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六国论 李桢① 宋二苏氏论六国徒事割地赂秦,自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六国论

李桢①

宋二苏氏论六国徒事割地赂秦,自弱、取夷灭,不知坚守纵约;齐、楚、燕、赵不知佐韩、魏以摈秦:以为必如是,而后秦患可纾。

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以其暴邪?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作,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当苏秦之始出也,固尝欲用秦,而教之吞天下矣。诚知其易也。使秦过用之,彼其所以为秦谋者,一忧夫张仪也。惟其不用,而转而说六国以纵亲,彼岂不逆知天纵约之不可保哉?其心特苟以弋一时之富贵,幸终吾身而约不败。其激怒张仪而入之于秦,意可见也,洹水之盟,曾未逾年,而齐、魏之师已为秦出矣。夫张仪之辨说,虽欲以散纵而就衡,顾其言曰,亲昆弟同父母,尚有争钱财,而欲恃诈伪反覆,所以状衰世人之情,非甚谬也。彼六国相图以攻取,相尚以诈力,非有昆弟骨肉之亲,其事又非特财用之细也。而衡人方日挟强秦之威柄,张喙而恐喝之,即贤智如燕昭者,犹且俯首听命,谢过不遑,乃欲责以长保纵亲,以相佐助,岂可得哉!

所以然者,何也?则以误于欲为秦之所为也。六国皆欲为秦之所为,而秦独为之,而遂焉者,所谓得天助云尔。嗟夫!自春秋以来,兵祸日炽;迄乎战国,而生民之荼毒,有不忍言者。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六七君者,肆于人上,日驱无辜之民,胼手胝足、暴骸中野,以终刘于虐乎?其必不尔矣!是故秦不极强,不能灭六国而,不帝,则其恶未极,其恶未盈,亦不能以速亡。凡此者,皆天也,亦秦与六国之自为之也。后之论者,何厚于六国,而必为之图存也哉! 

曰:“若是,则六国无术以自存乎?”曰:奚为其无术也。独存,虽王可也。孟子尝以仁义说梁、齐之君矣,彼不用也,可慨也夫。 

注:①李桢:字维卿,号克庵,明朝人。②刘:杀戮。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楚、燕、赵不知佐韩、魏以秦      摈:放弃。

B.秦无异也                            视:与……比较

C.犹且俯首听命,过不遑                谢:道歉。

D.是故秦不极强,不能灭六国而          帝:称帝。

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其暴邪/若是,则六国无术自存乎

B.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秦者也/使负栋之柱,多南亩之农夫

C.独存,虽王可也/少,月出于东山之上

D.孟子尝以仁义说梁、齐之君矣,彼不用也/穷山之高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2)所以然者,何也?则以误于欲为秦之所为也。

(3)后之论者,何厚于六国,而必为之图存也哉!

4.试围绕六国破灭的原因,简要概括李桢的观点与苏洵的观点有何不同。

 

1.A 2.B 3.(1)只是他们最终没有能够做秦国所做的事,因此(六国)是自己削弱(自己),而导致灭亡的。 (2)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为错在想做秦国所做的事。 (3))后人的评论,为什么偏重六国,而一定要他们存在呢! 4.李桢的观点:六国互相争斗,不行仁政,自取灭亡。苏洵的观点:六国割地赂秦,自己削弱了国力,导致灭亡。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的理解能力。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 A项,“摈”,排斥,抵抗。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的理解能力。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 A项,第一个“以”,介词,因为;第二个“以”,连词,表目的,来; B项,两个“于”意义和用法相同,都是介词,比; C项,第一个“焉”,哪里,岂止;第二个“焉”,助词,不译; D项,第一个“而”,连词,表转折;第二个“而”,表承接; 故选B。 3.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第一句得分点:克:能够;弱:削弱;夷灭:被消灭。 第二句得分点:所以:……原因;然:说;于:在。 第三句得分点:论:评论;厚:偏重;存:存在,保存。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作答本类题型,学生应首先明确题目要求:从文中看,苏洵和李桢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分别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然后回到文章中去,带着问题通读全文,梳理文章结构,圈定答题区间,注意首位段落,往往是重点内容,然后用自己的话总结,注意分条作答。苏洵的观点:由“弊在赂秦”和“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可知,割地的国家赂秦,自己削弱了国力,不割地的国家,因没有强大的后援灭亡,所以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割地贿赂秦国。李桢的观点:由“奚为其无术也。焉独存,虽王可也。孟子尝以仁义说梁、齐之君矣,而彼不用也,可慨也夫! ”可知,六国失败的原因是,不行仁政,自取灭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红楼梦》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中,刘姥姥有这么一段话: “我们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语说的: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呢。凭他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 的腰还壮哩! ”

刘姥姥的这段话是对谁说的?为何说这话?请简叙事情的经过。

 

查看答案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这是愤激而沉痛的反语,表现了对黑暗社会的憎恨。

B.“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光比作流水,描绘出月光撒向叶子和花时的动感。

C.“到了十一月,一个冷酷无情的、肉眼看不见的、医生管他叫做“肺炎”的不速之客,在艺术区里蹑手蹑脚,用他冰冷的手指这儿碰碰那儿摸摸。”运用拟人手法,体现欧·亨利作品语言的幽默、风趣和俏皮,渲染出悲剧性的喜剧色彩。

D.“我的故乡没有繁华酥骨的都会,没有静谧侵肌的湖泊,没有悲剧般幽深奇诡的城堡,没有绿得能融化你所有思绪的大森林。”运用排比修辞手法。从故乡没有的事物入手,多角度、多层面表明故乡的“贫瘠而脏乱”,从反面写对故乡的失望之情。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是因为北平书多古物多的原因,好学的、爱古物的人们自然喜欢北平。

B.叶圣陶先生曾高度评价《雨巷》在音乐性方面的成就,说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C.说书人说书,不仅是他的人生存在方式,他的生命表达方式,还是他唯一的谋生手段。

D.在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中,描绘了一幅美不胜收的荷塘月色,充满了诗情画意。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路连接着家与前方。         。四野茫茫,八面空空,眼前与心中,只剩下一条通往前方的路。

①流浪不仅是出于天性,也出于命运。

②当然也可以说,人类不得不流浪。

③因为,即便是许多人终身未出家门,或未远出家门,但在他们内心深处,他们仍然有无家可归的感觉,他们也在漫无尽头的路上。

④人们借着路,向前流浪。

⑤是命运把人抛到了路上——形而上一点说。

⑥自古以来,人类就喜欢流浪。

A.⑥④⑤①②③ B.⑥④⑤①③②

C.④⑥①②③⑤ D.④⑥②①⑤③

 

查看答案

在下面每句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或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当冬天       一切时,深埋着的春天的生机一片寂静,只等着旧秩序沉重的阻碍退去。

②他们都是中国人民的熟人,当年在我们的国土上不可一世,      ,现在在这里以这样的方式重逢了。

③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        去闻才能明了。

A.遏止          过眼烟云            设身处地

B.遏止          过眼烟云            身临其境

C.抑制          曾几何时            设身处地

D.抑制          曾几何时            身临其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