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用典的前提是必须有典故存在。典故是从哪里来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用典的前提是必须有典故存在。典故是从哪里来的?(         )典故必定需要文化积累到足够水平之后才能___________,典故发达的前提是有足够数量的文献。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从六艺到十三经,从前四史到二十四史,加上历代思想家治国安邦的___________,众多总集、别集的编纂,这些___________、汗牛充栋的古代文献,既是孕育典故的肥沃土壤,也是用典的型范。历史愈前进,文化愈厚重,典故愈丰富。旧的典故被反复陈述,意义不断被凸显,话语空间不断被重构,新的派生意义不断被赋予:同时,也在不断生成新的典故。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汗牛充(________)    (2)育(________)    (3)赋(________)

2.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水到渠成  深谋远虑  数不胜数 B.水到渠成  深思熟虑  俯拾皆是

C.应运而生  深思熟虑  数不胜数 D.应运而生  深谋远虑  俯拾皆是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一言以蔽之:典故来源于古代文献。典故的特点之一是可以追溯,能够追寻到其原始的文献出处。

B.典故的特点之一是可以追溯,一言以蔽之:典故来源于古代文献能够追寻到其原始的文献出处。

C.一言以蔽之:典故的特点之一是可以追溯。典故来源于古代文献,能够追寻到其原始的文献出处。

D.典故的特点之一是可以追溯,能够追寻到其原始的文献出处。一言以蔽之:典故来源于古代文献。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话语空间不断被重构,新的派生意义不断被赋予;同时,也在不断生成新的典故。

B.话语空间不断被重构,不断被赋予新的派生意义;同时,新的典故也在不断生成。

C.不断被重构话语空间,新的派生意义不断被赋予;同时,也在不断生成新的典故。

D.不断被重构话语空间,不断被赋予新的派生意义;同时,新的典故也在不断生成。

 

1.(1)dòng (2)yùn (3)yǔ 2.C 3.D 4.B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识记现代汉语中常见汉字的读音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结合平时所积累字音知识及相关技巧进行辨析,尤其是对多音字的辨析,要结合词义、词性进行。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声调、韵母是否正确。没有把握的可以用排除法,省时省力。 ①“汗牛充栋”的“栋”读作“dòng”; ②“孕育”的“孕”读作“yùn”; ③“赋予”的“予”读作“yǔ”。 2.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第一处,“水到渠成”,意思是指水流到之处便有渠道,比喻有条件之后,事情自然会成功,即功到自然成;“应运而生”,旧指应天命而产生。现指适应时机而产生。此处是指“积累到足够水平之后才能”产生,故选“应运而生”。 第二处,“深谋远虑”,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深思熟虑”,反复深入细致地考虑;语境是历代思想家对治国安邦的考虑,应用“深思熟虑”。 第三处,“数不胜数”,数都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俯拾皆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此处根据后文“汗牛充栋”可见主要形容书多,故用“数不胜数”。 故选C。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 “典故的特点之一是可以追溯”与“能够追寻到其原始的文献出处”之间关系紧密,这两个分句不能分开,排除B项;“一言以蔽之”是对前文“典故的特点之一是可以追溯,能够追寻到其原始的文献出处”的总结,故应放在它们后面,排除A项和C项。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根据前文句式“意义不断被凸显”可见,后文也应该持续被动句,应该用“话语空间不断被重构”与前面相对,排除C项和D项;应该是“话语空间”被重构后“被赋予新的派生意义”,故“新的派生意义不断被赋予”主客颠倒,排除A项。 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强调人要广泛学习而且经常反省自己才会智慧明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师说》一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3)陆游《书愤》中抒发年老岁月蹉跎、壮志未酬之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胡曾《赤壁》三、四两句的诗意,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形象地表达出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

胡曾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控英雄百万师。

1.对两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杜诗从旧武器、古战场写起,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进而对这场战争展开冷静的历史沉思。

B.胡诗点出周瑜运用火攻的方式大破敌军,表现了他拥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并受到君王重用,能保社稷平安。

C.杜诗最后一句以小见大,表面假设二乔被俘,实质是表述这场战争关系到东吴的家国安危。

D.胡诗起笔直写战争场面,接着通过渲染烘托,极写战争场面之酷烈,使周瑜的形象跃然纸上。

2.简要分析两位诗人对“周郎”态度的区别。

 

查看答案

下面对《三国演义》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国演义》中曹操和刘备“煮酒论英雄”,当曹操说天下英雄唯刘备和自己时,老天正好下雨打雷,让刘备能找借口掩饰心惊。

B.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说的是周瑜和黄盖使用苦肉计的故事。后黄盖诈降曹操,率船火烧曹操水军。

C.《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书中记叙了有关他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草船借箭”“火烧赤壁”“赚城斩车胄”等。

D.《三国演义》既注意了历史真实的原貌,又不受历史人物、事件的限制,根据人物性格给以符合逻辑的想象和加工,使情节丰富,人物更典型。

 

查看答案

上文有关羽为曹操作战的相关叙述。《三国演义》中,关羽入曹营前曾与曹操约定三事,请简述这三事的内容,并分析两人各自表现出的人物形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五年二月,绍遣淳于琼、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绍引兵至黎阳,将渡河。

夏四月,公北救延。荀攸说公曰:“今兵少不敌,分其势乃可。公到延津,若将渡兵向后者,绍必西应之,然后轻兵袭白马,颜良可禽也。”公从之。绍闻兵渡,即分兵西应之。公乃引军兼行趣白马。未至十余里,良大惊,来逆战。使张辽、关羽前登,击破,斩良。遂解白马围。绍渡河追公军,至廷津南。公勒兵驻营南阪下,使登垒望之,曰:“可五六百骑。”有顷,复白:“骑稍多,步兵不可胜数。”公曰:“勿复白。”乃令骑解鞍放马。诸将以为敌骑多,不如还保营。荀攸曰:“此所以饵敌,如何去之!”绍骑将文丑将五六千骑至。诸将复白:“可上马。”公曰:“未也。”有顷,骑至稍多。公曰:“可矣。”乃皆上马。时骑不满六百,遂纵兵击,大破之,斩丑。良、丑皆绍名将也,再战,悉禽,绍军大震。公还军官渡,绍进保阳武。

冬十月,绍遣车运谷,使淳于琼等将兵万余人送之。绍谋臣许攸来奔,说公击琼等。公乃留曹洪守,自将步骑五千人夜往。琼等望见公兵少,出陈门外。公急击之琼退保营遂攻之大破琼等皆斩之。绍初闻公之击琼,谓长子谭曰:“彼攻琼等,吾拔其营,彼固无所归矣!”乃使张郃、高览攻曹洪。郃等闻琼破,遂来降。绍众大溃,尽收其辎重图书珍宝,虏其众。公收绍书,得许下及军中人书,皆焚之。冀州诸郡多举城邑降者。至是公破绍,天下莫敌矣。

(选自《三国志·武帝纪》,有删节)

(注)①公:指曹操。②许:地名,许县。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公急/击之琼/退保营/遂攻之大破/琼等皆斩之

B.公急击之/琼退/保营遂攻之/大破琼等/皆斩之

C.公急击之/琼退保营/遂攻之/大破琼等/皆斩之

D.公急/击之琼退/保营遂攻之/大破琼等/皆斩之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操采用荀攸攻其不备、各个击破的策略,纾解了刘延的白马之围。

B.曹操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以少胜多,大败袁军,斩杀袁绍帐下的名将。

C.曹操听取许攸建议,不顾后防空虚前往攻打淳于琼,最终取得了胜利。

D.曹操烧掉收缴到的手下与袁绍往来的密信,以示信任,从而安稳了人心。

3.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乃引军兼行趣白马。

(2)彼攻琼等,吾拔其营,彼固无所归矣!

4.请从曹操战胜袁绍的过程推求袁绍失败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