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刘敬叔孙通列传(节选) 刘敬者,齐人也。汉五年,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刘敬叔孙通列传(节选)

刘敬者,齐人也。汉五年,戍陇西,过洛阳,高帝在焉。娄敬脱挽辂其羊裘,见齐人虞将军曰:“臣愿见上言便事。”虞将军欲与之鲜衣,娄敬曰:“臣衣帛,衣帛见;衣褐,衣褐见:终不敢易衣。”於是虞将军入言上。上召入见,赐食。

已而问娄敬,娄敬说曰:“陛下都洛阳,岂欲与周室比隆哉?”上曰:“然。”娄敬曰:“陛下取天下与周室异。周之先自后稷,尧封之邰,积德累善十有余世。公刘避桀居豳。太王以狄伐故,豳,杖马棰居岐,国人争随之。及文王为西伯断虞芮之讼始受命吕望伯夷自海滨来归之武王伐纣不期而会孟津之上八百诸侯皆曰纣可伐矣遂灭殷成王即位,周公之属相焉,乃营成周洛邑,以此为天下之中也,诸侯四方纳贡职,道里均矣,有德则易以王,无德则易以亡。凡居此者,欲令周务以德致人,不欲依阻险,令后世骄奢以虐民也。今陛下起丰、沛,收卒三千人,以之径往而卷蜀汉,定三秦,与项羽战荥阳,争成皋之口,大战七十,小战四十,使天下之民肝脑涂地,父子暴骨中野,不可胜数,哭泣之声未绝,伤痍者未起,而欲比隆于成、康之时,臣窃以为不侔也。且夫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具也。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陛下入关而都之,山东虽乱,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夫与人斗,不搤其亢,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今陛下入关而都,案秦之故地,此亦搤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

高帝问群臣,群臣皆山东人,争言周王数百年,秦二世即亡,不如都周。上疑未能决。及留侯明言入关便,即日车驾西都关中

于是上曰:“本言都秦地者娄敬,‘娄’者乃‘刘’也。”赐姓刘氏,拜为郎中,号为奉春君。

太史公曰:语曰“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士之智也”。信哉!夫高祖起微细,定海内,谋计用兵,可谓尽之矣。然而刘敬脱挽辂一说,建万世之安,智岂可专邪!

(选自《史记》,有删改)

(注)①辂():绑在车辕上用来牵引车子的横木。②周公:周成王姬诵的叔父,周公旦。③成、康之时:指西周成王、康王的鼎盛时代。④榱(cuī):橡子。⑤三代之际:夏、商、周三代盛世的功业。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羊裘                  衣:穿着

B.终不敢衣                易:更换

C.豳,杖马棰居岐          去:到,往

D.周公之属相焉            傅:辅佐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文王为西伯/断虞芮之讼/始受命/吕望伯夷自海滨来归之/武王伐纣/不期而会孟津之上/八百诸侯皆日纣可伐矣/遂灭殷/

B.及文王为西伯/断虞芮之讼/始受命/吕望伯夷自海滨来归之/武王伐纣/不期而会孟津之上八百诸侯/皆日纣可伐矣/遂灭殷/

C.及文王为西伯/断虞芮之讼始受命/吕望伯夷自海滨来归之武王/伐纣不期而会/孟津之上八百诸侯皆曰纣可伐矣/遂灭殷/

D.及文王为西伯/断虞芮之讼/始受命/吕望伯夷自海滨来归之武王/伐纣不期而会孟津之上八百诸侯/皆日纣可伐矣/遂灭殷/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陛下,“陛”是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为对帝王的敬称。

B.山东,战国秦汉时代,通称崤山或华山以东地区为山东。《鸿门宴》“沛公居山东时”中的“山东”指的就是崤山以东,泛指东方六国之地。

C.关中,古地区名。所指范围大小不一。秦朝建都咸阳,汉朝建都长安,因称函谷关以西为关中。

D.拜,指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一般用于升职。古代表示升职的词语还有擢、陟、左迁。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敬希望觐见刘邦,虞将军要求他换上好衣服,他却坚持穿着粗布衣服去拜见,这体现了他在立身行事上保持本色的一面。

B.刘敬述说了周王朝迁徙繁荣的过程,从后稷到公刘、太王、文王、武王,直到周成王定都洛阳,他们都是用德政来取得民心的。

C.刘敬去陇西戌守路过洛阳,便主动劝说刘邦建都关中,因群臣大都不是关中之人,满朝皆是反对之声,但刘邦最终采纳了他的建议。

D.西汉建都长安,在这个问题上,固然说明刘敬胸怀大局,颇具政治眼光,也不能不说刘邦慧眼识人,不以人废言,能择善而从。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

(2)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士之智也。

 

1.C 2.B 3.D 4.C 5.(1)凭借着秦国原来经营的底子(原有的一切),依托非常肥沃的土地,这就是所说的物产丰饶之地啊。 (2)价值千金的皮衣,不是一只狐狸腋下的皮能(制成)的。楼台亭榭的椽子,也不是一棵树上的枝条能(制成)的。夏、商、周三代盛世的功业,也不是一个贤士的智慧能(成就)的。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的理解能力。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 C项,“去”,离开;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等。该题中“断虞芮之讼”与“始受命”是两层意思,应断开,据此可排除C项。“来归之”中的“之”是代词,指代前文的“文王”,故应与后面的“武王”断开,据此可排除D项。“不期而会孟津之上”的人是“八百诸侯”,而非“武王”,故“八百诸侯”不应与前文断开,据此可排除A项。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 D项,“古代表示升职的词语还有擢、陟、左迁”说法错误。“左迁”表示降职。 故选D。 4.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 C项,“满朝皆是反对之声”错,原文提到“上疑未能决。及留侯明言人关便,即日车驾西都关中”,也就是说张良闸述了人关的好处之后,高祖当日就乘车西行到关中建都。显然,留侯张良是赞同刘敬的建议的。 故选C。 5.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第一句得分点:因:凭借。故:旧有的,原来的。资:依托。此……者也:判断句。 第二句得分点:裘:皮衣。腋:腋下的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2)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4)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查看答案

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由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组成。项羽虽没做过皇帝,但他号令诸侯灭秦,因此司马迁把他列入本纪。

B.婚姻,指两家结为婚姻关系,在《鸿门宴》中刘邦和项伯就曾约为婚姻。

C.贱称,表示对对方的责骂轻蔑,如范增骂项羽时说“竖子不足与谋”,这里“竖子”即表示责骂轻蔑。

D.室内的四面座位,以东向为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上,从座位安排上可以看出双方的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查看答案

从词类活用的角度分析,下列加点词归类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沛公霸上  ②此其志不在  ③项伯杀人,臣之  ④君为我呼入,吾得事之  ⑤沛公今事有  ⑥项伯乃驰之沛公军  ⑦范增数项王  ⑧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  ⑨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A.①⑦/②③⑤/⑧/④⑥⑨ B.①⑦/②⑤/③/④⑥⑧⑨

C.①②⑤⑦/③⑧/④⑥⑨ D.①⑦/②⑤/③⑧/④⑥⑨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籍吏民,封府库,待将军    今人有大功击之,不义也

B.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愿伯具言臣不敢倍德也

C.项伯夜驰之沛公军    度我至军中,公

D.不如善遇之      项王即日留沛公与饮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距关,毋内诸侯              皆为龙虎,成五采

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张良出,要项伯

C.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令将军与臣有郤

D.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沛公奉卮酒为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