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理科生应当多提升一些人文素养,文科生也应多了解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理科生应当多提升一些人文素养,文科生也应多了解一点科学知识,这种通过选修课来实现文理互补的教育制度设计,无疑值得肯定和推广,近些年来,选课似乎有些“变味”,现在大学生选课普遍开始“挑食”——选课更偏向于选修与就业相关度高、易得高分的课,选择拓展、兴趣类课程的却总是______。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的______,学生在学校规则允许范围内的选课______,但从高校育人的根本任务来说,“功利性”选课无疑违背了当初设立选修课制度的初衷。

选课“功利化”的板子不能全打在学生身上,加强速修课质量管理与制度创新,让选修课变得有趣、有用也应同步提上日程。当前大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视角敏锐,再加上在新媒体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接收和表达渠道,那种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根本不能吸引他们的兴趣和共鸣。因此,选修课要有趣,有趣并不是说老师要一味迎合学生的口味,而是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讲授来达到传播知识的______。同时选修课要有用。学生喜欢选对就业有利的课,因为有用。其实还有更广义的“有用”,比如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素养,提升学生思辩能力或者动手能力等。

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挑食’——选课更偏向于选修与就业相关度高,易得高分的课”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在这一刻满屋子人的心都是相同的,都有一样东西,这就是——对死者的纪念。

B.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C.我干得挺顺心,老板对我不错,工资也挺高,每月三千多呢!——我能抽支烟吗?

D.“顺——山——倒”林子里传出我们伐木连小伙子的喊声。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寥寥无几        权利    无可厚非    目的

B.凤毛麟角        权利    无可非议    目标

C.寥寥无几        权力    无可非议    目的

D.凤毛麟角        权力    无可厚非    目标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再加上在新媒体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接收和表达渠道,那种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根本不能引起他们的共鸣。

B.再加上在新装体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接收和表达渠道,那种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根本不能吸引他们的兴趣。

C.再加上新媒体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接收和表达渠道,那种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根本不能吸引他们的共鸣。

D.再加上新媒体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接收和表达渠道,那种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根本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1.B 2.A 3.D 【解析】 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要求熟悉标点符号的功能,能正确书写和使用标点符号。一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分类,掌握并正确使用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等常用标点符号;二要掌握标点符号书写的位置;三要会体会常用标点在句子中的作用。本题考查破折号的使用。原文中的破折号是解释说明的作用。 A项,表示强调重点; B项,表示解释说明; C项,表示语意的转换; D项,表示声音延长。 故选B。 2.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本题中, 寥寥无几:形容数量很少,没有几个,泛指。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此处形容事物少,应用“寥寥无几”。 权利: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权力:政治上的强制力量;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此处强调“功利性”选课是权力也是利益,应用“权利”。 无可厚非:表示虽有缺点,但还可以谅解。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此处表示可以理解,但是有功利心还是有问题的,应用“无可厚非”。 目的:想要得到的结果;想要达到的地点或境地。目标: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此处指想要得到的结果,应用“目的”。 故选A。 3.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在新媒体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接收和表达渠道”主语残缺,排除AB;“吸引”与“共鸣”搭配不当,排除AC。 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中表明不因行迹的疏远而淡漠感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写与琵琶女相见的情形,以“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诗人急切的心情,同时描绘出琵琶女羞怯的情态。

(3)杜牧《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着皇帝的临幸。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和卢国华)

辛弃疾

汉节东南①,看驷马、光华周道。须信是、七闽还有,福星来到。庭草自生心意足,榕阴不动秋光好。问不知、何处著君侯,蓬莱岛。

还自笑,人今老;空有恨,萦怀抱。记江湖十载,厌持旌纛②。濩落我材无所用,易除殆类③无根潦④。但欲搜、好语谢新词,羞琼报。

[注]①汉节东南:指卢国华时任福建提刑使。②旌纛:军中之旗。③易除殆类:指南宋朝廷中那些不以金人为意,专事享乐的人。④根潦:指浮萍。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节东南”几句写卢国华任福建提刑使时,乘坐四匹马拉的车子光彩满路,仕途上春风得意。

B.“须信是”几句写相信友人为官之处的七闽大地会有福星来到,也是期望友人在任能有所作为。

C.“庭草”两句描述卢国华做官闲暇时光的惬意生活,闲看秋草自生、秋阳照在榕树上而心满意足。

D.“但欲搜”几句紧扣标题中的“和卢国华”,写“我”现在只想寻找一些好的词语来答谢您的新词。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张存,诚之,冀州人。举进士,为安肃军判官。天禧中,诏铨司以身言书判取士,才得二人,存预其选。知大名府朝城县,寇准为守,异待之。御史中丞王曙,屡荐为殿中侍御史,迁侍御史。仁宗初亲政,罢百官转对,存请复之。又言:“前者曹修古辈同忤旨废黜,布衣林献可因上封事窜恶地,恐自今忠直之言,与夫理乱安危之机,蔽而不达。”因引周昌、辛毗事,以开帝意。西边动兵,以天章阁待制为陕西都转运使。黄德和之诬刘平也,存奏言:“平与敌接战,自旦至暮,杀伤相当,因德和引却,以致溃败。方贼势甚张,非平搏战,其势必不沮;延州孤垒,非平解围,其城必不守。身既陷没,而不幸又为谗狡所困,边臣自此无复死节矣。”朝廷采其说,始遣文彦博按治,由是平得直,而德和诛。元昊求款附,议者犹执攻讨之策。存建言:“兵役不息,生民疲弊。敌既有悛心,虽名号未正,颇羁縻之。”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延州。以母老惮行,徙泽州,还为待制。契丹与元昊结昏,阴谋相首尾,聚兵塞上而求关南。存言:“河北城久不治,宜留意。”乃以为都运使,尽城诸州。入知开封府,复使河北。王则反,坐失察,降知汀州。久之,以吏部侍郎致仕。存性孝友,尝为蜀郡,得奇缯文锦以归,悉布之堂上,恣兄弟择取。收恤宗属,嫁聘穷嫠,不使一人失所。家居矜庄,子孙非正衣冠不见;与宾友燕接,垂足危坐终日,未尝倾倚。枣强河决势逼冀城或劝使他徙曰吾家众所望也苟轻举动使一州吏民何以自安讫不徙卒,年八十八,恭安。

(选自《宋史·张存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枣强河/决势逼冀城/或劝使他徙/日/吾家众所望也苟轻举动使/一州吏民何以/自安讫/不徙/

B.枣强河决/势逼冀城/或劝使他徙/曰/吾家/众所望也/苟轻举动/使一州吏民何以自安/讫不徙/

C.枣强河/决势逼冀城/或劝使他徙/日/吾家/众所望也/苟轻举动/使一州吏民何以自安/讫不徙/

D.枣强河决/势逼冀城/或劝使他徙曰/吾家众所望也/苟轻举动/使一州吏民/何以自安/讫不徙/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取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取的。“男子二十,冠而字。”

B.封事,密封的奏章。古代臣子上书言事时,将奏章用皂囊缄封呈进,以防泄露,称“上封事、奏封事”。

C.致仕,指将享受的俸位交还给君王,表示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又称“致事”“致休”等。

D.谥,即谥号,古代帝妃、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褒扬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存入仕以后,积极建言。宋仁宗亲政后,停止了让百官转对的制度,张存积极建言,请求恢复它,可惜皇上没有听取他的建议。

B.张存善于明察,思维缜密。黄德和诬陷刘平,张存明察是黄德和引兵后退,以致打了败仗,朝廷采纳了张存的意见,刘平得到昭雪。

C.张存洞察情势,见识超群。元昊想要归附朝廷,大臣们坚持讨伐元昊。张存认为他既有悔过之心,在当前情势下,应当笼络控制他。

D.张存孝顺友爱,德行深厚。他为母亲转调泽州,他照顾本宗的亲属,不让一个人没有安身之处。他平时在家也严肃庄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身既陷没,而不幸又为谗狡所困,边臣自此无复死节矣。

(2)子孙非正衣冠不见;与宾友燕接,垂足危坐终日,未尝倾倚。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炖马靴(节选)

迟子建

父亲说借着雪地的反光,依稀看见敌手开始隐蔽。为了让敌手主动出击,他不顾严寒,将里层的秋衣脱下,用树杈将秋衣挑起来,还故意大声咳嗽几声,敌手果然连着两发子弹打过来。父亲丢下树杈,使对方以为他中弹了。当敌手走了十多米准备察看战果时,父亲扣动扳机,可是手冻得麻木了,子弹打飞了。

对峙了近半个小时,敌手背后传来凄厉的狼嚎,危机使敌手终于起身了。父亲一直全神贯注盯着敌手,就在敌手露头的一瞬,打了最后一枪。父亲很镇定,撤退时没忘了将中弹的秋衣拿上。父亲说自己太走运了,后来才知道最后一枪,击中了敌手的左肩,而那人开的最后两枪,都成了献给夜的小礼花。

雪越下越大,敌手无路可走,紧追父亲。父亲手握钢刀,做好了决战准备。可是敌手踩着父亲趟出的脚印,趔趔趄趄靠近他时,一头栽倒在雪地上,父亲先缴了他的枪。敌手挣扎了最后一程,死了。父亲在灌木丛划拉了一抱干枯的树枝,生起火来。父亲说作为火头军,他总是背着一口铁锅;靠近胸口的地方,还缝了两个布袋,一个装盐,一个盛火柴。

篝火太美了,将它周围飘舞的雪花,映照得像一群金翅的蝴蝶!父亲饿得肚子咕咕直叫,可没有可煮食的东西。父亲突然有了救命的发现:敌手穿着的马靴,是长靴。

马靴被炖了一段时间后,终于嚼得动了,父亲吃了两块,体力恢复了,他将剩下的牛皮捞出来分别揣进裤兜。父亲本不想天亮前出发的,可是狼逼得他必须走,因为它们窸窸窣窣地冲出灌木丛,朝向篝火了。父亲借着残余的篝火,望见了一生难忘的情景,两条狼一前一后,呈一条直线,前面的狼高大威猛,后面的狼矮小瘦削。前狼挣扎着向前,后狼拼死咬住前狼的尾巴,试图阻止它的步伐。父亲认出了后狼就是瞎眼狼。父亲“嗨一嗨一”地叫了两声,这是以往瞎眼狼尾随支队,他抛给它食物时,惯常的招呼声。瞎眼狼显然熟悉父亲的呼唤,它更加用力地往回拽前狼,最终前狼让步了,被拖回灌木丛。父亲长舒一口气,感恩似的分出两块牛皮,投给它们。

父亲说得逆风而行才能到密营。走了一两里路后,风竟然没了,他等于丧失了唯一的路标。此时,他听见了背后的声音,回身一望,是那两条狼!瞎眼狼仍叼着前狼的尾巴。前狼见着父亲,目光柔和多了。瞎眼狼低低叫着,安慰着陷入绝境的父亲。父亲仔细打量前狼,发现它是条年轻的公狼,它对瞎眼狼不敢违命,原来是瞎眼狼的儿子啊!父亲说瞎眼狼所叼着的尾巴,是它生命的脐带,也是一道藏在心底的光啊。

天连阴了三天,不见日月,瞎眼狼和它的孩子在前引路,把父亲领出迷途。他们靠着所剩的煮熟的马靴皮,和山洞的骨头,渡过难关。而那些骨头,是瞎眼狼备下的。而小狼很卖力地想帮他们解决伙食,其间它发现一只雪兔,可它跳跃着要扑的时候,瞎眼狼松开它的尾巴过慢,扑了个空。母子狼最终带着他,靠近了一个村庄。父亲说闻到炊烟的气息后,瞎眼狼松开嘴,用两只前瓜激动地刨着地,在雪地打了几个滚,然后起身抖了抖毛,沾在它身上的雪粉飞溅出来,飞进父亲的眼睛,与他的泪水相逢。

父亲中弹的棉绒秋衣,弹孔还在,边缘处的烧灼痕迹清晰可见,在抗联博物馆陈列室的橱窗里。每到小年的时候,他都要讲一遍炖马靴的故事。所以我落下了一个毛病,每年腊月二十三,我也给我的儿子,讲炖马靴的故事。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让隐蔽的敌人出来,父亲不顾严寒,脱下秋衣用树杈挑起来,还大声咳嗽,这表现了父亲的机智与勇敢。

B.父亲撤退时不忘拿走中弹的秋衣这一情节,看似闲笔,实则在结构上为文章后文写秋衣的去向埋下了伏笔。

C.标题“炖马靴”简洁醒目,既吸引了读者,又贯穿全文内容,是小说的线索,“炖马靴”体现了父亲的革命精神。

D.小说以“我”的口吻主要叙述了父亲与敌人战斗、瞎眼狼和小狼带父亲走出困境的故事,情节简单,但扣人心弦。

2.小说结尾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这篇小说在“残酷的战争中体现了一丝温馨”,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探究。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世界上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模式,以填埋、焚烧和回收利用三种为主。在生活垃圾持续增长和城市填埋空间有限的情况下,首先需要推动垃圾分类,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产生,同时在末端提高回收利用效率,最终实现“无废城市”的目标。

推进垃圾分类,一方面,可通过制定实施激励措施等推动垃圾分类投放环节的市场化运作,提高公众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另一方面,应积极引入第三方企业与社会组织进行资本投资、监督等服务,充分借助市场机制、政府扶持与引导、企业支持等多种力量,共同推动垃圾分类投放环节的市场化运作。此外,可借助“互联网+”分类回收技术,提高垃圾分类市场化运作的效率,促进资源的最大化回收利用。

材料二:

2016、2017年中国各类可回收资源价值(单位:亿元)

序号

名称

2016年

2017年

同比增长(%)

1

废钢铁

2042.6

3043.4

49.0

2

废有色金属

1829.0

2079.0

13.7

3

废塑料

957.8

1081.3

12.9

4

废纸

744.5

977.7

31.3

5

废轮胎

70.5

73.5

4.3

6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

94.4

125.1

32.5

7

废旧纺织品

8.6

14.0

62.8

8

报废机动车

73.4

87.3

18.9

9

废玻璃

22.4

32.1

43.3

10

废电池(铅酸除外)

24.8

37.3

50.5

11

合计(价值)

5868

7550.7

28.7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材料三:

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既关乎居民文明素养的培育,又关乎环境保护。相比其他多数和城市对未按分类标准投放垃圾的个人处以罚款的惩戒,北京市对这种违规行为特别增设了信用惩戒的罚则,彰显了以经济惩罚和信用惩戒共同发力推进垃圾分类投放的决心和魄力,有助于生活垃圾分类制度更好地落地落实。

当然,对不按分类标准投放垃圾的行为人施以信用惩戒只是手段,重在发挥威慑作用,最终目的是要让所有人意识到,分类投放垃圾是个人应当履行的公民义务和法律责任。

(摘编自《信用惩戒助力垃圾分类行稳致远》)

材料四:

“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它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近日,习近平同志对垃圾分类工作做出重要指示,深刻指出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明确提出推行垃圾分类的具体要求,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指明了方向,对于动员全社会共同为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智慧和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垃圾分类不是小事。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物质消费水平大幅提高,我国垃圾产生量迅速增长,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也使环境隐患日益突出,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实施垃圾分类处理,引导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可以有效改善城乡环境,促进资源回收利用,也有利于国民素质提升、社会文明进步。

(摘编自《做好垃圾分类推动绿色发展》,《人民日报》2019年6月4日)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可回收利用资源价值高。2017年,中国废钢铁及废有色金属回收价值分别达到3043.4亿元及2079亿元。

B.2017年,我国十大品种再生资源回收总值为7550.7亿元,同比增长28.7%,其中最主要的品种废钢铁同比增长49%。

C.2017年,各类可回收资源品种回收总值均有增长。废旧纺织品增幅最高,同比增长62.8%;废塑料增幅最小。

D.垃圾分类,对再生资源的回收能起到积极的意义。垃圾有效分类,既能实现社会效益又能实现经济效益。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填埋、焚烧和回收利用是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最常见的三种模式。

B.推进垃圾分类就可以提高公众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C.北京增设信用惩戒,助力居民垃圾分类投放文明行为养成。

D.垃圾分类是大事,习近平同志对垃圾分类问题高度重视。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垃圾分类的意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