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团圆”既是一种审美趣味也是一种戏曲结构,已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团圆”既是一种审美趣味也是一种戏曲结构,已成为戏曲创作与审美的一个重要特征,历经教百年而成为中华美学精神的一个重要表征。但是,这样的“团圆之趣”近代以来却遭到了猛烈抨击。先有鲁迅的“这是国民性的问题”的论断,他说“因为中国人的心理,是很喜欢团圆的,所以必至于如此:概人生现实的缺陷,中国人也很知道,但不愿意说出来……倘在小说里叙了人生的缺陷,便要使读者感觉不快”。后又有胡适反复强调“团圆的小说戏剧,只是脑筋简单、思力薄弱的文学,不能引人反省”。尽管他们说的是小说,但亦适用于戏曲。

“大团圆”的戏曲结构与内容果真如胡适所言是中国人“脑筋简单、思力薄弱”的原因吗?事实上,鲁迅的话中就有端倪。如果我们不把“国民性”等同于“国民劣根性”,而是把“国民性”理解为国民性格的话,那么恰可以说明这种“大团圆”的创作思想与审美意识正是受到了“国民性”的制约,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首先,“大团圆”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靠天吃饭、关注四季轮回的农耕文化形成的循环发展理念,使中国人不仅用周而复始的“圆”来解释自然变化的现象,而且引申为社会与人生的变迁发展。因此,戏曲的“大团圆”程式,就成为了一种必然选择,与宇宙人生的“圆”相协调,以弥补现实生活的不足,让不完美的人生借戏曲得到慰藉。其次,“大因圆”是儒家“中和”美学精神的集中体现。“中和”表达的是和谐、均衡有序的美学思想,《中庸》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馬。”显然,在儒家眼里,“中和”才是人和万物存在的状态。在这里,事物对立面之间不再是冲突而应该是和谐的。这种“圆满”“和谐”的审美意识使中国戏曲走上了与西方戏曲完全不同的一条道路,即不以宣泄悲愁为目的;而首重团圆之趣。再者,“大团圆”是审美伦理道德化观念投照于戏曲结尾的必然结果。中国戏曲历来就与儒家的伦理道德教化紧密联系。戏曲要表现的是世态人情,这必然给戏曲打下深深的道德印记。孔子提出仁要尽善、乐要尽美的理念。仁属道德范畴,乐属艺术范畴,仁乐统一,就是道德与艺术的统一。中国戏曲之所以“贵浅显”,目的就是能把道德伦理寓于戏中,让妇孺皆能看懂并受教,从而实现艺术与道德教化的完美统一。古人认为善恶应各得其所,因此在戏曲中宣扬惩恶扬善的伦理道德必然成为戏曲的旨归,这一诉求直接外显为戏曲的“大团圆”结局。

戏曲产生并长期流传于民间,从一定意义上说,观众的审美心理也制约着戏曲的创作与演出。所以“大团圆”不仅是创作者遵循中华美学精神的结果,更是观众选择的结果。虽然当下我们应有更丰富的戏曲结构,给观众更多元的选择,但“大团圆”这种深切反映民族心理与民族风貌、真切表现人民和谐朴素的愿望追求、体现中华传统美学精神、彰显和谐之美、促进中华民族精神完善的艺术处理与表达方式,不能因所谓的“俗套”“简单”而遭抛弃,我们应该把这精神内核传承下来,并以“旧瓶装新洒”的方式进行弘扬。

(摘编自沈勇《重释“大团圆”与“一桌二椅”:中国戏曲美学再认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人对人生现实的缺陷普遍缺乏认识,对于戏曲里所叙述的人生缺陷,颇感不快。

B.对的“大团圆”,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可以之弥补人生的不足。

C.“‘中和’才是人和万物存在的状态”的儒家理念直接影响了中国人的审美趣味和意识。

D.当下应有更丰富的戏曲结构,但也不赞成以粗浅的理由抛弃“大团圆”的艺术表达。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大团圆”的审美趣味和戏出结构是中华美学精神的一个重要表征为立论根据。

B.文章先指出“大团圆”审美理念近代以来所遭受到的抨击,进而分析遭受抨击的原因。

C.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证了“大团圆”的创作思想与审美意识是在“国民性”基础上产生的。

D.文章对传统戏曲发展过程中继承与创新的问题,有自己独到见解,体现出辩证的态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在“这是国民性的问题”的论断中的“国民性”实际上是指“国民的劣根性”。

B.西方戏曲缺乏“圆满”“和谐”的审美意识,不重团圆之趣,专以宣泄悲愁为目的。

C.古典悲剧《窦娥冤》窦娥沉冤得雪的结局,是传统戏曲追求团圆结局的典型例证。

D.中戏曲“贵浅显”、追求妇孺皆懂的传统,源于儒家伦理道德教化对戏曲的影响。

 

1.D 2.B 3.B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再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内容,最后进行比对。本题, A项,“中国人对人生现实的缺陷普遍缺乏认识,对于戏曲里所叙述的人生缺陷,颇感不快”与原文“概人生现实的缺陷,中国人也很知道”“倘在小说里叙了人生的缺陷”表述矛盾; B项,“可以之弥补人生之不足”错,原文“以弥补现实生活的不足,让不完美的人生借戏曲得到慰藉”; C项,“直接影响了中国人的审美趣味和意识”错误,这一理念影响的是中国戏曲的发展,而非“中国人的审美趣味和意识”。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 B项,“进而分析遭受抨击的原因”错,文中并未分析遭受抨击的原因,而是对“抨击”进行反驳。 故选B。 3.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本题, B项,原文表述“‘圆满’‘和谐’的审美意识使中国戏曲不以宣泄悲愁为目的,而首重团圆之趣”,但不能据此反推西方戏曲“缺乏‘圆满’‘和谐’的审美意识,不重团圆之趣,专以宣泄悲愁为目的”。 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近日,某市教育局下发文件要求市内各中学采取措施统一学生的发型,具体要求:男生一律平头,女生只能留齐耳短发。各校执行伊始就遭到学生的大量投诉,并引起了广大市民的关注。市教育局就此问题回应称,教育局推行的这项做法是为了树立中学生健康良好、积极向上的形象,有争议很正常。对此,为了明辨事理,市属某中学团委举行了一次辩论赛,论题为“中学生该不该统一发型”,假如你是一位参赛辩手,你会支持还是反对呢?

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代表正方或反方观点的辩论稿,参与校团委举办的“中学生该不该统一发型”辩论赛。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其蕴含的寓意。(不超过50字)

有位年轻人很喜欢玉雕,他上门拜访雕刻大师,请求指教,雕刻大师问:“平时你练习雕刻,都是用石头?”“当然是石头。”年轻人说,“只是练习而已,何必浪费。我只有正式雕刻时,才会用玉。”“从今以后,你用玉练习。”年轻人不【解析】
“练习时,半途而废是常有的事,用玉岂不是太可惜了。”雕刻大师摇头道:“你已经掌握了雕刻技巧,之所以雕刻不出满意的作品,关键在于你的态度。用石头作练习材料,固然便宜,可也正因为便宜,你每下一刀,便少了一分谨慎;而用玉做雕刻材料,虽然贵许多,可也正因为贵,你下刀之前,都会冥思苦想。这两种练习材料,哪种会使你精进呢?”大师的一席话让年轻人恍然大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从历史到现实,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家国大义,“小家”同“大国”__________、紧密相连。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家国,可说是华夏儿女的精神原乡。今年,我们将迎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从硝烟弥漫、         的革命战争年代,到一穷二白、__________的建设岁月,再到波澜壮阔、惊涛拍岸的改革时代,无数先锋模范在国家前行的大势中寻找人生价值、标注成长坐标。而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也是家国情怀的根基所在。在步履匆匆的返乡途中,在“爸妈装的行李箱”中,在难改的口味与乡音中……人们感受家的温暖,体悟家的意义,真诚感叹“有家真好”。但不要忘记,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中华传统文化所倡导的都有着由私而公的家国情怀。每个人孝亲敬长、安居乐业,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贡献,才能__________、聚沙成塔,汇聚成同心筑梦的强大力量。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同声相应    艰苦卓绝    筚路蓝缕    集腋成裘

B.同日而论    艰苦卓绝    栉风沐雨    集腋成裘

C.同声相应    艰难竭蹶    筚路蓝缕    众擎易举

D.同日而论    艰难竭蹶    栉风沐雨    众擎易举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回望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平凡的发展历程,站在这样的历史节点,每个人都会感受到爱国的情愫在升腾。

B.站在这样的历史节点,每个人都会感受到爱国的情愫在升腾,回望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C.站在这样的历史节点,回望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每个人都会感受到爱国的情愫在升腾。

D.每个人都会感受到爱国的情愫在升腾,站在这样的历史节点,回望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由私而公的家国情怀,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价值理念。

B.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由私而公的家国情怀,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价值理念。

C.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中华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价值理念都有着由私而公的家国情怀。

D.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中华传统文化所倡导的都有着由私而公的家国情怀。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宇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1)吾见其难  (2)天之亡我,我何渡

B.(1)无厚入有间  (2)故汉追及之

C.(1)今臣刀十九年矣  (2)非战罪也

D.(1)项王大惊曰  (2)平明,汉军觉之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第一组:①足之所  ②项王乃复引兵而  ③技盖至此乎  ④砉然向然

第二组:①良庖更刀,割也  ②项王军璧垓下  ③善刀而藏之  ④骑皆伏曰

第三组:①朝歌弦,为秦宫人  ②燕赵之收藏  ③乌江亭长檨船待  ④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第四组:①复道行空,不霁何  ②骊山构而西折

③覆压三百佘里,隔离天日  ④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A.第一组①和②加点字活用类型不同,③和④有一个通假字。

B.第二组①和②加点字活用类型相同,③和④有一个通假字。

C.第三组①和②加点字活用类型不同,③和④有一个通假字。

D.第四组①和②加点字活用类型不同,③和④有两个通假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