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请你阅读下面的情节,回答问题。
她一声不响,走近这枉自扭曲身子想要躲开她的罪人,从腰带上解下一个水壶,轻轻把它送到不幸人焦渴的嘴唇边。于是,他那迄今完全千涸、犹如火烧的独眼里,大滴的泪珠转动,缓缓滴落,顺着那由于绝望而长久抽搐的畸形的脸庞流下。也许这是这苦命人生平第一次流泪。
文中“她”是谁?请结合与上面节选部分相关的小说情节分析她的形象特点。
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19主持人大赛中,有这样一道考题:请对“柳树”“红豆”“月亮”这三种意象进行阐发,抒发出它们传递的共同情感,为《中国诗词大会》设计一段主持词。亲爱的同学,假如你是一名主持人,你设计的主持词是怎样的?请将它写下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年来,“反向团圆”让人_____,它是一种将老家的父母和孩子接到自己工作的城市过年的形式,现在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人们传统的回家过年是____________“乡愁”,“反向团圆”更多的是从农村走向城市,是一种开放式的过年形式。这个过程一举两得,____________能让久居乡村的家人体验飞机、高铁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____________能让其感受到现代城市的文明,这是一种新型的探亲方式,虽然“反向团圆”是人们物质文明提高、追求舒适生活,但似乎也折射出年味在渐渐变淡。在我国,百节年为首,春节是祈福饮食、走亲访友等的狂欢式展示。不论是祈福还是走亲访友都是以“乡愁”作为基础的,反观“反向团圆”,在大城市观光的“年味”似乎少了许多“乡愁”的滋味。更何况,多数老人____________,故土之情难以割舍,他们习惯了农村生活,再去城里过年多少有些不自在。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耳目一新 品位 因为 所以 安居乐业
B.焕然一新 品位 因为 所以 安土重迁
C.焕然一新 品味 不但 而且 安居乐业
D.耳目一新 品味 不但 而且 安土重迁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反向团圆”是一种具有现代意义的形态,更是一个重要的经济现象
B.“反向团圆”是一个重要的经济现象,更是一种具有现代意义的形态
C.这种更具有现代意义的形态是一个重要的经济现象
D.作为一种更具有现代意义的形态,“反向团圆”是一个重要的经济现象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反向团圆”虽然是人们物质文明提高、追求舒适生活,但似乎也折射出年味在渐渐变淡。
B.虽然“反向团圆”是人们物质文明提高、追求舒适生活的体现,但似乎也折射出年味在渐渐变淡。
C.“反向团圆”虽然是人们物质文明提高、追求舒适生活的体现,但似乎也折射出年味在渐渐变淡。
D.虽然“反向团圆”是人们物质文明提高的体现,但追求舒适生活似乎也折射出年味在渐渐变淡。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____________”一句描写了女主人公“以望复关”之前的动作,“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女主人公看不到心上人的悲伤状态。
(2)苏轼的《赤壁赋》中,“____________”一句描写出作者与朋友乘坐的小船在江面上自由漂荡的状态,“____________”一句描写出作者感觉像凌空驾风而行的状态。
(3)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山间春、夏的美景。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相送行效张籍
王安石
一车南,一车北,身世匆匆俱有役。
忆昔论心两绸缪,那知相送不得留。
但闻马嘶觉已远,欲望应须上前坂。
秋风忽起吹泥尘,双目空回不见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开篇写作者与朋友分别,向着不同的方向奔波,距离越拉越远,虽不情愿,但因为“俱有役”,即使不舍,也不得不分离。
B.句三写昔日在一起时互相交心的情意深厚,句四写今日不得不分离的无可奈何。昔日欢娱与今日离别对比。
C.句五、句六描写别离后的情景:朋友走了,看不见了,只闻“马嘶”声。作者也踏上征程,登上“前坂”。正好与“一车南,一车北”呼应。
D.岑参诗说“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与本诗最后两句只见吹起的“泥尘”而“不见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2.结尾四句作者的情感有何变化?请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扞燕晋之师。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之士皆振栗。久之,景公遣使者持节赦贾,驰入军中。穰苴曰:“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问军正曰:“驰三军法何?”正曰:“当斩。”使者大惧。穰苴曰:“君之使不可杀之。”乃斩其仆,车之左驸,马之左骖,以徇三军。遣使者还报,然后行。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度水而解。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未至国,景公与诸大夫郊迎,劳师成礼,然后反归寝。既见穰苴,尊之为大司马。田氏日以益尊于齐。
(选自《史记司马穰苴列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
B.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
C.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袍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
D.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上指黄河边,联系下文的“燕师闻之,度水而解”,这里应该指齐国境内黄河南岸。
B.庶孽指妃妾所生之子。在古代宗法社会中,“庶”与“嫡”相对庶孽是宗族的旁支。
C.日中指申时。古人将一昼夜分成十二时辰,分别对应十二地支,汉代每个时辰有特定称谓。
D.表和漏指圭表和漏刻。圭表用来度量日影长度,漏刻由漏壶和刻箭构成,用来计时。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穰苴文武双全。晏婴在齐国受外敌威胁的优患之时向齐王推荐了他。他认为自己人微权轻,所以提出让德高望重的庄贾做监军。
B.司马穰苴不畏权贵。庄贾身为监军,却没按约定的时间来到军门,为严明军纪,穰苴不因他是齐景公的宠臣而徇情,依法将他斩首。
C.司马穰直体恤士卒。他把将军的物资分给士兵,自己与士兵平均分配粮食,深受士兵爱戴,即使是生病的士兵也争先作战。
D.司马穰军威远扬。齐军同仇敌忾,入侵齐国的晋燕军队听闻后竟不战而屈,齐军乘势追击,收复了失去的领土。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景公召穰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燕晋之师。
(2)贾素骄贵,以为将已之军而已为监,不甚急。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游褒禅山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