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认为,求学需要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懂就...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认为,求学需要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懂就要去请教、学习,如果有疑惑且不跟从老师学习,就会造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情况。

(2)《劝学》中从反面论证学习需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静女》中说静女赠送的彤管很美丽、讨人喜爱,后面又退一步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其为惑也 终不解矣 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或:锲而舍之 朽木不折) 匪女之为美 美人之贻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名篇背诵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惑”“解”“骥”“步”“匪”“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读赤壁赋前后二首

文天祥

(其一)

昔年仙子谪黄州,赤壁矶头汗漫游。

今古兴亡真过影,乾坤俯仰一虚舟。

人间忧患何曾少,天上风流更有不。

我亦洞箫吹一曲,不知身世是蜉蝣。

(其二)

一笑沧波浩浩流,只鸡斗酒更扁舟。

八龙写作诗中案,孤鹤来为梦里游。

杨柳远烟连北府,芦花新月对南楼

玉仙来往清风夜,还识江山似旧不。

注:①北府:东晋建都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军府设在建康之北的广陵(今江苏扬州市),故称军府曰北府。②南楼:古楼名,在今湖北省武汉市。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诗颔联诗人想象自己乘舟,俯仰天地,感叹人世兴亡更替之快。

B.第二首诗颈联描写了读《后赤壁赋》时的眼前之景,写出内心的宁静。

C.在表达方式上,其一更注重抒情,其二将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

D.两首诗都写了诗人读前后赤壁赋后的独到心得,既着眼原文,又有生发。

2.这两首诗在情感的侧重点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大父蒙骜,自齐事秦昭王,官至上卿。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南。筑长城,围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是时蒙恬威振匈奴,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而亲近蒙毅,位至上卿,出则参乘,入则御前。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赵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于事也赦之复其官爵。始皇至沙丘,秘之,群臣莫知。是时丞相李斯、公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常从。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又怨蒙毅法治之而不为己也。因有贼心,乃与丞相李斯、公子胡亥阴谋,立胡亥为太子。太子已立,遣使者以罪赐公子扶苏、蒙恬死。二世遣使者之阳周,令蒙恬曰:“君之过多矣,而卿弟毅有大罪,法及内史。”蒙恬喟然太息曰:“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良久,徐曰:“恬罪固当死矣。起临洮属之辽东,城堑万余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此乃恬之罪也。”乃吞药自杀。

太史公曰:吾适北边,自直道归,行观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堑山堙谷,通直道,固轻百姓力矣。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瘳,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强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务修众庶之和,而阿意兴功,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何乃罪地脉哉?

(《史记·蒙恬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赵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于事也/赦之/复其官爵

B.赵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于事也/赦之/复其官爵

C.赵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于事也/赦之/复其官爵

D.赵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于事也/赦之/复其官爵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古代多指黄河,“河南”“河北”分别指黄河以南、以北地区。

B.参乘,古时乘车时陪乘的人。古人乘车,尊者在左,一人在右陪坐。

C.崩,古时专指皇帝的死亡,等同于“驾崩”,文中指秦始皇病死在沙丘。

D.太子,常作为中国古代帝王的继任者的称谓,按礼俗多由嫡长子来担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蒙恬出身名门。祖父蒙骜侍奉秦昭王,位至上卿,蒙恬因家世荫庇担任秦将。

B.蒙恬功劳卓著。他统军北逐戎狄,修筑长城,威震匈奴,并参与修建秦直道。

C.蒙恬深受重用。始皇帝宠信蒙恬;他的弟弟蒙毅也被始皇帝亲近,位列上卿。

D.蒙恬结局悲惨。蒙恬有大功于秦而被秦二世逼杀,他的弟弟也受他牵连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2)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又怨蒙毅法治之而不为己也。

5.蒙恬一生,功勋卓著,而司马迁却评价他“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请结合文本说明司马迁这样评价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当我死时

余光中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

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

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

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

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

这是最纵容最宽阔的床

让一颗心满足地睡去,满足地想

从前,一个中国的青年曾经

在冰冻的密西根向西瞭望

想望透黑夜看中国的黎明

用十七年未餍中国的眼睛

饕餮地图,从西湖到太湖

到多鹧鸪的重庆,代替回乡

1966年6月24日美国密西根州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塑造了期盼落叶归根并希望与祖国生死相依的爱国青年形象。

B.“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写诗人想象回到祖国怀抱的坦然,把祖国当作自己最圆满的归宿。

C.“想望透黑夜看中国的黎明”,“望透”一词写出诗人时刻牵挂新生祖国的发展又不得回归的苦痛。

D.“到多鹧鸪的重庆,代替回乡”用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的“鹧鸪”意象写出了诗人的思归之情。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枕我的头颅”运用倒装句式,并省略了宾语,与上文更连贯,表达也更简洁,富有冲击力。

B.“这是最纵容最宽阔的床/让一颗心满足地睡去,满足地想”在结构上只是对上文想象的总结。

C.“饕餮地图”中“饕餮”一词贬词褒用,运用通感,把无形的思国之情化为贪婪看地图的行为。

D.本诗的情感真挚浓烈,语言大气厚重,在诵读时应该语调低沉、饱含深情,节奏舒缓中有变化。

3.诗中作者说“这是最纵容最宽阔的床”,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4.想象是诗歌中常用的艺术手法,而该诗的想象是超现实的。请结合诗句的相关内容从修辞、内容两方面说明作者的想象是怎样做到超现实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科一:

“新乡贤”文化建设以其深厚的历史传承和创新性的当代建构,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时代诉求。

在今天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进程中,“新乡贤”的时代角色十分突出。他们很多人出自于乡村,成就于城市;成长于乡土,弄潮于商海,在乡村与城市的内在关联上,具有天然独特的优势。在现代化进程的趋势中,从基层乡土去看中国社会或文化的重建问题,主要是怎样把现代知识输入中国经济中最基本的生产基地乡村里去。作为输入现代知识必须的人这一的媒介,“新乡贤”的社会建构,具有尝试破解百年中国乡村社会发展困境的珍贵价值。

传统中国文化深植于乡土之中,人和地在乡土社会中有着感情的联系,有着一种桑梓情谊----落叶归根的有机循环中所培养出的精神。在中国家族、乡土文化传承中,具有深厚的根系和广阔的脉系。乡土文化的有机循环,一如费孝通先生所言:“从农民一朝的拾粪起,到万里关山运枢回乡止,那一套所系维着的人地关联,支持着这历久未衰的中国文化。”“新乡贤”文化建设无疑秉承和凸现着这一传统文化的底色。

(摘编自王先明《“新乡贤”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建构》)

材料二:

城镇化已经变成成了一个滋味复杂的命题,近20年以来,它陆续将诸多治理困境呈现给了转型中的中国。在这当中,乡村空心化、乡村文化断裂、农村社会治理失败尤其令人忧心。人们的普遍感受是,中国乡村已经被一路高歌猛进的城镇化抛在了身后。正气喘吁吁地奔跑在它狭长的影子中。

稍微盘点—下就会发现,近年来以城镇化为关键词的农村报道少见正面的消息,浙江上虞“乡贤文化”确实是难得的例外。在这里,公共服务普及、基层民主建设与乡土文化的延续,公序良俗的形成有机地结合到了一起,一个兼具乡土性与现代性,既存续了人文精神,也展现了现代公共治理规律的新型乡村模式,呈现在人们眼前。

乡土社会是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地方,也是中国现代转型中最艰难的部分。费孝通先生曾言,“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现代社会是法理社会,乡土社会是礼俗社会;现代社会崇尚契约精神,乡土社会通行伦理规矩,简单嫁接与拿来主义在这里是行不通的。成功的乡土社会治理,需要礼乐政刑综合为治,需要从现代公共治理和传统人文精神中找到双重支点。

上虞的“乡贤文化”,正是对这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乡贤是从乡村走出去的精英,他们回乡安度晚年,不仅能以自己的经验、学识、专长、技艺支援新农村建设,还能以自身的文化道德力量教化乡民、泽被故土。他们既了解乡土文化心理,又熟谙现代社会规则,既经历过传统文化熏陶,又具备了现代人文精神。他们离乡与返乡的过程,正是在文化意义上打通乡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过程,而他们返乡支援农村建设的过程,也是乡土社会启蒙和转型的过程。

因此,对乡村治理而言,发挥乡贤作用、培育乡贤文化要会用劲、用巧劲。上虞的做法有其地域特色,是地方政府有效探索的成果,但其所体现的“方法论”,当是中国乡土社会转型和城镇化的必然选择。它以自身的成功再次重申了两个判断:一、中国传统文化能够为现代社会治理提供智慧,二、中国社会必须以自身文化为基点完成现代转型。今天我们所致力于探索的“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需要以这两个判断为前提。

招商引资不算难,打造特色经济不算难,将某一地的GDP提升到某一数字也不难。对于城镇化中的乡村,最难的是继承和重塑乡土文化,重新找到自身角色,搭建一个“法情允谐”的基层治理构架,找到公共治理规则与传统礼俗的最佳平衡点。上虞的“乡贤回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板,也为乡村治理命题设置了一个讨论层次,应该有更多的探索在这个层面上进行。

(摘编自《浙江“乡贤文化”与乡村治理的采访和思考》)

材料三:

“乡贤文化”要“新”在与核心价值观的契合上。“乡贤”,过去多指有文化、有识见又善行乡邻的贤达之人。有史以来,乡贤就是维系中国乡村运转的重要力量。乡贤文化作为管理文化在中国乡土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以绵延不绝,显有其相当的存在价值与现实意义。然而,也应看到,我们现在涵育的“乡贤文化”,其主体不仅有别于旧时代乡贤,而且文化内涵既应传承过去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重要要素,更有着契合并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明指向。况且,并不仅仅是有文化、能说会道的就是“新乡贤”,根本是要紧密联系乡村实际,围绕核心价值观在农民群众中的确立与弘扬来干事情、做贡献。明乎此,“新乡贤”才具有适应时代需求的新目标。“乡贤文化”的涵育才能保障社会主义特质的新方向。

“新乡贤”的确立成长与“新乡贤文化”的培育涵养,并非一蹴而就,既需要在火热的新农村建设中锻炼提高,更需要在核心价值观的落细、落小、落实上构建养护,还需要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社会贤达反哺桑梓、造福乡里,扶持“新乡贤”,推介发展“新乡贤文化”。

(摘编自姬建民《涵育“乡贤文化”贵在其“新”》)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新乡贤文化”建设需要以中国乡土文化为底色,也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断创新为引领。

B.近年来农村在城镇化进程中出现了很多负面报道,这都是“乡贤文化”的作用没能充分发挥造成的。

C.材料二在实践中为材料一提供了观察样板,这一样板可能具有个性特点,但也反映了一些共性问题。

D.材料三对乡贤进行了符合时代价值观的定义,这里的“新乡贤”和材料一、二中“乡贤”的含义相同。

2.根据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项是

A.想要破解百年中国乡村社会发展困境,需要大力发展经济,也需要培育更多“新乡贤”重建乡村。

B.我国城镇化让人们滋味复杂,是因为城镇化给农村带来了许多治理困境,更因为其取得一些成绩。

C.只有落实好浙江上虞做法重申的两个判断,才能做到中国乡土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D.“新乡贤”的确立成长与“新乡贤文化”的培育涵养需要多方发力、多点突破,不能急功近利。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法治秩序的建立不能单靠制定若干法律条文和设立若干法庭,重要的是看人民怎么去应用这些设备。”

B.“社会秩序范围着个性,为了秩序的维持,一切足以引起破坏秩序的要素都被遏制着。”

C.乡土社会里的权力结构“在人民实际生活上看,是松弛和微弱的,是挂名的,是无为的”。

D.“传统的形式是不准反对的,但是只要表面上承认这形式,内容却可以经注释而改变。”

4.材料三第一段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新乡贤相比旧时代乡贤具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0月10日,浙江金华。一位腿脚不便靠助行器行走的老奶奶过马路,3分钟才走过2个车道。过往车辆紛纷停下礼让,一驾驶员主动停车搀扶其安全到达对面,花了5分多钟。在此过程中,路口信号灯转换了六七次灯,许多经过车辆的驾驶人即使前进方向是绿灯,也都停在斑马线前耐心等待。

请从以下两个任务中,任选一个,按要求完成一篇作文。

(1)看到这则新闻之后,你想告诉你的好朋友,分享你读后的心情。请以“讲给朋友的故事”为副标题,合理想象,写一篇记叙文。

(2)这则新闻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新闻评论,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