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的节日。

1.结合“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说说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2.“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中,作者是怎么样抒情的?

 

1.“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孤寂之感。 2.作者要紧是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主客移位,移情于人来表现思家之情的: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那个远行之人。 【解析】 1.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作答时要选定一个角度,比如表达技巧,或者是字句的分析。题干要求结合“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说说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收箱翻译一下句子的意思。这句诗的意思是:晚上,我抱着双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我相伴。“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灯前”二字,既烘染环境,又点出“夜”,托出“影”。一个“伴”字,把“身”与“影”联系起来,并赋予“影”以人的感情。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诗人的孤寂之感,思家之情,已溢于言表。结合诗句分析即可。 2.本题考查抒情技巧及语言特点,作答时先指出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手法的运用,最后点明效果及情感。题干要求回答“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中,作者是怎么样抒情的?诗歌的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想象,想象的是家人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的画面。这种用别人对自己的思念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的手法,明人陆时雍称之为“代为之思,其情更远”,或通俗地称之为“对写法”。从语言的角度看,“想得”“说着”口语话,通俗易懂,都浓郁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情愫。总之,结合诗句分析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因此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梁召籍入。须臾,梁瞬籍曰:“可行矣!”因此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众乃皆伏。因此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史记·项羽本纪》〕

1.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学书不成,去  去:离开 B.又不肯学  竟:完全,完整

C.毋妄言,矣  族:灭族 D.皆已籍矣  惮:嫉妒

2.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因此项梁教籍兵法  梁召故所知豪吏

B.封于项,姓项氏  以事得已。

C.项氏世世楚将  臣韩王送沛公

D.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  是知其能

3.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项籍小时候,学文字学武艺都没学成,学兵法也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

B.秦始皇巡游会稽时,项籍难道敢说今后能够取代他,可见项籍少怀壮志,抱负不凡,项梁认为他不寻常。

C.项籍尽管对读书识字没多大兴趣,但他身高力大,才能、勇气、胆识超出常人,周围的人都怕他。

D.陈涉起义后,项籍马上带领项梁起事,砍下郡守的头,杀掉几十上百个郡府的侍从,护卫,收取属县的壮丁,用兵力降服了地方。

4.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

〔2〕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大运河保护迫在眉睫

长达一千多公里的京杭大运河,与绵延的万里长城,作为举世闻名的古代中国人创造的伟大工程,都是华夏民族的历史丰碑和永远的骄傲。长城早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跻身于《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大运河的文物保护问题至今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大运河在广开海运之前是我国古代的一条重要交通命脉,开凿运河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进行沟通交流。大运河在开凿过程中利用了春秋时代吴王夫差开通的邗沟,在隋炀帝时最终完成,唐宋繁盛一时,元代截弯取直,明清屡加疏通。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大运河一直是一条南粮北运、商旅交运、水利灌溉的生命线。大运河涉及黄河与长江这两个古代文化、文明的核心地区,连接着燕文化、齐鲁文化、吴越文化等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区域,其沿岸是古代中国人口集中、文化遗址密集的地区。各个时代,大运河贯穿之地都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古迹,被誉为“古代文化长廊”,其文物价值与意义非同寻常。不仅如此,大运河在开凿的长度、年代上还创下了傲视环宇的纪录,特别是沿岸几十座城市有着独特的人文景观和民俗风韵,保存了极其特色的内河文化。

但是,作为华夏先民智慧与创造力结晶的大运河,至今未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法规肯定和保障它的历史地位。

大运河的保护现状确定令人忧虑。除千百年来河堤决口、泥沙淤塞、水量匮乏等自然原因外,更有乱开支渠、截流用水、管理不善等人为因素。由于不少河段利用了天然湖泊和自然河流,很多人认识不到大运河也是文化遗产或文物古迹;而出于局部利益考虑随意改拆遗存的现象时有发生,分省分段的管理体制也使大运河的保护无法形成综合性的全盘规划。

大运河虽然历尽沧桑,却衰而未亡,江南河段仍然泽被今人;已开工的南水北调工程也涉及到大运河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因此,亟需通过文物调查与文化保护研究。提交完整的大运河总体调研与保护报告。

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载体和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大运河及其沿岸相关古迹不仅应在南水北调工程中得到有效保护,而且也应作为一个整体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1.从原文看,下列关于大运河保护迫在眉睫原因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河堤决口,泥沙淤塞,河段缺水,大运河已经是衰败不堪。

B.乱开支流,截流用水,管理不善,大运河的保护现状令人忧虑。

C.出于局部利益的考虑,大运河沿岸的文物古迹常被随意改拆。

D.分省分段的管理,使大运河的总体调研与保护报告无法提交。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大运河实际上连结中国古代几个重要文化区域的桥梁和纽带

B.从开凿时间和规模上看,大运河是世界同类工程所无法企及的。

C.部分河段借用湖泊和河流,影响到大运河的文化遗产地。

D.大运河的文物价值至今没有得到专门的法律法规的肯定和保护。

3.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将有利于提升沿岸文物古迹的文化价值,传扬其古代文化长廊的美誉。

B.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后,大运河将更有利于沟通交流,昔日南粮北运、商旅交通的胜景将得以恢复。

C.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将有利于大运河沿岸文物古迹的保护,从而加速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进程。

D.申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以后,历史上极具内河文化特色的大运河将会呈现出新的人文景观和民俗风韵。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今天,有人说存在感是指活在这个世界的某种自豪感,说明这个世界需要你,你之于世界仍有价值。

当年,顾炎武说:“吾辈所恃,在自家本领足以垂之后代,不必傍人篱落,亦不屑与人争名。

针对存在感你有什么感悟或想法?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那天下午,苏艾跑到床边,琼珊靠在那儿,心满意足地在织一条毫无用处的深蓝色披肩,苏艾把她连枕头一把抱住。

“我有些话要告诉你,小东西。”她说,“贝尔曼先生今天在医院去世了。他害肺炎,只病了两天。头天早上,看门人在楼下的房间里发现他痛苦得要命。他的鞋子和衣服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他们想不出,在那种凄风苦雨的夜里,他究竟是到什么地方去的。后来,他们找到了一个还燃着的灯笼,一把从原来的地方挪动过的梯子,还有几支散落的画笔,一块调色板,上面剩有绿色和黄色的颜料,末了一 看看窗外,亲爱的,看看墙上最后的一片叶子。你不是觉得纳闷,它为什么在风中不飘不动吗?啊,亲爱的,那是贝尔曼的杰作一 那晚最后的一片叶子掉落时,他画在墙上的。”

(节选自《最后的常春藤叶》)

茶未吃了,只见一个穿红绫袄青缎掐牙背心的丫鬟走来笑说道:“太太说,请林姑娘到那边坐罢。”老嬷嬷听了,于是又引黛玉出来,到了东廊三间小正房内。正房炕上横设一张炕桌,桌上磊着书籍茶具,靠东壁面西设着半旧的青缎靠背引枕。王夫人却坐在西边下首,亦是半旧的青缎靠背坐褥。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王夫人因说:“你舅舅今日斋戒去了,再见罢。只是有一句话嘱咐你:你三个姊妹倒都极好,以后一处念书认字学针线,或是偶一顽笑,都有尽让的。但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因庙里还愿去了,尚未回来,晚间你看见便知了。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节选自《林黛玉进贾府》)

1.甲、乙选文都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指出这一手法在各自作品中的作用。

2.简析甲文和乙文画线语句在表现人物心理性格方面的作用。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2)________________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诗经.氓》)

(3)千呼万唤始出来,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4)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