马婆没太当回事。等她知道不好时,马爷的腿已经不太听使唤了。马爷犯病是在早上,等办好住院手续时已经到了下午三点多。好在马爷是轻微的脑梗,没耽误多大事。躺着输液的马爷,看到其他病人都有小辈陪着,羡慕得眼里几乎迸出血来。他一忍再忍,最后还是张大嘴巴哀嚎起来。马婆又累又急又尴尬,边向同屋的病人和家属道歉边劝马爷。劝着劝着自己也忍不住哭起来。好在外甥及时赶到,止住了他们的哭声。
马爷出院后腿稍能走动,右胳膊和右手却失了灵活。马婆按照医生的嘱咐,每天除了监督马爷进行自我煅炼外,就是不停地帮他按摩恢复。马婆渐渐地瘦了,由原来的一百四十多斤瘦到了一百一十斤。马爷看着难受,有时忍不住骂儿子。马婆却不依,你知道啥,儿子不是没孝心,他在国外生活压力大,也难。马婆出门买菜仍旧穿戴整齐,昂首挺胸,微微地趾高气扬。
斜靠在亭柱上的马婆不知不觉坐了一个小时。仲秋的微雨打湿了她的后背,马婆这才想起该给马爷做饭了。马婆小心地下了八角亭,走出了龙泉湖。
平静下来的马婆又想起她从妹妹家出门时的情景。今天是妹妹的六十大寿。饭后,妹妹当着她的面又骂起了儿子。你这个不争气的兔崽子,连你大表哥身上的一根汗毛都比不上!外甥喝多了酒,大着舌头回嘴,妈,你老……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你一点……都不知道,我大姨和……大……姨夫的苦。外甥媳妇忙岔开了话。大姨,怎么不让姨夫来,就两站的路,来热闹热闹多好。马婆强忍着将落的泪说,对了,我得回去给他做饭了。外甥媳妇跑去厨房给马婆打包现成菜时,马婆挣脱妹妹的手就出来了。等外甥媳妇追出来,马婆已经走了二十多米远。听到喊声,马婆没敢回头,她怕自己满脸的泪吓坏年轻人。
马婆擦了擦眼睛,迎着仲秋的微雨向家走去。她知道她无论如何不能倒下,她还要照顾马爷,她还得撑起这个家。马婆规整的套装和灰白的头发在人行道上摇曳,一如枝头瑟缩在秋风中的老叶。
(选自《当代短篇小说集》,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马婆从妹妹家出来眼泪就开始肆无忌惮地流,这是马婆因外甥的话而想到自己家的处境时流下的悲伤之泪。
B.小说中马婆把全部精力放在对儿子的培养上的情节,不仅突出了马婆的形象特点,也对马婆晚年的处境起了暗示性作用。
C.马爷看到马婆连上菜场也穿整齐的套装,昂首挺胸,微微地耻高气扬,觉得妻子爱慕虚荣,在外人面前充面子,于是数落马婆。
D.“马婆规整的套装和灰白的头发……一如枝头瑟缩在秋风中的老叶”以景物描写结尾,运用比喻手法,暗示马婆未来孤独的生活,引人深思。
2.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马婆的形象特点。
3.作者创作这篇小说的意图有哪些?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收秋
段吉雄
门口那棵苍老遒劲的老槐树稍稍扭动一下身躯,泛着金光的叶子翻起筋斗缓缓着地。山岗上,田野里,大片大片的农作物仿佛开始燃烧,红得热烈,紫得氤氲,黄得耀眼,这些颜色混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巨大的油画。青纱帐里,果实压弯站了一个夏季的茎秆,也把农人的肩膀压得瓷瓷实实,就连梦都变得沉甸甸的。
收秋先是从芝麻开始。当墨绿的植株被太阳酱成鹅黄色的时候,枝干上小房子一样的荚也饱满起来。当然,这些芝麻荚也变了色。它们沿着枝干呈错落状分布在两边,庄重而又威严。有风从山岗掠过,两排芝麻荚欠了欠身,气沉丹田,酝酿起威武的号子。
农人粗壮的大手攥住几根芝麻秆,轻轻一提,它们顿时被拔出土层。尽管根部带着一坨土坷垃,但很显然,满怀心事的芝麻荚占了上风,把整株枝干都拖倒在地。先别急,让那些带着湿气的土坷垃在太阳下晾一晾,阳光和劲道的风会把湿气带走,然后再用锄头轻轻一叩,泥块就会立即散落开来。芝麻荚里也有早熟的,它们耐不住寂寞,抢在收获之前就咧开了嘴,露出里面饱满的芝麻籽,簇拥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外面炙热的阳光、急促的风,还有千万个和自家一模一样的“房子”。农人弯下腰来,嘴对着咧开的芝麻荚轻轻一吸,油滑的芝麻籽便钻进口里。牙齿轻合,醇烈的香味弥漫开来。咯吱咯吱,牙床碾压芝麻的声音一阵一阵顺着腮帮敲打着农人的耳膜,成了他们掂量秋季收成好坏的鼓点。油渍从嘴角溢出,亮晃晃的。在和路人搭讪时,明亮的咀嚼声和晃眼的油渍成了他们外露的资本。大家都是庄稼把式,一眼便看出了门道。
你这块地收成不错啊!
还行,还行。
这个季节,正是农人们一年中最得意的时刻,怎么得意都不过分,谁都不会计较。
秋天的时候,山岗上一个个芝麻垛像士兵一样,威严肃穆,英气逼人,它们俯览着整个田野,一遍又一遍地询问着过往的大雁何时启程。阳光里,芝麻荚炸裂的声音像是铿锵的鼓点,咧开的嘴巴把本就丰饶的大地装扮得有些俏皮。忙碌的农人们直起腰,眼光瞅过来,看到这一个个喜庆的笑脸,一身的酸胀和疲意就淹没在这喜悦之中。
山脚下的玉米地也按捺不住了。一身绿色的戎装渐渐褪去,换成与季节相符的金黄色。大概它们觉得这样便于隐藏,只是腰间饱满的玉米棒子暴露了它们的心事。亮灿灿的玉米粒偶露峥嵘,在阳光下,一道道金光从田野里迸出,发出珠玉般诱人的颜色。
月影依稀的时候,玉米叶上有一层细细的露水,白天奓起的叶子此时温顺多了。有细碎的脚步踩着月光走过来,农人们一身银色,肩上、背上扛着担子或者背篓,身后照例跟着一头老牛或者几只睡眼惺忪的山羊。
玉米地远看影影绰绰,只有到跟前才看得清楚,安置好牛羊,农人们便开始掰玉米。那些玉米棒子倔强地仰着头,女人背着背篓穿行在玉米林里,抓住玉米棒的中间,朝下使劲一掰,“咔嚓”一声脆响,唤醒整个田野;再顺势一扭,硕大的玉米棒就彻底脱离母体。栖息在玉米秆上的小鸟吓得一个趔趄,拍打着翅膀迅速逃走。玉米林里,响声大作,熟睡的兔子、田鼠和野鸡仓惶起身,不时撞击着玉米秆,哗哗哗响声一片,引得地边的老牛和山羊都怔住了,支起耳朵,辨别着声音的来源。农人们没工夫理会这些,手上并没有停下来。女人把掰下的玉米朝脑后一丢,像长了眼似的,玉米翻滚着飞进背篓。
太阳终于还是跳了出来,田野里昨天还直挺的玉米秆已经全部匍匐在地,一行一行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地中间的玉米棒子像小山一样,细看还有细雾在周围环绕。女人用背篓,男子用挑担,开始把这些玉米往家里搬。咯吱咯吱的扁担声和吱呀吱呀的背篓声流淌在晨霭里,这是秋季里悦耳的声调。
院子的角落,春天随手丢下的几粒苦瓜籽和丝瓜籽,经过一个夏季的生长,现在变得蓬勃。形态各异的瓜果或躺,或吊,或奋力朝上,忙碌的季节,农人们顾不上照顾,它们倒也不争,只默默发育。哪一天农人把锅烧热后,才想起没有下饭菜,紧走两步,摘下几个还带着花儿的丝瓜炒了,才发现此时的丝瓜秋味十足,味道除了鲜美,还有一种特有的劲道。
月光下的农家院子,玉米、芝麻、黄豆、南瓜挤得满满当当,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农人们干脆就坐在玉米堆上,一边把那层层金黄的外壳剥去,一边讨论着村里各家的收成,还盘算着清空的地里明年种些什么。小孩儿们被大人安排来帮忙,但他们偏又坐不住,才剥了几个,便就抓起一把芝麻往嘴里塞。村庄沉浸在这热气腾腾的喧闹声中。
刺啦,刺啦。剥玉米壳的声音继续在村子上空飘荡,伴着这明亮的响声,村庄正孕育着一个殷实又灿烂的梦。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10月23日20版)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泛着金光的叶子翻起筋斗缓缓着地”一句作者仅仅寥寥数字便描绘出了秋天树叶从树上脱落后坠地的过程,用语极为生动传神。
B.早熟的芝麻荚“耐不住寂寞,抢在收获之前就咧开了嘴”运用拟人修辞,写出了芝麻荚中孕育了饱满的芝麻籽,表现了秋收时庄稼的长势喜人。
C.本文以“收秋”为中心,以时间为线索,描写了农民收秋时一天的农事工作,塑造了他们勤劳能干的形象,表达了对知足长乐生活态度的赞美。
D.文中写到了秋收时的许多作物,如芝麻、玉米、苦瓜、丝瓜、黄豆、南瓜等,作者着重以对芝麻和玉米的叙写来表现秋收时的丰收和喜人景象。
2.文章用语颇有特色。试分析“红得热烈,紫得氤氲,黄得耀眼”和“瓷瓷实实““土坷垃”“刺啦,刺啦”二者语言特色的不同之处,然后说明作者这样安排的好处。
3.文章末尾“村庄正孕育着一个殷实又灿烂的梦”一句有哪些意蕴?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明人黄凤池辑有画谱《梅竹兰菊四谱》,画谱小引中说:“文房清供,独取梅竹兰菊四君者无他,则以其幽芳逸致,偏能涤人之秽肠而澄莹其神骨。”
四君子各有其特色。梅,雪中吐蕊;竹,山间伴月;兰,谷底播芳;菊,野外凌霜。今天,人们对梅竹兰菊的感受,总是以深厚的民族文化精神为背景,称梅竹兰菊为“四君子”,用来标榜君子的美好德行,或喻其高洁,或赞其谦逊,或美其清雅,或称其飘逸,“四君子”之美之贤而全无世俗之态。
也许你喜爱“四君子”,也许更喜爱其中一种,为什么呢?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读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记住书中的内容吗?答案是否定的。①_______。记忆型阅读是我们缺乏想象力的根源之一,因为它容易导致盲从书本知识,从而失去质疑精神。批判型阅读是一种创造性阅读,它不追求②________,而主张激发想象力和灵感,带着自己的思考,让自己变得更有思想。能通过阅读提出有价值的疑问,③________,通过分析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在泛阅读日益普遍的时候更显得难能可贵。
中学生李×阳写了篇论文,想向一位慕名久已的王编辑请教,恰巧王编辑不在家,他就给王编辑写了张便条。便条中有几处不得体的地方,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王编辑:
您好!
我到寒舍拜访您,但不幸您不在家。我把拙文《<诗经>情思》放在您家,望拜读。本人一向有写作雅趣,学习之余,偶有所得,自觉错处颇多,但苦于自己不能斧正。您是本市研究《诗经》的大家,望工作之暇不吝赐教,修改润色。
此致
编安!
××市第一中学高三(2)班李×阳
20××年12月9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以高铁为镜,我们砥砺苦练内功的自主创新品格。十几年前,高铁技术还掌握在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手中。中国冲破技术封锁,弯道超车, ,靠的就是自主创新。从车辆到线路,从制动到通信信号,没有技术,就从国外引进消化吸收;( )。一步一个台阶,中国高铁企业苦练内功、 ,实现了国人高铁产业腾飞的梦想。以高铁为镜,我们涵养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 ,中国制造面临过这样的尴尬:号称是世界工厂、制造大国,老百姓却 ,去国外抢购保温杯、电饭煲、马桶盖等普通日用品。中国铁路凤凰涅槃的过程,为中国制造突围提供了有益借鉴。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0.01毫米以内;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历经近百次仿真计算和试验验证,仅仿真计算生成的结果数据就高达5000G。解码中国高铁成功的深层次密码,以优取胜的品质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最重要的关键词。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后发先至 养精蓄锐 毋庸讳言 舍本逐末
B.后来居上 厚积薄发 毋庸讳言 舍近求远
C.后发先至 养精蓄锐 毋庸置疑 舍近求远
D.后来居上 厚积薄发 毋庸置疑 舍本逐末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狠下决心奋力攻关外国不愿提供的核心技术
B.狠下决心奋力攻关,如果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
C.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
D.外国提供了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0.01毫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技术,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
B.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约0.01毫米左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技术,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
C.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准确到了约0.01毫米左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
D.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准确到了0.01毫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