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遥 黄原城是一座古老的城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遥

黄原城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其历史可追溯至周。周以后,历代曾分别在这里设郡、州、府,既是屯兵御敌之重镇,又是黄土高原重要的物资集散地。现在作为地区首府,管辖着黄原市和周围十五个县。

该城坐落在一个大川道里,被连绵的群山包围。黄原河由北向南穿城而过,于几百里外注入黄河。市区在黄原河上建有两桥,连结东西两岸。市中心的桥建于五十年代,称为老桥;桥面相当狭窄,勉强可以对行两辆汽车。上游还有一座新桥,桥面虽然宽阔,但已在城市外围,车辆和行人不像老桥这样拥挤。

黄原城以老桥为中心,形成了几个主要的区域。大桥以东统称东关,因为汽车站在这里,各种杂七杂八的市场摊点和针对外地人的服务性行业也就特别多。东关大桥头也是出卖劳动力的市场,经常像集市一般涌满了各地漫流下来的匠人和小工,等待包工头们来“招工”。城市的主要部分在黄原河西岸。东关的街道通过老桥延伸过来,一直到西面的麻雀山下,和那条南北主街道交叉成丁字形。

当孙少平背着破烂行李,从拥挤的汽车站走到街道上的时候,他便置身于这座群山包围的城市了。他恍惚地立在汽车站外面,愕然地看着这个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一刹那间,他被庞大的城市震慑住了。

这就是我要开始生活的地方吗?他在心里发出疑问。你,身上带着十几块钱,背着一点烂被褥,赤手空拳来到这里,你怎样才能生活下去呢?

这一切他全然不知道。

孙少平发了一会愣怔,便迈着沉重的脚步,往前走去。

到东关大桥的时候,他看见两边的人行道上,挤满了衣衫不整、穿戴破烂的人。他们身边都放着一卷简单的行李;有的行李上还别着锤、钎、刨、錾、方尺、曲尺、墨斗。这些人有的心慌意乱地走来走去,有的麻木不仁地坐着,有的干脆枕着行李睡在人行道上。少平马上知道,这就是他的世界。他将像这些人一样,要在这里等待人来买他的力气。

他自然地加入了这个杂乱的阵营,找了一块空地方把行李搁下。他不熟练地卷起一根旱烟棒,靠着铺盖卷抽起来。此时已经是下午,黄原河被西斜的太阳照耀得金光灿烂,大片的楼房已经沉浸在麻雀山的阴影中。刚从寂静的山庄来到这里,城市千奇百怪的噪音听起来像洪水一般喧嚣。尽管满眼都是人群,但他感觉置身于荒无人烟的旷野。一种孤单和恐慌使他忍不住把眼睛闭起来。现实的景象消失了。他通过心灵的视觉,却看见了炊烟袅袅的双水村,看见夕阳染红的东拉河边,饮饱水的黄牛抬起头来,静静地凝视着远方的山。

“唔……”他呻吟般地发出一声叹息。

严酷的现实横在这个漂泊青年的面前。他既没有闯世的经验,又没有谋生的技能,仅仅凭着一股勇气就来到了这个城市。

他久久地闭着眼睛,内心痛苦而烦乱,感觉自己在这里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

那么,返回双水村吗?这很容易,明天早晨买一张汽车票,大半天就回去了——回到他那另一种苦恼之中……可是,他怎么能回去呢?

“不!”他喊叫说,睁开了眼睛。周围有几个人在看他,脸上显出诧异的神色。

孙少平尽量使自己振作起来。他想:他本来就不是准备到这里享福的。他必须在这个城市里活下去。过去的生活都已经成为历史,而新的生活现在就从这大桥头开始了。

这种自我安慰的想法,使孙少平的心平静了一些,他开始谋算自己眼下该怎么办。

他没想到聚在东关“找工作”的人这么多。每当一个包工头,嘴里噙着黑棒烟来到大桥头的时候,很快就被一群揽工汉包围了。包工头就像买牲畜一样打量着周围的一圈人,然后挑选几个人带走。带走的人就像参加了工作一样高兴;没被挑上的人,灰心地又回到自己的铺盖卷旁边。

当又一位嘴噙黑捧烟的家伙来到大桥头的时候,少平毫不犹豫地跟随众人,挤到了他的跟前,怀着激动的心情等待选拔。

这人扫视了一下周围,说:"要三个匠人!"

“要不要小工?”有人问。

“不要!”

那些匠人便带着高人一等的优越感,把赤手空拳的小工攉在一边,纷纷问包工头:“一个工多少钱?"

“老行情!四块!”

所有的匠人都争着要去,但包工头只挑了其中三个身体最好的带上走了。

孙少平只好沮丧地退回到砖墙边上。

麻雀山后面最后一缕太阳的光芒消失了。天色渐渐暗下来,路灯都亮了——黑夜即将来临。

孙少平仍然焦急地立在砖墙边上,看来这工不好上!至少今天是没有任何希望了!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原河被西斜的太阳照耀得金光灿烂”的景物描写映射了孙少平的心情:有初到黄原城的兴奋,对未来的憧憬,也有初来乍到的孤单和恐慌。

B.小说中的心理独白,既揭示了孙少平初到黄原城时复杂、矛盾的心理活动,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又自然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C.小说精于细节描写,令人如身临其境,如对嘴里噙着黑棒烟的包工头挑选揽工汉的描写,就带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带给了读者逼真的感受。

D.小说在塑造孙少平这一人物形象时没有回避现实,而是如实描写了孙少平揽工的艰难,体现了底层奋斗者的艰辛,具有现实主义特色。

2.小说前面三段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赏析。

3.《平凡的世界》曾获茅盾文学奖,有人评论说“孙少平对奋斗者而言,无疑具有‘灯塔效应’”。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探究孙少平的奋斗精神对人们具有哪些启发。

 

1.A 2.①内容上写黄原城历史悠久,地理位置重要,是一个热闹的集市,介绍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交待人物活动的场所。②结构上为下文写人员集中熙来攘往的热闹场景做铺垫,并推动情节发展。③形象塑造上,铺叙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烘托人物置身繁闹中的孤独寂寞、恐慌不安。④写作效果上,按照空间顺序介绍自然环境,交待具体细致,便于读者身临其境联想想象,感受具体形象,画面感强,印象深刻,增强吸引力可读性。 3.启示(1)要有自我觉醒意识,勇敢走出去,向前行就有可能摆脱原生态的贫穷。 启示(2)前途未卜的奋斗路上,不惧怕莫恐慌,要坚定、自信、果敢。 启示(3)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都不能退缩,要坚忍不拔不屈不挠,选择后就要坚持、尝试。 启示(4)孤独寂寞惶恐难安在所难免,要永葆初心矢志不渝,把命运握在掌心。 启示(5)怀疑否定自卑会伴随在奋斗的征途中,要学会自我调适,不断战胜怯懦和畏惧心理,带着梦想追求不止,终会有成功的一天。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设题角度有:环境描写、心理独白、细节描写、情节发展、形象塑造、思想情感等等。做此题前先要通读文本,关注设题角度,在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有些了解、判断后再仔细品味鉴赏选项,使用排除法,快速聚焦问题选项。把选项信息放回文段仔细琢磨掂量,直到发现问题为止,这类题一般出得比较隐秘,考生要有足够的耐心,并灵活变通,力求准确迅速地解读。 A项,“黄原河被西斜的太阳照耀得金光灿烂”的景物描写映射了孙少平的心情:有初到黄原城的兴奋,对未来的憧憬,也有初来乍到的孤单和恐慌”,理解错误。“金光灿烂”一般是正能量褒义的内容情感。原文内容是“此时已经是下午,黄原河被西斜的太阳照耀得金光灿烂,大片的楼房已经沉浸在麻雀山的阴影中”这里主要是客观写实,描述眼前所见。孙少平的心情主要体现在下文 ,“刚从寂静的山庄来到这里,城市千奇百怪的噪音听起来像洪水一般喧嚣。尽管满眼都是人群,但他感觉置身于荒无人烟的旷野。一种孤单和恐慌使他忍不住把眼睛闭起来”,可见此时的少安并没有初到黄原城的兴奋,也没有对未来的憧憬,满心满眼都是初来乍到的孤单和恐慌,当然这种心情并没有映射于“金光灿烂”中。 故选A。 2.本题考查对环境描写的赏析能力。要做好此题,需要了解环境描写的相关知识:环境描写的作用(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①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节令和地点;②交代人物活动背景,烘托人物性格、心理;③渲染气氛,奠定基调;为刻画人物作铺垫;④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⑤暗示或象征社会环境,衬托主题。本题明确问了“前面三段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应该从两方面解答,“请简要赏析”的意思是要结合文本前三段的环境描写分析,不能脱离课文信息只答相关术语。答题思路一般有内容、主旨、情节、手法等四方面。 黄原城历史悠久,地理位置重要,介绍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交待人物活动的场所,为下文写人员集中熙来攘往的热闹场景做铺垫,并推动情节发展:“黄原城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其历史可追溯至周。周以后,历代曾分别在这里设郡、州、府,既是屯兵御敌之重镇,又是黄土高原重要的物资集散地。现在作为地区首府,管辖着黄原市和周围十五个县”。 交待具体细致,便于读者身临其境联想想象,感受具体形象,画面感强:“该城坐落在一个大川道里,被连绵的群山包围。黄原河由北向南穿城而过,于几百里外注入黄河。市区在黄原河上建有两桥,连结东西两岸。市中心的桥建于五十年代,称为老桥;桥面相当狭窄,勉强可以对行两辆汽车。上游还有一座新桥,桥面虽然宽阔,但已在城市外围,车辆和行人不像老桥这样拥挤。 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节令和地点;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烘托人物性格、心理;为刻画人物置身繁闹中的孤独寂寞恐慌不安作铺垫:“黄原城以老桥为中心,形成了几个主要的区域。大桥以东统称东关,因为汽车站在这里,各种杂七杂八的市场摊点和针对外地人的服务性行业也就特别多。东关大桥头也是出卖劳动力的市场,经常像集市一般拥满了各地浸流下来的匠人和小工,等待包工头们来‘招工’。城市的主要部分在黄原河西岸。东关的街道通过老桥延伸过来,一直到西面的麻雀山下,和那条南北主街道交叉成丁字形”。 3.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把握以及探究人物形象作用的能力。首先审清题干要求,明确所问: “《平凡的世界》曾获茅盾文学奖,有人评论说“孙少平对奋斗者而言,无疑具有‘灯塔效应’”。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探究孙少平的奋斗精神对人们具有哪些启发。”关键词为“孙少平”“奋斗精神”“文本内容”“哪些启发”,要答好这道题还应该理解“灯塔效应”,即引领、示范、指示方向的作用,暗示了启发的方向性。 启示(1)源自“当孙少平背着破烂行李,从拥挤的汽车站走到街道上的时候,他便置身于这座群山包围的城市了”。启示(2)源自“这就是我要开始生活的地方吗?他在心里发出疑问。你,身上带着十几块钱,背着一点烂被褥,赤手空拳来到这里,你怎样才能生活下去呢?”“这一切他全然不知道。孙少平发了一会愣怔,便迈着沉重的脚步,往前走去”。 启示(3)源自 “少平马上知道,这就是他的世界。他将像这些人一样,要在这里等待人来买他的力气。他自然地加入了这个杂乱的阵营,找了一块空地方把行李搁下。他不熟练地卷起一根旱烟棒,靠着铺盖卷抽起来”。 启示(4)源自“严酷的现实横在这个漂泊青年的面前。他既没有闯世的经验,又没有谋生的技能,仅仅凭着一股勇气就来到了这个城市。他久久地闭着眼睛,内心痛苦而烦乱,感觉自己在这里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 启示(5)源自“那么,返回双水村吗?这很容易,明天早晨买一张汽车票,大半天就回去了——回到他那另一种苦恼之中……可是,他怎么能回去呢?‘不!’他喊叫说,睁开了眼睛。周围有几个人在看他,脸上显出诧异的神色。孙少平尽量使自己振作起来。他想:他本来就不是准备到这里享福的。他必须在这个城市里活下去。过去的生活都已经成为历史,而新的生活现在就从这大桥头开始了。这种自我安慰的想法,使孙少平的心平静了一些,他开始谋算自己眼下该怎么办”。 孙少平是中国农民子弟个人奋斗形象。他代表着像他一样出身于农村而又不安于现状,向往现代文化的农村知识青年,拥有梦想和追求。尽管不知道外面等待他的是什么,他总是在不断的顽强的拼搏着,在黄原上揽工是不易的,可他没有自暴自弃,由此体现了孙少平与命运抗争而不服输的奋斗精神。他在城市闯荡人生,挑战困难,离开温馨的家庭赤手空拳的闯入陌生的城市,去开辟新的天地。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坚忍的奋斗者形象。孙少平这个人物形象具有灯塔效应,启示我们:一个人要想摆脱自己的生存困境,在生活上获得新生,首先应该做的就是自我的觉醒。对生活充满希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疾病医疗是城乡居民最现实的后顾之忧,医疗保险是解除这种后顾之忧的最重要的制度保障。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就陆续建立了面向城镇居民的劳保医疗、公费医疗制度和面向农村居民的合作医疗制度,为解除人民的疾病医疗负担和提升全民健康素质作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农村土地承包制的全面推行和城镇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原有的由城镇单位与农村集体包办的医疗保障制度难以为继。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全面推进适合市场经济改革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先后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简称“职工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以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简称“城镇居民医保")等制度。2016 年,国务院决定逐步将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合二为一,整合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简称“居民医保”)。当前,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构建和完善的同时,先后建立了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疾病应急救助等救助制度。除此之外,商业健康保险、职工互助保险等补充性保险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建成,有助于实现医疗保险全覆盖。

当然,现今的医疗保障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医保政策公平性和多样性问题,不同群体保障的层次不一样;医疗保险资源分布不合理,一些地方医疗条件比较差;医疗保障缺口巨大,个人支出负担过重;商业保险发展迅速但整体覆盖面较低,商业健康险覆盖率不足;等等。

(摘编自郑功成(加快完善全民医保制度》)

材料二:

材料三:

国家医保局日前发布《2019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方案明确规定,将根据医保基金支付能力适当扩大目最范围,优化药品结构,进一步提升基本医保药品保险水平,缓解用药难、用药贵的压力。在新增调入药品中,将优先考虑国家基本药物、癌症及罕见病等重大疾病治疗用药、慢性病用药、儿童用药等。

过去一段时间,我国医疗保险处于较低水平,部分重特大病、罕见病的治疗费用来能列入医保范围,同时药品价格偏高,患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多发,甚至出现病患因为得不到医保支持而放弃治疗的情况。近年来,国家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过程中,推进了医疗、医保、医药三方面体制的联动改革,逐步提高了居民基本医保补助标准和大病保险报销比例,使医疗保险水平偏低的状况有了较大改善。由于保险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需求不断释放,卫生服务利用水平不断提高,门诊人次和住院人次逐年上升。

此次调整医保目录,尤其是新增17种抗癌药并大幅降价,是一个重要举措,无疑是惠民利民深得民心之举。我国是一个癌症多发的国家,由于抗癌药品研发力量还比较薄弱,需要从国外进口抗癌药,但过高的药价又制约了病患的使用。近年来,我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开得越来越大,进口药的关税不断降低,降低药价也有了现实条件。正是基于此,此次17种抗癌新药不仅能够进入医保目录,而且能够大幅度降低药价,使病患不仅能够用得到药,而且用得起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患者在医疗费用上昂貴的压力。

(摘编自《医保目录调整彰显深化医改新成就》)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解除城乡居民的疾病医疗之忧,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医疗保险这项工作,并为之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收到显著成效。

B.2018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回落到1.3亿人,这主要是因为农村居民没有享受到新农合的好处而失去了积极性。

C.2014年,我国职工医保基金收入为8000亿元,而2018年已逾12000 亿元;与此同时,我国职工医保基金支出也在持续稳步增长。

D.2018年,我国职工医保基金累计结存超过18000亿元,而职工医保基金支出为0000多亿元,这说明我国职工医保基金是充足的。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如今的医疗保障制度依然存在医疗保险资源分布不合理、个人支出负担过重、商业健康险覆盖率不足等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

B.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应因时而改,因时制宜,20世纪90年代推进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2019年调整医保目录就是有力的证明。

C.随着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的调整以及医疗保障工作的推进,我国以前经常出现的患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甚至放弃治疗的状况有望得到改善。

D.过去一段时间,我国没有把一些重特大病、罕见病的治疗费用纳入医保范围,这是因为当时我国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国家并不富裕。

3.西方有些记者认为我国现阶段的医疗保障工作成效甚微,如果要反驳他们的观点,你有哪些理由?请根据材料加以阐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以共同体方式抵御风险、谋求生存是人类的命运性选择。正是以不同类型的共同体为载体,人类社会得以延续,并逐渐形成由多种文明构成的世界文明。在此意义上,一部文明史就是一部共同体的历史,一部人们同时性地面对并处理共同体内部及共同体之间关系的历史。但在世界文明不同阶段,在人口与环境、生产力与技术水平、文化与社会传统等具体语境下,人们所遇到和侧重的共同体问题有所不同,共同体理念亦有所差异。

在人口总量相对有限、地理空间相对广阔、生产与技术条件相对不发达、不同区域间特别是全球性交往相对有限的语境下,人们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如何在某一地区结成共同体,以抵御来自自然与外族的挑战,进而获得资源,营建家园,延续种族,谋求发展。这种语境下的共同体往往是一种以血缘、地缘为纽带的生存型共同体,其共同体意识,具有鲜明的自我中心论色彩,以及二元对立、多元对立甚至丛林思维的特点。伴随人口增多、技术进步、不同区域内外交流的拓展和深化,如何处理不同共同体之间的关系,逐渐成为必须关注的问题。近代以来特别是二战以后,随着诸多民族国家的独立,如何同时处理好共同体内部及共同体之间的关系,更成为影响世界文明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人们日益认识到,世界是由多种文明、多种共同体构成的,并开始反思以自我为中心、主要考虑自身利益的共同体思维,以文明多样性、共同体之间关系为重点的研究开始兴起。世界文明史、全球文明史、文化人类学、全球社会学等学科的蓬勃发展,正是这种趋势的体现。

但问题在于,人们的意识往往滞后于已经变迁的生活。环顾世界,仍有一些共同体的思维还停留在全球交往不普遍、以共同体自身营建为重点的阶段。比如,一些发达国家以自身共同体为基点,以对立思维、丛林心态看待世界关系,把世界文明多样性理解为对立性,把世界文明差异性理解为等级性,把和自身不同的文明视为落后、异类甚至敌人,一味强调自身利益的优先性、至上性。

直面现实,开眼看世界,是思想变迁、理念创新的前提。当今世界,已经成为多样文明、不同文明息息相关的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这个已然变化的世界,亟需一种以非对立、包容性思维为底蕴的新的世界文明论,亟需一种能够兼容地区、国家、区域、世界等共同体的新型共同体理念。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刻反映了世界文明的新要求,标志着世界文明的新自觉,开启了共同体理念的新阶段。

(摘编自陈忠《世界文明变迁规律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必须构建其同体以抵御风险、谋求生存,否则人类社会难以从古代延续至今天

B.近代以来特别是二战以后出现的共同体,其理念明显要先进于此前的生存型共同体。

C.世界文明史、全球文明史、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的发展,体现了生存型共同体的转型。

D.意识往往有滞后性,这决定了一些发达国家的共同体理念跟不上已变迁的当今社会。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阐述生存型其同体时,既介绍了其形成的原因,又介绍了其所具有的特点。

B.文章以时间为序,从古代写到近代以来特别是二战以后,再写到当今世界,层次清晰。

C.文章引用习总书记的话论证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要内涵,高屋建瓴,令人信服。

D.文章把人类命运共同体置于世界文明变迁规律的语境下进行阐述,角度独特而新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把握世界文明变迁规律,增强不同文明间的包容与交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于推进人类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B.认为世界不同文明是有优劣之分的,以及那些和自己不同的文明是落后的文明等观点,已经落后于当今日新月异的世界。

C.在生存型共同体中,人们只需要处理好共同体内部的关系;而在当今世界,人们更应该关注不同共同体之间的关系。

D.中国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世界文明的新要求相契合,和二元对立、多元对立的共同体思维截然不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李广夜晚出去打猎。昏暗的树林中风吹草动,李广误将草丛中一块巨石当作老虎,张弓怒射,箭镞深没石中。第二天早上,李广发现那是一块石头后,重新再射,却怎么也射不进去了。

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人生启示?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60个字。

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冬至,在中国传统社会里,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这一天,白昼最短,夜晚最长。人们很早就通过天象观测发现了冬至点,并以此作为年度时间循环的起点。在以北极星为时空坐标的古代,冬至是一个推算历年的重要天文点。因此,不仅历法的编订一定要考虑到冬至点,而且历法的颁布也大都在冬至日。元朝,“太史院以冬至日进历”,此后市面上才有新历流行。冬至月在古代曾在较长时期内作为岁末之月或岁首之月,在阴阳交战、寒风凛冽的时日,人们为了顺利度过新旧交接的时间关口,需要有集体的信心与凝聚的核心,因此他们求助于与自己关系至为密切的祖灵,在冬至祭祀祖先的仪礼活动中返本归宗,对族群关系进行了再确认。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无论推荐哪种花,只有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①____________。一是起源于中国且分布广泛,②____________,也不能受地域限制,具有国家的标志特性;二是花姿圆润且花色美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三是意蕴丰富,③____________;四是用途广泛,具有较高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具备了以上条件的花,还需经过评选和国家确认才能成为国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