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垃圾分类,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垃圾分类,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从国内外各城市对垃圾分类的方法来看,大致都是根据垃圾的成分构成、产生量和处理方式来进行分类的。

市民在家中或单位等地产生的垃圾,应做到分类贮存或投放,需注意做到以下几点;垃圾压缩车收集垃圾时,应做到密闭收集,防止二次污染环境,收集后应及时清理作业现场,清洁收集容器和分类垃圾桶。非垃圾压缩车直接收集时,应在垃圾收集容器中内置垃圾袋,通过保洁员密闭收集。

投放时应按垃圾分类标志的提示,分别投放到指定的地点和容器中。投放后应注意盖好垃圾桶上盖,以免垃圾污染周围环境,滋生蚊蝇。

(摘编自“百度百科”等)

材料二

最近,继上海之后,49个城市开始垃圾分类试点。根据住建部等部门的计划,到2020年年底,将在先行先试的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所以,很多人在分析预测,垃圾分类有望带动2000亿元行业新风口。从小程序识别垃圾,智能垃圾箱到智能分拣,似乎一个新的行业就要出现了。

那么,如何才能建好这个市场体系,过去历史中的经验,值得借鉴。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起,由于中国经济不发达,物资紧缺,所以建立起了一套国有体制的废旧物品回收系统,回收废旧物资再利用,帮助国家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后,国有的废品回收体系没落了,而市场化的、更加高效的废品回收体系取而代之。

改革开放后,来自河南信阳固始县,河北和四川等地的农民到达北京后,开始依靠买卖废品为生。20世纪80年代,这个由外来谋生农民搭建的废品回收网络,从社区甚至垃圾箱开始,实现了高效的废品回收、集中,再到末端再生利用,整个链条实现了无缝衔接。可以说,这些人是城市的清道夫。2014年左右,北京的废品回收从业人员达到历史高峰,近30万人分散在废品回收,分类和再利用各个环节。其他大城市的情况也与北京类似,也正因为如此,中国一直拥有较高的废品回收率。除首尔之外,东京、新加坡、纽约等城市的再利用率均低于北京。

现在很多人在谈垃圾的智能识别,而我国20世纪的废品收购者早就会判断型号、材质、塑料的种类,甚至洗衣机电机是铜是铝,他们都能高效区分。他们的下游——收购市场中,废纸、废铜分门别类,塑料制品甚至分为好几个类别。

所以,中国原本的市场化的,成熟的废品回收体系,在这一波垃圾分类中,不应该缺位,新的更高技术、更大规模的市场化,应该吸纳这个行业过去成熟的流程,专业能力。

(摘编自刘远举《高大上的垃圾分类风口,不应忘记拾荒者》,2019年7月22日“央视网”)

材料三

在垃圾分类方面,日本走在了世界最前列。20世纪60年代严重的环境污染“逼”出了日本一流的环保技术,70年代石油危机又促成了最好的节能技术,在号称垃圾分类标准“最严格”的日本,垃圾分类已成为人们的基本“生存技能”。

在日本,如果垃圾回收人员发现垃圾分类得不合理,可不予回收。如果谁家的垃圾分类不当而被拒收,是一件很没有面子的事情。情节严重的“不法授弃”则会被通知警方出面处理。如果乱丢垃圾,可能面临高额罚款甚至坐牢。

日本的儿童打小就受到正确处理垃圾的教育。日本居民扔垃圾真可谓一丝不苟;废旧报纸和书本要捆得非常整齐,有水分的垃圾要控干水分锋利的物品要用纸包好。

分类垃圾被专人回收后,报纸被送到造纸厂,用以生产再生纸,很多日本人以名片上印有“使用再生纸”为荣;饮料容器被分别送到相关工厂,成为再生资源;不可燃垃圾经过压缩无毒化处理后可作为填海造田的原料,日本商品的包装盒上就已注明了其属于哪类垃圾,牛奶盒上甚至还有这样的提示:要洗净,拆开、晾干,折叠以后再扔。

(摘编自2019年5月20日“北青网”等)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A B.B C.C D.D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继今年上海率先实行垃圾分类之后,国内其他49个城市也开始垃圾分类试点,带动了与垃圾分类相关新行业的发展。

B.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20世纪以买卖废品为生的来自河、河北和四川等地的农民使北京的废品再利用率超越东京,新加坡等世界大城市。

C.在建立我国垃圾分类体系,贱行垃圾分类理念的实践中,日本严格的分类标准、严厉的惩罚措施、对垃圾分类的重视,都值得我们学习。

D.日本曾经历的环境污染、能源危机促使其拥有了世界一流的环保技术和节能技术,废物利用、节能环保的意识如今已深入人心。

3.我国要建好垃圾分类市场体系,应从过去借鉴哪些经验?请结合材料二分析。

 

1.C 2.A 3.①我国建立起一套国家层面的废旧物品回收系统。②拥有市场化、高效的废品回收体系。③我国的废品分类具有专业水准,能够分门别类,细分细化。 【解析】 1.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通读文章,注意细节。学生必须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迅速搜寻到每个选项所涉及的段落,然后仔细比较选项的说法是否与原文一致。本题, C项,张冠李戴,由材料一可知,垃圾收集时情况会有不同,由“垃圾压缩车收集垃圾时,应做到密闭收集,防止二次污染环境,收集后应及时清理作业现场,清洁收集容器和分类垃圾桶。非垃圾压缩车直接收集时,应在垃圾收集容器中内置垃圾袋,通过保洁员密闭收集”可知,是“非垃圾压缩车直接收集时”,内置垃圾袋后,再通过保洁员密闭收集。 故选C。 2.此题考核信息筛选、整合和分析作者观点的能力。答题时要根据题干的要求,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结合文中的对应句子对读选项,找到细微的差别,重点注意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本题, A项,“带动了与垃圾分类相关新行业的发展”错误,选项化未然为已然,材料二中说“……所以,很多人在分析预测,垃圾分类有望带动2000亿元行业新风口。从小程序识别垃圾、智能垃圾箱到智能分拣,似乎-个新的行业就要出现了”,只是“有望”“似乎”,并非已经成为事实。 故选A。 3.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首先粗读全文,重点阅读相关段落,然后根据题干要求,筛选出相关信息,并归纳概括,分点作答。 由材料二“由于中国经济不发达,物资紧缺,所以建立起了一套国有体制的废旧物品回收系统,回收废旧物资再利用,帮助国家经济建设”可知,我国建立起一套国家层面的废旧物品回收系统;由“改革开放后,国有的废品回收体系没落了,而市场化的、更加高效的废品回收体系取而代之”可知,拥有市场化、高效的废品回收体系。由“我国20世纪的废品收购者早就会判断型号、材质、塑料的种类,甚至洗衣机电机是铜是铝,他们都能高效区分。他们的下游——收购市场中,废纸、废铜分门别类,塑料制品甚至分为好几个类别”可知,我国的废品分类具有专业水准,能够分门别类,细分细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经典,是在当世仍有典范意义与价值的优秀文化遗产。20世纪50年代以前,经典的地位稳固如泰山,如美国著名文学理论家韦勒克所说:“文学经典已经被牢固地确定下来,远远地超出怀疑者所容许的程度。贬低莎士比亚的企图,即便它是来自于像托尔斯泰这样一位经典作家也是成功不了的。”但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开始有人怀疑传统经典的合法性,在欧美学术界掀起了一场维护经典和批评经典的“文化战争”。此种思潮90年代传入中国,在现代文学研究界引发了谁是现代经典作家之争。不管是欧美学术界,还是中国学术界,关于经典的讨论,其出发点并非从根本上撼动经典的地位,无非是哪些作家作品应该进入经典,哪些不应该进入经典,但前提它必须是经典。

卡尔维诺用十四条理由说明为什么读经典,其中几条都与耐读性有关。经典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是一本永不会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东西的书”。凡可以称为经典的书,一定是值得我们不断阅读的精神产品。经典的耐读性反映在三个方面。

首先,经典必然是独创的,是独一无二的。《红楼梦》面世之后,续书很多,但没有一部成为经典,原因很简单,《红楼梦》只能是一部,不能有第二部,第二部就非独创。鲁迅被看作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作家,为什么鲁迅是经典作家?读《阿Q正传》就可知道。鲁迅塑造了独一无二的人物形象:阿Q,并用阿Q这个形象来凝缩中国人的国民性——阿Q精神胜利法。他的自轻自贱,他的妄自为大,他的自我安慰之道,都和中国人的国民性息息相关。鲁迅当时就看穿了当代人的这些把戏。

其次,经典的耐读,来自于其丰厚的内涵。王蒙曾说:“我喜欢一次又一次地琢磨《红楼梦》,每读一次都有新发现,每读一次都有新体会新解读。”这是讲经典对一个人的一生,都是无尽的宝藏。鲁迅在《〈绛洞花主〉小引》中说:“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是讲经典对不同读者而言,会有不同的发现。但如果《红楼梦》里面没有这样的内涵的话,读者也是无法看出来的。

再有,经典的耐读,在于思想的深刻性。儒家思想来自于“四书五经”,道家的思想来自于《老子》《庄子》。人类的轴心时代恰恰是经典的爆发期,也是人类思想的爆发期。

《三国演义》写中国人的政治观,讲天时地利人和。曹操得天时,孙权得地利,刘备得人和。《三国演义》里面蕴含着一个很重要的思想,用今天的话语来说,就是谁获得了老百姓的支持,谁就是合法政权。这就是一种全新的政权观。当然这种历史观来自孟子的思想:“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仁政就是以民为本。获得百姓的支持,方能得到天下。由此孟子提出一个万世不泯的结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摘编自詹福瑞《经典的魅力》)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经典不可动摇的地位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从根本上发生变化。

B.受国外思潮影响,我国学术界曾开展了关于经典作家的争论,对作家作品进行了重新划分。

C.无论是韦勒克还是卡尔维诺,都试图通过自己对经典的认识来阐明阅读经典的重要原因。

D.《红楼梦》作为经典文学,内容包罗万象,不同身份、文化背景的读者,从中会有不同的收获和发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运用引用的论证手法,使读者对经典的地位问题有清晰具体的认识。

B.文章从经典的概念入手,主体部分从三个方面论述了经典具有耐读性这一重要特征。

C.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以总分总结构论证中心论题——经典的魅力。

D.作者在论述过程中,以人们耳熟能详的中国文学经典为例,有利于读者理解,也增强了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问世后出现了许多续作,但没有一部能成为经典得以流传,原因在于经典具有独创性。

B.鲁迅作为经典作家塑造了阿Q这一独特形象,可见一部作品能否成为经典,关键在于人物塑造得是否独一无二、不可替代。

C.经典必须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论语》《孟子》《老子》《庄子》等作品就蕴含着轴心时代人类伟大深刻的思想。

D.孟子民贵君轻、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思想,在传统经典《三国演义》中得到弘扬,同时这一思想也使小说更加深刻。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我望着,我远远地望见,又一座黑塔与它并排高站,近看才知是火电厂的烟囱,不息地吐着墨一样的浓烟,暗夜在地上绘出繁星般的灯火,白昼在天上绘出黑色的牡丹。

——60年代歌颂边疆工业化的诗

材料二

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身心受害。

——90年代淮河流域民谣

材料三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习近平2013年9月

以上几则材料反映了国人环保观念怎样的变化过程?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1992年12月30日,针对本市环境污染严重的现状上书市长;

②2003年6月5日,在第30个“世界环境日”进行国旗下演讲;

③2019年6月5日,参观“庆祝建国70周年环保主题摄影展”后的观后感;

④2049年9月30日,写给某位“共和国环保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2019年8月2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教育部新闻通气会上表示,教育部正在研究制定教师惩戒权的具体实施细则,将尽快出台。吕玉刚指出,教育惩戒目的重在教育,实施细则制定将从关爱和保护学生以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愿望出发,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实施的范围、程度、形式等,规范行使教育惩戒权。明确教师惩戒权主要是为解决两方面问题,一是解决当前教师不敢管的问题;二是解决不善管的问题。此次明确教师惩戒权,可让老师、家长都有把“尺子”去衡量、判断,缓解家校矛盾等问题。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讨12个字。

《礼记·中庸》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论谁做事,做什么事,科学预判、充分准备,才能应对各种复杂情况。“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一失万无”的可怕后果,警示人们必须在平常守护“万无一失”的底线。加拿大有座水电站,常年备有一辆紧急情况下使用的逃生巴士。①      ,但工作人员仍数十年如一日,坚持每日检修,只为防备实难不期而至。“不怕一万,只怕万一”,既是朴素哲理,也是人生经验。干事创业,对矛盾和困难认识越充分,工作就越有针对性;改革创新,②     ,应对措施就越细致周全。如果缺乏“远虑”,那么“近忧”就不远了;如果只想“一万”,不虑“万一”,一旦遭遇挫折,很容易手足无措。在前行的路途中,一个人如果凡事心存侥幸,只重好处不重风险,便会深陷险境而不自知。前行之路,不只有鲜花相伴,③    。居安思危、防悲未然,我们才能从容应对挑战、化解风险,在伟大的征途中行稳致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过去的一百年中,汉语    。作家白先勇总结现代汉语的命运时说:“百年中文,内忧外患。”其外,有西方语言的    ,现代汉语严重欧化;其内,则是母语自信心不断衰微,中文成为追逐现代化过程中不断遭到修葺的对象。没有一种语言像中文这样,这一百多年中经受如此多的磨难。从晚清效仿日本明治维新的“言文一致”运动开始,汉语经历了“五四”白话文运动、推行世界语、汉字的拉丁化、语言大众化和解放后的繁体字简化方案,80年代的电脑化挑战等困难。面对民族生存危机和现代化召唤,渴望融入世界的中国知识分子甚至喊出了“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过激口号。作家王蒙曾呼吁全球华人展开一场汉语保卫战。王蒙先生针对的主要是由于英语在国内的普遍使用,使得汉语遭受到前所未有的伤害。但是,危机已不仅仅来自外语的威胁,     ,更让人忧心忡忡。(     )。在历史与现实、“内忧”与“外患”的双重夹击中,汉语如何     其传统血脉,创造新的辉煌,这是摆在当代中国人面前的急迫问题。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饱经磨难            冲击            祸起萧墙            延续

B.饱经磨难            打击            祸在旦夕            继承

C.历尽沧桑            打击            祸起萧墙            延续

D.历尽沧桑            冲击            祸在旦夕            继承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自身的放纵和苟且是一种投降甚至妥协,使颠覆汉语文化变得更直接、更容易

B.我们自身的放纵和苟且是一种妥协甚至投降,使颠覆汉语文化变得更直接、更容易

C.我们自身的放纵和苟且是一种妥协甚至投降,使汉语文化被颠覆变得更直接、更容易

D.我们自身的放纵和苟且是一种投降甚至妥协,使汉语文化被颠覆得更直接、更容易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王蒙先生针对的主要是:英语在国内的普遍使用,使得汉语遭受到前所未有的伤害。

B.王蒙先生主要针对的是由于英语在国内的普遍使用,使得汉语遭受到前所未有的伤害的现象。

C.王蒙先生针对的主要是:由于英语在国内的普遍使用,使得汉语遭受到前所未有的伤害。

D.王蒙先生主要针对的是英语在国内的普遍使用,使得汉语遭受到前所未有的伤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