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乡土文化既是一方水土独特的精神创造和审美创造,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乡土文化既是一方水土独特的精神创造和审美创造,又是人们乡土情感、亲和力和自豪感的凭借,更是永不过时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近年来,我国各地兴起了“乡土文化热”,乡土文化成为一种时尚文化,(    ),在对乡土文化的追寻中,人的心灵得到放松和净化,并获得文化的归属感;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春节庙会、清明祭祖、端午赛龙舟、重阳登高等传统民俗活动________,展现了乡土文化旺盛顽强的生命力。乡村旅游大发展,传统村落成为人们________的旅游胜地,民俗体验、乡村写生等成为消费热点。美丽乡村建设蓬勃兴起,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景德镇陶瓷、淄博琉璃、潍坊风筝等乡土工艺品以及泰山皮影、日照农民画等乡土民间艺术纷纷走出国门,中国乡村文化正________地走向世界,挺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实践证明,中国乡土文化历经劫难而不亡,__________而新生,我们完全有理由树立对乡土文化的自信,这是文化自信的核心构成,决定着文化自信的深度和广度。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B.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成为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C.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D.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充满地域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乡土文化的情结长期存在于人们心底

B.作为一种情结,存在于人们心底

C.人们让乡土文化成为一种情结

D.人们把乡土文化作为一种情结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方兴未艾    趋之若鹜    从容不迫    沧海桑田

B.如火如荼    纷至沓来    踌躇满志    饱经风雨

C.轰轰烈烈    接踵而至    胸有成竹    饱经沧桑

D.方兴未艾    心驰神往    信心百倍    饱经沧桑

 

1.B 2.B 3.B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 AD项,“保持……文化”搭配不当;C项,“一致”和“共识”重复赘余。 故选B。 2.此题考查衔接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衔接的内容。要求选择语意连贯,逻辑严密的句子。 文中括号前面分句的主语是“乡土文化”,后面省略了主语,根据语意,省略的主语也应是“乡土文化”。排除CD选项。A项的主语是“乡土文化”,从语言表达简洁的角度考虑,主语和前面分句一样,可承前省,B项陈述对象和前文也保持一致。 故选B。 3.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词语)的能力。考查形式有判断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和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等。掌握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需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辨明感情色彩,弄清使用对象以及使用的特殊要求,避免因成语造成病句等;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词语)填空需要仔细分析语境,理解成语(词语)的意义,同时还要辨明意义相近的词语的细微差别。解答此题要注意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成语的错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成语的积累记忆。 第一组,轰轰烈烈:形容事业的兴旺。也形容声势浩大,气魄宏伟。方兴未艾:是指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或还没有停止,多形容新生事物正在蓬勃发展。如火如荼: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语境是传统民俗活动,后面说这活动展现了乡土文化旺盛顽强的生命力,填入“如火如荼”。 第二组,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些不好的事物。心驰神往:心神奔向所向往的事物,形容一心向往。纷至沓来: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接踵而至: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人接连而来或事情持续发生。语境“传统村落成为人们”,填入“纷至沓来”。 第三组,从容不迫:态度镇静,不慌不忙,从容镇定。踌躇满志: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胸有成竹:画竹子以前,心里已经有了竹子的形象。后用以比喻办事以前,已经有全面的设想和安排。信心百倍:有很大的自信心。根据语境“中国乡村文化正”,填入“踌躇满志”。 第四处,饱经风雨:指经历过许多艰难困苦。适合语境。饱经沧桑:形容经历过很多世事变迁。语境前面说“中国乡土文化历经劫难而不亡”,后面有“新生”,填入“饱经风雨”。 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

(2)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运用烘托手法描写天姥山巍峨、挺拔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并序》中描写琵琶女刚出场时羞涩情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歌行)中借用《诗经》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对贤才的渴求。

(5)(归园田居(其-)》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诗人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一句描绘了生机勃勃的秋景图,画面开阔,意境雄浑;“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由眼前而及回忆,引出词人对往昔生活的追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 风 ( 其 二 )

杜 甫

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又以“我衣”二字代人入境,让人似感身上寒意,为全诗奠定基调。

B.第二句为诗人远望所见,逝水滚滚东流,残日西堕,光线微弱,让人顿生暮年如是、桑榆晚景的感伤。

C.第三、四两句写秋风起天气清,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山高路窄,小径少人行,四周一片寥落。

D.诗的前四句重在写景,诗人立于淅淅秋风,眼中所见到的,耳中所听到的,天地四方,暮景处处,寒冷凄清。

2.有人说,诗歌的后四句诗人抒发思归之情,“悲中有乐,乐而更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苏轼特别喜欢陶渊明的诗。阅读下面这段富有情趣的文字,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余闻江州东林寺,有向消明诗集,方欲遣人求之,而李江州忽送一部遗余,字大纸厚,甚可喜也。每体中不佳,辄取读,不过一篇,唯恐读尽后,无以自遣耳。

(选自苏轼《书陶渊明羲农去我久诗》)

 

查看答案

(中华经典诗词100首)要收录历代经典的诗词佳作,因为数量所限,《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两篇豪放派词作中只能选择一首,主编犹豫不决。请你帮他推选出一篇,并阐明推荐理由。

 

查看答案

下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以及对诗歌诗间的黄桥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古典诗歌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曹换的(短歌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属于古体诗,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琵琶行》属于近体诗。

B.(苯普)重章叠唱,回环往复,令人神往:(文氏外孙人村收麦)对仗工整,以对比手法写出了久雨忽晴、宜事农桑的喜悦,率真自然,饶有趣味。

C.(声声慢)开头连用七组叠词,富有音乐美。“寻寻觅觅”表现了作者飘泊异地、孤立无援的失落感。“冷冷清清”描写了只身度日的孤单、清苦的生活状况。“凄凄惨惨戚败"直接抒发了自己晚年内心情感。

D.《琵琶行》中多处运用侧面描写来烘托琵琶女的演奏,如“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再如“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还有“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