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任圜,京兆三原人也。为人明敏,善谈辩,有容止。李嗣昭节度昭义,辟圜观察支使。梁兵围潞州,逾年而晋王薨,晋兵救潞者皆解去,嗣昭危甚,问圜去就之计,圜功嗣昭坚守以特,不可有二心。已而庄宗攻破梁夹城,闻圜为嗣昭画守计,甚嘉之,由是益知名。其后嗣昭与庄宋有隙,圜数奉使往来,辨释谗构,嗣昭卒免于祸,圜之力也。
张文礼弑王镕,庄宗遣嗣昭讨之。嗣昭战殁,圜代将其军,号令严肃。既而文礼子处球等闭城不下,圜数以祸福谕镇人,镇人信之。圜至城下,处球登城呼圜曰:“城中兵食俱尽,而久抗王师,若能自归,惧无以塞责,幸公见哀,指其生路。”圜告之曰:“以子先人,固难容贷,然罚不及嗣,子可从轻。其如据守经年,伤吾大将,一朝困竭,方布款诚,以此计之,子亦难免。然坐而待毙,曷若伏而俟命?”处球流涕曰:“公言是也!”乃遣人送状乞降,人皆称圜言不欺。
明年,郭崇韬兼领成德军节度使,改圜行军司马,圜与崇韬素相善,又为其司马,崇韬因以镇州事托之,而圜多所违异。初圜推官张彭为人倾险贪黩后事觉彭悉以隐公钱献崇韬深德彭不杀由是与圜有隙。
明帝嘉其平延孝功,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判三司。因选辟才俊,抑绝侥幸,公私给足,天下便之。
故时使臣出四方,皆自户部给券,安重诲奏请自内出,圜以故事争之,不能得,遂与重诲辨于帝前,圜声色俱厉。而使臣给券卒自内出,圜益愤沮,由是二人相恶,圜不自安,因请致仕,退于磁州。
朱守殷反于汴州,重诲诬圜与守殷连谋,遣人矫制杀之。圜受命怡然,聚族酣饮而死。憨帝即位,赠圜太傅。
(选自《新五代史·唐书·任圜传》,有改动)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圜推官张彭为人/倾险贪黩/后事觉/彭悉以隐公钱献/崇韬深德彭不杀/由是与圜有隙。
B.初/圜推官张彭为人倾险/贪黩后事觉/彭悉以隐公钱献崇韬/深德彭/不杀/由是与圜有隙。
C.初/圜推官张彭为人倾险贫黩/后事觉/彭悉以隐公钱献崇韬/深德彭/不杀/由是与圜有隙。
D.初/圜推官张彭为人/倾险贪黩后事觉/彭悉以隐公钱献/崇韬深德彭/不杀/由是与圜有隙。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宗”是李存勖的庙号,庙号指的是封建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立的名号。
B.“户部”是官署名称,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地、赋税、户籍、俸饷、屯田水利等,长官为户部尚书。
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者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D.“赠”是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所赠官职一般为虚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任圜为人明敏,善于谋划。在李嗣昭危难之际,任圜劝他一心坚守,因此受到庄宗高度赞赏;后又奉使往来于李嗣昭和庄宗之间,化解两人矛盾。
B.任圜临危受命,重守承诺。在李嗣昭战亡时,任圜代理其职;讨伐张处球,兵临城下,以利害晓谕镇人,并赦免张处球,人们称赞他为守信之人。
C.任圜任人唯贤,刚直不阿。担任朝廷要职,能够选辟才俊;对不合礼法之事,能够据理力争,在使臣给券问题上,甚至敢于在皇帝面前严辞争辩。
D.任圜急流勇退,看淡生死。在与安重诲交恶后,深感不安,为避祸离开朝廷退于磁州;在安重诲构陷并假托君命置他于死地时,任圜能坦然受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能自归,俱无以塞责,幸公见哀,指其生路。
(2)以子先人,固难容贷,然罚不及嗣,子可从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通 道
陆颖墨
那一年,一艘潜艇在水下试航时触礁。大批的救生舰船很快赶到了出事地点,水上飞机也逼近附近的海面。
这里的海区不算太深,但也不浅。要把潜艇打捞上来修理不是很快能够办到的。眼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尽快让艇内的潜艇兵脱险。
按照操典,潜艇兵水下脱险的唯一通道就是鱼雷发射管。但这又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求生通道。整个过程必须进行得天衣无缝。你要是耐不住水压,或者有其他的一点失手,都可能毁于一旦。所以说,技术重要,体质重要,心理素质更重要。
轮机兵小王刚进发射管就让海水呛了一下。还好,管内水不多,他挣扎着退回舱内。艇长赶紧过来问有什么困难,小王咳着摆摆手说:“没事,没事。”艇长让他休息一下再走,就转身去指挥别人了。
潜艇兵们分三个发射管出来,一个一个浮出了海面。现场抢险指挥员紧张地数着出来的人数,可是,数到最后一个数字,他卡住了——有一位没有出来。经艇长核实,少的正是小王。
幸好,潜艇一出事就向水面抛出了浮标,浮标上有一个磁石电话。有了它,水上指挥水下脱险就方便多了。和艇内联系,还真有人接了,自然是那个轮机兵小王。
只要活着就好!赶紧问出了什么麻烦。轮机兵支支吾吾好半天,但艇长很快听明白了:他不敢再进那个通道。
的确,凡是从鱼雷管钻出来的,没人不心有余悸。那里面充满了恐怖。但是,要是不从那儿出来,只有死亡。
艇长在船上气得直咬牙。他是最后一批离开潜艇的,只是没法儿和小王同钻一个通道。怎么能想到求生的路上也出现逃兵呢!
“这家伙,我在下面的时候他说没事,硬是把我骗过去了,要不,我非……”
海上的天气瞬息万变,说话间就传来气象警报:强热带风暴即将来到。各救险舰船向指挥船请示撤离。请示到舰队,正在做遥控指挥的舰队司令说:“不能放弃。只要还有一线希望,就必须努力。”他以最快的速度又召集了一批潜水专家,一道乘水上飞机赶到现场。
司令和水下的人亲自通话,把风暴要来的情况也做了重申。正说着,风浪已渐渐起来了,舰身摇晃,电话线断了。司令叹口气放下了电话,看看远处海天的乌云,叹了口气。
“首长,我下去一趟。”
声音很平淡,却把大家吓了一跳。下去,就是说潜下水,从发射管再钻进去。这和脱险过程反着来,危险性却要增加好几倍。司令细看,是潜艇学院的一名潜水教员。学院不归舰队管,他是主动要求跟司令来的。教员说:“这是我的学生,他出不来,是我没教好。”
听这话,大家都摇头。起先艇长就要下去,说就是扇那小子耳光也要把他扇出来,因缺乏科学性而未被批准去冒险。眼下风浪越来越大,可不能再搭上一个。
教员说:“第一,我以一个老潜水员的名义,保证自己不出危险;第二,为了中国海军潜水教员的名誉,我必须下去。我深信我和我的学生不会是不合格的。”
司令看看他,沉吟。
教员急了:“首长,风浪来了,没时间再耽误了!”
司令抓了抓他的胳膊。于是,他扶着摇晃的舷梯,很快潜入海中。
他一进入艇内,小王呆住了。从艇体的摇晃中,小王只感受到越来越强的风暴,而且,晃动也加快了裂缝的渗水。等两个人面对面站着时,海水已齐到胸口。
“老师,您怎么……您快出去!我不能害您……”
教员掏出了身上的潜水码表,说:“你出去不出去不关我的事。,,
小王一愣。
“我是为了我才下来的,向你讨回我的一样东西。”
“东西?”小王更不明白了。
“是的,一个潜水教员的名誉。我没想到,我的学生会有在技术上不合格的。现在,我要给你补考。”
“教员……”轮机兵不知说什么好,“我技术上没问题,只是心里……”
“不对。从我多年的经验来说,只有技术不好的人才出不去。我担保,你的心理素质没有一点问题。看来,当年你结业时的合格成绩有假。”
“不……结业时我的成绩是真的。”这一点,小王还要较个真。
“那你证明给我看——补考!”教员重新扬了扬码表。
“可是,教员,我还是觉得……”
“考场里不许脑子走神,只有考试。”教员接着大声点了对方的名字,“王国华!”
“……到。”
“回答没有力量,重来!王国华!”
回答还是不让人满意。水已经到了教员的下巴,他的呼吸明显地急促了。但他竭尽全力又喊了一声学生的名字。
“王国华!”
终于,学生短促有力地回了一声:“到!”
“考试开始,听口令:……”
学生看了老师一眼,按着口令麻利地开始行动。他进入了那个通道。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批的救生舰船很快赶到了出事地点,水上飞机也逼近附近的海面”,小说开头营造出紧张的氛围,把读者迅速带入小说情境。
B.小说运用了对比手法,“就是扇那小子耳光也要把他扇出来”表现了艇长的急躁冲动,与下文教员的沉着冷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C.“司令抓了抓他的胳膊”这一细微的动作描写,既写出了司令员对教员生命安危的担心,也有对教员行动的鼓励与赞许。
D.“教员”身上体现了许多军人的优秀品质,他来到舰艇后采用“教学”的方法营救被困在舰艇中的小王,体现了其机智勇敢的一面。
2.“强热带风暴”的出现在小说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3.“通道”作为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城市更新是一种将城市中已经不适应现代化城市社会生活的地区作必要的、有计划的改建活动,包括对街道、公园、绿地和不良住宅区等环境的改善,以形成舒适的生活环境和美丽的市容。
城市更新的方式可分为再开发、整治改善及保护三种。再开发的对象是指建筑物、公共服务设施、市政设施等有关城市生活环境要素的质量全面恶化的地区。这些要素已无法通过其他方式,使其重新适应当前城市生活的要求。因而,必须拆除原有的建筑物,并对整个地区重新考虑合理的使用方案。整治改善的对象是建筑物和其他市政设施尚可使用,但由于缺乏维护而产生设施老化、建筑破损、环境不佳的地区,可通过维修、改建、部分拆除、调整布局等方式来满足新的城市要求。保护适用于历史建筑或环境状况保持良好的历史地区,维持其传统风貌和整体环境,保护真实的历史遗存。保护是社会结构变化最小、环境能耗最低的“更新”方式,也是一种预防性的措施。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放眼世界,诸多著名的城市,在传统的工业化转型升级过程中,以文化为导向来复兴老工业区,让城市迭代更新。那些老工业建筑,那些废弃的厂房,转变为文化和知识街区,包括文化创意产业、博物馆、剧院、影院、音乐厅等等,聚集在一起,在今天已是殊为可贵的文化地标。文化产品和文化产业在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运行规律和发展轨迹只要成为经济活动的核心,必然会为城市创造出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社会财富
当然,文化不能仅仅重视资本的增值,而不重视人,尤其是文化人的价值。对文化人的尊重和重视,关键是要有宽厚宽容的文化精神。文化人的艺术创造、学术探索、技术革新、制度创新,都是宝贵的,即使失败,我们也要有一种宽待试错、宽容失败的文化精神和文化态度。
(摘编自徐迅雷《文化产业与城市更新》)
材料三:
城市旧住宅区文化的重要性
(摘编自 戴奕 《城市旧住宅区改造中的文化构建策略初探》)
材料四:
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拆除后,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专家谢辰生说,名人故居与纯粹古建不同,古建筑的意义在于建筑本身,如果灭失,再复建可能是“假古董”,但梁林故居的价值在于梁思成和林徽因曾经在这里居住生活过,因此,只要梁林故居的原基址未变,复建就有意义。
在各方为保护梁林故居奔走呼吁时,故居所在地块开发商的态度悄然发生了变化,华润置业对外将故居拆迁解释为一种形式的保护。不过从文保志愿者了解的情况看,这次拆除的过程完全缺乏秩序,在现场参与拆迁的两个工人说,砖瓦大家随便拿,也没有人不让拿。
《文物保护法》中对于擅自迁移、拆除不可移动文物的行为,是处以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这样的数目和那块黄金地段的地价相比,和古建筑的文物价值相比,又算什么呢?
(摘编自 丘濂 《梁思成、林徽因故居的拆除》)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下列不属于“城市更新”的一项是( )
A.上海新天地的建设使上海的老建筑重新焕发光彩,里弄文化得到传承。
B.王府井大街作为北京传统名街,经过改造后逐步成为城市商业休闲综合所。
C.-经林业部批准,上海在市郊开发建立包括12座山在内的佘山国家森林公园。
D.20世纪50年代建成的工厂,现如今改造成了颇具艺术气息的城市文化新地标。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城市更新有三种方式,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该根据区域的特点来选择或综合使用几种方式。
B.以文化为导向进行城市更新而形成的文化产业,必然能为城市创造出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社会财富。
C.建设文化产业的关键是要用宽厚宽容的文化精神来尊重文化人,重视他们在文化方面的探索和创新。
D.与纯粹古建不同,名人故居原基址复建仍有意义,因而华润置业拆除梁林故居可解释为一种保护行为。
3.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在城市更新中该如何处理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艺术。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一切艺术作品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惟不能,而也不必。
《论语》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几句话绝没完全描写出孔子说这番话时候的心境,而“如斯夫”三字更笼统,没有把当时的流水形容尽致。如果说详细一点,孔子也许这样说:“河水滚滚地流去,日夜都是这样,没有一刻停止。世界上一切事物不都像这流水时常变化不尽吗?过去的事物不就永远过去决不回头吗?我看见这流水心中好不惨伤呀!……”但是纵使这样说去,还没有尽意。而比较起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九个字比这段长而臭的演绎就值得玩味多了!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末二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也没有说出诗人的心绪,然而一种凄凉惜别的神情自然流露于言语之外。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用“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四十字把乡村风景描写得多么真切!然而仔细观察起来,乡村景物还有多少为陶渊明所未提及。从此可知文学上我们并不以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
在音乐里面,我们也有这种感想,凡是唱歌奏乐,音调由洪壮急促而变到低微以至于无声的时候,我们精神上就有一种沉默肃穆、和平愉快的景象。《琵琶行》里形容琵琶声音暂时停顿的情况说“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就是形容音乐上无言之美的滋味。英国诗人济慈在《希腊花瓶歌》中也说,“听得见的声调固然幽美,听不见的声调尤其幽美”,也是说同样的道理。
所谓无言,不一定指不说话,是注重在含蓄不露。雕刻以静体传神,有些是流露的,有些是含蓄的。这种分别在眼睛上尤其容易看见。中国有句谚语,“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所谓“怒目”,便是流露;所谓“低眉”,便是含蓄。凡看低头闭目的神像,所生的印象往往特别深刻。最有趣的就是西洋爱神的雕刻,都是瞎了眼睛。这固然根据希腊的神话,然而实在含有艺术的道理,因为爱情通常都在眉目间流露,而流露爱情的眉目是最难比拟的。所以索性雕成盲目,可以耐人寻思。当初雕刻家原不必有意为此,但这些也许是人类不用意识而自然碰得巧。
以上是各种艺术中的几个实例,归纳起来,我们可以得一个公例,就是:艺术表现思想和情感,与其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与其把一切都说出来,不如留一大部分让欣赏者自己去领会。因为在欣赏者的头脑里所生的印象和美感,比尽量流露的还要深刻。换句话说,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流行语中有一句说:“言有尽而意无穷。”无穷之意达之以有尽之言,所以有许多意,尽在不言中。推广地说,艺术作品之所以美,不是只美在已表现的一部分,尤其是美在未表现而含蓄无穷的一大部分,这就是无言之关。
(摘编自朱光潜的《无言之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中“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没有表达出孔子当时的心境,这个例子证明文字不能完全传达出情感的道理。
B.作者认为《归园田居(其一)》虽证明了中国古典诗词蕴含的无言之美,但令人遗憾的是很多乡村景物未能表现。
C.《省试湘灵鼓瑟》末二句借景抒情,将作者的一种凄凉惜别的心绪用简练的语言完全地表达情意,展现了深刻美。
D.《琵琶行》中“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表现了听者沉默肃穆、平和愉快的感受,这是音乐的无言之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文学不追求用文字语言来全部传达情意拓展开来,论述了一切艺术作品不需苛求把情意全表达出的道理。
B.文章在举出了文学、音乐、雕像等具体实例的基础上,总结了艺术创作的共同点,并解释了“无言之美”的内涵。
C.文章围绕着“无言之美”这个中心话题,逐层递进地论证了艺术表意时要含蓄或留一部分空白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D.文章运用了举例、对比等论证方法,论述了艺术作品的美更在于含蓄不露的道理,使抽象的美学原理浅显易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虽要以言达意,但创作者不必追求用文字全部表情达意,而欣赏者自己的印象和美感,也许还要深刻。
B.欣赏者看低头闭目的神像时印象常常特别深刻,这是欣赏者和创作者碰巧所得.并不是创作者刻意为之。
C.已表现出来的美和无言之美,都属于艺术作品的美,这两种美各有特色,如果能够协调融合,将更有感染力。
D.要想让欣赏者获得的美感更加丰富深刻,就需要创作者在表现思想情感时,稍微含蓄,甚至留有一些空白。
一个人的语言、动作,往往是他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的最真实的外化。请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刻画你熟悉的一个同学,要写出人物的特点。200字左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刘敬叔孙通列传(节选)
刘敬者,齐人也。汉五年,戍陇西,过洛阳,高帝在焉。娄敬脱挽辂①,衣其羊裘,见齐人虞将军曰:“臣愿见上言便事。”虞将军欲与之鲜衣,娄敬曰:“臣衣帛,衣帛见;衣褐,衣褐见:终不敢易衣。”於是虞将军入言上。上召入见,赐食。
已而问娄敬,娄敬说曰:“陛下都洛阳,岂欲与周室比隆哉?”上曰:“然。”娄敬曰:“陛下取天下与周室异。周之先自后稷,尧封之邰,积德累善十有余世。公刘避桀居豳。太王以狄伐故,去豳,杖马棰居岐,国人争随之。及文王为西伯断虞芮之讼始受命吕望伯夷自海滨来归之武王伐纣不期而会孟津之上八百诸侯皆曰纣可伐矣遂灭殷成王即位,周公②之属傅相焉,乃营成周洛邑,以此为天下之中也,诸侯四方纳贡职,道里均矣,有德则易以王,无德则易以亡。凡居此者,欲令周务以德致人,不欲依阻险,令后世骄奢以虐民也。今陛下起丰、沛,收卒三千人,以之径往而卷蜀汉,定三秦,与项羽战荥阳,争成皋之口,大战七十,小战四十,使天下之民肝脑涂地,父子暴骨中野,不可胜数,哭泣之声未绝,伤痍者未起,而欲比隆于成、康之时③,臣窃以为不侔也。且夫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具也。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陛下入关而都之,山东虽乱,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夫与人斗,不搤其亢,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今陛下入关而都,案秦之故地,此亦搤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
高帝问群臣,群臣皆山东人,争言周王数百年,秦二世即亡,不如都周。上疑未能决。及留侯明言入关便,即日车驾西都关中。
于是上曰:“本言都秦地者娄敬,‘娄’者乃‘刘’也。”赐姓刘氏,拜为郎中,号为奉春君。
太史公曰:语曰“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④,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⑤,非一士之智也”。信哉!夫高祖起微细,定海内,谋计用兵,可谓尽之矣。然而刘敬脱挽辂一说,建万世之安,智岂可专邪!
(选自《史记》,有删改)
(注)①辂(lù):绑在车辕上用来牵引车子的横木。②周公:周成王姬诵的叔父,周公旦。③成、康之时:指西周成王、康王的鼎盛时代。④榱(cuī):橡子。⑤三代之际:夏、商、周三代盛世的功业。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衣其羊裘 衣:穿着
B.终不敢易衣 易:更换
C.去豳,杖马棰居岐 去:到,往
D.周公之属傅相焉 傅:辅佐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文王为西伯/断虞芮之讼/始受命/吕望伯夷自海滨来归之/武王伐纣/不期而会孟津之上/八百诸侯皆日纣可伐矣/遂灭殷/
B.及文王为西伯/断虞芮之讼/始受命/吕望伯夷自海滨来归之/武王伐纣/不期而会孟津之上八百诸侯/皆日纣可伐矣/遂灭殷/
C.及文王为西伯/断虞芮之讼始受命/吕望伯夷自海滨来归之武王/伐纣不期而会/孟津之上八百诸侯皆曰纣可伐矣/遂灭殷/
D.及文王为西伯/断虞芮之讼/始受命/吕望伯夷自海滨来归之武王/伐纣不期而会孟津之上八百诸侯/皆日纣可伐矣/遂灭殷/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陛下,“陛”是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为对帝王的敬称。
B.山东,战国秦汉时代,通称崤山或华山以东地区为山东。《鸿门宴》“沛公居山东时”中的“山东”指的就是崤山以东,泛指东方六国之地。
C.关中,古地区名。所指范围大小不一。秦朝建都咸阳,汉朝建都长安,因称函谷关以西为关中。
D.拜,指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一般用于升职。古代表示升职的词语还有擢、陟、左迁。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敬希望觐见刘邦,虞将军要求他换上好衣服,他却坚持穿着粗布衣服去拜见,这体现了他在立身行事上保持本色的一面。
B.刘敬述说了周王朝迁徙繁荣的过程,从后稷到公刘、太王、文王、武王,直到周成王定都洛阳,他们都是用德政来取得民心的。
C.刘敬去陇西戌守路过洛阳,便主动劝说刘邦建都关中,因群臣大都不是关中之人,满朝皆是反对之声,但刘邦最终采纳了他的建议。
D.西汉建都长安,在这个问题上,固然说明刘敬胸怀大局,颇具政治眼光,也不能不说刘邦慧眼识人,不以人废言,能择善而从。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
(2)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士之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