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O2O(即Online To Offline)商业模式图,请根据图表信息,概述O2O这一模式。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
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有关中秋节和重阳节的对联。要求:上下联各七字,语意连贯,符合节日和对联特点,不得重复使用词语。
黄菊倚风 月静池塘 紫门临水 风摇帘幕 村酒冽 桐叶影 稻花香 桂花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陈元靓《岁时广记》专记南宋以前岁时风俗。书中记载,清明节最重要的是改火,古人是钻隧取火,( )。 清明,正是要换榆柳之火的时候。这里面有旧象更新的喜悦。据《岁时广记》记载,有的地方有清明淘井的风俗,因此饮用水是新的;而此时又到了收茶的时令,因此茶也是新的。正是苏东坡所谓“且将新火试新茶”的时候,这清明节着实过得 。
清明节也上坟,但似乎没什么 之意。《岁时广记》 是在“游郊外”条目下写到民间祭扫的事。“自此三日,皆出城上坟”,简直就是郊游的盛况。唐代杜甫曾诗云:“著处繁花务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当时全民宴乐、清明郊游的盛况,可见一斑。
从清明节的缘起来看,似乎本来就不是用来扫墓的,而是寒食节该做的事。只是这两个节距离太近,而寒食节又慢慢 , 节俗就并到了清明里。或许正是因为人们在寒食扫墓,发现 ,所以才有了清明节专供游玩。而最早之所以用“清明”来指称这个节气,正是因为春风扫旧冬,有清爽明净之意。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同木材得在不同季节来钻 B.不同季节得用不同木材来钻
C.得用不同木材在不同季节来钻 D.用不同木材得在不同季节来钻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别具一格 黯然泪下 居然 消失 燕约莺期
B.自出机杼 黯然泪下 果然 消亡 燕舞莺歌
C.自出机杼 悲痛欲绝 果然 消失 燕约莺期
D.别具一格 悲痛欲绝 居然 消亡 燕舞莺歌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从清明节的缘由看,它本来似乎就不是用来扫墓的,而是寒食节该做的事。
B.从清明节的缘起来看,似乎本来就不是用来扫墓的,而是寒食节该做的事。
C.从清明节的缘起看,它似乎本来就不是用来扫墓的,那是寒食节该做的事。
D.从清明节的缘由来看,本来就似乎不是用来扫墓的,那是寒食节该做的事。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李白极写了水石相击、山谷轰鸣的场面,大呼其险后,不禁感慨道:“_________,_______!”
(2)《三峡》中描写水流落差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师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与《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蜀先主庙
刘禹锡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注]①五铢钱:汉币。②典出《汉晋春秋》:“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故作蜀伎。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成语“乐不思蜀”即源于此。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暗用曹操的评价给刘备定性,用典不着痕迹,“天下”两字极言英雄之气充塞六合。
B.“尚凛然”写出千秋之后先主之庙堂尚且威势逼人,凸显其当年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
C.“势”“业”都指刘备的英雄业绩。“业复五铢钱”暗指刘备立志振兴汉室的勃勃雄心。
D.颈联承上启下,由功业转入人事,既赞扬刘备重用贤才之长,又讽刺他欠于教子之短。
2.诗的最后两句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嘉贞,字嘉贞,本范阳旧姓。以五经举,补平乡尉,坐事免。长安中,御史张循宪使河东,事有未决,病之,问吏日:“若颇知有佳客乎?”吏以嘉贞对。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后引拜监察御史。累迁兵部员外郎。时功状盈儿,郎吏不能决,嘉贞为详处,不阅旬,廷无稽牒。进中书舍人。历梁秦二州都督、并州长史,政以严办,吏下畏之。奏事京师,玄宗善其政,数慰劳。嘉贞自陈:“少孤与弟嘉祐相恃以长令为鄯州别驾愿内徙使少相近冀尽力报死无恨”。帝为徙嘉祐忻州刺史。突厥九姓新内属,杂处太原北,嘉贞请置天兵军绥护其众,即以为天兵使。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嘉贞辞日:“国之重兵利器皆在边,今告者一不当即罪之,臣恐塞言路,且为未来之患。”遂得减死。天子以为忠,且许以相。嘉贞因日:“昔马周起徒步,谒人主,血气方壮,太宗用之,能尽其才,甫五十而没。向使用少晚,则无及已。陛下不以臣不肖,必用之,要及其时,后衰无能为也。”帝日:“弟往,行召卿。”及宋璟等罢,帝欲果用嘉贞,而忘其名。夜诏中书侍郎韦抗日:“朕尝记其风操,而今为北方大将,张姓而复名,卿为我思之。”抗日:“非张齐丘乎?今为朔方节度使。”帝即使作诏以为相。夜且半,因阅大臣表疏,举一则嘉贞所献,遂得其名,即以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中书令。居位三年,善傅奏,敏于裁遣。
(节选自《新唐书·张嘉贞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少孤/与弟嘉祐相恃以长/今为鄯州/别驾愿内徙/使少相近/冀尽力报/死无恨/
B.少孤/与弟嘉祐相恃以长/今为鄯州别驾/愿内徙/使少相近/冀尽力/报死无恨/
C.少孤/与弟嘉祐相恃以长/今为鄯州别驾/愿内徙/使少相近/冀尽力报/死无恨/
D.少孤/与弟嘉祐相恃以长/今为鄯州别驾愿/内徙/使少相近/冀尽力报/死无恨/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经,即儒典《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唐宋科举有五经科。
B.河东,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而南,故称山西省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C.朕,本为古人自称,尊卑共用,从秦始皇开始被定为帝王自称之词,沿用至清。
D.中书令,三省长官中居第--,统辖六部,佐天子而执大政,唐代其位比宰相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嘉贞再入仕途,受到武则天赏识。他考中五经科,却因犯事免职。后助张循宪处理事务而受到推荐,武则天认为他有才能,选拔他任监察御史。
B.张嘉贞得玄宗赞叹,多获升迁慰勉。他工作能力强,屡次升迁。玄宗不但褒扬他政绩,还多次给予慰劳。他感念弟弟,为其申请内迁,玄宗允准。
C.张嘉贞心胸豁达,不慕高位。有人因诬告他而被皇帝治死罪,他从国家利益考虑而替诬告者求情。皇帝因他忠诚而欲授以相位,却被他拒绝。
D.张嘉贞升至中书令,得皇帝重用。皇帝信守承诺,在宋璟罢官后,打算任用张嘉贞为相,却一时忘却其名。后见其奏章而知其名,即委他以重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
(2)时功状盈儿,郎吏不能决,嘉贞为详处,不阅旬,廷无稽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