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999年,在秦俑二号坑,考古人员发现了这样一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999年,在秦俑二号坑,考古人员发现了这样一座兵马俑,其位置和工艺并无特别之处,但清理完周围的泥土之后,和人们熟悉的粉红色、粉白色面孔的秦俑____________,这座兵马俑的脸全部是绿色的。有专家表示,戏剧舞台上的脸谱中红色代表忠勇,白色代表奸诈,而绿色和蓝色代表的是外藩。由此____________绿脸俑是融入了某些少数民族文化元素的特色陶俑。从地理位置看,(    )。这是一个民族交融的地区,秦人与少数民族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历史上呈现出一个漫长的____________过程。从战场实际看,秦军广泛吸收了不同民族的各种战法,虚心向不同民族学习军事技术。由此可见,地下秦俑军阵中的绿脸俑很可能是少数民族的象征。

另外,战国时期,出兵打仗,有些国家往往在牛的角上绑刀,士兵的脸上涂抹各种各样的颜色,____________,借以吓倒敌方。秦俑脸部涂成绿色也不是不可能。也或许这个绿脸兵马俑的形象与真实模特有关——军队中出于某种需要存在着异于常人肤色的特殊人物;又或许与兵马俑的明器性质有关,可能当时人们认为,在现实世界中的事物因为不合乎于常理,在死后世界更能表现其功能。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截然相反    估计    融合    装神弄鬼

B.截然不同    估计    演变    弄虚作假

C.截然不同    推测    融合    装神弄鬼

D.截然相反    推测    演变    弄虚作假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今天的甘肃东部天水一带,应当就是历史上秦人建国之地陇东地区

B.秦人立国初期所处的陇东地区,应当就是今天甘肃东部天水一带

C.秦人立国初期所处的陇东地区和今天甘肃东部的天水属同一地带

D.今天的甘肃东部天水一带应当就属于历史上秦人建国的地方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现实世界中不合常理的事物,在死后世界里更能表现其功能。

B.现实世界中不合乎于常理的事物,在死后世界更能发扬其功能。

C.现实世界中的事物因为不合乎于常理,所以在死后更能发挥其功能。

D.在现实世界中不合常理的事物,在死后世界更能发挥其功能。

 

1.C 2.B 3.D 【解析】 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第一处,“截然不同”,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截然相反”,指界限分明,完全相反;由前文“粉红色、粉白色面孔”和后文的“全部是绿色”可知,这里是说二者不同,而非“相反”,故填“截然不同”最恰当; 第二处,“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估计”,根据某些情况,对事物的性质、数量、变化等做大概的推断;由横线前的“有专家表示,戏剧舞台上的脸谱中红色代表忠勇……”可知,这里是拿已经知道的情况来推断未知的事情,同时“推测”更加书面化,因此填“推测”更恰当; 第三处,“融合”,指不同个体或不同群体在一定的碰撞或接触之后,认知、情感或态度倾向融为一体;“演变”,指事物变化发展;用于“秦人与少数民族”不同民族之间,“融合”更恰当; 第四处,“装神弄鬼”,:①装扮成鬼神骗人;②比喻故弄玄虚;“弄虚作假”,耍花招儿,欺骗人;由横线后面“借以吓倒敌方”可知,填“装神弄鬼”更恰当。 故选C。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 由括号前面的“从地理位置看”和后面“秦人与少数民族有着密切的关系”可知,所衔接句子的陈述主体应是历史上的秦国所在的位置,由此可排除A、C、D;B项表意更准确,与前后语境更连贯。 据此选择B项。 3.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 “在现实世界中的事物因为不合乎于常理,在死后世界更能表现其功能”,第一个问题,“表现……功能”搭配不当;第二个问题赘余重复,“不合乎于”重复,“呼”相当于“于”; A项,搭配不当,“表现……功能”不搭配; B项,“不合乎于”成分赘余,删除“于”,“发扬……功能”不搭配; C项,不合逻辑,因果关系不成立;“不合乎于”成分赘余,删除“于”。 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男子占卜婚事,卦象充满祥和,没有不吉利的征兆。

(2)庄子在《逍遥游》中描写迁徙南冥的大鹏击水之广、升天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采用虚实结合手法,将整首词由现实带入对回忆中的战场场景描写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都下送辛大之鄂

孟浩然

南国辛居士,言归旧竹林。

未逢调鼎用,徒有济川心。

余亦忘机者,田园在汉阴。

因君故乡去,遥寄《式微》吟。

洛下送奚三还扬州

孟浩然

水国无边际,舟行共使风。

羡君从此去,朝夕见乡中。

余亦离家久,南归恨不同。

音书若有问,江上会相逢。

1.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诗题目都点明了主要事件,前首写在长安送辛大回鄂州,后首写在洛阳送奚三回扬州。

B.满怀“济川”之志的辛居士,却不能发挥“调鼎”之用,最终只能返回家乡隐居竹林。

C.诗人的家乡也在汉水边上,听说朋友要返回故乡,故以吟诵《式微》来表达自己也想要回乡之意。

D.友人奚三要回缥缈无边的水乡扬州,诗人为此充满隐忧,彼此约定以后在江上重逢。

2.请从主题思想、构思行文两方面,分析两首诗歌的相似之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 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辞于荀卿曰:“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此禽鹿视肉。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久处卑贱之位,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故斯将西说秦王矣。”至秦,会庄襄王卒,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侯吕不韦舍人;不韦贤之,任以为郎。李斯因以得说,说秦王曰:“胥人者,去其几也。成大功者,在因瑕衅而遂忍之。昔者秦穆公之霸,终不东并六国者,何也?诸侯尚众,周德未衰,故五伯迭兴,更尊周室。自秦孝公以来,周室卑微,诸侯相兼,关东为六国,秦之乘胜役诸侯,盖六世矣。今诸侯服秦,譬若郡县。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今怠而不急就,诸侯复强,相聚约从,虽有黄帝之贤,不能并也。”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秦王拜斯为客卿。会韩人郑国来间秦,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斯乃上《谏逐客书》,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余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夷郡县城,销其兵刃,示不复用,使秦无尺土之封,使后无战攻之患

(节选自《史记·李斯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

B.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

C.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

D.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卿即荀子,先秦时期法家代表人物,提倡性恶论,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B.古时一车四马称作一乘,万乘本指一万辆兵车,战国时可指拥有兵车万乘的诸侯国。

C.布曾指麻葛之类的织物,古代平民穿麻、葛织物,也以布衣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D.皇帝是中国两千多年间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呼,秦始皇是中国首位皇帝,自称始皇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斯拜师学习,志向高远。他年轻时就胸怀大志,曾跟随荀子学习服侍帝王的学问;学成后,便去游说秦王,以此实现人生抱负。

B.李斯抓住时机,推行主张。秦庄襄王去世后,李斯请求做相国吕不韦的家臣,后又任郎官一职,这为他成功游说提供了重要条件。

C.李斯分析形势,见解深刻。他善于总结历史,对秦穆公、孝公以及当时秦与天下的形势有着深刻独到的认识,他的观点得到秦王认可。

D.李斯加官进职,深受信赖。李斯为秦国统一天下出谋划策,秦王一直对他信任有加,他的官职也一路得以升迁,秦王称帝后任其为丞相。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久处卑贱之位,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

(2)夷郡县城,销其兵刃,示不复用,使秦无尺土之封,使后无战攻之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把灯光调亮(节选)

张抗抗

①这个平常的下午,书店依然没有什么客人。街上的行人对“明光书店”不肯多看一眼,更不愿多走一步踏进书店,卢娜对此已经见怪不怪。

②忽然,她听见了轻微的响动,只见门口进来了几个年轻人。他们轻手轻脚在书店里像影子一样移来移去,然后拿出手机,速速拍下了书的封面,动作快得像做贼一样。卢娜迅速作出了判断:这几个人虽然不是偷书的,也和偷书差不多。他们在书店选好自己喜欢的书,然后转身回家上网去买。

③卢娜把脸扭过去,在心里安慰自己:这几个学生来“买书”,买的总归还是有油墨书香味道的纸书。学生去网上买书,为了省钱,省了钱就能再多买几本书。这样总比那些不读书的人好许多啊。

④她相信,一家书店,就像一座城池的瞭望塔,走进书店登上塔顶,望得见远处的来路和去路。去年冬天一个下雪的日子,她独自守着冷清清的书店,望着窗外飘飞的雪片,忽然觉得那一片片白雪就像撕碎的书页,被一双巨手抛甩出去,纷纷扬扬落在湖里河里,雪花淹没在浪花里,不见踪影……

⑤学生们走后,书店又冷清下来。她究竟还能撑多久呢?说不定哪一天,卢娜会到马路对面的那家装修公司去借一部梯子,把“明光书店”那块木匾,从屋檐下摘掉。这天下午,老公从湖区放假回家,亲自烧了几样小菜,样样都是卢娜喜欢的。儿子临近高考,天天在县中晚自修很迟才回。但卢娜却没有胃口,吃了几口就放了筷子。她晓得老公是想同自己谈天,至少是问问,书店这个月又亏进去多少。但老公见她不想说话,什么也没说。

⑥卢娜没敢告诉老公,今天她的心情特别沮丧,是因为下午书店里,来过一个人。

⑦那人说:新区大发展,老城肯定人心惶惶,我看你,还是早作打算的好……

⑧那人走后,卢娜半天没缓过神,在椅子上傻坐了一会儿,心里焦灼如焚。她飞快地算了一笔账:假如这个消息是真的,最晚挨到明年,新区落定之后,书店的老顾客就将走得差不多了,书店亏空肯定越来越多……

⑨辰光还早,她开锁进店,觉得光线有点暗,顺手开了灯,一时灯光亮得晃眼。她抬头,看见了天花板上前些天刚刚新换的灯泡,心里突然一阵刺痛:把灯光调亮?——把灯光调亮,不是愈加费电了么?她气呼呼地顺手把灯关掉了。这家昏暗的书店里,只剩下她的心里,还有一朵小火苗,而今,这朵风里雨里挣扎太久的小火苗,也终于快要熄灭了……不怪我不怪我,她对自己说,我实在是已经尽力了哦……

⑩就在这时,卢娜听见手机铃声在响,她走到窗口去拿包取手机,发现原来书店东窗的窗帘还拉着。她用手指划开屏幕的接听键,然后把窗帘唰地拉开了。

顷刻间,书店里洒满了亮晃晃的阳光,一格格在书架上跳跃,把书店染得一片金黄。还是太阳好啊,她对自己说。把灯光调亮,就算再亮,也是夜里。她自嘲地笑了笑。清晨的阳光下,手机里传来一个爽快的声音。电话是文化局的人打来的,让她赶紧到局里去一趟。省政府的那笔书店奖励基金,明光书店评上了!不是个小数目,足足一百万。她的手抖了一抖,手机从掌心滑出去,落在一堆高高码起的书上。她站在窗口一动不动,肩膀轻轻地抖动起来,身子开始战栗。她伸出双手捂住了自己的脸,手心很热很烫,忽然又变得凉湿,泪水透过指缝,从脸颊上哗哗淌下来。她终于哭出了声,惊喜的抽泣,在晴天的阳光里,如急骤的阵雨一样砸下来……

卢娜从文化局回到店里,已近中午。她从街上的灯具店里,买了一盒40瓦的灯泡——把灯光再调亮一点!她要让明光书店的老顾客们,老远就看到书店的灯光。这么多年,书本没有改变我的命运,但改变了我。我办了明光书店,我的书店给人送去知识,知识可以帮别人改变命运……

这么一想,卢娜的眼泪又流下来了——不对!不是知识改变命运,是文化!不对,文化也不一定能改变命运,但可以改变人!我不再是那个高考落榜的自卑女孩,我活得对人有用,我充实、我知足……

那天晚上,卢娜回到家,和老公说了今天书店里发生的事。老公开口说:卢娜,我晓得你开书店十多年,没一天好日子过。但是,假如你从此不开书店,恐怕就活不成了。   

隔着一条街、隔着几道墙,卢娜看见“明光书店”四个字,在夜空里通体透亮。

水电火电风电核电,只要线路没有被毁坏,灯光总归会重新亮起来的吧?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写一个平常的下午“书店依然没有什么客人”,“行人对‘明光书店’不肯多看一眼”,既暗示一定的时代背景,也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

B.卢娜十多年来对明光书店全身心投入,但生意惨淡,连连亏损,而她始终也没想放弃,从中可见她是一个性格坚韧的人。

C.题目“把灯光调亮”在文中多次出现,既指给阅读者提供好的读书环境,也可指卢娜心中那份期待与坚守,借书店传播知识与文化。

D.小说以“明光书店”为主要叙事场景,以书店的命运变化串联人物故事,反映了作者对当下实体书店的兴亡发展的观照,值得深思。

2.请从表达技巧角度,简要赏析小说第④段的艺术效果。

3.作家张抗抗在谈到《把灯光调亮》创作时说:“女主人公卢娜,一个平常的小城女子,白天卖书、夜里有梦。”横线处写到她“自嘲地笑”和两次“流泪”,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其中原因,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垃圾分类,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从国内外各城市对垃圾分类的方法来看,大致都是根据垃圾的成分构成、产生量和处理方式来进行分类的。

市民在家中或单位等地产生的垃圾,应做到分类贮存或投放,需注意做到以下几点;垃圾压缩车收集垃圾时,应做到密闭收集,防止二次污染环境,收集后应及时清理作业现场,清洁收集容器和分类垃圾桶。非垃圾压缩车直接收集时,应在垃圾收集容器中内置垃圾袋,通过保洁员密闭收集。

投放时应按垃圾分类标志的提示,分别投放到指定的地点和容器中。投放后应注意盖好垃圾桶上盖,以免垃圾污染周围环境,滋生蚊蝇。

(摘编自“百度百科”等)

材料二

最近,继上海之后,49个城市开始垃圾分类试点。根据住建部等部门的计划,到2020年年底,将在先行先试的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所以,很多人在分析预测,垃圾分类有望带动2000亿元行业新风口。从小程序识别垃圾,智能垃圾箱到智能分拣,似乎一个新的行业就要出现了。

那么,如何才能建好这个市场体系,过去历史中的经验,值得借鉴。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起,由于中国经济不发达,物资紧缺,所以建立起了一套国有体制的废旧物品回收系统,回收废旧物资再利用,帮助国家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后,国有的废品回收体系没落了,而市场化的、更加高效的废品回收体系取而代之。

改革开放后,来自河南信阳固始县,河北和四川等地的农民到达北京后,开始依靠买卖废品为生。20世纪80年代,这个由外来谋生农民搭建的废品回收网络,从社区甚至垃圾箱开始,实现了高效的废品回收、集中,再到末端再生利用,整个链条实现了无缝衔接。可以说,这些人是城市的清道夫。2014年左右,北京的废品回收从业人员达到历史高峰,近30万人分散在废品回收,分类和再利用各个环节。其他大城市的情况也与北京类似,也正因为如此,中国一直拥有较高的废品回收率。除首尔之外,东京、新加坡、纽约等城市的再利用率均低于北京。

现在很多人在谈垃圾的智能识别,而我国20世纪的废品收购者早就会判断型号、材质、塑料的种类,甚至洗衣机电机是铜是铝,他们都能高效区分。他们的下游——收购市场中,废纸、废铜分门别类,塑料制品甚至分为好几个类别。

所以,中国原本的市场化的,成熟的废品回收体系,在这一波垃圾分类中,不应该缺位,新的更高技术、更大规模的市场化,应该吸纳这个行业过去成熟的流程,专业能力。

(摘编自刘远举《高大上的垃圾分类风口,不应忘记拾荒者》,2019年7月22日“央视网”)

材料三

在垃圾分类方面,日本走在了世界最前列。20世纪60年代严重的环境污染“逼”出了日本一流的环保技术,70年代石油危机又促成了最好的节能技术,在号称垃圾分类标准“最严格”的日本,垃圾分类已成为人们的基本“生存技能”。

在日本,如果垃圾回收人员发现垃圾分类得不合理,可不予回收。如果谁家的垃圾分类不当而被拒收,是一件很没有面子的事情。情节严重的“不法授弃”则会被通知警方出面处理。如果乱丢垃圾,可能面临高额罚款甚至坐牢。

日本的儿童打小就受到正确处理垃圾的教育。日本居民扔垃圾真可谓一丝不苟;废旧报纸和书本要捆得非常整齐,有水分的垃圾要控干水分锋利的物品要用纸包好。

分类垃圾被专人回收后,报纸被送到造纸厂,用以生产再生纸,很多日本人以名片上印有“使用再生纸”为荣;饮料容器被分别送到相关工厂,成为再生资源;不可燃垃圾经过压缩无毒化处理后可作为填海造田的原料,日本商品的包装盒上就已注明了其属于哪类垃圾,牛奶盒上甚至还有这样的提示:要洗净,拆开、晾干,折叠以后再扔。

(摘编自2019年5月20日“北青网”等)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A B.B C.C D.D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继今年上海率先实行垃圾分类之后,国内其他49个城市也开始垃圾分类试点,带动了与垃圾分类相关新行业的发展。

B.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20世纪以买卖废品为生的来自河、河北和四川等地的农民使北京的废品再利用率超越东京,新加坡等世界大城市。

C.在建立我国垃圾分类体系,贱行垃圾分类理念的实践中,日本严格的分类标准、严厉的惩罚措施、对垃圾分类的重视,都值得我们学习。

D.日本曾经历的环境污染、能源危机促使其拥有了世界一流的环保技术和节能技术,废物利用、节能环保的意识如今已深入人心。

3.我国要建好垃圾分类市场体系,应从过去借鉴哪些经验?请结合材料二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